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8例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屈光状态,了解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2012-01/2013-12在我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专科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并进行集中综合训练的弱视儿童708例1416眼,对其屈光状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弱视儿童708例1416眼中,远视190眼(13.42%),远视散光612眼(43.22%),近视18眼(1.27%),近视散光134眼(9.46%),混合散光462眼(32.63%)。不同年龄组的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大多为轻到中度弱视(1276眼,90.11%),重度弱视以远视性散光为主(82眼,5.79%),散光以顺规性为多(1046眼,86.59%)。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及混合散光为造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主要类型,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散光轴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188例343眼5-13岁弱视儿童的散光状态进行分析,复合远视散光占58.39%,混合性散光占12.84%,单纯远视散光占11.66%,复合近视散光占11.07%,单纯近视散光占5.53%。导致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83±0.61D,单纯近视散光为1.42±0.41D,散光参差度为1.33±0.41D,复合远、近视和混合散光所致弱视的最低球、柱镜度数均为0.5-1.0D。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唐山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期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抽取唐山市15所幼儿园3~6岁儿童4850名,进行视力、屈光度状态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定4850名3~6岁儿童的远视力,视力低常者1280名,视力低常率为26.4%,其中复性远视散光占52.0%,混合性散光占17.4%,复性近视散光占11.1%。弱视儿童180名(3.7%),主要是屈光不正性弱视(64.4%)。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结论唐山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为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弱视的主要类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3~11岁视力低常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11岁儿童弱视散光类型、散光度分布、散光轴分布、双眼散光轴关系、散光轴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门诊3~11岁视力低常儿童266例(503只眼)散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居多,占71.07%,依次为复性近视散光11.53%,混合散光8.95%,单纯远视5.17%,单纯近视散光3.18%。散光程度0.50~1.00DC占52.18%,依次为1.25~2.00DC占30.02%,2.25~3.00DC占10.54%,>3.00DC占6.76%。顺规散光占94.23%,逆规散光占2.19%,斜向散光占3.58%。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95.43%,不对称散光占4.57%。双眼散光占89.46%,单眼散光占10.54%。结论远视性散光是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顺规散光为主,双眼散光以对称散光多见,散光与弱视关系密切,科学合理矫正儿童散光眼,有利于儿童弱视防治。  相似文献   

5.
弱视儿童眼散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特征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弱视儿童217例(257眼)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并对散光状况作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散光类型中复性远视散光165眼,占64.20%,混合散光37眼,占14.40%.单纯远视散光21眼,占8.17%,复性近视散光19眼,占7.39%,单纯近视散光15眼,占5.84%.各年龄组散光眼散光程度1.25~2.00 DC占40.47%,0.50~1.00 DC占28.79%,2.25~3.00 DC占17.51%,≥3.25 DC占13.23%.顺规散光占90.66%逆规散光占7.00%,斜向散光占2.34%.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75.70%,不对称散光占24.30%.结论 复性远视性散光是弱视儿重眼散光的主要类型,顺规散光为主,双眼散光以对称散光多见.散光是导致儿童弱视及影响弱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斜视弱视防治工作中,为了寻求弱视儿童在其治疗过程中屈光状态的演变规律,对弱视儿童治疗中的屈光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就屈光性弱视中的主要成份——远视的演变情况,做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状况:本文积累的弱视患者中,远视80例,其中双眼73例,单眼4例,共150眼;复性远视散光40例,均为双眼,共80眼。各例随防观察治疗三年,首诊年令在3至5岁。双眼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类型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018例2.5~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学龄前与学龄期弱视患儿之比为1∶1.1;斜视性弱视占65.5%,屈光不正性弱视占2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2.0%;内、外斜视性弱视之比为2.3∶1,屈光不正性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之比为1.9∶1;各类弱视的屈光状态为,远视及远视散光占79.1%.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6.1%,混合性散光占4.1%,正视眼占0.69%。结论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门市17201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普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以及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等.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0所幼儿园1720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医学验光及屈光状态的调查等,分析视力异常儿童的屈光状态.结果 在17201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以3~4岁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为最高,分别为19.28%和4.16%.6岁以上组视力低常率最低,为13.35%,5~6岁组弱视患病率最低,为2.45%.远视患病率为79.59%,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发病率渐趋降低.近视患病率为2.0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3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为1.83%,6岁为4.35%.散光患病率为58.00%,各年龄组散光患病率较为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D.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但也有个例近视性届光参差达6.75 D,远视性屈光参差达3.00 D也未形成弱视.结论 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散光则较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多为远视和散光引起.导致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 D.屈光参差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  相似文献   

9.
田玉青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80-1281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度数及类型的关系。方法:门诊3~12岁36例72只裸眼视力不能矫正到0.8的儿童,采用阿托品散瞳、电脑客观检查法、联合检影主观检查法验光。结果:远视性弱视的发生率为55%、近视性弱视发生率为25%,混合散光性弱视的发生率为83%。远视性弱视的发生要远远大于近视性弱视的发生。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且屈光不正度数越大越易发生弱视,对视力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远视度数与弱视、斜视的关系。方法对远视性弱视儿童300例(550眼)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远视度数由低至高依次为外斜视组、无斜视组、内斜视组。球镜度数越高,弱视程度越高,无斜视组中度弱视比轻度弱视球镜度数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轻度弱视比中度弱视的柱镜度数高,差异有显著性;重度弱视只有1例。内斜视组中度弱视比轻度弱视的球镜度数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重度弱视球镜度数比中度弱视低,与斜视和注视性质有关;外斜视组中度弱视比轻度弱视球镜度数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远视度数与弱视程度有一定关系,但重度弱视还与视觉抑制和中心旁注视关系更为紧密;中高度远视是内斜视的主要原因;远视散光是弱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6~13岁少年儿童散光状态,并探查儿童散光与偏食之间的关系,为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验光者中6~13岁262例485散光眼散瞳验光并分低、中、高度的近视散光和远视散光,同时调查患儿饮食习惯中偏食(不吃肉或不吃蔬菜)情况,观察在各不同程度散光组中偏食习惯的分布。结果:6~13岁少年儿童262例485眼中,近视散光为315眼,占散光总数的64.9%,总的近视散光中不吃肉者为71.4%,不吃蔬菜者为48.2%;远视散光为170眼,占散光总数的35.1%,总的远视散光中不吃肉者占40.6%,不吃蔬菜者占68.8%。散光程度均以低度为主。结论:学龄期儿童中近视散光多于远视散光;轻度屈光度数的散光多于中、高度屈光度数的散光;在近视散光眼患者多不吃肉,而远视散光患者多不吃蔬菜。预防近视和散光应做到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儿童有厌食症时应及早治愈。  相似文献   

12.
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温州市区近十年来小学及幼儿园小朋友中部分弱视患者,通过散瞳验光并试验镜,筛选出93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1486例,有效1471眼,有效率为98.99%,混合散光性弱视120眼,有效118眼,有效率为98.33%,二者疗效相近,均较好,近视性弱视58眼,有效47眼,有效率为81.03%,疗效最差(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眼睑血管瘤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66例眼睑血管瘤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和第2年进行双眼散瞳检影验光。结果(1)66只患眼(血管瘤)中,初诊时以远视散光最多(68.2%),3年后远视散光的例数和散光度数明显减少(P〈0.05);(2)66只健眼中,初诊时以远视最多(57.6%),3年后其屈光状态及屈光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可以减少远视散光、避免弱视和斜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的状况.方法 对4~8岁,平均(5.2±1.8)岁,2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其中散光性弱视65例、近视性30例、远视性110例),应用颜少明等随机立体检查图及同视机,检测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远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结果 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三种类型近零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较小,近视性次之,散光性最差(P均<0.05);远立体视有显著差异,远视性较好散光性较差(P均<0.05);重度弱视3型近零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对弱视患者三级视功能有明显影响(P<0.05),程度越重影响越大.结论 弱视影响儿童期立体视觉建立,散光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大于近视性、远视性弱视儿童.  相似文献   

15.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OCT)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儿童38例进行OCT检查,据弱视眼屈光状态分为远视散光弱视组18例,单纯远视弱视组20例,对侧健眼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结果远视散光弱视组、单纯远视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厚度分别为115.77±13.42μm、111.34±10.30μm 和103.05±11.10μm,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8.86±28.30μm、191.98±27.81μm,181.18±29.06μm。两弱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两弱视组组间比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其弱视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对侧正常眼增厚,且远视散光弱视眼厚于单纯远视弱视眼。  相似文献   

16.
儿童混合性散光的屈光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混合性散光的屈光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4~9岁混合性散光儿童38例66眼,每年予1%阿托品扩瞳检影验光1次,连续4年,记录屈光状态,分析其等效球镜、远视、近视屈光度及散光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儿童混合性散光绝大多数为顺规散光,经扩瞳检影、配镜可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视力〉0.6。随访4年,患儿等效球镜及远视主径线的屈光度逐年降低(P〈0.01),近视主径线的屈光度逐年加深(P〈0.01),散光度及轴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P〉0.05)。结论 儿童混合性散光可能是儿童屈光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多可演变为近视散光,在儿童期,应密切随访,及时、正确地配镜矫正,以提高乖改善儿童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散光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gractivekeratectomy,PRK)前、后最大轴性散光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对PRK后1年以上的61例(109只眼)术前散瞳验光散光度一1.00~-2.00D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及视力检查。结果散瞳验光散光轴位与地形图记录散光轴位基本一致,而散光度数有一定差异。地形图检查显示,最大散光轴位以循规性极光最多,计67只眼(61%),斜轴性散光36只眼(33%),逆规性散光6只眼(6%)。手术前、后散光轴位变化极小。散光度多数在术后10天及1个月开始增加,以后逐渐减少。6个月或1年趋于稳定。术后的残存散光对视力影响较小,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1.00D以内者占97%。结论采用球柱折算方法,进行PRK,对矫正近视合并散光者(-2.00D以下),可以获得满意的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8.
国人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人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的关系,为眼屈光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资料358眼。采用日本TOMEY公司的TMS-4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前表面地形图检查,获取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及轴向;用日本TOPCON公司的RM8000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散瞳验光,获取眼球散光度数和轴向。结果:眼球散光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的比值为0.811±0.665;眼球散光<0.50D者150眼,散光度数差异、散光轴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散光度数、散光轴向均正相关;0.50D≤眼球散光<1.00D者122眼,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度数无相关性,散光轴向正相关;眼球散光≥1.00D者86眼,散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光度数、散光轴向均正相关。结论:角膜后表面及晶状体对角膜前表面散光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正相关,散光度数越高,相关程度越高;角膜屈光手术根据眼球散光进行手术设计可能较好,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及白内障手术可根据角膜前表面散光确定手术切口位置。  相似文献   

19.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视负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在18组不同颜色和强度的背景光和刺激光下视网膜明视负波(Photopicnegative response,PhNR)的反应。方法对32例(41只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和18例(18只眼)正常儿童进行明视负波检查,记录PhNR的振幅和潜伏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在亮度为40cd/m2蓝色背景光、3cd.s/m2的红色刺激光下,分别为52.85±12.91μv和44.59±10.67μv,P=0.021;在亮度为30cd/m2白色背景光、7cd.s/m2的绿色刺激光下,分别为65.09±16.24μv和52.84±11.20μv,P=0.005;而在其它不同亮度、颜色背景光和刺激光共16组组合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18组光线组合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潜伏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特定强度和颜色的刺激光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青少年儿童单纯远视性弱视与远视散光性弱视状态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眼科视光中心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儿童147例,根据屈光状态不同,分为B组(单纯远视性弱视)75例(75 眼)和C组(远视散光性弱视)72 例(72 眼),并以所有患儿对侧健康眼为A组进行对照。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各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C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05±10)μm、(113±10)μm、(119±14)μm,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0±25)μm、(201±23)μm、(209±24)μm,3组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41、16.179,均P < 0.001)。与A组比较,B、C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较大(均P < 0.001),且C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大于B组(均P < 0.001)。结论:屈光参差性青少年儿童远视散光性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略厚于单纯远视性弱视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