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45例急性脑血管病高热患者给予降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5例患者经降温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37.5℃。认为对急性脑血管病高热患者及时判断,早期实施降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可早期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续建华 《家庭护士》2009,7(2):134-135
中枢性高热护理是一个系统的护理.中枢性高热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部位的手术者及伤者,其特点为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血常规正常;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呈稽留热,但无寒战;四肢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皮肤干燥、无汗;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物理降有一定疗效[1].  相似文献   

3.
续建华 《全科护理》2009,(2):134-135
中枢性高热护理是一个系统的护理。中枢性高热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部位的手术者及伤者,其特点为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血常规正常;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呈稽留热,但无寒战;四肢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皮肤干燥、无汗;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物理降有一定疗效。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0月对150例开颅手术和颅脑外伤后发生中枢性高热的病人所采取的降温护理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的合并症是影响患者存活与否及后遗残缺程度的重要因素,肺部合并症尤其重要。故积极有效地预防及护理和治疗肺部合并症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讨论了肺部合并症一肺炎、肺水肿的致病因素,总结了预防、护理及治疗肺部合并症的措施,从而更好地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高热患者冰毯降温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于持续高热,无论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体温(腋温)在39℃以上,采用药物及其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采用北京康诺技术发展公司生产的KV一0l型医用冰毯降温,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中枢性高热患者效果显著,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感染性高热患者的不同降温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病历对照研究法,对174例高热患者的降温措施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药物降温辅以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效果。结果:在174例高热患者中,采用三种不同降温方法分别为82例、40例、52例;4h体温回升率分别为80%、67.5%、25%;30min开始退热分别为25.6%、0、28.8%。结论:物理降温退热迅速、安全、但欠持久;药物降温退热持久有效、安全、但不迅速;药物辅以物理降温迅速、有效、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8.
9.
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异常所产生的高热。持续高热会加速患者机体各器官的衰竭,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方式十分重要,而物理讲温时中枢性高热患者首选的降温方法。本文从物理降温的时机、使用范围和降温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各种降温方法都有其利弊,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10.
1例血管内降温治疗颅脑损伤高热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兆娟 《现代护理》2007,13(15):1458-1459
血管内降温是一种新型的降温方法,它是将经过温度控制的无菌生理盐水在位于中心静脉的球囊导管中密闭式循环,盐水不注入到患者体内,也不让患者的体液流失,患者的体温降低主要是血液循环流经冷却的球囊表面达到目的。严重颅脑损伤病人并发高热主要是中枢性高热,早期应尽早使用冰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降温是一种新型的降温方法,它是将经过温度控制的无菌生理盐水在位于中心静脉的球囊导管中密闭式循环,盐水不注入到患者体内,也不让患者的体液流失,患者的体温降低主要是血液循环流经冷却的球囊表面达到目的.严重颅脑损伤病人并发高热主要是中枢性高热,早期应尽早使用冰毯等降温措施,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缺氧,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减轻致残,改善预后.但使用传统冰毯等降温方法难以控制人体温度的波动,且易出现寒战,我科NICU首次采用了血管内降温法,有效地改善了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允香 《全科护理》2013,11(3):266-267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偏瘫等并发症。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为稽留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大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因此,早期、及时、有效地采取降温措施,对防控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脑控制降温仪用于高热病人的疗效. [方法] 将52例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对照组22例,采用乙醇、温水擦浴,冰袋、冰帽等降温措施,观察两组病人降温效果.[结果] 观察组降温效果的时效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控制降温仪降温比传统的降温措施起效快而平稳,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和总结重度脑卒中高热患者比较有效的降温方法,我们通过对50例脑卒中高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仪实施降温疗法及护理,体会到该法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传统的降温方法(如冰敷、酒精擦浴、药物降温、人工冬眠等).弥补了其它降温方法的不足,并且能有效地避免有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为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梅 《全科护理》2008,6(21):1934-1934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期间病人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病人体温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是很重要的,而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现就物理降温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高热病人降温方法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30例致热原性高热病人酒粗擦浴才且用药物和温的自身对照观察,认为 疗效不确定,降温幅度过小,缺乏临床治疗意义。降温机理不符合发热的病理机制,增肉能量消耗,易引起寒战反应。擦浴操作干扰病人休息,增加病人不适,增加护理工作量。而正确合理地应用解热镇痛药,能迅速、有效、安全地达到退热目的,应成为致热原性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温毯与戴冰帽两者合用对ICU高热病人降温的效果。方法将93例高热病人随机分成A、B、C组,各31例,A组只给予降温毯,B组只给予戴冰帽,C组给予降温毯与戴冰帽两者合用,使用1h、4h后各测体温1次,比较降温效果。结果C组降温效果与A组、B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05)。结论应用降温毯与戴冰帽两者合用可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翟保华 《全科护理》2016,(4):362-363
[目的]观察绿豆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住院期间体温升高的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橡胶冰袋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绿豆冰袋降温。两组病人分别于持续冰敷后1h、2h观察病人体温下降情况,比较病人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冰敷后1h、2h体温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冰敷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绿豆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病人感觉舒适、降温效果好,能够替代传统的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19.
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7例临床观察杨兴怀孟广琴陈海霞杜丽霞我院自1997年6月~12月用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例,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4例中腔隙性脑梗死21例,基底节...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林 《临床医学》2011,31(8):125-12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大多由病毒引起,亦可由细菌引起,轻症仅表现为呼吸道的局部症状,重症可伴有发热,甚至高热。5岁以下小儿体温超过39℃,可因高热处理不及时而引起高热惊厥,体温高于42℃能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损害[1]。为了让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