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酰胺治疗多形性日光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形性日光疹以往多采用氯喹治疗,然而氯喹不良反应较大,且对部分患者疗效不佳。PUVA及皮质类固醇尽管临床有效,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使用。已证明烟酰胺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用超大剂量(5g/d)是安全的,仅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疲劳。基于此,我们用烟酰胺治疗多形性日光疹并以氯喹作为对照以评估其疗效。一、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11例(男20例,女91例),年龄14~54岁,平均265岁;B组84例(男18例,女66例),年龄15~57岁,平均258岁。所有患者均有2年以上病史,皮损每年春夏开始发生,秋冬可自行缓解,轻…  相似文献   

2.
多形性日光疹是最常见的光敏性皮肤病,占光敏性疾病的90%以上。目前认为PMLE是一种对日光的异常免疫反应,受遗传、光生物和生化因素影响。春季和夏初发病,好发于暴露部位,皮疹多形,但以丘疹为主。多数患者病程持久,但逐渐趋向改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本文综述了其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特发性、与日光照射有关的光敏性皮肤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内分泌及代谢等其他因素有关。目前认为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光疗及光化学疗法对中至重度病例有较好疗效 ,皮质类固醇、抗疟药等系统治疗疗效及治疗方案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体多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2.0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体多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两组均1次/d,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5%,对照组为55.0%。结论静滴康体多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多形性日光疹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某院多形性日光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中男89例(85.5%),女15例(14.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46例(44.2%),血脂升高34例(32.6%),尿酸升高12例(11.5%),血糖异常12例(11.5%),高血压病18例(17.3%),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镜表现异常。治疗方法上除常规的治疗外,均积极地治疗合并疾病及纠正异常指标,并强调防晒、保湿,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多形性日光疹男性比例大,除皮肤症状外,伴有系统疾病,病程长。  相似文献   

6.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特发性和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光线性皮肤病,好发于温热带地区的中青年女性光暴露部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日光诱发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其发生也可能与内分泌、代谢异常、微量元素、免疫、环境和遗传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外的研究[1]表明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如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有相当比例的银屑病是由精神紧张而触发或加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清P物质(S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可能是焦虑及抑郁情绪影响某些心身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病情活...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例1女,56岁,农民。面部、胸前、手背、前臂外侧等皮肤起疹、瘙痒近50年。患者于6~7岁开始,每年春夏季日晒后,上述部位皮肤发红起皮疹甚者溃烂、渗液,伴剧痒,久之皮肤日渐增厚、结痂、脱屑;避免日晒或冬季皮疹消退、痒感消失。家族中两个姐、一个妹及妹之女有类似疾病。父母均健康,四姐妹居住同一县区且无特殊饮食习惯。体检:一般情  相似文献   

9.
多形性日光疹(PLE)是一种常见的光敏性皮肤病.经过近40年的探索,目前认为PL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涉及紫外线、环境、皮肤微生态、免疫及遗传等方面.PLE发病机制的阐明对于探索PLE新的治疗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PLE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院1983年至1996年41例多形性日光疹作临床回顾及分析,提出对此41例患者的诊断拟修正为持久性光反应(PersistentLightReaction,PLR)。资料与分析41例多形性日光疹病例为自1983年至1996年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85岁,平均5995岁。病程2年~20年,平均4年7月,发病及病情变化与日晒有关,但发病及住院时间全年各月份均有,分布基本均匀,无明显季节性。41例患者中22例在诊断为多形性日光疹之前曾被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或“湿疹”。17例患者病检符合“多形性日光疹”,即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层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1.
对311例多形性日光疹(PMLE)患者的研究可将其分为丘疱疹型、小丘疹型、大丘疹形、红斑水肿型和混合型等五个临床亚型。分别测定其对UVA和UVB的最小红斑量(MED),双变量相关分析示在PMLE及其五个亚型中缺乏正常对照组中存在的正性相关关系。小丘疹型中对UVA和UVB的MED值以及在红斑水肿型中对UVB的MED值均见显著减低。表明PMLE各亚型的临床特征和作用光谱不尽相同,可能还包含着几组发病机制不同的光敏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多形性日光疹(PL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L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PLE发病与性别(OR=2.668)、防晒的重视程度(OR=0.103)、患免疫相关疾病(OR=2.024)、吸烟(OR=9.819)、家族史(OR=7.542)和服用避孕药(OR=5.036)6个因素相关。结论女性、患免疫相关疾病、吸烟、家族史和口服避孕药等是PLE发病的危险因素,防晒的重视程度是PLE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血清水平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并探讨服用曲尼司特后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P和NG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SP和N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疾病严重度呈正相关;治疗后两者血清水平显著下降。结论SP和NGF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并与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曲尼司特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表明曲尼司特可能还通过抑制SP和NGF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感觉神经对皮肤损伤愈合中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实验中Wistar大鼠分为辣椒素组和对照组,对辣椒素组实验大鼠皮下注射辣椒素(capsaicin),以特异化学毁损感觉神经。停止注射辣椒素后一周行鼠背部皮肤全层切割伤,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察伤后3~12d肉芽组织内EGF、bFGF和主要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感觉神经肽P物质,对照组大鼠除不毁损感觉神经外,余处理和观察指标同辣椒素组。离体实验采用无菌肉芽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以蛋白印迹观察不同浓度(10^-9~10^-5mol/L)P物质作用培养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上述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肉芽组织P物质免疫阳性染色除分布于小血管周围、细胞间隙外.成纤维细胞胞浆也有较强的染色。辣椒素组化学去除感觉神经后肉芽组织P物质与EGF、bFGF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提示P物质可上调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bFGF的蛋白表达。结论 皮肤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内源性EGF、bFGF蛋白表达与感觉神经释放的感觉神经肽P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与银屑病的关系及银屑病皮损中间质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8例非皮损和13例正常人皮肤中KGF、KGF受体、NGF、NGF受体的表达。结果 KGF、KGF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基底层和棘细胞下层有极强的表达,与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非皮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KGF、KGF受体在真皮层未见表达。NGF、NGF受体则主要表达在颗粒层和棘细胞上层,皮损组与非皮损组之间及非皮损组与正常组之间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GF及NGF可能介导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不全;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着间质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斑秃皮损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NGF在 3 0例斑秃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 ,以 16例正常人头皮为对照。结果 斑秃皮损中NG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NGF的表达减弱可能与斑秃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况,为综合治疗痤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3例痤疮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痤疮患者组不同性别、严重程度与SAS和SDS的关联性。结果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轻度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度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轻度痤疮组和中度痤疮组,轻度与中度痤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女性患者SA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DS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痤疮患者更易引起焦虑和抑郁,女性痤疮患者抑郁程度严重,在传统治疗的同时应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P75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15例鳞状细胞癌(SCC)、12例基底细胞癌(BCC)、13例正常上皮(NS)中NGF及受体P75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NGF mRNA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t=30.06,P〈0.01),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t=19.62,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基底细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P〈0.01)。P75mRNA在皮肤正常组、基底细胞癌组、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鳞状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42.69,P〈0.01),基底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30.37,P〈0.05),鳞状细胞癌组与基底细胞癌组(t=18.49,P〈0.05)。结论:NGF及受体P75可能在非黑素性皮肤癌发生及浸润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荨麻疹与精神焦虑及抑郁症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精神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A组,26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为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对照。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米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症状量化评分检查,将3组的量表得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根据评分,3组间SAS、HAMA、SDS、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A组中SAS、HAMA、SDS、HAMD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中SAS、HAMA、SDS、HAMD评分与C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间用HAMA、HAMD评分结果焦虑及抑郁症状高于分界值(HAMA>14分、HAMD>17分)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用HAMA评分焦虑症状高于分界值的发生率(25.0%)较C组(3.3%)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用HAMD评分抑郁症状评分高于分界值的发生率(33.3%)较C组(6.7%)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用HAMA、HAMD评分焦虑及抑郁症状高于分界值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及迁延不愈可能与精神焦虑及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