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等速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纯推拿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等速屈伸肌力测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推拿结合等速组膝关节WOMAC评分由(62.93±16.17)降为(26.20±12.68),改善较单纯推拿组更为显著(P0.01)。两组治疗干预前等速肌力测试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8周治疗后推拿加等速训练组膝关节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重、达峰时间、平均功率,膝关节屈肌峰力矩、达峰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推拿加等速训练组膝关节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重、达峰时间、膝关节屈肌达峰时间、屈肌/伸肌比单纯推拿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推拿加等速训练组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与单纯推拿组治疗后比较提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推拿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提高KOA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对于KOA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已广泛应用来评价不同项目运动员关节肌群的力量特征。目的:测试广东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观察曲棍球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测试力量特征。方法: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14名现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检测指标为相对峰力矩、关节肌群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平均功率、总功和疲劳指数。结果与结论:在60(°/s)慢速测试时,女子曲棍球队员的两侧膝关节肌群相对峰力矩值表现为伸肌大于屈肌(P<0.01);左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3种不同测试速度下的范围为66%~77%,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为82%~88%;左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值均大于屈肌(P<0.01);左右膝关节伸肌的总功值均大于屈肌(P<0.01);膝关节屈伸肌疲劳指数范围在0.24~0.48之间。膝关节伸肌的最大力量大于屈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240(°/s)快速测试时略微偏低,而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慢速测试时偏高,说明女子曲棍球队员左膝关节屈肌快速力量偏低,右膝关节伸肌最大力量比较低,伸肌的快速力量大于屈肌,伸肌的工作能力强于屈肌,屈伸肌的力量耐力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超声波理疗、软组织牵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应用等速系统测试患者伸膝、屈膝的最大峰力矩(PT)、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H/Q),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角度尺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伸膝PT、屈膝PT、H/Q、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126.33±9.23)°]、伸膝PT[(108.70±16.83)N?m]、屈膝PT[(63.13±9.64)N?m]、HSS评分[(87.13±9.5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可促进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已广泛应用来评价不同项目运动员关节肌群的力量特征。目的:测试广东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观察曲棍球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测试力量特征。方法: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14名现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检测指标为相对峰力矩、关节肌群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平均功率、总功和疲劳指数。结果与结论:在60(°/s)慢速测试时,女子曲棍球队员的两侧膝关节肌群相对峰力矩值表现为伸肌大于屈肌(P〈0.01);左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3种不同测试速度下的范围为66%~77%,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为82%~88%;左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值均大于屈肌(P〈0.01);左右膝关节伸肌的总功值均大于屈肌(P〈0.01);膝关节屈伸肌疲劳指数范围在0.24~0.48之间。膝关节伸肌的最大力量大于屈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240(°/s)快速测试时略微偏低,而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慢速测试时偏高,说明女子曲棍球队员左膝关节屈肌快速力量偏低,右膝关节伸肌最大力量比较低,伸肌的快速力量大于屈肌,伸肌的工作能力强于屈肌,屈伸肌的力量耐力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将本院收治的1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三组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与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常规肌力训练,包括膝关节周围肌肉等张训练和等长静蹲练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ysholm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VAS评分、Lysholm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有助于改善KOA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等速肌力训练和疗效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用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评定及训练系统对ACL重建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ACL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25例(等张训练患侧肌力)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结果:术后第12、24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试验组膝屈、伸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30°时的股内侧肌患侧峰力矩/健侧峰力矩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等速训练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使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的患者短期(6个月)达到健侧屈伸肌力水平,并能达到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变化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23 例双侧KOA患者及14 名正常人进行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检查、五次坐-起试验(FTSST)、静态平衡测试、步态分析。KOA组还完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定。结果KOA组伸肌及屈肌峰力矩、峰力矩均值、平均功率、单次最佳做功及总功主患侧均小于对侧(P<0.05);峰力矩屈肌/伸肌(H/Q)百分比主患侧大于对侧(P<0.05)。组间比较,伸肌所有观察指标、屈肌平均功率KOA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峰力矩H/Q 百分比KOA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KOA组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与FTSST、步行速度、步行距离、跌倒指数、VAS 评分、WOMAC-疼痛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屈肌等速肌力峰力矩与FTSST、步态参数、跌倒指数、VAS评分、WOMAC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KOA患者伸肌及屈肌等速肌力主患侧较对侧减弱,伸肌等速肌力较正常人减弱,膝伸屈肌肌力变化不同步。KOA患者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与膝关节疼痛、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20例肘部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屈伸肌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患肘屈伸肌群的峰力矩60°/s、120°/s和180°/s时均较健侧显著降低,患肘的总作功量、平均功率和力矩加速能量亦显著下降。患侧屈伸肌群的峰力矩比值较健侧虽有增高,但未见明显差异,废用性肌肉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是导致肌肉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肘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应加强肘关节屈伸肌力的训练,以改善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膝),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患腿肌群等速运动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接受等速肌力测试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康复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8周的系统康复治疗,等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平均功率(AP)和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进步明显(P<0.01)。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部肌群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等速运动在膝关节创伤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单侧膝关节创伤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膝关节屈曲范围和屈伸肌肌力等速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训练,不采取其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训练前后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与伸肌峰力矩在60°/s、120°/s、180°/s测试速度下存在的差异。结果:训练前观察组患侧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与伸肌峰力矩在60°/s、120°/s、180°/s的测试速度下与本组健侧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侧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与伸肌峰力矩在60°/s、120°/s、180°/s的测试速度下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等速运动治疗患有膝关节创伤的患者,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屈肌峰力矩与伸肌峰力矩,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关节功能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等速运动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行Maitland手法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常规运动疗法及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定,采用HSS指数评定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伸屈肌群PT、PT/BW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S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明显,可以很好地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陈小虎 《中国康复》2018,33(4):293-296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在学龄期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同时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测定双侧屈髋峰力矩(PTF)、伸髋峰力矩(PTE)、双侧屈伸髋峰力矩体重比(PT/BW)。结果:3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左右侧下肢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PT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BBS评分治疗前后虽然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作为康复治疗中有效的肌力训练的手段,能够在痉挛型脑瘫患者上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患侧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评定患者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峰力矩(PT)、屈伸肌的总功(TW),运用意大利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侧下肢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及步长、触地时长。结果:治疗6周后,2组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PT和TW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髋、膝和踝关节的屈曲、伸展角度较治疗前均扩大(均P<0.05),步长和触地时长均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膏摩结合等速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膏摩治疗,观察组加用等速肌力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力矩峰值及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及力矩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膏摩治疗配合等速训练能够更好的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并藉此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施加加  罗艳  孙莹 《中国康复》2016,31(1):45-47
目的:观察等速力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女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女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第1周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第1周后,对照组增加弹力带抗阻力量训练,观察组增加等速力量训练。观察2组治疗第1周后和第5周后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峰力矩(PT)和总功(TW)。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主动ROM、最大PT及TW均较治疗1周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力量训练对女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恢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膝关节等速离心收缩测试和训练的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利用Biodex等速测试及康复系统测试20健康男性的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观察速度、惯用肢和功能运动对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的影响。结果:速度和功能运动对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影响显著,而对惯用肢的影响比较复杂。结论:离心等速测试和训练过程中,必须考虑速度、惯用肢和收缩方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关节镜下小肩袖损伤修复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正常且肩袖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治疗)和训练组(采用等速训练方法治疗),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Thera-Band弹力带肩关节内外旋肌力训练,每组10~20个,每日3次;训练组在常规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内外旋等速肌力训练,每次15~20 min,每周2次。分别于术后3个月(训练前)和术后6个月(训练后),对2组患者均行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内外旋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患侧与健侧峰力矩差值比、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差值和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体重比差值等评定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 训练后,训练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5.56±5.03)N·m]、内旋峰力矩[(22.03±6.18)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2.12±4.6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31.62±6.42)%],180°/s时外旋峰力矩[(10.60±5.71)N·m]、内旋峰力矩[(19.13±5.62)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4.90±6.34)%]、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7.83±6.04)%],以及对照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3.30±4.07)N·m]、内旋峰力矩[(20.07±6.95)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0.27±5.9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9.75±10.52)%],180°/s时外旋峰力矩[(7.15±5.43)N·m]、内旋峰力矩[(16.14±6.03)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1.19±8.49)%]、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4.75±8.80)%],均明显优于组内训练前,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训练后,训练组180°/s时患侧与健侧外旋峰力矩差值比[(15.58±41.76)%]、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差值[(5.04±1.88)N·m、(5.04±2.47)N·m]、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体重比差值[(7.02±2.14)%、(7.90±4.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肩袖力量,尤其是快速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是保持和减缓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膝半月板损伤施以关节镜手术后,等速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训系。对象:于2004-09/2005-01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收治的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急性损伤患者2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封闭、理疗、按摩等方法恢复。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4天开始功能恢复,3周后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测试仪对患侧膝屈伸肌进行等速运动训练。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测试速度[60,120,180(°)/s]时的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力矩加速能、平均功率。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镜手术配合等速肌力训练后,膝关节运动范围加大,训练前患膝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32±25)°,训练后患膝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58±21)°,经配对t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手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3±31)°,实验结束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9±3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实验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实验组膝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力矩加速能及平均功率在60,120,180(°)/s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等速训练,可加速膝半月板损伤后的康复过程,对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