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莞口岸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东莞口岸登革热媒介的种类、密度及其与气候的关系,为做好口岸登革热蚊媒监测工作和预防登革热发生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7 ̄10月在东莞口岸采用集卵器法定期收集蚊类幼虫以统计伊蚊密度,并全面检查房屋内有蚊类幼虫的容器数。结果此次调查共诱获蚊类幼虫586只,白纹伊蚊是主要的种类,共540只,伊蚊的密度为2.52只/集卵器,房屋指数平均为80.47%,容器指数为56.03%,布雷图指数平均为13.79。结论2005年度东莞口岸登革热媒介主要种类是白纹伊蚊,7 ̄10月份伊蚊密度较高,其中7月份的布雷图指数超过了20,说明对登革热的传播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需加强口岸的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马尾港居民区登革热传播危险程度及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蚊法调查当地成蚊优势种群。采用 WHO 推荐方法,7~9月每月2次,10~12月每月1次在福州马尾区两个新村居民屋内外不同环境采集容器中伊蚊幼虫,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及布雷图指数评估幼虫密度。[结果]在马尾区白纹伊蚊是优势种群,未发现埃及伊蚊;马尾区总体容器指数20.5%,房屋指数7.8,布雷图指数11.41。相较于洲尾新村,罗星塔新村房屋指数与布雷图指数都高,存在显著性差异;白纹伊蚊幼虫孳生主要分布于户外,各种容器类型中,花盆、蓄水缸、盆类等积水容器孳生幼虫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该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已超过安全阈值,一旦该地区有登革热传染源,可引起登革热传播和流行。应及时制定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铜陵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蚊及成蚊的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21年5—10月在铜陵市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进行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结果 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8.67~20.83,BI峰值分布在6—8月,5—10月月平均布雷图指数均高于阈值5。孳生地中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14.61%,其次闲置容器为13.88%。白纹伊蚊成蚊密度为0.026~0.282只/h,成蚊密度峰值为6—8月,居民区白纹伊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幼蚊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具有相关性(P=0.03),相关系数为0.89。结论 应加强伊蚊密度控制措施,防止登革热输入疫情发生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4.
2005年福州市台江区登革热媒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媒介密度监测,预防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定人每月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以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4~11月份平均布雷图指数为8.53,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分别为11.18、3.32,最高调查点布雷图指数达46。[结论]通过监测,在有关部门努力下,通过降低蚊媒密度,可以控制登革热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沙口岸登革热疫情动态,为制定登革热防制措施和修订登革热监测规程提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口岸日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沙口岸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占监测蚊类的35.34%;白纹伊蚊成蚊月平均密度为0.06~6.42只/人工·小时,幼虫房屋指数为2.11%,容器指数为13.85%,布雷图指数全部大于20。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免疫力不断降低。结论南沙口岸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危险,必须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在北海口岸的密度、季节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对成蚊进行监测,对幼虫的监测分别采用指数调查法、集卵器法和100ml记数法。结果在北海港捕获的697只及铁山港捕获的317只伊蚊成虫及两口岸所监测的幼虫,经鉴定均为白纹伊蚊。两地伊蚊成蚊平均密度分别为17.2和7.4只/人工小时,伊蚊幼虫的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诱器指数及100ml记数法幼虫密度指数分别为4.0%和13.0%,19.2%和27.2%,5.0和17.2,12.0%和23.2%,2.0和2.8条/100ml。结论两地伊蚊密度及其幼虫相关指数较高,提示口岸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北海口岸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和幼虫相关的指数等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防制以及登革热防控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生态习性和登革热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孟连和澜沧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采用人工诱捕法白天诱捕成蚊,并在房屋内外积水容器捕捞幼虫,采用RTPCR方法对现场捕获的成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检测。结果 2010年6-10月在孟连和澜沧县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8亚属22种3436只,其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33.82%;未捕到埃及伊蚊。3个观察点白纹伊蚊平均房屋指数19.3,容器指数5.84,布雷图指数30.3,千人指数68.5;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以竹筒、土罐类和旧轮胎等临时积水容器为主,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4.1%、27.5%和17.6%;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8.98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对捕获的29批白纹伊蚊(1162只)进行RTPCR检测,未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结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凭祥口岸、边境贸易点蚊种构成和为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采用电动及人工捕蚊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101只,经鉴定隶属4属5种,采集的幼虫经鉴定隶属4属6种。友谊关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容器指数为7.54%;浦寨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白纹伊蚊的房屋指数为25%,容器指数为9.52%,布雷图指数为70%。两调查点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登革热主要媒介分布与密度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人诱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农村、城区老居民区和新居民区的房屋指数分别为60.4、26.8和1.3;容器指数分别为30.5、46.8和20.0;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19.4、67.3和1.9;密度高峰为5-6月和9月;雨水缸、小型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分别占所孳生蚊幼的49.7%和63.8%;孳生环境类型16种,缸、罐类,雨水缸和桶、盆类等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9.5%、38.7%和9.6%。捕捉到白纹伊蚊雌蚊508只,成蚊密度平均为18.14只/人工小时。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福州港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习性、孳生习性和危险程度,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1~2003年的7~9月之间,每月在福州港居民、单位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容器采集伊蚊幼虫,计算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检查伊蚊幼虫孳生阳性率。[结果] 福州港尚未发现埃及伊蚊的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福州港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房屋指数7.18%,容器指数5.04%,布雷图指数10.78。[结论] 福州港白纹伊蚊的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可能引起登革热甚至登革出血热的爆发流行,应制定有效措施,降低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2008-2009年登革热媒介伊蚊进行监测,分析蚊虫密度,分离登革热病毒。结果 19个监测点蚊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4.05%,白纹伊蚊总密度为5.69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48.77%;特殊场所蚊幼虫容器指数和成蚊密度均较高,分别为40.74%和15.32只/人工小时;容器指数高峰在7月为30.60%,成蚊密度高峰在8月为7.94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是大多数监测点的优势蚊种,构成比在26.88%~98.37%之间;19个监测点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甘孜州南线未发现伊蚊。内江市隆昌县采集的白纹伊蚊成蚊标本4470只,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盆地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有可能造成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埃及伊蚊在芒市的分布,为登革热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诱捕法对定点或不定点村寨进行成蚊采集,以了解当地白天成蚊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对村内外的各类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采集,以观察当地蚊幼虫阳性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千人指数情况.结果 在定点村寨,共捕获成蚊4种38只,其中白纹伊蚊18只(47.37%);检查各类积水容器408个,伊蚊幼虫阳性积水容器7个,阳性容器指数为1.72,布雷图指数0.92,房屋指数1.23,千人指数12.26;在不定点村寨,共捕获成蚊4132只,其中埃及伊蚊7只(0.17%),白纹伊蚊2614只(63.26%);野外竹林调查各类幼虫积水容器170个,其中阳性容器20个,阳性容器指数11.76;居民点共调查31户,幼虫各类积水容器152个,其中阳性积水容器9个,阳性容器指数5.92,布雷图指数6.12,房屋指数22.58,千人指数60.80.结论 首次在芒市发现埃及伊蚊分布,白纹伊蚊分布较广并属于当地的优势蚊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登革热疫情及其媒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个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广西区共发生2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无病例报告,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各监测点大部分监测月份布雷图指数(BI)均超过5的安全水平,其中钦州市、防城港市大部分监测时段BI均在20以上,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月,阳性容器以暂时性容器为主,1208只白纹伊蚊中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结论广西区在虫媒方面已经具备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条件,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卫生宣教,将BI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8—2014年建德市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为登革热疫情预警与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建德市2008—2014年登革热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共调查3 750户,6 678个容器;其中永久性容器1 299个,暂时性容器5 379个。平均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分别为18.96、10.65和11.28。各监测点年均BI,2008—2011年均20,2012—2014年均20。6—10月的月平均BI均10,9月份最高为22.80。仅新安街道的永久性容器的CI高于暂时性容器(P0.05)。监测期间仅发现白纹伊蚊,平均成蚊密度为2.17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在7—9月份达到高峰,与幼蚊密度消长一致。结论建德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一旦出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极易造成登革热暴发甚至区域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3—11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 2016年成都市除3月外,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CI=7.10、HI=7.04、BI=9.46),叮咬指数为5.93只/(人·h)。结论成都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密度监测和环境综合治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指导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10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攀枝花市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8月(BI=51.82、CI=21.51、HI=30.45),叮咬指数为25.67只/(人·h)。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环境整治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岱山县2008-2012年登革热相关蚊媒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风险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岱山县2008-2012年各监测点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伊蚊主要为海滨伊蚊;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0~1.20只/人工小时之间,海滨伊蚊成蚊密度在0.00~15.60只/人工小时;2008-2012年每年6-10月监测伊蚊布雷图指数( BI ),其中在大多数月份(22/25)均超过5年的安全水平,最高BI达41,房屋指数( HI)在4~33之间,容器指数( CI)在2.45~22.53之间,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阳性率为10.06%。结论岱山县2008-2012年大部分月份伊蚊幼虫BI、HI、CI偏高,但结合成蚊监测结果表明,这一现象是由海滨伊蚊造成的,对输入性登革热传播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河北省西部、北部的分布,为制定控制登革热等蚊媒疾病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法,成蚊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灯诱法、人工捕捉法。结果涉县发现白纹伊蚊,其容器指数为34.41,房屋指数为25.27,布雷图指数为4.96。结论河北省北部及西部承德市区、张家口市区未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西南部涉县有该蚊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密度情况及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有效防治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成蚊接触筒法进行白纹伊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9年5-7月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在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内;8月布雷图指数为14.70,有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漳州招银港区蚊虫媒介指数、伊蚊密度及布雷图指数趋势,为漳州口岸开展预防登革热疫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5~10月,选择码头内外范围实施成蚊及蚊幼虫监测。结果容器指数(CI)、布雷图指数(BI)和千人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6、1.68和5.13,诱器指数为0.03,幼虫密度为1.81条/100ml。共捕获成蚊125只,其中白纹伊蚊占63.2%,致倦库蚊占32%,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平均密度为8.33只·人工小时。幼虫布雷图指数5月份开始上升,高峰值出现在6月份。结论漳州港招银港区伊蚊密度仍较高,港区存在登革热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险,必须加强口岸区域的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整治周围环境,消除伊蚊孳生地,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