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刘家义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归纳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寒凉、情志刺激、饮食不节,伤及胃腑,致受纳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辨证治疗,注重整体,脾胃共治,肝胃同调。脾胃虚寒治以温运脾阳、健脾益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虚气陷治以健脾补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加减;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燥邪伤胃治以养阴益胃,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因病机 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或忧思伤脾,脾气不足,或疫毒伤肝,肝病日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停聚中焦,壅塞气机,土壅木郁,肝胆失疏,或气血不畅致痰瘀膏浊沉积于肝,或日久则肾之阴阳失于平衡所致[1~5]。 2 中医药治疗 2.1 分型论治 2.1.1 根据脂肪肝的发病程度分型论治 ①肝郁气滞型(早期轻度脂肪肝):治以疏肝理气,健脾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脾气虚弱型(中期轻中度脂肪肝):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湿浊内阻型(中期中重度脂肪肝):治以祛湿化痰,疏肝健脾活血,方用柴胡…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胆囊炎等疾患。临床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治以甘温健脾,调气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舒肝,行气止痛,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化裁;肝气犯胃型,治以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4.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5.
介绍王秀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弱,特点是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临床分5型辨证论治。肝胃气滞型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和中,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肝胃郁热型治以清热和胃,疏肝理气,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以寒热平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清热,益胃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相似文献   

6.
刘华一教授治疗胃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一教授认为,胃痛病因可大致概括为饮食不节,思虑劳倦,外邪内侵及七情所伤等。胃痛初起,病机为脾虚气滞,肝气犯胃,饮食停滞;若失于调治,进一步郁而化热,损伤脾胃,使脾胃愈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可演变为肝胃郁热,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若胃脘痛久治不愈,病情进一步发展,久病伤络,此时病机演变颇为复杂,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但最根本的变化是气、血、痰、瘀互结,胃络瘀滞不通,甚则伤络动血。刘教授将胃痛分7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脾虚气滞者,治以健脾补中,理气化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气犯胃者,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者,治以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方用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加减;寒热错杂者,治以辛开苦降,斡旋中焦,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等。同时注意节食、调志、远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40例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与脾胃湿热型。方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味,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结果]40例中,治愈8例,显效20例,好转11例,无效1例。[结论]柴胡疏肝散有疏肝理气,清泄胆热,滋养胃阴,和胃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类型 ,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证”等范畴 ,临床上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现将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况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参照 199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诊断治疗标准 ,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证型治疗。1.1 肝胃不和型。患者胃脘闷痛 ,脘腹痞满 ,噫气 ,口苦 ,胁肋不适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或数。其机理是肝气郁结或气郁化火 ,横逆犯胃 ,胃失和降 ,不通则痛。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常用柴胡疏肝散、疏肝和胃汤、四逆散合左金丸等 [1]。顾庆华 [2 ]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肝气横逆…  相似文献   

9.
肝脏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或原虫感染,发生化脓性病变,称为肝脓肿。临床可分为细菌性或阿米巴性两类。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有显著的效果,现归纳于后,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一、辨证分期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分早、中、后三期分型用药。顾伯华分为三证:肝郁胆热证(早期)治以疏肝利胆,理气解郁,方用柴胡清肝汤合金铃子散;火毒蕴盛证(中期)治以泻火解毒,佐以透脓,方用黄连解毒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正虚毒恋证(后期)属气血双虚者用加味四妙汤,肝肾不足者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者 35岁 ,最大者 6 1岁 ;病程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15年。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疼痛、痞闷、泛酸、嘈杂、纳呆为主 ,可伴有气乏力 ,消瘦等症状。2 治疗方法(1)肝胃不和型 :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解郁 ,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沉香化气散加减。(2 )脾胃虚弱型 :治以温中健脾法 ,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3)胃阴不足型 :治以养阴和胃 ,方以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化裁。(4)胃络瘀血型 :治以活血化瘀止痛法。若证属实热者 ,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甘草 ;证属血虚之瘀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在于脾气亏虚,肝气犯胃,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5个证型,并据此拟益气健脾和胃、疏肝和胃、辛开苦降、理气化瘀、化浊降逆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归纳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常用方剂及高频使用药对。方法:检索1995—2015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共4 055篇,经总结文献中涉及辨证分型的共593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8种证候类型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饮食积滞证及脾胃虚寒证,并提取其辨证使用的方剂及常用药对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录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采用Crosstabs方法进行频数分析,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胃虚弱证中香砂六君子汤居多;肝郁脾虚证常见逍遥散;肝郁气滞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气滞证以香砂六君子汤见长;寒热错杂证中半夏泻心汤居多;饮食积滞证中保和丸为主;脾胃虚寒证附子理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茯苓-白术,柴胡-白芍,党参-茯苓,茯苓-枳壳等17对。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有其独特的优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基本特点,故多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证型基础上选择主方主药并进行配伍,从而扩大治疗范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还可防止主药太过,佐治其潜在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丙娥  王建华 《河南中医》2022,(8):1182-1185
王建华教授认为,瘿病的病因与七情内伤关系密切,肝气失和是基本病机,且贯穿始终,故治疗当从肝论治。王教授认为,养阴疏肝以治气瘿,方用逍遥散、一贯煎加减等;疏肝为本以治瘿痈,方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行气、祛痰化瘀以治石瘿,同时注重扶助正气;疏肝散结以治肉瘿,方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脾、温化痰瘀以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此外,王教授强调平时应重视心理疏导,保持患者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4.
刘珍福 《山西中医》2012,28(6):9-10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62例,采用辨证分型施治。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散寒为主,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兼以理气,胃阴不足证治以养阴益胃,并随证加减,疗程48天。结果:痊愈23例,好转3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95%CI=85.9%~99.8%)。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方法 检索1994-2014年中医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提取辨证分型、用药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Crosstabs方法分析各证型、方剂、药对出现频次.结果 共纳入文献350篇,常见6种基本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胃虚寒证;共使用方剂109个,中药143种.GERD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湿热证以半夏泻心汤居多;肝胃郁热证常用左金丸;痰气交阻证以半夏厚朴汤为主;中虚气逆证以旋覆代赭汤为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半夏-黄连、黄芩-黄连、芍药-甘草、柴胡-白芍等共19对.结论 中医药治疗GERD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对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疏肝健脾法辨证分型,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逍遥散合左金丸、肝郁脾虚-逍遥散合香砂六君子汤、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香砂六君子汤。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胆等脏器。临床表现以呕血、黑便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火犯胃、脾胃虚寒、热伤胃络、脾虚不摄、气衰血脱、胃热炽盛等。临床治疗以辨证分型(肝火犯胃治以泻肝清热、凉血止血,临床用柴胡舒肝散;脾胃虚寒治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临床用以归脾汤;热伤胃络治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临床用药玉女煎);专方(止血合剂、健脾摄血汤、二黄乌及汤、参及连胶汤、泻心汤)等;单味药(大黄、白及)等方法。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疝气是指体内脏器向体表外突出,而在局部形成的肿块。常见于腹股沟及阴囊部位。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治当疏肝行气、消肿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寒滞肝脉型,治当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方用暖肝煎加味。中气下陷型,治当补益中气、理气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经用上法治疗,辨证施治加疝气带外固定568例,总有效率90%。  相似文献   

19.
李成光主任中医师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辨证为肝胃(脾)不和、脾虚肝郁、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分别以疏肝理气和胃、益气疏肝、清热祛湿和胃、养阴疏肝和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法治疗,疗效好。总结介绍李成光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经验。  相似文献   

20.
答:目前,中医临症仍以辨证论治为主,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以调整机体的整体反应性,促进病情向愈。通常分为五型。(1)肝胃不和型:以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为主症;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湿热型:以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尿黄、脘腹痞闷、渴不欲饮为主症;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3)脾胃虚弱(含虚寒)型:以胃脘隐痛、胃痛喜暖喜按、食后胀闷、痞满、纳呆、腹泻为主症;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4)胃阴不足型:以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为主症;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5)胃络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