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阳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2011年3~6月到辽阳市辽阳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400名单纯口服药治疗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并填写相关信息表格.结果:在4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HbA1c控制达标者(HbA1c<7)占20.5%.控制不达标者(≥7)占79.5%.91.75%调研对象过去一周末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单纯口服药组的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组(23.29% vs 18.9%.P<0.05);口服药联合类似物治疗组的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人胰岛素组(24.39% vs 11.76%,P<0.01).结论:糖尿病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防控教育与宣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河南省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并行相关血管超声、头颅CT或MRI、眼底及生化指标等检查,并记录每位患者的糖尿病治疗史.按照患者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探讨4组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防治T2DM所并发的骨质疏松症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T2DM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变化密切相关(P<0.05);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影响T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P<0.05);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可能加重T2DM血管病变.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更易并发大血管病变,且年龄、绝经年限、BMI、糖尿病病程、HbA1c是影响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HbA1c、mALB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m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同时还应监测HbA1c、mALB,其对于预防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肾脏早期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 年7月收集的江苏地区2966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 组)、无微血管病变组(B 组),检测其17 个相关临床指标及一般资料,并对其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病程、HbA1c、餐后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血肌酐、尿酸、患者来源及家庭平均月收入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HbA1c、收缩压、病程与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配合,对于促进患者血糖达标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124例)[其中无微血管病变(N组)32例,微血管病变(M组)92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血液中HbA1c、hs-CRP的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液中HbA1c、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组血液中HbA1c、hs-CRP浓度也均明显高于N组(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诊断以及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DM)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可致残、致死~([1]),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是DM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式~([2-12])。目前全球糖尿病达标率均未达到预期,全球近1/3-1/2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3-11]),中国一项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对238 639例接受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达标率均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0为达标值,病程<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对2019年3—5月江苏阜宁县2067例50岁及以上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HbA1c检测和眼科检查。根据血糖控制目标(HbA1c<7.0%)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和血糖控制不达标组,比较两组不同临床特征对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结果 调查资料完整纳入分析的T2DM患者1909例,其HbA1c为(7.90±2.18)%。其中,血糖控制达标组799例(41.85%)。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饮酒、糖尿病家族史、病程和治疗方式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和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是血糖控制达标的保护因素(P<0.01);已戒酒、病程≥6年和采用药物治疗是血糖控制达标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血糖控制达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糖尿...  相似文献   

8.
曹昭春  邱寒艳  邢蕊  徐刚  秦利 《安徽医药》2021,25(5):954-958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行为管理的现况,探讨自我行为管理因素对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 使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择T2DM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信息、糖尿病认知、医务人员行为管理支持、病人自我行为管理等,同时测量病人的身高、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计算病人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达标率、自我行为管理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海市社区T2DM病人HbA1c值为(7.27±1.33)%,达标率为48.9%;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为(33.28±13.60)分,合格率仅为10.5%;病人的自我行为管理与血糖控制效果关系密切.结论 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状况仍有待提高,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以重点人群和自我行为管理缺陷的病人为重点,不断提高病人的自我行为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患者实施有临床药师参与的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FPG、PBG、HbA1c、TG、LDL-C、HDL-C、BP、BMI)变化。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HbA1c、LDL-C及治疗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HbA1c水平及提高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HbA1c、mALB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m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同时还应监测HbA1c、mALB,其对于预防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肾脏早期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五角场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76名,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检测血糖、血脂、HbA1c等。依据HbA1c控制是否达到7.0%为标准,分为A组(〈7.0%)和B组(≥7.0%),回顾分析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因素,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到空腹血糖和OGT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到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和HDL-C的影响。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减小腰围及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监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HbA1c、Cys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246例在信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肾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组118人,无合并肾病组128人;治疗后按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分为HbA1c<7.0%组和HbA1c>7.0%组;取自愿来信宜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54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的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CysC水平要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有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HbA1c和CysC水平要高于无肾病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组(P<0.05);经过治疗后,2型糖尿病合并有肾病的患者,HbA1c>7.0%组的CysC水平要明显高于HbA1c<7.0%组(P<0.05);治疗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HbA1c<7.0%组的CysC水平要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P<0.05)。结论 HbA1c与CysC联合检测可以动态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血糖浓度,改善代谢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感染中的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159例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1~5),糖尿病足感染(DFI)组(n=75),非糖尿病足感染(NDFI)组(n=84),记录上述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9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占64.2%,平均年龄(68.8±11.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6±7.4)年,HbA1C水平(7.0±3.9)%;溃疡病程(19.4± 15.0)天,溃疡部位以足趾多见(45.3%);Wagner分级法中以1~2级最多,占28.3% ~ 40.3%;并发症相关病变依次是周围神经病变(52.8%),下肢血管病变(30.8%),糖尿病肾病(20.1%);共检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8.6%;革兰阴性杆菌占41.8%,以大肠埃希菌检出为主占22.0%;DFI组溃疡病程、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FI组(P<0.01),而年龄、糖尿病病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DFI患者病情时,有必要监测HbA1c水平,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胶乳凝集抑制法检测HbA 1c,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HbA 1c高于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脂蛋白(a)进行测定。结果:2型DM糖化血红蛋白(GHb)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Lp(a)分布均呈偏态;2型DM GHb升高组L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据HbA 1c水平将2型DM GHb升高组分成三组,三组间脂蛋白(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DM GHb升高组Lp(a)与HbA 1c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脂蛋白(a)的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5.
周广举 《安徽医药》2014,(8):1505-1507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年龄≥70岁。检测入选病例Hcy水平、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肌酐等指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比较。结果HbA1c、LDL-C、Hcy、FA、VitB12及收缩压均为糖尿病合并MCI的危险因素(P〈0.05),2型糖尿病患者重度高Hcy血症组MCI发病率较中度及轻度高Hcy血症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是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Hcy血症将会增加MC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量清蛋白尿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量清蛋白尿(MAU)组(76例)与正常微量清蛋白尿(NAU)组(74例),检测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胰岛素、肌酐(Cr)、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MAU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UA、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CIMT明显高于NAU组(P〈0.05)。MAU组HDL低于NAU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MAU与UA、TG、、HOMR—IR、空腹血糖、HbA1c、CIMT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老年T2DM合并MAU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更易发牛大向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患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正常与否,将其分为非临床DN组(A组)61例、临床DN组(B组)39例,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选取样本进行HbA1c、U-mAlb检测。结果 A、B组U-mAlb、HbA1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U-mAlb、HbA1c指标与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和U-mAlb两者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检测和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以及胰岛素用量,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其中观察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良好地控制血糖HbA1c,同时增加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水平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与血清镁离子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902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检测血清镁离子、HbA1c、胰岛功能、肝肾功能、血脂等,并将不同HbA1c控制水平以及糖尿病并发症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镁的差别,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血镁与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根据HbA1c水平,将HbA1c在<7%、7%~10%、>10%的水平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发现血镁水平伴随HbA1c的升高而下降,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并发症分组比较发现各组间血镁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并发症与血镁无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C肽、肌酐、HbA1c是血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糖控制水平与镁离子关系密切;糖尿病并发症与血镁之间未见到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4例糖化血红蛋白(HbA_(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空腹血糖、C肽测定,同时调查糖尿病药物用药情况,对药物的分布及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334例HbA_(lc)达标的患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糖苷酶抑制剂(49.7%)。全部患者中有56.6%(189/334)进行了联合用药。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是:预混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10.5%)及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9.9%)。根据使用胰岛素与否,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使用胰岛素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与空腹C肽水平成负相关(均P<0.01)。结论 HbA_(lc)控制达标的患者多数需要联合用药。糖尿病病程越长,C肽水平越低,越需要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