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BMI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74名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各组再按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控制每日膳食摄人量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g/人/d),规定运动方式,实验周期为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和8周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人体成分测量(身高、体重、体脂肪量、腰围、臀围等)、腹部CT扫描(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结果获得男性有效数据67例,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34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33例,两组BMI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两组膳食摄人量及体力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前两组间体成分测量指标、腹部CT扫描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体型超重人群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体重、腰围、肩胛下皮褶厚度、体脂肪重、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显著降低,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组。结论在合理膳食条件下,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男性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重、体脂肪、皮下脂肪,而对体型正常和肥胖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长链脂肪酸对中老年男性脂代谢的影响,从而有效控制血脂、降低心脑血管患病风险.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67名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个组,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MLCT)组(n=33人)和食用长链脂肪酸食用油(LCT)组(n=34人),并规定每日运动量、热能摄入量和食用油摄入量.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对2个组进行人体测量(体质量、BMI、体脂质量)以及检测血生化指标(ALT、AST、Glucose、,TC、TG、HDL-C、LDLC 和载脂蛋白).结果 8周后MLCT组体质量为(71.8±10.5)kg,明显低于实验前[(73.9±10.4)kg](P<0.05);体脂质量为(14.5±3.7)kg,明显低于实验前[(16.1±3.7)kg](P<0.05);甘油三酯为(2.16±1.04)mmol/L,明显低于实验前[(2.65±0.78)mmol/,L,P<0.05].而LCT组的甘油三酯,体质量和体脂质量无明显改变.8周后,MLCT组体质量、体脂质量和TG均明显低于LCT组(P<0.05).结论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减轻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质量、体脂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程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脂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食用含长链脂肪酸和中长链脂肪酸的食用油,于试验前及试验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内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及血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组内以,TG 2.3mmol/L,为界分层.比较试验前后上述指标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与食用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相比,TG≤2.3 mmol/L者的体重、BMI、腰围、体内脂肪重量、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和皮下脂肪面积均降低(P<0.05),而TG>2.3 mmol/L者的所有人体测量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中TG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合理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使TG≤2.3 mmol/L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脂降低.但对TG>2.3 mmol/L者降低体脂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年龄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7名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控制每日食用油摄入量(20~30g/d),研究前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成份测量及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60岁男性在研究8周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CⅡ(apoCⅡ)、载脂蛋白CⅢ(apoCⅢ)、载脂蛋白E(apoE)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的程度均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P〈0.05);〉60岁男性TC、apoAⅠ、apoB、apoCⅡ、apoCⅢ及LDL—C降低的程度均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P〈0.05)。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不同程度改善高TG血症患者脂代谢.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指导每日运动量、热能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研究开始前和8w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结果有11人退出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分别有51人和50人,两组间性别分布没有差别。研究前、第2、4、6、8w,两组间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体力活动时间也无差别。与研究前相比,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w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百分比等人体测量指标明显降低,而且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8w后TG、ApoB、ApoAII、ApoC2、ApoC3水平明显下降,且降低的程度均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按随机原则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控制每13膳食摄人量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g/d),推荐每日运动量,分别在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清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酰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C2(ApoC2)、载脂蛋白C3(ApoC3)及载脂蛋白E(ApoE)。结果进入结果分析者101例,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50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51例。研究开始时两组的体重、血清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患者的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ApoC2、ApoC3水平均显著低于研究开始时(P〈0.05),而ApoA1显著高于研究开始时(P〈0.05)。研究结束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的体重、血清甘油三酯、ApoB、ApoAⅡ、ApoC2及ApoC3水平均显著低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P〈0.05)。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浓度,改善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长链脂肪酸(MLCT)食用油对不同性别的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01名高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MLCT食用油组(50例)和长链脂肪酸(LCT)食用油组(51例),两组间在性别分配上无显著性差异。控制每日膳食摄入量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g/person·d),规定运动方式,实验期8w。分别于研究开始前和8w后进行人体成份测量(身高、体重、体脂肪量等)、腹部CT扫描及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研究结束后,男性MLCT食用油组BMI、TG、ApoB、ApoAⅡ、ApoC2及ApoC3浓度均明显降低,且体重、BMI、腰围、体脂肪重、体脂肪百分比、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及TG、ApoB、LDL-C、ApoAⅡ、ApoC2、ApoC3和ApoE指标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LCT组。女性只有腰臀比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LCT组,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合理膳食条件下,男性高TG血症患者使用MLCT食用油可减轻体重,降低血TG浓度,改善脂蛋白水平,调整脂代谢,而女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吴坚 《大众医学》2011,(6):43-43
婴幼儿比成人更需要中链脂肪酸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是一款革命性的烹调食用油.之所以说它是革命性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9.
吴坚 《大众医学》2011,(5):47-47
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配合运动能够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更有效地发挥降脂减肥作用。中链脂肪酸能够快速供应能量、提高运动能力的神奇功效早已引起了欧美和日本运动医学专家的关注。他们进行了不少研究工作,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显示中链脂肪酸能增加脂肪消耗和减少运动性疲劳物质(如乳酸)的产生,从而使运动更轻松、更持久。  相似文献   

10.
吴坚 《大众医学》2010,(11):37-37
在日常三餐中.煎、炒、烹,炸样样离不开食用油。经食用油烹饪后的食物色香味美.让人食欲大增。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油水不足的菜总觉得缺乏美味,烹饪喜欢多油,并且爱吃高油食品。如今.生活的舒适.加上长期多吃少动.使得体内脂肪大量囤积,严重危害到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食用油的营养、品质和合理使用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饲料脂肪酸组成对大鼠胃肠等肿瘤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少波  陈炳卿 《营养学报》1999,21(3):288-292
目的: 研究脂肪酸组成对甲基亚硝基脲( M N U) 诱导的大鼠结肠等肿瘤生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 S D 大鼠喂以用牛油、豆油、紫草油、玉米油和鱼油按不同比例调配,含脂肪量为15 % 的半合成饲料,分5 组。各组脂肪酸组成为:1 组以牛油为主富含饱和脂肪酸;2 组以豆油为主富含亚油酸,1 组和2 组基本不含有n 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3 组以紫草油为主富含亚油酸,α和γ亚麻酸,n 6/n 3 脂肪酸之比为4 .53 ;4 组以鱼油为主富含n 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 6/n 3 脂肪酸之比为0 .73 ;5 组为混合油组,n 6/n 3 脂肪酸之比为1 .95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磷酸盐生理盐水缓冲液和30 mg/kg .bw 的 M N U,每周一次,共6 次,喂养180 天。实验期控制了影响肿瘤产生的因素。结果:1 、2 和3 组产生的结肠肿瘤均显著高于4组( P< 0 .05) ,也相对高于5 组( P> 0 .05) ;1 、2 、3 和5 组产生的胃肿瘤也相对地高于4 组,但是,各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除了4 组和1 组外,其它各组在其它部位也产生了肿瘤。结论:  M N U 能诱导喂以不同脂肪酸组成的大鼠产生以结肠癌为主的癌症;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组成影响大鼠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用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组成(SFA、MUFA、n-6PUFA、n-3PUFA、1∶1n-6/n-3、5∶1n-6/n-3、10∶1n-6/n-3、1∶2∶1S/M/P其中n-6/n-31∶1)喂养SD雌性大鼠,并在大鼠乳腺癌模型的基础上,用气相色谱内标法观察大鼠乳腺组织脂肪酸组成改变,RT-PCR分析组织脂代谢调控基因(FAS、COX-2和5-LOX)的表达。结果在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中,只有1∶1n-6/n-3能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的发生。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可导致大鼠乳腺组织脂肪酸组成发生相应变化,且各组间的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高乳腺癌诱发的SFA、MUFA、n-6PUFA、5∶1n-6/n-3、10∶1n-6/n-3和1∶2∶1S/M/P喂养组乳腺组织含有较多的C18∶1、C18∶2和C20∶4,而EPA和DHA含量极少。无或低乳腺癌诱发的n-3PUFA和1∶1n-6/n-3喂养组乳腺组织EPA和DHA明显增多,C20∶4含量显著减少。RT-PCR结果显示1∶1n-6/n-3低诱癌组较相应对喂组上调FAS、COX-2和5-LOXmRNA表达力度明显弱于其它高乳腺癌诱发组。结论不同膳食脂肪酸组成能明显改变大鼠乳腺组织脂肪酸组成,进而影响脂代谢基因FAS、COX-2和5-LOX表达,可能是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饱和脂肪(猪油)、单不饱和脂肪(橄揽油)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鱼油)对高脂血家兔血脂、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雄性大耳家兔分为:猪油组、橄榄油组和鱼油组,每组9只。实验3个月期间各组每天每只分别给予猪油、橄榄油和鱼油2ml(内含胆固醇0.5g和维生素E10mg)。猪油组血清总胆固醇(TC)明显高于橄榄油组和鱼油组(P<0.01),后两组无显著差异;鱼油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干重显著低于橄榄油组;鱼油组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高于另两组;橄榄油组不仅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低,且主动脉AS斑块面积亦显著低于另两组;鱼油组AS斑块面积小于猪油组,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20~25岁健康在校大学生,分三阶段给予三种不同膳食及服用大豆低聚糖,每一阶段第1w食用三种实验膳食(1.低动物性食物模式LAFD,2.动植物食物平衡模式BD,3.高动物性食物模式HAFD),第2w添加大豆低聚糖,第3w恢复原实验膳食,准备下一阶段试验。试验共进行9w,每周前后收集粪便,利用毛细管柱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的SCFA。结果:LAFD干预后SCFA总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以乙酸、丁酸增加为主。BD和HAFD干预后SCFA总量没有改变。在三种干预膳食基础上添加大豆低聚糖后,LAFD时SCFA总量变化不明显,BD和HAFD时SCFA总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BD时以乙酸、丙酸增加为主,HAFD时以丙酸、丁酸增加为主。结论:膳食中植物性食品或动物性食品对人体肠道内SCFA的含量、种类均有影响。大豆低聚糖添加在动植物平衡膳食模式和高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膳食脂肪酸构成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妹霞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4,26(6):421-425
目的:探讨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值对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S∶M∶P)为1:1.5:3.7和1:1.5:1,n-6/n-3比值分别为1、7.5、15、30,各4组。基础饲料采用AIN-93G配方,各组饲料的脂肪酸构成以食用油脂调配。饲养12w。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IL-2和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S:M:P为1:1.5∶3.7,n-6/n-3为1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者显著正相关(r=0.438,P<0.05),n-6/n-3为1、30时,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n-6/n-3为7.5和15组(P<0.05);S:M:P为1:1.5:1,n-6/n-3为1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T细胞比例、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n-6/n-3为1、30时,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n-6/n-3为7.5组(P<0.05)。结论:S:M:P为1:1.5:3.7和1:1.5:1,n-6/n-3为1时,T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2有关;DHA对CD4+/CD8+T细胞比例的抑制作用可能大于ALA;结合脂质过氧化程度来考虑,膳食n-6/n-3为7.5~15范围内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Nutrition reviews》1987,45(10):232-234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of newborn infants with Intralipid increased the 18:2 n-6 content and decreased the 22:6 n-3 levels of liver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相似文献   

17.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小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小鼠饲料正常脂肪摄入量7.84%为基础,比较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小鼠正常饲料脂肪及脂肪酸构成为对照,分别设S/M/P比值为1∶1.7∶1.2和1∶1∶1的饲料,其中n-6/n-3比值在1~10∶1各设计4组,共10组, 喂小鼠10 w,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S/M/P为1∶1.7∶1.2, n-6/n-3在1~5∶1时TC和TC/HDL-C水平显著低于8∶1和10∶1组(P<0.05); S/M/P为1∶1∶1,n-6/n-3为1∶1时的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比值组(P<0.05);当n-6/n-3为10∶1时,S/M/P为1∶1.7∶1.2的TC、LDL-C、HDL-C以及TC/HDL-C和LDL-C/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1∶1∶2组(P<0.05),S/M/P为1∶1∶2的LDL-C和TC/HDL-C水平显著低于1∶1∶1组(P<0.05)。结论: S/M/P现状1∶1.7∶1.2时,n-6/n-3在1~5∶1可维持血脂在较低水平;如脂肪酸构成比为1∶1∶1时,维持较低血脂所需的n-6/n-3为1∶1;在现状膳食n-6/n-3为10∶1时,S/M/P在1∶1.7∶1.2有利于维持低血脂。  相似文献   

18.
饮食核酸对不同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探讨饮食核酸对小鼠增龄性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龄 ( 1 2周龄 C57BL/6)、老龄 ( 1 5月龄 BALB/c)小鼠各随机分为 3组 ,在普通饮食饲喂的基础上 ,各组分别每日灌胃 2 0 mg/kg bw的低剂量、1 0 0 mg/kg bw的高剂量饮食核酸提取物 (低、高剂量实验组 )和0 .1 mol/L的柠檬酸钠缓冲液 (对照组 ) ,另选 6周龄 BALB/c小鼠作为幼龄对照组 ,每日灌胃柠檬酸钠缓冲液。观察中枢免疫器官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 DNA合成能力、细胞因子白介素 - 2 ( IL- 2 )及肿瘤坏死因子 ( TNF)活性的变化。结果 青龄鼠高、低剂量饮食核酸补充组与其对照组比 ,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 2及 TNF活性均显著增加( P<0 .0 5) ,但不同剂量核酸补充组间无显著差异。老龄鼠高剂量核酸补充组的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 2及 TNF活性均显著高于低剂量核酸补充组和其对照组 ( P<0 .0 5) ;但胸腺指数高剂量核酸补充组仍低于幼龄对照组 ,低剂量核酸补充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 IL- 2活性也明显高于其对照组 (差异均为 P<0 .0 5) ;低剂量核酸补充组 IL - 2和 TNF活性与幼龄组间无差异。结论 饮食核酸既是生命早期和维持正常免疫的必需营养物质 ,还可显著改善小鼠增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