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防治ROP提供参考.方法 将在我院新生儿科治愈出院的胎龄≤34周符合ROP诊断标准的早产儿37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胎龄≤34周无ROP治愈出院的早产儿37例设为对照组.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住院情况及合并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与ROP相关的因素.结果 两组早产儿入院时胎龄、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产前激素应用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男婴构成比高于对照组(70.2% vs 51.3%,x2=3.980,P=0.041).呼吸机应用天数、CPAP应用天数、肠外营养时间、最低血红蛋白值、最高胆红素值、住院天数、出院体质量及出院时矫正胎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最高血气氧分压、最高CRP值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氧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抗生素使用天数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发生ROP的高危因素为吸氧天数、最高吸氧浓度、抗生素使用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近几年湛江市中心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及防治现状,为本地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37周,进行了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x2检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防治情况,并观察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早产儿502例中,发生ROP病变32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为6.37%;发病率在出生胎龄≤28周组、29 ~ 32周组、33 ~ 34周组、>3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P<0.005);发病率在出生体重≤1000 g组、1000 ~ 1500 g组、1501 ~ 2000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P<0.05);氧疗组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4.32,P<0.05),机械通气组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20.18,P<0.005).结论 ROP发病的重要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低出生胎龄、氧疗、机械通气;可通过规范早产儿ROP筛查及诊治能够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性应用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最终获得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所有患儿均给予疗程3d的布洛芬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则不进行干预.患儿出生4d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动脉导管关闭情况;对于两组出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均给予布洛芬治疗,7d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确认动脉导管关闭情况;同时,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首次检查确认研究组患儿动脉导管关闭41例(89.1%),对照组则为35例(76.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治疗7d后复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最终动脉导管关闭42例(91.3%),对照组最终动脉导管关闭41例(89.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首次用药后15例(32.6%)出现少尿,对照组则有4例(8.7%)出现少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入院时两组患儿血肌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4d研究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坏死性小肠炎、胃出血、脑室出血、慢性肺疾病、死亡的发生率上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早期预防性应用布洛芬能够提高极低出生质量早产儿早期的动脉导管关闭率,但最终关闭率与常规应用方案相近;早期应用布洛芬会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脏器损伤的风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多,因此待患儿出现动脉导管未闭后再行布洛芬治疗,相对而言安全性更高,也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儿监护病房( NICU)中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180例临床护理干预及治疗效果。结果呼吸暂停多发生于胎龄28~34周,出生体质量1500~1800g的早产儿;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可高达89.92%;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在1800~2500g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有呼吸暂停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均应予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论对于低出生体质量儿尤其是胎龄<28周及出生体质量<1500g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应给予密切监测、认真评估及早期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作为监测指标,观察不同临床因素对皮质醇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出生72 h内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90例(胎龄<37周),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母孕期及惠儿出生时均未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全部患儿在入院时(生后72 h内)静脉采血,留取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危重细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非危重组(t=2.601,P<0.05),机械通气组早产儿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非机械通气组(t=3.134,P<0.01),低出生体重组早产儿皮质醇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t=2.194,P<0.05);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胎龄、有无低血糖、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低血压组间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应激发生时机体已具有调节度质醇分泌的能力,血清皮质醇浓度增高与其成熟度、病情危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忆晴  朱圆圆  吴茜  解雅春  徐亚琴  池霞 《江苏医药》2021,47(12):1208-1210
目的 分析早产儿语言发育状况.方法 采用《1~6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对103例早产儿(早产儿组)和21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语言发育评估,分析早产儿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产儿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语言理解及故事理解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言发育落后和语言发育正常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出生胎龄、主要带养人、主要带养人文化程度、亲子互动时间以及电子屏幕暴露时间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产儿更容易发生语言发育落后,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主要带养人、亲子互动时间及电子屏幕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48例早产儿PDA予口服或经口管饲布洛芬混悬滴剂,首剂10 mg/kg,于24、48 h后再各予5 mg/kg.观察洛芬治疗PD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不同性别、体质量、孕周、开始用药日龄、动脉导管内径及不同类型PDA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PDA的关闭率为81.3%.开始用药日龄≤5 d与>5d的关闭率分别为90.0%、66.7%(27/30例、12/1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05 P=0.0450);体质量>1500 g与≤1500 g的关闭率分别为93.5%、58.8%(29/31例、10/17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64P =0.0311);单纯型PDA与复合型PDA的关闭率分别为89.5%、50.0%(34/38例、5/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16 P=0.0261).而不同孕周、性别及动脉导管管径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3例出现尿量减少,停药后很快好转.结论 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PDA安全、有效,用药时间越早,关闭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孕龄、出生体质量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科治疗的830例2~12岁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孕龄、出生体质量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830例脑瘫患儿中,早产儿594例(71.6%),其中轻度脑瘫(GMFCSI~II级)251例,中重度脑瘫(GMFCSⅢ~Ⅴ级)343例。低体质量儿488例(58.8%),其中轻度脑瘫198例,中重度290例。孕龄和出生体质量均与GMFCS相关(χ~2=6.636,P=0.010;χ2=9.629,P=0.002)。不同孕龄组的GMFCS比较显示,胎龄<36周与36~42周两组间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9,P=0.001)。不同出生体质量的GMFCS比较显示,出生体质量<2500 g与出生体质量≥2500 g两组间的GMF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9,P=0.002)。结论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孕龄、出生体质量有关。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与胎龄36~37周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相比,更可能发展为GMFCSⅢ~Ⅴ级脑瘫。低出生体质量(<2500 g)的脑瘫患儿更易伴有中重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朱克然  王琍琍  王杨  周登余  罗智花  张敏 《安徽医药》2018,22(12):2444-2446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预防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56例,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均为需要机械通气及PS替代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分别为对照组:机械通气+PS治疗;观察组:机械通气+PS+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观察用药前后撤机拔管时间、高流量氧气吸入时间、停氧时间、在院时间。并观察各组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脑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在纠正胎龄为6个月,进行远期随访: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呼吸道感染、生长落后。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撤机拔管时间、高流量氧气使用持续时间、总吸氧时间值明显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BPD的发生率观察组为0,低于对照组的5/28(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布地奈德能够有效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从而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肺部念珠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9例肺念珠菌感染患者按照住院号顺序分为伏立康唑组与氟康唑组,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感染治愈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伏立康唑组总体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氟康唑组的65.9%(x2=7.51,P<0.01),痊愈率分别为65.1%和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60,P<0.05).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氟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念珠菌感染效果优于氟康唑,两者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刘云  王利军  韩明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96-2097
目的 研究不同输血对策对早产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输血的早产儿共100例,分为限制性输血组与非限制性输血组,观察临床结局情况.结果 限制性输血组患儿输血前红细胞比容(Hct)为(27.97±4.86)%,明显低于非限制性输血组患儿输血前的Hct(34.51±6.34)%(t =3.78,P<0.05);两组患儿每次输血量、每人输血总量、输血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0.37、0.68,均P>0.05).非限制性输血组有创呼吸机使用(5.73±4.95)d,明显少于限制性输血组(7.61 ±5.72)d(t =2.36,P<0.05);两组患儿其余临床结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限制性输血可使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可能更利于早产儿临床恢复,临床上不要一味采取保守的限制性输血对策.  相似文献   

12.
蒋萍 《北方药学》2021,18(7):19-20,25
目的:探讨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50例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5例)、研究组(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25例),总疗程12周.比较组间FT3、FT4、TSH水平,以及临床观察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足疗程后,研究组FT3、FT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静脉营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THOP患儿,予以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有利于患儿甲状腺素恢复,并改善疗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氟康唑在预防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分娩后收治的早产儿118例,其中未预防性给予氟康唑的早产儿(对照组)56例,预防性给予氟康唑的早产儿(预防组)6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观察氟康唑口服治疗有无肝肾损害,并记录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损伤、出院时体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情况。结果:预防组发生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P<0.01);预防组病死率、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短、费用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ROP发生率、BPD发生率、脑损伤发生率、出院时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监测预防组患儿无明显肝肾损害。结论:采用口服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入住神经内科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让患者根据个人的亲身感受来回答问题或亲自填写.结果 焦虑抑郁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71.3%比25.0%,x2=19.11,P<0.01),高学历者高于低学历者(87.2%比63.0%,x2=8.53,P=0.030).另外,年龄、病程、承担医疗费用不同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职业不同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患者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心理障碍的干预,以期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不同相对体质量早产儿早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探讨早产儿早期蛋白生化指标对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宫内营养状况以指导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同期住院的新生儿189例,分为≤28周组16例、28~32周组53例、32~37周组72例、足月儿组48例。于出生后24h内采集静脉血2mL,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结果四个胎龄组间,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2周、32~37周及足月儿组三组中相对体质量越低,前白蛋白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组中不同相对体质量间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组内不同相对体质量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前白蛋白是目前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最敏感的指标。监测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及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蓉  童玲  王慧琴 《安徽医药》2018,22(4):648-651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并发症及转归,为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7月31日期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0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血糖异常、贫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院内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等.呼吸暂停、院内感染、RDS的发生率在三胎龄组中不同,血糖异常和RDS的发生率在三体质量组中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32~36周胎龄组高,32~36周胎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28~<32周胎龄组高,32~36周胎龄组RDS发生率比另两组低,<1000 g体质量组RDS发生率比另两组高.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转归越差.106例患儿中67例治愈出院,14例好转出院,19例放弃治疗,4例转院,2例死亡.结论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应重点监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及其家长哮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 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后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x2=26.25、15.57、35.05,均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x2=3.11、0.06、0.28,均P>0.05);在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30、6.04、4.09,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4,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0,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6.22,P<0.05).在随访的6个月,观察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9.05%;对照组复发21例,复发率为50.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0,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干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观察组)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并与采用常规预防与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7d的D-二聚体和P-选择素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0.85、0.74,均P>0.05);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7d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1、3.35,均P<0.05).观察组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其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彤  李丽 《河北医药》2013,35(7):1008-1009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0至2011年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呼吸暂停与胎龄、出生体重计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的关系,进一步查找呼吸暂停的病因。结果胎龄29~31周,呼吸暂停23例(52.27%);胎龄31~34周,呼吸暂停34例(33.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100~1500g,呼吸暂停31例(58.49%);出生体重1500~2300g,呼吸暂停26例(2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早,出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多在7d以内,24h以内多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7d以后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氨茶碱治疗有效率为94.23%,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需及早预防,并对高温患儿给予严密监测,积极治疗,从而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87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依据出生时的体重分为超低出生体重组、极低出生体生组和低出生体重组;依照胎龄不同分为<37周组、≥37周组;分析其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 结果 不同出生体重组的PT、APTT及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819,P>0.05);不同胎龄组的PT、APTT、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与其出生体重有关.体重越低的低体重新生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