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混合牙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颞下颌关节闭口位X线片,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间隙,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前间隙(M)、后间隙(N),比较线性百分比=(N-M)/(N+M)×100%、面积计算采用Y/X值变化。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M值及N值的变化均较明显。结论: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适当的持续加力作用,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髁突明显后移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测量值的变化。方法: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名,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制取模型,测量软硬组织参数,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的SNA(°)、ANB(°)、Y-axis(°)、Ns-Sn-Pos(°)、UL-EP(mm)、LL-EP(mm)项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第一前磨牙区基骨宽度前、后测量项目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牙弓长度、上颌基骨长度、下颌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和下颌基骨的宽度前、后测量项目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增加上颌凸度和宽度,限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显著改善侧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后的青少年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患者25例,在生长快速期使用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于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另收集128例同龄安氏Ⅲ类错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Frankel Ⅲ型矫治器治疗1年,患者下颌骨长度发育受到抑制,减小后面高的增长,ANB角增加,SNB角减小,下颌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向后移动;下颌平面及平面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结论:经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1年,下颌生长会受到抑制,向后下方旋转生长。  相似文献   

4.
赵红  杨智桥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30-1533
目的:双垫矫治器(Twin block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男5例,女6例)10~13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X线片。对Twin 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SNA、ANB、OJ、UI\SN减小,SNB、LI\MP、Sn-A’-UL、LL-B’-Pos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及下颌综合长度均有增长,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能明显减小前牙覆、覆盖,增加上颌弓宽度,促进下颌生长,有效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联合固定正畸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蕊  李新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92-1293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3例下颌后缩,上颌基本正常或前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年龄10~13岁,采用Forsus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SNA、ANB、U1-SN、OJ、U1-NA,U1-NA(mm),在治疗后减小(P〈0.05),有显著性差异,L1-NB、L1-NB(mm)、ANS-Me在治疗后增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orsus矫治器能有效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促进下颌生长,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和下颌后缩的面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安氏Ⅲ错在替牙早期进行双期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替牙早期患者50例,男22名,女28名,年龄范围6.0~8.5岁,平均年龄7.2岁。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上颌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和颌间Ⅲ类牵引,矫治前牙反,并进行正畸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平均增大1.20度,SNB角缩小,平均缩小1.15度,ANB角平均增大3.07度。结论:对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早期矫治,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颌间Ⅲ类牵引治疗,使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抑制、后缩,前牙反纠正,面型改善。将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Ⅲ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经FRⅢ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Ⅲ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联合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年轻成人安氏II2错的疗效。方法:选取15例13.5~20岁年轻成人安氏II2错病例,先使用固定矫治器迅速调整上切牙转矩度,再使用改良Twi n-bl ock矫治器,同时采用固定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间关系。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覆、覆盖正常,咬合关系理想,面部美观改善。下颌骨向前调位,下面高增加。结论:固定矫治器可以快速、精确地调整切牙角度,获得理想的颌间关系。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能够产生矫形作用,利于患者取得良好面型,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S~2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例12~15岁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配戴SUS~2矫治器治疗6~9个月,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3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或接近Ⅰ类。头影测量分析显示ANB、UL-E、LL-E、OB、OJ、PP-FH及Y轴治疗后显著减小(P0.05);SNB、Go-Gn、Ar-Go、L1-MP治疗后显著增大(P0.05);OP-FH、SNA、SN-MP、U1-SN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US~2矫治器联合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时可有效地利用下颌骨的生长潜力,刺激下颌骨的生长从而获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不同斜导面角度的磁力Twin-block矫治器(TMA)治疗AngleⅢ类错畸形,比较疗效,探讨改良方法。方法:分别应用45°斜导面和70°斜导面的磁力Twin-block治疗两组各10例早期AngleIII类错畸形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和疗程记录对比疗效。结果:①不同角度斜导面的Twin-block矫治器对颌骨关系的改善不同,经实验证实70°斜导面组刺激上颌骨向前发育作用显著,且对下面高度影响较小。②不同角度斜导面的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疗程差别显著,70°斜导面的磁力Twin-block矫治器对早期AngleⅢ类错治疗的效果显著且疗程缩短。结论:70°斜面组可快速达到纠正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来探讨骨性Ⅲ类错下颌形态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Ⅲ类与Ⅰ类错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下颌的16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以骨性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骨性III类错与Ⅰ类错进行两组间t检验从而对其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Ⅲ类错与Ⅰ类错相比,下颌形态有差异(P<0.05),Ⅲ类错组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舌倾。结论:III类错的下颌形态有其自身特点,并影响Ⅲ类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正畸治疗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探寻临床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8.5~9.1岁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进行双期矫治.第Ⅰ期: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第Ⅱ期: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直至(牙合)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给予保持,将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正畸治疗后,Ⅲ类骨面型得到改善;上颌及上前牙前移;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改善,且(牙合)关系调整理想.结论 对于处于替牙早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双期矫治,矫治后患者的Ⅲ类骨骼关系、高角骨面型及软组织侧貌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伴有左右面部不对称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成年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变化。方法:选择10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f or 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的伴有下颌左右不对称的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分别在术前1个月(T0)和术后6个月(T1)进行三维CT(3D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软组织标记点和变量并测量计算,从而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凹面型及面部偏斜畸形均得到明显矫正,口内牙关系理想、稳定。术后软组织变量的测量结果:鼻基底宽度、鼻翼宽度和上唇峰宽度明显增大;口角宽度、下颌宽度、颏唇角和下颌宽度角明显减小;上唇及颏部的不对称率明显改变。结论:①伴有下颌骨不对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其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各项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患者的软组织外貌得到明显改善;②三维CT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出颌面部软组织的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应用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疗效。结果: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通过A点的前移,下磨牙的直立和远中移动使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盖关系明显改善。下前牙舌向移动和升高,平面变平。结论:MEAW可以有效矫治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Ⅲ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在骨性安氏Ⅲ错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长面型的趋势导致下颌联合变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合式Forsus矫治器(the Combined Forsus Appliances,CFA)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3例处于生长发育前期及高峰期的安氏Ⅱ1错患者,应用组合式Forsus矫治器进行平均5.5个月的矫治,通过头影测量评判矫治效果。结果:13例患者下颌后缩面型明显改善。结论:组合式Forsus矫治器可以进行早期功能矫治,能够有效地改善Ⅱ类面型,降低了二期固定矫治的难度、提高了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应用MEAW弓矫治功能性下颌偏斜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25例功能性下颌偏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4~45岁。正中位下前牙中线及软组织颏点偏斜均超过2mm,息止位时下前牙中线及软组织颏点均与面中线一致,或偏颌有明显改善。矫治过程中常规排齐整平上下牙弓,必要时对上牙弓狭窄的患者配合扩弓治疗。利用多曲唇弓调整左右平面,压低并唇倾上颌干扰牙,偏斜侧利用后方诱导引导后缩的下颌骨向前。通过模型测量及术前术后CBCT片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偏颌改善明显,正中位下颌前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软组织颏点与面中线接近一致,双侧磨牙关系达到中性,下颌中切牙中线位置平均改善(2.71±0.63)mm,颏点Me平均改善(1.40±0.59)mm。结论:MEAW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功能性下颌偏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在计算机上重建头颅三维模型并模拟双颌正颌手术,通过对开距离以及术中术后颏部的角度测量,分析开距离与颏部角度变化的关系,为术前预测颏部形态改变提供相关定量参考。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0例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其开距离。计算机将三维CT影像重建出头颅模型,模拟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前徙,下颌SSRO旋转后退成型术,测量术中及术后面角和Y轴角的大小变化,分析其与开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行正颌手术后面角均增大,并且开距离与面角变化值成正相关,开距离越大手术后面角改变越大。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开距离X与面角变化量Y1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0.82+2.06X。对于Y轴角的测量表明,开患者的Y轴角在正颌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开距离越大减小的越多,即开距离与Y轴角的减小量成正相关。统计学分析,开距离X与Y轴角变化量Y2的直线回归方程Y2=0.68+1.25X。结论: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行双颌正颌手术后,其开距离与颏部形态变化有相关性。此相关性为预测和分析正颌手术中颏部形态的变化趋势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安氏Ⅰ类错成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男53名、女48名)安氏Ⅰ类错样本。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用Alabama分析法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颅颌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上下颌突度大,面型较突;平面倾斜度、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及下中切牙至NB线距均较大;Y轴相对SN平面夹角增大,生长方向为后下。结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比较,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颅面结构呈现颌骨突度大、下切牙唇倾及下颌趋向后下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