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总结了20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术前宜常规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宜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83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术后的监测及整体护理,认为:术前宜常规治疗内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或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张红  亓新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64-1765
本文总结了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术前常规处理内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有效控制血压,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颅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结果显示,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技术结合对重症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以脑室外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研究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分别对比: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颅内压水平变化;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③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呼吸异常、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8周颅内压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对照组颅内压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基本恢复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65.1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重度残疾率约2.32%、病死率6.97%、轻度残疾率4.65%、植物生存率4.6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头痛及呕吐现象约为6.97%、呼吸异常11.62%、意识障碍25.58%、心电图异常11.62%、感染13.95%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技术相结合应用针对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即明显降低了颅内压又减少了并发症,使脑髓液血流畅通,减少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室出血置管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4例脑室出血患者在采用脑室置管外引流加血肿冲洗液化剂,同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的监测及护理。结论高血压脑室出血置管引流术后能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冬英 《中国病案》2009,10(10):F0003-F0003,M0002
颅脑术后通常要放置引流管,目的是为预防出血及血肿的发生。对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增高起调节减压作用,使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缓解。控制病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颅脑手术后常用的引流有四种: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膜外引流及硬膜下引流。术后及时监测颅内压,观察引流的量及颜色,防止血块阻塞及再出血,缩短引流时间,并尽早拔管,可减少感染机会。有效的护理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脑室体外持续引流是将带有侧孔的塑料管插入脑室,塑料管的另一管连接引流瓶进行引流,以减低颅内压力,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症.CT导引的优点是定位准确,穿刺速度快,手术成功率高,为抢救病人的生命,阻止病情的进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CT导引下脑室引流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整个引流过程能否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2例此种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等等。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等。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及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双侧脑室并持续腰大池引流用于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治疗中,并配合相关护理,观察其对患者颅内压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组研究,2组给予常规护理;1组进行双侧脑室并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组脑脊液水平与2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1组并发症率为2.44%,相比2组17.07%明显更低(P0.05)。结论双侧脑室并腰大池引流用于原发性脑室出血中效果显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脑脊液压力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暴露等等。引流管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及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1临床资料2002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运用肾上腺素进行脑室冲洗,以探讨其对脑室出血时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测定74例脑室出血患者运用保守、侧脑室引流、肾上腺素脑室冲洗方法后的血压、心率、脑脊液引流量和颅内压。结果保守治疗组高颅内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下降,侧脑室引流后血压下降、心率升高;侧脑室肾上腺素冲洗后出现脑脊液引流量下降、颅内压无明显变化。结论侧脑室引流可以控制颅内压,逆转其心血管的反应;肾上腺素脑室冲洗可减少出血和脑脊液的分泌,颅内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脑室内梯度注射并持续脑室外引流对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5例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脑室穿刺置管并持续脑室外引流(continuedintraventrieal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后于脑室内注入生理盐水2ml+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20mg,40mg,60mg,80rag,100mg,120mg,140mg,逐日递增。共7d。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intraeranialpressure,ICP)、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用万古霉素年脑室内注射治疗前各指标升高,治疗2~3d后逐渐下降,4—7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明显差异(P〈0.05,P〈O.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万古霉素脑室内梯度注射并持续脑室外引流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颅内葡萄球茵感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步分期手术治疗耳源性脑脓肿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耳源性脑脓肿患者行脑脓肿引流及乳突Ⅱ期根治术后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特点和措施。方法 对本组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体温、血压、颅内压 ,并加强对出血 ,面神经受损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 ,做好脑脓肿钻孔外置管引流术后的监护。结果  7例患者脑脓肿彻底清除 ,1例又行小脑脓肿钻孔引流术 ,其余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上述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 ,确保手术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急诊脑室钻孔引流术降低颅内压 2 3例 ,认为此法可防止病情的恶化 ,为进一步治疗争得时间。脑室积血对蛛网膜下腔、脑干中枢的刺激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脑室引流术引出血性脑脊液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而双侧脑室同时引流 ,是迅速降低颅内压和充分引出脑室积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静 《中外医疗》2012,31(17):130-130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置脑室引流管的作用和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颅脑术后行脑室引流,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分析术后恢复情况。结论颅脑术后及时行脑室引流,并加强相关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脑室外引流是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积水常用的引流方法,经颅钻孔脑室穿刺,使脑脊液外引流减压将脑脊液颅内出血排除体外,此方法可以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给药,控制颅内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创口小,主要用于脑出血;以往的方法常用硅胶管接引流袋引流,易滑动、时间短、易感染,引流水平不易控制等缺点.方法 我科引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通过虹吸原理用于脑室外引流.结论 归纳我科使用该引流器,病人的护理经验此种引流器适用于对于人体脑积液、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外引流的患者,取代的以往的引流装置的不足,及时有效的观察病情,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的正确护理,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吴艳  罗伟东  刘伟娜 《吉林医学》2010,(34):6324-6325
目的:总结减少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感染等症状及脑积水再手术率的经验。方法:将原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外壁连特置脑室外引流管,使脑脊液流至引流袋内来改善脑积水20例。结果:19例均无感染,1例分流管梗阻后重新更换引流脑室外引流管,梗阻率为5%。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来更好的防止并发症的产生。结论:脑室-腹腔分流腹腔端旷置术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有效,简单而经济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分流管的并发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9.
张翡  赵建凯  杨利辉  张颜礼  闫建敏   《四川医学》2021,42(10):985-990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治疗的重症HICH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39例)和未感染组(1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探头留置时间> 7 d、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脑脊液漏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时行开颅手术是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结果显示,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6.465,P=0.595。结论本研究基于糖尿病、探头留置时间> 7 d、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脑脊液漏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时行开颅手术这5项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张俊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58-359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但近年来,青壮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一般采用脑室引流术,将脑室内血液引流出来,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减少脑膜刺激征[1].抢救及时并在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我院4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