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最佳穿刺工具及方法.方法 将行螺旋CT增强扫描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的3 62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 92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B组1 697例使用蝶型头皮针,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增强成功率及无痛注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增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时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带翼头皮针,可大幅降低造影剂外渗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保证增强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静脉套管针用于防止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防止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CT增强扫描229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套管针组选用静脉套管针1096例;头皮针组选用带翼头皮针1194例。结果 套管针组造影剂外渗仅1例,头皮针组造影剂外渗30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22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7例和对照组1066例.观察组应用静脉套管针穿刺静脉,对照组应用蝶翼头皮针.评价并比较2组穿刺部位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穿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发生造影剂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再次穿刺率为零.结论 与蝶翼头皮针相比,静脉套管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扫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22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7例和对照组1066例.观察组应用静脉套管针穿刺静脉,对照组应用蝶翼头皮针.评价并比较2组穿刺部位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穿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发生造影剂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再次穿刺率为零.结论 与蝶翼头皮针相比,静脉套管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扫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使用螺旋CT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应用中,选择不同类型穿刺套管针的作用。方法 对255例行螺旋CT增强检查病人分别采用蝶式穿刺针和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配合使用,在身体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注射速率,比较其增强后CT血管成像效果及对比剂外渗情况。结果 40例选用蝶式穿刺针行头部增强检查和85例选用静脉留置针行体部增强检查的病例,其CT血管成像效果全部为优良,且无1例发生对比剂外渗;另外130例选用蝶式穿刺针行体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中,仅30例CT血管成像效果优良,其余100例均为一般,且4例发生不同程度外渗。结论 蝶式穿刺针和静脉留置针在与螺旋CT高压注射器结合使用中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成像要求选择性地使用。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排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剂的病人,观察直接使用螺旋头皮针与静脉套管针在高压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发生渗漏情况。结果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无一例发生渗漏情况,100例直接使用螺旋头皮针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有16例发生渗漏,渗漏率为8%。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不易滑脱、不会刺破血管,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不易发生渗漏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CT增强扫描14 413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高压注射造影剂。结果:穿刺成功率99.00%,增强注射成功率100.00%,外渗率0.13%,为轻度外渗,不影响增强效果,无并发症。结论: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减少造影剂外渗率,患者便于肢体活动,感觉更舒适,且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生造影剂过敏时更便于抢救等优点,并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套管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为需要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评价穿刺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结果套管针应用于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引起渗漏现象较头皮针小.结论静脉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送入血管后,不易发生注药期间药液渗漏情况.减少了CT增强扫描渗漏问题.尤其针对晚期癌症,化疗后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或者血管条件不甚好的病人,渗漏更少.静脉套管针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CT增强扫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应用高压注射器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对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7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774例注药顺利;20例造影剂外渗;2例由于长期化疗导致血管广泛受损或血管过细,穿刺不成功;3例误碰按钮导致高压注射器死机,不得不退出药物,卸掉针筒,重新安装。结论掌握高压注射器各环节应用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获得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増强扫描使用密苏里? XD 2001 CT-高压注射器注射碘对比剂过程中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 2018年1月至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和密苏里? XD 2001 CT-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将2018年1月至3月CT增强扫描患者8 263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检查过程中高压注射器报警和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制定评估、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高压注射流程,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应用于后续的检查中(2018年4月至6月检查8 92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高压注射器报警率、碘对比剂外渗率。结果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高压注射器报警率由8.79%下降到3.34%(P<0.05);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42%下降到0.27%(P>0.05)。结论 实施重点环节质量控制有利于患者CT增强扫描顺利、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自动压力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萍 《现代临床护理》2009,8(2):57-58,69
目的总结自动压力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将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和对照组,每组各301例。观察组采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推注,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人工手推法。其增强效果采用CT值评价法。结果观察组影像质量优者占97.67%,对照组影像质量优者占86.38%。两组影像质量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P〈0.001)。结论CT增强扫描中应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推注药物,弥补了人工手推造影剂的不足,提高了增强扫描的成功率,保证了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警性的防护对策。方法以2019年4-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315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高压注射外渗将患者分为外渗组(n=21)和无外渗组(n=31574),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进行CT增强检查31595例患者中发生高压注射外渗21例,占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外渗组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是否有化疗史和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与无外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化疗史和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年限、化疗史,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对减少对比剂外渗和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a case of an accidental extravasation of contrast media. A large-volume (47 mL) extravasation occurred in an adult during spiral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patient had a swelling of the dorsum right hand. The extravasation injury site was determined by CT scanning. The extravasation case was examined using five separate display techniques: axial,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volume rendering (VR), and shaded-surface display (SSD). These three-dimensional (3D) findings might help to determine the best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with contrast extravas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extravasation with the CT and the 3D appearan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经动脉插管双期螺旋CT扫描的方法,对胰头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胰头癌行经动脉插管后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时间为10s,门静脉期50s,扫描速度2.5ml/s,造影剂为欧乃派克300或优维显30030ml,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通过留置导管注入造影剂于肠系膜上动脉。扫描结果和经静脉双期扫描进行对比。结果:18例胰头癌,可行根治切除3例,不可根治切除15例。对于3例可行根治切除的,两种方法均做出了正确判断,15例不可根治手术者经动脉插管双期螺旋CT扫描作出了正确判断,而经静脉双期扫描只正确判断了12例。估计手术无法切除率经动脉双期扫描为83%(15/180,经静脉双期扫描为67%(12/18)。在判断胰周血管是否受侵的准确性方面,经动脉插管法优于静脉法。结论:经动脉插管双期螺旋CT扫描能够较经静脉双期扫描更准确地评价胰头癌的情况,有利于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在16排螺旋CT进行26例泌尿系的增强扫描时,增加一个延迟扫描系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尿路的三维重建成像。逐例回顾观察,并分析成像的质量。结果:三维重建的影像立体感强,能反映尿路的全貌和解剖的走行方向。重建成像的质量与延迟扫描的时间关系密切,30min的成像满意率为92%,达到了较高的比例。结论:泌尿系螺旋CT三维重建(CTU)的清晰影像,能反映人体内部器官的真实解剖图形和肾功能的代谢,可以取代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IVP)。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螺旋CT表现分析,进一步探讨2mm薄层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59例经手术病理或CT复查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螺旋CT平扫并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管电流140mAs,层厚2mm,床速1~2mm/s,螺距1/2。结果:CT平扫确定坏死灶17例(34%)。其中10例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数量增加,11例病灶范围扩大。全部59例经螺旋CT2mm薄层增强扫描都明确显示出坏死灶的范围、数量及胰腺周围情况。结论:螺旋CT2mm薄层增强扫描能明确坏死灶的部位、范围、程度及胰腺周围病理改变,对CT分级、病理变化、临床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种注射针头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皮针和套管针在320排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对比研究及效果观察.方法 3000例CT增强扫描检查者分成两组为静脉套管针组和头皮针组,比较2组穿刺部位出现的疼痛、对比剂渗漏及接口松脱情况.结果 静脉套管针的疼痛、渗漏及接口松脱现象明显减少;而头皮针组出现造影剂渗漏及连接口松脱现象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套管针由于其属于软管具有柔韧性,及螺口接口的独特性,不容易造成对比剂渗漏和接口松脱现象,大大减少了血管条件不好的检查者的并发症,减轻了检查者的痛苦,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6例胃癌行低张服水螺旋CT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46例进展期胃癌病灶显示45例(敏感性98%);13例病变胃外侵犯CT显示10例(敏感性77%);39例淋巴结转移CT显示30例(敏感性77%);10例远处转移显示8例(敏感性80%)结论:螺旋CT扫描可用作进展期胃癌的辅助诊断及TNM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