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南州近五年来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7 376人的血液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传染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南州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率2004年为8.8%,2008年为6.02%,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率占首位,为2.47%,HBsAg为1.8%。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献血者的各项指标,更好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招募策略,使更多的低危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确保充足与安全的血源,并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统计分析梧州市2009~2010年期间68 263人次献血者的登记信息及血液检测记录,分别对献血者参加献血的方式、献血地点、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特性与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30岁年龄段的女性学生、医务人员、军人以及团体献血者为低危人群,而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的农民及社会其他职业者,但此群体的献血合格率均比其他人群低。结论今后我市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在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外,还应持续加大对团体献血组织、无偿献血的主力群体在健康献血、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徐国华 《中外医疗》2008,27(33):127-127
随着我国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政府计划指令献血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广大市民自觉自愿献血已成为主流,招募献血者在自愿无偿献血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要阐述电话招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刘学东  代全胜  张英 《医学综述》2013,19(14):2669-2671
目的分析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认识途径和献血动机,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影响,探索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形成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5年共计7000份计划无偿献血者资料、2005~2010年8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500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50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历程进行调查。结果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不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初步认识来源于血站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通过献血者之间的献血信息沟通交流,认识成熟,最终加入献血者队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有明显的区别;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有重要意义。结论有目的、有策略地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对巩固现有无偿献血者,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心血站负责10县1市的医疗机构临床用的供应,2006年实现了临床用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90%以上的血液来源于街头无偿献血.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州无偿献血事业,找出低危献血者人群,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笔者对2006~2007年度街头献血12945名无偿献血者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昂  翁妙卿  王和炎 《中外医疗》2008,27(22):113-113
医疗临床用血安全系数的首要是招暮自愿低危无偿献血者,自愿低危无偿献血者招募必须是固定居所、愿意献血井可追嗍的人群,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人员具备此条件,所以,对这些人员宣传具有特殊的意义,组织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人员建立一支目定的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碧宁  何伟胜 《广西医学》2007,29(3):458-459
为了确保卫生部关于2008年全国范围内所有采供血机构必须实行100%无偿献血,并取消现有计划无偿献血,自愿的无偿献血率达80%以上这一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招募到更多固定的、低危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为此笔者就我市如何招募和稳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工作进行初浅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米晋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25-726
<正>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自愿无偿献血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无偿献血工作在逐渐由计划指标向自愿无偿转变的过程中,献血者构成、献血形式、献血者招募方式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然而近年来,由于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加,血液供应紧张日趋明显.为了应对这种现状,我站从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三个环节入手,不仅注重献血前的宣传动员和献血者招募工作,更注重献血中对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及献血后的随访、奖励、用血优惠报销等工作,从而保证了我站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了献血队伍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状与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青岛市献血人群总体梅毒阳性率为0.45%,无明显增长的趋势;2015年6月以来开展梅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明显降低梅毒检测淘汰率。结论为保障输血安全,必须加强无偿献血,尤其是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严格检测,继续开展献血前梅毒快速检测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采供血工作的逐年快速上升,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不断展开,建立健全完善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队伍,建设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于保障充足的血源,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十一五"期间,在巩固好城市无偿献血队伍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献血人群,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招募策略和措施,献血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并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楚雄州近3年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今后制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和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血站2011~2013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对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比例为1.62:1。30~39岁和40~49岁人群献血比例较大;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和农民及其他职业献血者所占比例较大。大中专院校师生、公务员、医务人员、军人的献血率明显偏低。结论:本州无偿献血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对大中专院校师生、公务员、医务人员等的宣传招募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居民的宣传招募,进一步推动楚雄州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赤峰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和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3.67%,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68%、0.27%、0.09%、0.74%、1.8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无偿献血活动是一个长期工程,为了确保血液安全,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采血机构一直致力于固定献血者的招募,然而潜在的铁缺乏症是血红蛋白未达到献血标准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人群献血心态,制定针对性的招募对策。方法:为1125名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分发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心态共分8种,其中70.2%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是积极的,不同人群献血心态有差异。结论:加大不同人群针对性地宣传咨询,制定招募对策,促使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理解、态度、行为有大的转变,使其成为无偿固定自愿献血员,确保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庞凤春  李宗民  刘秀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722-1722,1640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吉林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在逐渐由计划指标向自愿无偿转变的过程中献血模式、献血者招募方式、采血模式、献血者人员构成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吉林地区的无偿献血模式主要分为3种:①计划指标的无偿献血,属政府行为,由各区献血办公室将市献血办公室下达的指标按适龄健康公民人数的百分比层层分配给各单位及街道办事处;②非计划指标的团体无偿献血,由单位动员或群众团体组织,个人自愿参加,献血后均不予补贴和休假,由中心血站根据库存血的需求安排时间派采血车到单位采血;③非计划指标的个人无偿献血,除以街头流动采血车、设在市区的采血分站的形式进行采血外,还包括家庭替代自愿无偿献血,即因家庭需要自愿无偿献血者。笔者对2003年-2005年的上述无偿献血情况作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献血模式与血液检测项目合格率的关系,为完善献血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蚌埠地区2011~2013年间采集的114 736份无偿献血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蚌埠地区的献血者总体不合格率为3.3%,低于此前报道的5.6%;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2.6%、2.0%,与平均不合格率(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商业者的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7.1%,与0.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不合格率低于专科以下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为3.2%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献血模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率差异较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ALT的筛查会使血液的不合格比例大幅下降;应对工商业者等人群加强梅毒抗体(TP)的筛选检测;团体献血者应加强宣传和ALT的筛查,减少不合格率;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可以作为相对较安全的低危献血人群进行招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无偿献血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怎样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水平,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消除无偿献血者到期不再献血的危机,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被动献血400毫升存在的危机 在实际工作中,采血人员如果在动员和宣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再三奉劝献血者献血400毫升,容易招致献血者的反感.  相似文献   

20.
<正>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保证临床病人生命健康的主脉线。强化注重无偿献血招募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做好无偿献血招募护理,保留献血者,加强无偿献血应急保障工作的关键。1做好献血前招募的心理护理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我区的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者,做好无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