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低温进行医疗自古即有。早在两千多年前 ,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方法止痛获得效果。 16 6 1年ThomasBartholin出版了《TheMedicalUseofSnow》一书。 2 0世纪 5 0年代 ,人们已将深低温 (体温降至 2 8℃以下 )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当中 ,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 ,具有良好效果 ,不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常规 ,同时也开展了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和脑出血等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联合升压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观察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6 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及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 ;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各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水含量。结果 :升压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及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小于升压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 (P均 <0 .0 5 ) ,升压组、亚低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 .0 5 )。结论 :升压和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联合应用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心搏骤停后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技术、降温开始时间、降温速度、目标温度、亚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复温、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说明亚低温治疗在急诊脑复苏抢救中的重要作用,为心搏骤停后脑保护提供了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手段,最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与脑损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亚低温治疗与脑损伤第二军医大长征医院梁玉敏综述张光雾朱诚审校近年来亚低温对缺血性和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相关的实验研究及临床上前瞻性研究的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就亚低温与脑损伤研究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概况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早已为人们...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医宇  吴粤  曾红科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40-1442
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将中度(28~32℃)、深度(17~27℃)低温用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研究,发现低温脑复苏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低温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Ditsworth等用深低温停循环猪模型研究发现:脑部温度降至19℃时,新皮质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数目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深低温状态对神经元有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时间窗、临床应用进展及其注意事项,将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疾病,需掌握好应用的时间窗和注意事项.认为亚低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多为辅助治疗方法,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作用,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亚低温疗法逐渐成为辅助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一明 《临床荟萃》2000,15(12):569-570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现代急救的关键所在。近10多年,国内外学者对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多,改进脑复苏方法主要包括[1]:①加压再灌注。②紧急心肺旁路。③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④低温疗法。中度低温效果确切,但因其在应用中难于管理和引起的并发症而受到限制[2],其中亚低温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对心血管等其他系统无不利影响,是脑复…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33℃~35℃、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28℃~32℃、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17℃~27℃和超深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2℃~16℃。与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所引起的高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目前所常用的退热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与化学降温.传统的物理降温主要是酒精擦浴、冰枕、冰敷等,均有操作繁琐、降温效果不理想的缺点.化学降温法疗效虽好,但反复使用对患者有很大的副作用,且持续时间不长.而亚低温治疗仪,具有制冷迅速、控温良好、体温下降平稳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22例,经过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对 4 3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收治的 85例患者脑血管疾病诊断均符合《第 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确诊为重症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 ;病程在 2 4小时以内 ;其中男 4 9例 ,女 36例 ;年龄 4 2~ 70岁。1.2 治疗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组 4 3例〔平均年龄(47± 16 )岁〕和对照组 4 2例〔平均年龄(48± 18)岁〕,2组对原发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按常规进行 ,均不用其它物理降温手段和药物退热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缺血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缺血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表达的影响。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1.06±2.42)%和(30.32±2.71)%,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35±0.27)和(2.04±0.34)分,缺血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1.94±7.23)个/视野和(69.20±9.43)个/视野,白细胞介素-1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95±4.97)个/视野和(55.79±7.93)个/视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炎症级联反应的抑制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低温状态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的动态变化,以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闭塞/再通法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流模型,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脑缺血3h再灌流6h、12h、24h、48h、72h时间点断头取脑,假手术组则于再灌流24h断头取脑,进行ICAM1、TNFα和IL1β免疫组化测定;同时在再灌流24h进行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结果(1)亚低温干预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的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体积(P<0.01);(2)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缺血灶ICAM1、TNFα和IL1β的表达出现增高趋势,分别在再灌流48h、24h和6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且亚低温干预明显抑制它们的表达(P<0.01)。结论亚低温干预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亚低温对炎症级联反应的抑制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造模后14d通过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标记微血管,结合共聚焦显微镜和3DDoctor3.5版软件分析梗死灶周围区微血管的直径、面积及血管分支数目,并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体积的变化。结果脑梗死后14d,梗死侧微血管直径明显小于对侧,但是血管分支数目及面积较对侧增加,且亚低温组梗死侧微血管直径、面积及分支数目明显大于常温组梗死侧;亚低温组梗死体积也明显小于常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减小脑梗死灶体积并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于入院治疗治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肺感染治疗组发生率为53.3%(8/15),对照组发生率为40%(6/15),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组6例,对照组4例,脑疝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精心护理,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法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脑缺血3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后断头取脑,假手术组则于再灌注24h断头取脑,测定MPO的活性和免疫组化法观察ICAM—1、Mac-1的表达。同时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在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6h后,脑缺血灶ICAM-1和Mac-1表达逐渐出现增高趋势,脑组织MPO活性也逐步增高,再灌注48h达高峰,它们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缺血早期进行亚低温干预,能明显抑制ICAM-1、Mac—1的表达和MPO活性(P〈0.05,P〈0.01)。(3)亚低温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亚低温干预能明显抑制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包括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均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评分;同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ET、一氧化氮合酶(NOS)及vWF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亚低温组经治疗后,其ET及vWF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NOS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亚低温组的C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具有内皮细胞保护功能,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2例,伤后24h内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物理及化学方法降温使直肠温度控制在37.8~38.5℃,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明显下降,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未出现明显紊乱,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同时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CD4^ 、CD8^ T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亚低温对颅脑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治疗手段日趋多样.近年来,亚低温被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后脑保护、脑外伤及脑卒中等领域.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冰袋降温法、医用冰毯降温法、选择性头部降温、全身亚低温疗法等.这些方法降温效果各有不同,存在不少缺点,部分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0 0 1年9月~ 2 0 0 3年 9月间连续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 2 4例 ,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3 0d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 (Europeanstrokescale ,ESS) ,Barthel指数 (Barthelindex ,BI)、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 (FMA)进行评价。并在第 1天、第 3天、第 7天测定患者血清ICAM 1、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组ESS ,BI ,Fugl 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CAM 1、TNF α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亚低温及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为3~8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入院20 min后给予静注24 mmol硫酸镁,再用80 mmol持续24 h静滴,同时自伤后6 h开始联合用亚低温治疗,使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 ℃,治疗时间为3~5 d,对照组按普通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治疗后3d和7d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异烯醇化酶(NSE)和GCS,出院和3个月后测GOS.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GCS 和GOS分别为(24.8±19.2)g/L,12.3±3.3,4.6±1.3和(49.7±23.1)g/L,9.8±2.8,3.0±1.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联合使用亚低温和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