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特异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观察了NT-3 样免疫反应物(NT-3-IR)在成年大鼠胃和睾丸的分布.结果:NT-3-IR主要分布于胃的部分上皮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阳性产物的亚细胞定位除胞浆外,亦有细胞核内染色;NT-3-IR在睾丸主要分布于曲精小管上皮的部分各级生精细胞,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浆.结果提示:NT-3 可能与胃和睾丸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且两者发挥功能的方式可能有异.  相似文献   

2.
大鼠皮质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局部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Ⅲ(NT-3)的表达,方法:用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致20只SD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分成5组,伤后1、3、7、14和28天时取脑切片,行Nissl染色和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issl染色切片见:损伤后1、3天局部皮质凹陷,神经元坏死,形成腔隙;7天后胶质细胞增生,至28天时腔隙边缘形成明显的胶质细胞增生层,腔隙变小。NT-3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见;脑损伤后第7天腔隙边缘增生的胶质细胞表达NT-3,周围脑组织中也出现少量淡染的NT-3阳性神经元,至14天时,腔隙边缘NT-3染色带变宽,染色加深,周围脑组织中的NT-3阳性神经元也变多,深染。至28天时,腔隙边缘NT-3染色仍较深,而周围脑组织中的NT-3阳性神经元则变少,染色变淡,结论: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第7天,损伤腔隙边缘边缘的反应性胶质细胞及周围脑组织中的元表达NT-3,14天以后达高峰;腔隙边反应性胶质细胞表达NT-3时间长,可持续至28天以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因子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部分区域的分布。结果发现大脑皮质各层有极弱阳性的神经元;小脑皮质分子层及蒲肯野细胞呈强阳性反应;脊髓灰质中阳性神经元广为分布,尤以前角、后角Ⅰ、Ⅱ板层及Clark核明显。此外,脊髓胶质细胞和中央管室管膜上皮均有GDNF阳性信号表达,表明GDNF对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多种神经元群均有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比较NGF,BDNF在成年大鼠大脑皮质的分布,结果,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见于大鼠大脑皮质第3,5层的锥体细胞,NGF者主要分布于第三层,第五层相对少,阳性反应物位于核周质,而BDNF者主要分布于第五层,除神经元胞体染色体,主树突亦有明显阳性反应,但两者各有侧重。结果表明,在大脑皮质存在NGF,BDNF,但两者的分布有差异,提示NGF,BDNF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基因在大鼠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的表达和提高SC细胞分泌NT-3的能力。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入法,将脂质体转染酶介导的NT-3转染至SC细胞,以转染后及未转染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转染后1、2、4、8周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NT-3蛋白的表达,采用DNA酶切鉴定转染后NT-3的DNA,免疫组化S-100染色法检测转染前后SC纯度。电镜下观察转染后SC细胞结构。结果转染后2、4、8周NT-3蛋白表达量与转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NT-3的DNA酶切鉴定结果与NT-3基因片段相符。转染前后SC纯度分别为(94.1±2.3)%及(9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3基因可转染培养的SC并高效表达。SC作为受体细胞易于获取并能在体外大量培养繁殖,能较长时间稳定大量表达所携带基因而不衰减。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或神经营养因子-3(NT-3,不是神经生长因子),注入大鼠中脑可以明显延长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注药后24小时出现镇痛作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并可继续维持至少6天,提示没有形成耐受。注入BDNF也能延长热板烫爪反应的潜伏期。给予纳洛酮可使翻转BDNF引起的甩尾潜伏期延长。注入BDNF诱导抗伤害性作用同时伴有脑和脊髓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活动增强。这些资料既表明BDNF和NT-3对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又说明这些神经营养因子的镇痛特性与5-羟色胺和阿片样物质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或神经营养因子-3(NT-3,不是神经生长因子),注入大鼠中脑可以明显延长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注萄后24小时出现镇痛作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井可继续维持至少6天,提示没有形成耐受。注入BDNF也能延长热板烫爪反应的潜伏期。给予纳洛酮可使翻转BDNF引起的甩尾潜伏期延长。注入BDNF诱导抗伤害性作用同时伴有脑和脊髓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活动增强,这些资料既表明BDNF和NT-3对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怍用,又说明这些神经营养因子的镇痛特性与S-羟色胺和阿片样物质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治疗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治疗组及脑缺血组B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治疗组B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又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B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人神经营养因子-3全长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分别COS-7儿CHO细胞中获得了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经大乳鼠脊髓背根神经节测活,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均能明显促进其神经突起的生长,瞬时表达量约为10^-7g/mL,稳定表达量可达10^-8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情况,以及脑溢安对NT-3表达的影响,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脑溢安组,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于苍白球建立脑出血模型,术后1、4、7、14、21d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NT-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NT-3蛋白表达,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脑内皮质和海马均可见NT-3 mRNA表达,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脑溢安组大鼠血肿周围、海马和脑内皮质自造模1d后,可见NT-3蛋白和mRNA表达,4d达到高峰,7d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脑溢安组大鼠脑内上述区域NT-3蛋白和mRNA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脑内有NT-3的表达,脑溢安上调NT-3的表达,这可能是脑溢安防治脑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崔志利  惠延年  康军 《医学争鸣》2001,22(13):1215-1218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 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CNTF)和雪旺细胞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 Schwann cellsneurotrophic agent,SCNA)对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形态和纤维数目变化的作用 .方法 采用镊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损伤后立即一次性向玻璃体内注射 CNTF( 5 0 ng)或SCNA ( 10μL ) ,在损伤后 1,2 ,3和 4 wk时观察夹伤视神经的形态 ,及进行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 .结果 损伤后视神经轴突减少 ,间质增多 .CNTF组和 SCNA组的轴突数密度在 1wk时分别为正常值 ( 0 .10 65± 0 .0 0 5 6个·μm- 2 )的0 .5 9和 0 .61,而对照组为 0 .5 5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5 ) .但在夹伤 2 wk后 3个组间、各时间点间数据差异均不显著 ( P>0 .0 5 ) .结论  CNTF及 SCNA一次玻璃体给药能在 1wk内减缓视神经损伤后轴突数目的减少 .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改良的乙醛酸诱发儿茶酚胺(CA)的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证明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终末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的分布及其构筑形式。实验发现,大鼠皋丸间质结缔组织及血管壁接受NA能神经支配:此种带膨体荧光神经纤维发出分枝,伸进曲细精管壁;神经终末包绕着睾丸网内小管壁;NA能神经终末延伸进入附睾头部的输出小管,并在管腔内形成网织状结构;在附睾体,有神经纤维伸入附睾管内;附睾尾部,荧光膨体纤维分布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NGF、BDNF和NT-3在背根节卫星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F-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L6)卫星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成的雄猫5只,随机取一侧的L6背根节(DRG)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GF、BDNF和NT-3及其mRNA在DRG卫星细胞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在正常DRG,可见NGF、BDNF和NT-3及其mRNA阳性卫星细胞。各因子mRNA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胞质。BDNF-IR定位于胞质,而NGF-IR和NT-3-IR则定位于胞核。结论:背根节部分卫星细胞内有NGF、BDNF和NT-3及其mRNA的分布,BDNF和NGF、NT-3亚细胞定位的不同提示成年猫背根节卫星细胞内不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大幅组织学彩色照片展示了成年SD大鼠睾丸内睾丸网的分布:睾丸网分布在睾丸后上缘的被膜(白膜)下和睾丸网出口处,大致在1点至3.5点位置区间;睾丸网出口大致在1.5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将80只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40只和观察组(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组)40只,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对两组大鼠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巢蛋白(Nestin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两组大鼠干预前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Tarlov评分0、1级比例分别为60%、50%和40%,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172.08±15.56)、(221.46±18.63)、(255.56±20.43)μV和(2.97±0.25)、(2.89±0.22)、(2.78±0.20)ms,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229.19±19.69)、(280.73±23.07)、(312.48±27.85)μV和(2.91±0.22)、(2.80±0.19)、(2.65±0.15)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Nestin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26±1.98)、(21.33±2.68)及(18.78±2.53)个/HP,GFAP为(36.27±4.83)、(44.18±6.37)及(41.26±5.94)个/HP,5-HT为(26.83±1.78)、(33.27±2.38)及(30.68±2.07)个/H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干预后7、14、28 d均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运动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更为明显,且改善作用也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16.
神经营养因子3在慢性应激诱发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在慢性应激诱发抑郁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慢性不可预知的应激方式制作抑郁大鼠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神经营养因子3蛋白和信使核酸(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后研究组大鼠的运动能力下降,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t=15.47,P<0.001),这种变化持续于随后的整个造模期(t=18.73,P<0.001)。研究组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慢性应激后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的下调促进了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可能是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Akt和Ras/MAPK途径调节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18.
神经营养因子-3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神经营养因子-3的研究现和一综述。简介其发现、生化特点、分布和生物学作用,并重点探讨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大鼠小脑的时空分布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和老龄期小脑内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结果发育期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BDNF表达,梨状细胞层的阳性Purkinje细胞染色明显。成年期内颗粒层阳性细胞逐渐增多,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BDN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老年期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呈增龄减低,Purkinje细胞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TrkB表达在小脑皮质分布模式类似BDNF的表达。结论小脑皮质BDNF及TrkB的时空表达基本一致。表达高峰为生后20天。老龄期呈增龄性下降,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5):485-4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