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所得到的数字图像以及对其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数据,可反映视网膜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相关结构的病理改变,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目的:通过分析眼底造影图像和BP神经网络的特点,利用BP神经网络对眼底造影图像进行分割,并将其利用到眼科的临床辅助诊断之中。方法:将待分割图像区域分为背景和目标两类,用手工方法得到这两类的样本图像,提取样本图像的特征,如灰度、方差、纹理等;对提取的样本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输入神经网络分类器,利用BP训练算法进行训练;输入待分类的医学图像,提取图像特征,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后的特征值,输入已训练的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分类,得到眼底造影图像的分割结果。结果与结论:本文使用的眼底造影图像分割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分割的眼底造影图像清晰、内容丰富。可以为眼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器自动分割肝癌CT图像纹理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用强度、纹理、形状和边缘的图像特征来描述分割的情况,计算从操作者分割提取的特征与机器分割的相关性,测量不同操作者分割CT图像与机器分割CT图像的一致性。结果 操作者在选择不同层面时并不一致。操作者的分割结果也并非重叠。每个机器分割与其操作者手动分割的平均重叠程度与两个操作者之间的重叠程度相当(74% vs 69%)。机器分割与操作者手动分割组内相关性(ICC)结果表示纹理和强度特征是最显著的,边缘和形状特征最小。结论 本研究通过在每个操作者分割的最大圆来确定机器自动分割,从而有助于临床中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对CT图像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脏医学影像中,感兴趣部分的提取与分割是诊断心脏病变部位的关键。由于心脏舒张、收缩以及血液的流动,心脏CT图像易出现弱边界、伪影,传统分割算法易产生过度分割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像显著性的心脏CT图像分割方法。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区域进行定位,滤除肋骨、肌肉等造影对比不明显部分,截取出感兴趣区域,结合感兴趣区域的对比度计算并提高感兴趣区域的心脏组织的显著值。通过获得的显著值图像截取心脏图像,并与区域生长算法的分割结果进行对比。最后使用泰州人民医院11例患者的影像数据对算法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随机选择9例用于训练,剩余2例用于测试。结果所提算法模型在心底、心中、心尖3个心脏分段的分割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2.79%、92.79%、94.11%,均优于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方法。结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像显著性的分割方法能够准确获取心脏的外围轮廓,轮廓边缘更加平滑,完全能够满足CT图像序列的心脏全自动分割任务需求,分割后的图像更有利于医生对患者心脏健康状况和病变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医学图像自动分割具有广泛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病灶、脏器的自动分割。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的医学图像分割仅能利用浅层结构模型的浅层特征来识别感兴趣区域,并且需要大量人工干预。而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割方法在模型建模时存在局限性且缺乏可解释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和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形态结构约束的三维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编码器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构建U型网络结构提取多重特征;解码器中采用上采样并通过跳跃连接将不同层次的特征拼接在一起;加入形态结构约束模块,通过提取病灶和脏器等分割目标的形状信息,以增强模型可解释性,并采用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操作,对经过卷积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进一步提取有代表性的特征,作为形态结构模块的输入,最终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在公开数据集Synapse和ACDC上利用评价指标Dice相似系数(DSC)和Hausdorff距离(HD)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其中,在Synapse数据集上,18例数据作为训练集,12例数据作为测试集;在ACDC数据集上,70例数据作为训练集,10例数据作为验证集,20例数据作为测试集。实验结果表明,在Sy...  相似文献   

5.
梁楠    赵政辉    周依  武博    李长波  于鑫  马思伟  张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12):1513-1519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滑动块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局部分类、整图乳腺肿块分割的算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肿块形态特征。方法:首先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和膨胀算法提取患者乳腺区域,并进行数据归一化操作。为了得到每一个像素位置上的诊断信息,在图像的对应位置中滑动提取肿块类及非肿块类图像块,根据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其中的纹理信息并对图像块进行分类。通过整合图像块的预测分类结果,进行由粗到细的肿块分割,获得乳腺整图中像素级别的肿块分割。结果:通过比较先进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本文算法滑动块分类结果DenseNet模型下准确率达到96.71%,乳腺X线摄影图像全图肿块分割结果F1-score最优为83.49%。结论:本算法可以分割出乳腺X线摄影图像中的肿块,为后续的乳腺病灶诊断提供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MR脑肿瘤图像中的肿瘤区域与正常组织区域进行分割,以辅助医疗诊断与治疗。首先,人工分割出部分影像中的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作为已知样本;其次,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入已知样本中进行训练;最后,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处理其他脑肿瘤图像。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分割MR脑肿瘤图像,辨别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差异,但模糊区域也常被误判为肿瘤。因此,本研究提出进一步对模糊区域样本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特殊的滤波处理,所得结果有较大改进。BP神经网络能有效地进行脑肿瘤MRI图像分割,但在使用时仍需正确选择输入样本的区域和范围并结合特殊的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肝脏肿瘤的提取是肝脏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和模拟的基础,而当前肿瘤分割存在干预过多和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方法 本文通过对腹部CT图像进行高斯平滑以去除图像噪声和细密纹理,计算出图像的形态学梯度并用高、低帽变换进行增强,再根据用户选择点计算内部和外部标记符,然后基于控制标记符的分水岭算法分割图像,提取出腹部CT图像中的病变组织.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较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分割出肝脏病变组织.结论 该算法实现了腹部CT图像中肝脏病变组织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肝脏肿瘤的提取是肝脏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和模拟的基础,而当前肿瘤分割存在干预过多和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方法 本文通过对腹部CT图像进行高斯平滑以去除图像噪声和细密纹理,计算出图像的形态学梯度并用高、低帽变换进行增强,再根据用户选择点计算内部和外部标记符,然后基于控制标记符的分水岭算法分割图像,提取出腹部CT图像中的病变组织.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较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分割出肝脏病变组织.结论 该算法实现了腹部CT图像中肝脏病变组织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医学图像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对医生诊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有的医学图像进行分割时由于没有考虑人类视觉显著性机制因素导致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视觉显著性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基于频率调谐生成待分割医学图像的显著图,得到图像的显著区域并突出医学图像的边缘轮廓,然后分别提取其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将其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在此基础上用神经网络分类器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分割精度和分割效率,本文所提方法为医学图像的准确分割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提取和识别肺CT图像三维磨玻璃结节(GGN)的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肺实质三维图像的连通性,分割出肺实质区域,然后在肺实质区域内提取潜在GGN的孤立组织,并用三维形状特征和三维纹理特征建立识别结节的线性模型。依据临床医师标定的图像,通过支持向量机确定该线性模型参数。最后,采用该线性模型识别孤立组织中的结节。本研究采用139例临床医师标定的肺腺癌数据,其中100例作为训练集,39例作为测试集。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识别出肺CT图像的GGN,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ROC曲线下面积的值为0.937 2。  相似文献   

11.
李雪    周金治    莫春梅    余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6):704-712
目的:将肺部颜色特征与纹理特征融合形成一种更有效的特征,并利用改进的U-Net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对肺部CT影像进行图像分割以准确提取肺实质区域。方法:使用的CT影像数据来源于LIDC-IDRI数据库,首先通过色彩空间转换、高阶邻域统计的方法分别提取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然后采用加权平均直方图融合两类特征,最后将特征输入改进后的U-Net模型,进行1 000次CT扫描测试,以达到完整的肺实质输出。结果:该方法最终的骰子系数、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96%和97%。结论:本方法较单一特征分割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有效提高肺实质的分割精度,可为后续的肺部疾病自动诊断提供可靠基础,减少临床诊断的成本并节省医生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消除宫颈CT图像中存在的金属伪影,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去除金属伪影的策略。方法:首先通过数值仿真得到金属伪影图像与目标图像(无伪影图像),构造训练测试数据集,利用含金属伪影的宫颈CT图像和对应的无伪影图像训练已搭建的CNN,进而得到去除宫颈CT图像金属伪影的CNN模型。结果:训练网络之前金属伪影图像与目标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值为26.098 0 dB。不同尺寸(25×25、50×50、100×100)的图像块训练网络得到去除金属伪影的图像与目标图像PSNR平均值分别为34.607 9、38.375 1、38.183 8 dB。结论:通过对仿真数据和临床数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宫颈CT图像中的金属伪影,并且可以保留完整的组织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颞骨CT内面神经、迷路及听骨结构的自动化分割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 选择常规颞骨CT检查患者的数据,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训练集(20例),另一组为测试集(5例)。在上述颞骨CT中采用手工分割的方法,分割出迷路、听骨及面神经结构。选择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U-Net作为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结构部分,通过对训练集的训练,得到该网络的平均精度。用该网络模型对5组测试集中的不同解剖标志自动分割的结果与手工分割的结果进行测试,分别获得面神经、迷路及听小骨的测试精度。并将上述精度与另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V-Net网络模型获得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颞骨CT标本中,采用面神经、迷路及听小骨分别对3D U-Net-plus和V-Net网络结构的自动分割进行训练,在训练样本中,3D U-Net-plus网络结构的平均误差为0.016,V-Net网络结构的平均误差为0.0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3D U-Net-plus神经网络自动分割的迷路、听小骨及面神经与手工分割图像的Dice相似指数分别为0.618±0.107、0.584±0.089和0.313±0.069, 利用V-Net神经网络自动分割的迷路、听小骨、面神经与手工分割图像的Dice相似指数分别为0.322±0.089、0.176±0.100和0.128± 0.0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3D U-Net-plus神经网络,在颞骨内听骨、迷路及面神经的自动识别和分割方面具有可行性,该方法优于V-Net神经网络。随着网络结构的优化和学习样本的扩大,其将更加接近人工分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由于胰腺体积小、形态个体差异性大,影像上的准确分割较为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2.5D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CT图像胰腺分割方法。方法:实验中使用的数据为NIH胰腺分割公开数据集,共包含82例腹部CT图像,随机选取其中56、9、17例分别作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训练过程中使用旋转、拉伸、平移、裁剪等操作对数据进行扩增。实验中提出一种用于胰腺分割的、结合概率图的2.5D级联深度监督UNet,即CSNet(Cascading deep Supervision UNet)。该网络由3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基于UNet,输入连续5层图像,输出中间3层对应的粗分割图像,设置适当的阈值,使其变成二值的粗分割结果;第2部分将第1层、第3层的粗分割结果与中间层的原始图像相结合,输入另一个深度监督UNet网络,得到中间层的精细分割;第3部分将第1部分网络输出的中间层的粗分割概率图与第2部分网络输出的细分割概率图通过1×1卷积进行概率融合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3个子网络同时进行训练,对应的能量函数联合优化,从而得到更精准的分割结果。最后,使用DSC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在独立测试集上,CSNet实现了(83.74±5.27)%的DSC值。结论:CSNet可以准确分割出CT图像上的胰腺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识别与分割算法,以辅助医生进行肺部疾病检测。方法:针对LUNA16数据集数据量大以及肺结节种类大小多样性等特征,采用基于改进的深度神经网络3DV-Net实现多种肺结节的检测分割,然后使用ResNet对结节图像和非结节图像进行分类。对LUNA16数据集中的肺部CT图像进行图像去噪、插值采样等预处理,然后生成粗分割图像和Mask图像,再使用改进的3DV-Net模型对数据进行多次训练预测。网络层级越深,出现梯度消散、梯度爆炸等问题的概率越大,改进的3DV-Net使用残差连接来改善这一问题。结果:改进的3DV-Net的Dice相似系数和IoU分别达到88.29%和88.25%。结论:本文方法有助于肺结节的检测分割,在肺结节的辅助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新阳        贺鹏博        刘新国        戴中颖        马圆圆        申国盛        张晖        陈卫强        李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10):1223-1228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单视图断层成像三维(3D)重建方法,在减少数据采集量和降低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对不同患者进行CT图像的3D重建。方法:对不同患者的CT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和模拟生成对应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并进行数据归一化操作。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出一个普适于不同患者的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部署在测试数据集上,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结构相似性(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对重建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用不同患者的单张2D图像分别重建出质量较高的3D CT图像,MAE、RMSE、SSIM和PSNR分别为0.006、0.079、0.982、38.424 dB。此外,相比特定于单个患者的情况,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重建速度并节省70%的模型训练时间。结论: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可通过不同患者的2D单视图重建出相应患者的3D CT图像。因此,本研究对简化临床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当中的图像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