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鼻咽癌细胞系IκBα mRNA表达及其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Xiang MQ  Huang AL  Tang N  Xiao YJ  Yan G  He T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56-1160
目的 检测重组腺病毒IκBαM (AdIκBαM)在肝癌细胞HepG2 中的表达及TNF α诱导下IκBαM变化情况 ,并观察此超级抑制物对NF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GFP及有限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和感染靶细胞的效率 ,Western印迹法检测 2 93细胞和HepG2 中重组腺病毒介导IκBαM的表达及TNF α诱导下IκBαM变化情况 ,EMSA观测感染AdIκBαM前后经TNF α处理的HepG2 细胞核中NF κB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 扩增AdIκBαM的滴度为 2× 10 8pfu/ml,MOI为 2 0 ;AdIκBαM在HepG2 中能稳定高效表达且不因TNF α的诱导而降解 ,未感染细胞基础水平的IκBα及转入的AdIκBα对照则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呈现先逐渐降低后升高的趋势。EMSA显示 ,感染AdIκBαM的细胞在处理前后均无NF κB活化迹象 ,而未感染及感染AdIκBα的细胞经TNF α诱导后则有NF κB过度活化情况。结论 AdIκBαM能高效扩增并有效感染靶细胞HepG2 ,能在HepG2 细胞中稳定高水平表达 ,且不会被TNF α诱导而降解 ,能稳定有效的抑制HepG2 细胞中NF κB的过度活化 ,上述结果初步表明 ,通过IκBαM超级抑制物抑制NF κB的活性 ,再辅以常规的抗肿瘤治疗 ,有望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Epstein- Barr virus- encoded latent membran e protein 1 activates NF- κB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Methods A tetracycline- regulated LMP1- expressing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T et- on- LMP1- HNE2, was used as the cell model. The kinetics of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cluding LMP1, IκBα and IκBβ,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ting .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F- κB (p65) w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 fluorescence assay. The NF- κB transactivity was studied by transient transfec tion and reporter gene assay. Results IκBα was phosphorylated and degraded after the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LMP1, a lthough the total protein levels remained stable. The steady- state level of to tal IκBβ protein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initiation of an autoregulation lo op after the activation of NF- κB. No change in the IκBβ level was detected . NF- κB (p65) was translocated from the cytoplasm to the nucleus following de gradation of IκBα.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of IκBα (Del 71) into Tet- on- LMP1- HNE2 cells, both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transactivation of NF- κB induced by LMP1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LMP1 activated NF - κB via phosphory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IκBα, but not IκBβ. The do minant- negative mutant of IκBα (Del 71) could completely inhibit both the nuc lear translocation and transactivation of NF- κB induced by LMP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IL-1β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和IL—1β,而不表达IL-1αmRNA,AngⅡ刺激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上调,NF—κB特异性抑制剂2-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AngⅡ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质内IκBα和IκBα的降解。结论:Ang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可能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 tetrandrine, Tet)对去氧胆酸钠 tetrandrine, Tet) ( sodium deoxycholate, SDOC )诱发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及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以探讨Tet防治胆盐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采用MTY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亚单位P65生成量和核易位;另外,提取核蛋白进行凝胶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SDOC可以直接导致胰腺细胞损伤,呈时间依赖性。Tet可以减轻SDOC所致的细胞损伤,Tet可以抑制SDOC诱发的胰腺腺泡细胞内NF—κB活化。结论Tet可以抑制SDOC诱发的胰腺腺泡细胞内NF—κB活化,从而发挥对胰腺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哺乳动物中,核转录因子NF—κB家族包括五个成员:NF—κB1(p105/p50),NF—κB2(p100/p52),RelA(p65),RelB,and c—Rel。它们调控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IKK(IκB激酶)是一个蛋白激酶复合体,属于丝/苏氨酸激酶,在核转录因子的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部刺激因子通过激活IκB激酶(IKK),引起核转录因子的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泛素化和降解,从而使核转录因子活化,进入细胞核内,调节相应基因的转录。此外,有很多研究也表明,IKK的组成性活化和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密切关系。目前已经发现并克隆出了细胞因子诱导的IKK复合体的四个主要组分:IKKα、IKKβ、IKKγ和IKAP。本文综述了IKK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IκBα降解和NF-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抑制性κB(IκBα)降解、核因子-KB(NF—KB)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内皮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分别用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内皮细胞。采用Westem印迹法检测血清刺激30、60、90、120min后内皮细胞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血清刺激30、60、120、240min后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30min,IκBα发生明显降解,刺激后60min达高峰,2h后表达逐渐升高;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30min,NF-κB活性迅速升高,30~60min达高峰,2h后逐渐回复基础状态。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条件下内皮细胞IκBα降解、NF-κB活化。结论 烧伤血清可诱导内皮细胞IκBα降解,活化NF—κB,从而在烧伤后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构建IκBα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用急性相反应蛋白SAA3启动子来指导目的基因IκBα的表达,体外观察在炎性刺激后IκBα蛋白的诱导性表达特性及对NF-κB活性的调控作用,对炎症介质产生的抑制效应. 方法采用DNA重组与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含只响应病理信号的启动子-急性相反应蛋白启动子SAA3、目的基因IκBα的炎症诱导性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IκBα).应用AdIκBα,选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巨噬细胞,观察AdIκBα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U937中诱导性表达IκBα (Western blot)、对NF-κB活性的调控(EMSA)及体外效应.结果①成功构建炎症诱导性IκBα表达质粒(pAdpLpl SAA3 NLS IκBα),该表达框含SAA3启动子,SV40大T抗原核定位信号(NLS),IκBα cDNA和ploy A; ② pAdpLpL SAA3 NLS IκBα质粒与pJM17同源重组,脂质体(DOTAP)介导,共转染入293细胞.PCR法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腺病毒(Ad IκBα); ③用293细胞扩增Ad IκBα;采用反复冻融法纯化腺病毒,获得高滴度(5×1010 pfu/ml)重组腺病毒; ④体外实验,用50 MOI Ad IκBα预感染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再用LPS攻击后,该腺病毒诱导性表达IκBα蛋白(Western blot),且表达的IκBα能抑制NF-κB的活化(EMSA)、下调LPS攻击后TNF-α、IL-6的产生.结论该IκBα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调控NF-κB活性,可调控炎症介质(TNF-α、IL-6)的产生,用于调理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核因子-κB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 (brainischemia reperfusion ,I/R)早期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及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记录异常神经症状 (abnormalnervoussymptoms,ANS) ,用RT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NF κB亚单位P6 5及其抑制因子κBα(I 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30minP6 5蛋白活性增加 ,2h达高峰 ,2 4h仍维持较高水平 (均P <0 .0 5 ) ,而NF κBP6 5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 (均P <0 .0 5 ) ;I κBα蛋白量于再灌注后 30min下降 ,2h达最低 (均P <0 .0 5 )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I κBα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相一致 (r =0 .75 1;P <0 .0 5 ) ;P6 5蛋白活性与异常神经症状呈正相关 (r =0 .795 ;P <0 .0 5 ) ,I κBα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异常神经症状均呈负相关 (r蛋白= 0 .75 2 ;rmRNA= 0 .70 9,均P <0 .0 5 )。结论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神经细胞中存在NF κBP6 5的激活及其I κBα的减少 ;NF 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包括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和IκB激酶(IKK)。其中,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物质代谢等多种生物进程。IKK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能使多种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就NF—κB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ellino1蛋白翻译后修饰——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介导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构建Pellino1 SUMO修饰位点突变的质粒,与TRAF6、泛素(ubiquitin,Ub)质粒共转染至HEK?293细胞中,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突变型Pellino1与TRAF6的相互结合作用;同时,检测Pellino1和TRAF6的泛素化修饰水平。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分提胞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的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 P65的核转位,分析Pellino1蛋白SUMO修饰突变对TRAF6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Pellino1相比,SUMO修饰突变型Pellino1不仅增加Pellino1的自身泛素化修饰水平,而且可增加其与TRAF6的相互结合作用,并增强TRAF6的泛素化修饰;LPS刺激可增加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 P65的核转位,转染使Pellino1 SUMO修饰突变高表达可明显增强LPS诱导的NF?κB信号激活。结论:Pellino1 SUMO修饰突变,可通过增加Pellino1的自身泛素化修饰及其与TRAF6的结合,增强TRAF6的泛素化,最终促进TRAF6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缺氧脑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MEC)体外培养模型,并施加12 h缺氧条件,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阿魏酸钠组.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endothelin-1, ET-1)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MEC的NF-κB及IκBα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100 μg/ml)能抑制缺氧诱导的ET-1释放(P<0.01).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降低IκBα的表达,阿魏酸钠可以显著抑制缺氧内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及核移位现象,增加IκBα的表达和BMEC活性.结论 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皮质BMEC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减少BMEC分泌ET-1,抑制NF-κB蛋白表达,促进IκB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抑制NF-κB激活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阿司匹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但是其机制并没有被阐明。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是一个对氧化应激非常敏感的核转录因子 ,通过转录多种炎症因子协同活性氧中间体一起介导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试从NF κB/IκB途径研究阿司匹林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体外工作心脏经历 30min的缺血和 6 0min的再灌注 (实验组大鼠于术前应用阿司匹林 )后 ,测定LDH、CPK和心肌水肿程度以判定阿司匹林的心肌保护作用 ,然后取心肌组织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测定NF κB的核转录活性 ;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测定细胞质IκBα水平。 结果 :再灌注 4 5min、6 0min后 ,实验组较对照组LDH、CPK和心肌水肿程度有明显改善 ;实验组较对照组的NF 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细胞质IκBα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清除活性氧中间体并通过抑制NF κB的核转录活性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HCV C)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中对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稳定表达 HCV C蛋白的 QBC939细胞株 (QBC939HCV C+) ,通过 NF- κB报道基因分析法、凝胶迁移率分析 (EMSA)检测 HCV C蛋白增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 NF- κB的 DNA结合活性和反式激活活性。 RT-PCR、Western blot检测 HCV C蛋白对核转录因子 κB抑制蛋白 α(IκBα) m RNA及 P5 0、P6 5、IκBα蛋白表达及 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EMSA结果显示 QBC939HCV C+细胞系中 NF- κB相对信号密度明显比 QBC939细胞高。 2将 p NF- κB- lun表达质粒转染稳定表达 HCV C蛋白胆管癌细胞系中 ,通过单光子检测仪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显示 QBC939HCV C+细胞中活化 NF- κB为 12 .8倍 ,而 QBC939细胞中 NF- κB为 2 .6倍。 3RT- PCR显示IκB m RNA在 QBC939HCV C+细胞和 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稳定表达 HCV C蛋白的 QBC939HCV C+细胞株的胞核中的 P5 0、P6 5蛋白高水平表达 ,而未转染 HCV C蛋白的 QBC939细胞仅检测出极低水平的 P5 0、P6 5蛋白。在 QBC939HCV C+细胞胞浆中 IκBα蛋白低水平表达 ,QBC939细胞高水平表达 ,但 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则相反。结论  HCV  相似文献   

15.
李茂 《广西医学》2009,31(11):1708-1710
细胞核因子κB又称κ基因结合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gene binding,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具有多向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参与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及早期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基因的转录,其活性受到一个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的抑制。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NF—κB能介导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在肝脏疾病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核因子κB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人角膜基质细胞核因子 κBp65 (NF κBp65)和NF κB抑制因子 α(IκB 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原代培养人眼角膜基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方法进行细胞鉴定。采用绿脓杆菌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分别于刺激前(0?h),刺激后1、2、4、8?h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内IκB α蛋白及胞核内NF 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h相比,LPS刺激细胞1?h时,即可检测到胞核内NF κBp65蛋白表达增加,其电泳条带的光密度值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亮,4?h表达最高。LPS刺激细胞后各时点的NF κBp65蛋白表达与0?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后,在各时间点均可引起胞浆IκB α表达下降,4?h?时表达最低(P均<0.01)。结论LPS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κB α的降解,促进NF κB的核转位,在角膜炎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肾炎(CN)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IκBα系统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PC-1)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C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NF-κB亚基P65及其抑制性亚基IκBα单抗为抗体,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N肾组织NF-κB P65/IκBα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与肾小球内MCP-1蛋白表达,肾脏病理改变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CN肾小球中NF-κB P65与MCP-1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而IκBα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以增殖性肾炎(MsPGN)为最显著(P<0.01),CN肾小球NF-κB,MCP-1阳性细胞数与肾小球IκBα阳性细胞数呈负相关,而与肾脏病理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C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在皮质酮损伤海马神经元中的作用。 方法 :一组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直接加入皮质酮 ,于不同的时间提取核蛋白 ,利用凝胶阻滞电泳的方法观察皮质酮对NF κB表达的影响。另一组培养的神经元在加入皮质酮前 2h培养液中加入κBdecoyDNA抑制NF κB表达 ,采用MTT法进一步观察它们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结果 :NF κB在皮质酮作用下活性表达水平显著下降。NF κB活性被κBdecoyDNA抑制后 ,皮质酮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加重。 结论 :NF κB对皮质酮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与肾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肾癌细胞系786—0的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采用ICC、ISH、Westernblot和EMSA技术检测15例肾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NF—κB信号分子IKKα/β、IκBα、p65和ICAM-1的表达和NF—KBDNA结合活性;As2O3处理肾癌786—0细胞后NF—κB信号分子蛋白表达、p65mRNA表达和NF—κBDNA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肾癌组织中NF—κB DNA结合活性及p65、IKKα/B和ICAM-1蛋白表达量升高(R〈0.01),但IKB仅蛋白明显降低(P〈0.01);经2μmol/L浓度As2O3处理786-0细胞72h后,p65mRNA含量、NF—κBDNA结合活性及p65、IKKα/β、IκBα和ICAM-1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结论:NF—κBDNA结合活性及p65、IKKα/β和ICAM-1蛋白增加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2μmol/L以上浓度As2O3可以全面抑制786—0细胞中p65、IKKα/β、IκBα和ICAM-1蛋白和p65mRNA的表达,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可能是As2O3抑制786—0细胞增殖的另一种机制,NF-κB有可能成为抗肾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细胞凋亡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EC9706和Eca109细胞中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p50和p65蛋白的表达及0、50、100和200μmol/L辣椒素作用后pIκBα和Bcl-2蛋白的表达;凝胶滞留实验检测2种食管鳞癌细胞胞核中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及0、100和200μmol/L辣椒素作用对NF-κB与DNA结合活性的影响。2种食管鳞癌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5-FU组、辣椒素组和联合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种食管鳞癌细胞胞质均表达IκBα和pIκBα蛋白,胞核均表达p50和p65蛋白;随辣椒素作用浓度的增加,pIκBα和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也逐渐下降。辣椒素可促进2种食管鳞癌细胞的凋亡,与5-FU联合使用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加(EC9706:F辣椒素=2535.497,F交互=113.034,P<0.001;Eca109:F辣椒素=5984.040,F交互=5.150,P<0.05)。结论:辣椒素可能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阻断NF-κB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