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维央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 5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44例,护理干预组7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肺栓塞、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 结果 术后护理10 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22、9.04,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500例剖宫产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围生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肺栓塞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妇进行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颖 《首都医药》2014,(2):49-5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3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实验组1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加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0天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天内,实验组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实验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傅瑛  黄焕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 c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性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1、2 h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发生率,满意度.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300例,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150例患者采用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4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33%%,观察组产妇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7%,差异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68.67%(103/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41/1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的足月产妇在围术期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江伟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48-214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入院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周内两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入院后2周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5.30和5.57,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0.39,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使剖宫产术的160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产科护理上再行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下肢静脉临床症状积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围生期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4例重症剖宫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术后启动血栓高危因素评价表,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行运动锻炼及下肢行空气压力循环治疗,2次/天,30min/次。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每天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χ2=8.528,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妇女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478例产妇为观察组,给予围生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另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产妇500例为对照组,该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后1周下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4%(4/47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60%(13/500)(χ2=4.45,P<0.05)。两组肺栓塞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1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下肢皮肤色泽、温度及肢体疼痛、肿胀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两组产妇下肢皮肤色泽、温度正常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无肢体疼痛、肿胀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外科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护理干预,测量术后3d、7d、15d双下肢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栓塞、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周径差。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实验组疼痛发生率12.5%,DVT7.5%,优于对照组的22.5%和17.5%,差异显著(P<0.05)。术后7d、15d实验组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莫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04-105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 (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 (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64/86)(P<0.05).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按抚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剖宫产术后护理质量。方法将2009年1至10月收住我院的剖宫产产妇600例为干预组,同期5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产后出血、尿潴留、乳胀、腹胀、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按抚疗法。应用尿潴留的评定标准,并自定产后出血、缺乳、乳胀、腹胀、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定标准,记录、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缺乳、乳胀、腹胀、便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按抚疗法,是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云英  朱珍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66-2867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入院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0 d内两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康复护理组入院后10 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5.75、4.64,均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张蓟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15-216
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3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9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作用的护理干预,观察术后10日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3例(1.55%)、下肢肿胀5例(2.59%)。对照组深静脉血栓10例(5.18%)、下肢肿胀13例(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栓塞0例(0.00%),对照组肺栓塞1例(0.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的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也比对照组(20.00%)低,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度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石悦乐  高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10-2912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未实行护理干预前3年病例7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实行护理干预3年来患者845例作为治疗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年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发病年龄均明显高于平均生育年龄(P<0.01),有高危因素合并症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剖宫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产科静脉血栓发生率约在7.0%~45.0%之间,亦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是剖宫产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也明显增多。早期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产妇生命,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治疗和护理,笔者对我院近年来经治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护理在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