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单味中药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探讨应用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理.通过检索1995~2011年间国内外文献及有关实验研究,对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总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多以补益药为主,其治疗作用主要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结构等,而这些作用是通过对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影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易于导致骨折发生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发展和发病率的上升,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在中医称为"骨痹"、"骨萎",利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逐渐明了,诸多研究者发现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力巨大,且临床使用疗效良好。因此本文从古典医籍中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中药淫羊藿为入手点,通过文献筛选来总结近年来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骨质疏松症、针灸、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有关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分析文献的类型,总结基础研究及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并对常用穴位及中药复方进行总结。结果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检索到136篇相关文献。其中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有94篇,常用穴位有:阿是穴、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腰阳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针灸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和病人的骨密度。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有42篇,常用的复方有补肾壮骨汤、补肾健脾汤、补肾化瘀汤等,但缺乏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结论针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质疏松发展,其联合中药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选穴及用药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研究,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主要因绝经后妇女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生成和骨吸收的代谢失衡。其特征是全身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骨折风险增加。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症状,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分为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和复方中药的临床研究。通过对近5年国内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进行相关回顾,在单味中药方面,根据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特点和用药频次,主要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综述了淫羊藿、杜仲、骨碎补3种常用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在复方中药方面,普遍认为肾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此外与肝脾不足、血瘀痰浊等密切相关,主要论述了补肾法在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并探讨未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危害性大,但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利于长期服用。铁死亡是以活性氧异常增多、铁代谢异常及脂质过氧化积累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相关,会破坏骨稳态,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现已成为骨质疏松领域的新研究热点。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少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相关的细胞铁死亡具有调控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关于调控铁死亡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的最新文献, 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目前在世界上已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和寿命。近年来,中药巴戟天在对骨质疏松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巴戟天及其提取物在骨细胞、动物、临床个体水平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巴戟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传统中药历史悠久,药效确切且毒性较小,因此多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过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学科概念网络药理学的兴起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将网络药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在分子网络调控的背景下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是进一步推动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将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量降低、脆性增加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严重的并发症及较高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信号通路蛋白及基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Wnt/β-catenin通路在骨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中药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方面做一综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药多靶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独特优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最终结局常常是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不利于骨折愈合,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患者的骨吸收作用增强、新骨形成能力下降造成的。为了缩短骨质疏松症个体的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所以现在已有大量的实验探讨了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还有关于抗骨质疏松药对骨修复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总结来说,指出了抗骨质疏松药可能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抗骨质疏松治疗不利于骨修复,故抗骨质疏松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综述了当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双膦酸盐、地诺单抗、雌激素、雷洛昔芬、特立帕肽、雷尼酸锶、他汀类药物以及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贺良  钟伟  李宁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4):241-244
目的调查骨科医生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以及在处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时对患者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以此促进医生重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市、东北地区、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一些Ⅱ-Ⅲ级医院的骨科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状况等。结果在诊断方面,70.1%的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骨密度测定以确定诊断。53.5%的医生认为,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及他们所具有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绝经后女性等)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确切证据,垃该进行药物治疗。38.6%的医生认为,在推荐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进一步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有引起骨质疏松的其他原因。在治疗方面,74.8%的骨科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应该进行药物治疗。在选择药物方面,赞成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的医生中,40.9%建议应用双磷酸盐,约45%的医生倾向于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事实上,75.5%的骨科医生因为考虑到其他问题而没有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结论尽管大多数的骨科医生都认为应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除骨折以外的骨质疏松症治疗,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医生并没有对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他们认为由骨质疏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更为妥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虎骨粉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Sirt1/Run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切除卵巢2周后分成人工虎骨粉组与去卵巢组,人工虎骨粉组给予灌胃人工虎骨粉0. 24 g/(kg·d),去卵巢组给予灌胃等效剂量的生理盐水。另取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不切除双侧卵巢,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2周后给予灌胃等效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后,进行股骨骨密度、骨代谢、骨生物力学、股骨组织学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股骨骨密度、最大载荷、断裂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及股骨组织Sirt1、Runx2、Foxo1、Foxo3a蛋白表达降低,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浓度升高,股骨组织呈现骨质疏松病理改变;与去卵巢组比较,人工虎骨粉组股骨密度、最大载荷、断裂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及股骨组织Sirt1、Runx2、Foxo1、Foxo3a蛋白表达升高,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浓度均降低,骨质疏松病理改变显著改善。结论人工虎骨粉可能通过调节Sirt1/Runx2信号通路来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60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60例,完成66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5组,其中泰格1组(人工虎骨健步虎潜丸)120例、泰格2组(天然虎骨健步虎潜丸)120例、泰格3组(金天格胶囊)120例、泰格4组(天然虎骨胶囊)120例、开放组(泰格1的开放组)180例。其中治疗组420例,对照组240例,男性157例,女性505例,年龄41~50岁,按病程分为小于1a,1~3a,3~5a,大于5a。各服用以上药物3#tid,疗程3m。结果5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显效率分别为29.17,30.83,33.33,27.50,3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8.34,84.16,80.83,80.83,83.33%,各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不同程度提高骨密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从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各组治疗前后在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酸痛等改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症状和体征起效时间各组t检验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基因库,在维持人体平衡中起主要作用。不良饮食习惯、抗生素滥用、病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改变会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以引起多种疾病。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入了一个新术语"骨微生物学",该研究领域旨在弥合骨骼生理学、胃肠病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骨代谢的潜在机制,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质疏松症很重要,而且对于肠道微生物群是否可作为骨质疏松症新型治疗靶标以及是否可用作骨折预测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是21世纪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BMSCs增殖分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关系密切,笔者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绝经后骨质疏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益髓"法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探索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发挥中医药治疗PMOP的独特优势,为"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创新和PM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合并不同疾病的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折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就诊的928例男性骨量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有或无糖尿病组、有或无慢性肝病组、有或无慢性肾病组、有或无慢性胃病组、有或无心血管疾病组及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观察各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受试者年龄、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是骨折史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史与受试者年龄、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因素成正相关,与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成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ALP、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是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大、β-CTX和BALP水平较高、合并慢性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干预及治疗,以减少此类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新趋势,市场上已有仙灵骨葆中医药成果,院内研究的也有诸如强骨饮等中医药名方。强骨饮是以黄芪、鹿角霜为君药,辅以骨碎补、炒杜仲、秦艽等补肾通络的药物以益气温经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方剂。本文意在探讨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述中医药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成方意义、治疗效果,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的参数指标以及支持临床实验的部分药理研究,便于后期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使得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最大化的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常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虽然PEMFs能刺激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生成、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成并影响骨...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增龄性肌骨疾病。现代研究提示,骨与骨骼肌作为共同的功能单位参与了增龄性肌骨疾病的病理过程,从生物力学机制、能量代谢、内分泌、细胞、基因和信号通路等多方面存在相互关联。因此,对骨与骨骼肌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中医对骨与骨骼肌关系多从"脾肾"关系来认识,其中,"骨肉不相亲"理论是这种认识的高度概括。现代研究从多维度验证了"骨肉不相亲"理论的合理性。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和骨与骨骼肌关系的现代研究成果,笔者从生物力学机制、内分泌、能量代谢、基因和信号通路等方面讨论骨与骨骼肌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等增龄性肌骨疾病的精准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提高骨密度,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本文综述了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对骨代谢的调节机制、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以及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及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衰老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级攀升。虎杖苷是存在于中药虎杖中的一种天然多酚非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较强的调节骨代谢、促血管形成等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重点综述了虎杖苷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在骨质疏松症和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与靶点,以期为后续虎杖苷防治衰老相关骨代谢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线索,为虎杖苷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