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uos Thrombosis,EVT)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6月,医院以462例择期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备纳入产妇231例,均按照择期剖宫产路径开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观察期内肿胀(χ~2=21.92,P=0.00)、疼痛(χ~2=14.93,P=0.D0)、DVT发生率(χ~2=4.22,P=0.04)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拟定择期手术时间至剖宫产术前双腿围增加长度(2.4±1.2)cm,至出院前增加长度(2.7±1.2)cm,高于观察组(1.4±0.5)cm、(1.5±0.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t=2.34,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EVT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剖官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肺栓塞病例,其中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3.0%,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4.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官产术后患者实施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1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DVT产生的危险因素,熟悉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与评估,对预防DVT的发生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sis.DVT)的发生逐渐增多。由于DVT治疗不当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下肢的功能,少数形成致死性肺栓塞。我们对17例盆腔肿瘤术后DVT的患者实施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5%~7%。。中牟县人民医院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通过对30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删措施,并对8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患者术前及术后采取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32例患者除一例术后24h出现下肢肿痛,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及新的血栓形成。结论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发生的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在1个疗程内痊愈出院,均无出血倾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凤  左德翠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72-2173
我院自2001~2003年共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210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8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哈尔滨医药》2007,27(6):68-6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1]。我们通过总结和吸取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教训,对2007年1月到2007年8月158例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采  相似文献   

13.
莫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04-105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 (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 (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64/86)(P<0.05).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党利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88-13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脱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12例患者.10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一例肺栓摩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在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将所有产妇按照病床的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41,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5,行围生期护理干预),观察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4.6%,研究组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2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5),经过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8%低于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对比分析2组产妇的满意度,组间比较(χ~2=4.174,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剖宫产术后可以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2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30dLE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30dLEDVT发生率为1.7%,低于常规组的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LEDVT的发生率作用显著,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围生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为(28.04±5.44)s、TT为(15.27±5.09)s、APTT为(13.47±3.47)s;对照组分别为(29.96±8.58)s、(14.14±3.58)s、(13.84±2.18)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做好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DVT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蓟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15-216
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3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9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作用的护理干预,观察术后10日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3例(1.55%)、下肢肿胀5例(2.59%)。对照组深静脉血栓10例(5.18%)、下肢肿胀13例(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栓塞0例(0.00%),对照组肺栓塞1例(0.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300例,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150例患者采用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4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33%%,观察组产妇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7%,差异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68.67%(103/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41/1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的足月产妇在围术期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