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病例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和病原茵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用药频度增长26.07%;药物的DDDs排序前4位大多数为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茵药物;大多数抗生素在调查期内细菌耐药率的差别不显著.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低者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其次为头孢克洛、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低者为美罗培南,其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有较明显的改善,部分细菌耐药性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药物用量呈上升状态,表明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结果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及依据。方法:分别统计某综合医院检验科细菌室药敏试验检出菌对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结果和15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药频度(DDDs),结合药敏结果及DDDs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青霉素抗生素的耐药率极高,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制剂,碳青霉烯类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低。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舒他西林的用药频度(DDDs)分别列1-4倍。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不合理应用,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使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苏州市某中医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的临床使用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2005年—2009年该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使用的品种、规格、剂型、销售数量和总金额,对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抗生素总金额的比例逐年增长,2008年达62.48%;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总消耗金额比例则先增后减,2008年起呈明显下降趋势;两者金额比值由0.42降至0.13。2005年—2009年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品种数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金额进入该年度前10位的药物中分别有4,3,3,2,1种;在DDDs进入该年度前10位分别有3,2,2,1,1种。结论:该中医院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生素的监管及用药前的药敏监测以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住院部抗生素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伟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61-136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计算我院住院部2004年1~10月抗生素的使用频度(DDDs),并采用K-B法对常见致病菌进行药敏实验及分析。结果:使用频度及金额排在前列的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显示,几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已对多种致病菌产生高耐药率。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必须紧密结合致病菌的药敏趋势,否则只会造成无效用药并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昆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3):228-230,235
目的:调查我国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国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呼吸科所有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性疾病种类、抗生素消耗量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该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他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抗生素用量最大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次为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及多肽类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与各类抗生素药物的限定日剂量频度存在差别;阿莫西林类药物利用指数值逐年升高,其他类抗生素药物利用指数值变化较为平稳。结论:该大型综合性医院呼吸科在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策略方面基本合理,有效降低了病原菌的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密度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密度对G-菌耐药性变异的影响。方法:对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2002~2005年用药密度统计;对4种G-菌进行连续4年耐药率变化统计,将"用药"对"耐药"的影响进行量化对比。结果:抗生素应用的选择是导致细菌耐药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2004年亚胺培南用量增长一倍,铜绿假单胞菌(PA)对其耐药率当年增长14.3%;哌拉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铜/舒巴坦分别列2003年、2004年各品种用量首位,PA及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其耐药率均增加10%以上。结论:抗生素用药密度与细菌耐药性增长呈正相关,合理用药并控制用量可以减缓或降低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和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使用频率(DDDs)分析法,对2005—2009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年使用数量和金额、使用数量和金额的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及日治疗费用(DDC)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从25种调整为30种,呈现平稳状态。排除青霉素钠这一品种的影响,年使用总量呈逐年平稳上升,到2009年为略微下降的趋势;年使用金额呈现相同趋势。在DDDs排序中,头孢菌素类品种的应用频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从总体上看基本稳定,但头孢菌素类部分品种存在应用频率过大现象。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潘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为病原菌产生BLA,约占80%,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旧目前认为克服产酶菌耐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寻找能抵抗BLA水解的抗生素或者发展特异性BLA抑制剂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联用,使β-内酰胺抗生素免遭酶的水解,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陈启 《淮海医药》2014,(4):346-347
目的:了解某院ICU的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细菌分布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ICU患者的308份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统计病原菌分布的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2.56%,革兰阳性球菌占17.44%,鲍氏不动杆菌占55.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70%。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而少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也敏感。结论某院ICU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最为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最为多见。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有少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0.
青霉烷砜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在长期使用中,由于某些耐药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使其发生水解,以致用药剂量逐年增大。青霉烷砜酸(Penicillanic acid1,1-dioxide CP 45899)为1978年报道的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它对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具有较强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较多耐药菌的MIC均能降至抗生素敏感范围之内。与其他类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比较,青霉烷砜酸具有稳定性高,合成较为简单等优点。我们参考了有关文献,于1981年按下  相似文献   

11.
曾忠荣  王启琴 《医药导报》2009,1(1):126-127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白杆菌对常用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用药频度,探讨用药频度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北海市人民医院2002~2006年药敏实验及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量,应用WHONET5.3和Excel软件,对5 a内6种抗生素的年用量与肺炎克雷白杆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计算各药用药频度(DDDs),并用统计学方法 对耐药率与用药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5 a来肺炎克雷白杆菌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全部呈增长趋势,头孢他啶耐药率的年均增幅最大,为54.9%; 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年均增幅分别为41.7%,25.3%,13.9%; 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使用频度略有下降,但肺炎克雷白杆菌对两药的耐药率呈增长趋势. 耐药率和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显示,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用药频度与肺炎克雷白杆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2,0.90,P≤0.05) ; 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用药频度与肺炎克雷白杆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也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0.68,P≤0.05) ; 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使用频度与肺炎克雷白杆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 (r分别为0.42,0.57,P>0.05) . 结论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用药频度与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使用频度与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率的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红 《上海医药》1995,(5):32-34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氧头孢烯类等)。随着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亦呈增长的趋势。此类耐药的一个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酶。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这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程度增强,致病菌株的增多,使控制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棘手问题[1],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高效,选择性强,低毒,广谱,尤其是头孢菌素耐药率低等特点,成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并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细菌耐药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泄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药物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而使其失去抗菌活性[2].为了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广大医、药工作者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抑制剂和抑制剂复合物等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更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如何将现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理而最优化的使用,于是也就成为摆在临床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综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及有关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伟  张婷  孙成  王士明  杨婷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7,21(7):1339-1341
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住院病人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和用药强度,并统计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1,P<0.0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1,P<0.01).结论 合理控制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1821株G~-菌和G~+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8月临床分离的1821株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多数G~-菌有强抗菌活性,尤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分别为6.2%和3.8%)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13.6%和9.6%)有强抗菌活性;G~+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大于78%。结论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现象明显,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耐药株的出现从而控制院内感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儿科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儿科门诊处方18000张,对其中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含抗生素的处方9776张,占总处方数的54.31%,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处方8425张,占总处方数的46.81%,占含抗生素处方的86.18%。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58.63%。联合用药率为9.21%。结论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下呼吸道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我院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2003年8月至2005年2月呼吸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41株及肺炎克雷伯杆菌95株;用双纸片初筛法及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以χ2检验分析.结果:检测菌株136株,其中ESBLs阳性株44株,总阳性率32.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3.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3.1%和25.8%;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5.4%和6.5%.结论:产ESBLs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不同种类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的特点.碳青霉烯类仍然是对产ESBLs菌最有效的药物,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复合抗生素对其仍有较强的抗菌活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以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喹喏酮类药物对其耐药率较高,建议对其应用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广泛、抗感染效果强大的一类抗生素,但细菌的耐药性目前已成为此类药物的严重问题.细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而解决细菌产生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原有的抗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品种日益增加,且涉及多种组方、多种配比,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主要有舒巴坦、克拉酸和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1,2].本文对2008-2012 年本院使用这类制剂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门诊处方4000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2044张,占所查处方的51.10%,存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输液浓度、溶媒使用、β-内酰胺类药理拮抗、毒性增加、老年人用药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头孢匹罗抗菌活性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抗菌药.然而其疗效由于耐药菌株的扩散而受限.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有如下三种:(1)改变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降低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亲和力;(2)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3)抗生素分子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简称β-lase)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