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金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60-216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听骨链三维重建及镫骨前后脚斜面重建在病变中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66耳行颞骨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正常组35耳,病变组31耳,用GE Advantage工作站行中耳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与冠、轴位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CTVE显示锤骨柄、砧骨长脚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为91.7%(22/24),显示锤骨头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95.8%(23/24),显示砧骨短脚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100%(24/24),显示镫骨脚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87.5%(21/24)。中耳CTVE、听骨链SSD、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显示听小骨骨质破坏与手术符合率与冠、轴位图像的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符合率(CTVE平均93.3%、SSD平均95%、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91.7%)稍高于冠、轴位图像(平均90%)。结论:64排螺旋CT中耳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显示听骨链及骨壁的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符合率较冠、轴位图像稍高,且图像更立体、清晰,耗时不长,可以用于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 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 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 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 均行鼓窦凿开探查, 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 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20例喉部病变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并与纤维喉镜对照。螺旋CT轴位图像、MPR、CTVE所示病变的形态学改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气道狭窄情况与纤维喉镜一致。提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CTVE,使喉部病变显示的细节得到明显提高,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庆聪  张亚琴  徐川  王晓红 《实用全科医学》2006,4(6):720-721,F0003
目的 探讨正常和异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对10例正常中耳和32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22例手术)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结果 CTVE能清楚显示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显示率均为100%,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为35%,只有25%可以分辨镫骨前、后脚;24例中耳炎患者中17例胆脂瘤形成,CFVE上有不同程度的听小骨破坏。结论 CTVE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方法,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评估作用。方法:对21例(28病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VE),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对锤骨、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骨质破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2.9%和85.7%。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HRCT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进行术前评估。方法:对20例(40耳)突发性聋患者(对照组)和62例(7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变组)行高分辨率CT 扫描,分别沿三个听小骨的长轴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对显示图像直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组比较MPR 和MIP图像整体显示听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病变组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听小骨在MPR及MIP图像均明确显示,MPR对镫骨整体的显示优于MIP, MIP可以立体显示听骨链的空间结构;病变组,胆脂瘤型39例(44耳),MPR显示43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15例(17耳),MPR显示6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5耳有听骨破坏。单纯性中耳炎8例(10耳),MPR及 MIP均未显示听骨破坏。术中见胆脂瘤型中耳炎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中耳炎6耳有骨质破坏,单纯型无听骨破坏。结论: MPR对镫骨的整体显示优于MIP,MIP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能力优于MPR,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听骨链破坏的诊断率,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16-SCT VR)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耳,病变组)患耳和35例病变组患者对侧正常耳(35耳,正常组)的听骨链VR进行研究.①采用薄层(层厚1.0 mm),小视野(FOV=5 cm),密集重建(间隔0.1 mm)技术行16-SCT扫描,获得常规断层图像及VR成像.②由2名影像科医师用盲法阅片,对断层图像和VR图像上听骨链各结构显示质量进行评价,并由此确定鼓室成形术分型.③完成鼓室成形术,将两种图像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SCT VR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听骨链的形态及相互关系,除镫骨底板外,能清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细小结构.病变组中VR图像显示:锤骨头破坏13例,锤骨柄破坏13例,砧骨体破坏15例,砧骨长脚破坏20例,砧骨短脚破坏12例,镫骨上结构破坏13例.38例VR图像术前鼓室成形术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Ⅰ型4例,Ⅱ型19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结论 通过选择两种阈值和两个视角,16-SCT VR具有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正常及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等优点,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在术前评价中耳乳突炎致听骨链、面神经管及鼓室壁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炎58耳,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均行横轴位、冠状位及曲面重建。分析锤骨、砧骨体、砧骨长脚、砧骨短脚、镫骨、鼓室壁及面神经骨管的破坏情况,并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HR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砧骨体、砧骨短脚、面神经管准确率均为100%,锤骨、砧骨长脚、镫骨、鼓室壁准确率为86%、91%、91%、95%。肉芽型中耳乳突炎锤骨、砧骨体、砧骨长脚、面神经管准确率均为100%,砧骨短脚、镫骨、鼓室壁准确率为95%、91%、95%。单纯型中耳乳突炎听骨链、面神经管及鼓室壁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HRCT横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结合观察对中耳炎乳突致听骨链、鼓室壁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曲面重建对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行HRCT评价对中耳各骨性结构有无破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对急性阑尾炎(A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方法 选取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56例疑似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轴位图像、HRCT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AA检出率,各类型AA的CT特征。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6例疑似患者中,阳性46例、阴性10例。CT轴位图像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6例、假阴性8例;HRCT图像MPR诊断真阳性45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10例、假阴性1例。与CT轴位图像检查结果相比,HRCT图像MPR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轴位图像检查结果相比,HRCT图像MPR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RCT图像MPR检查的数值更高。46例确诊为AA的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6例、急性阑尾炎穿孔8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2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A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95例、108耳采用不同方式扫描与重建。结果:95例、108耳中双耳发病26例,95例中102耳患有中耳乳突炎。其中听骨链畸形15例,胆脂瘤69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21例,外耳道癌侵犯中耳3例。结论:CT仿真内镜和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和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显示听骨链及锤、砧骨的解剖结构畸形、变异,对诊断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为检查耳部病变及手术前准备影像学资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喉部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及仿真内窥镜(VE)在喉部的临床应用,并与单层螺旋CT对比分析其优越性。方法:对46例患者(其中正常组8例,病变组38例)进行喉部16层CT常规扫描和多平面(MPR)重建,并分别行CTVE检查。每例患者均采用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正常组重点观察其正常解剖结构,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受侵犯情况。所有病变组的观察结果均经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并通过对不同重建层厚图像的比较,分析不同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运用16层螺旋CT进行薄层容积扫描,MPR重建及CTVE的Auto Navigator和任意方位、任意角度旋转的成像技术可更清晰地显示喉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图像质量高,三维立体关系明确。结论:16层螺旋CT的3D及CTVE成像技术较单层螺旋CT在技术上有重大进步,能够更清晰显示喉腔内结构,大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在喉部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显示正常中耳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  张在人  张克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2-923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成像对正常中耳结构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MSCT对 2 1例正常耳进行扫描及中耳结构的立体重建。结果 MSCT的仿真内镜技术 (CTVE)可显示整个中耳结构。CTVE成像对锤骨、砧骨、镫骨头显示率均为 10 0 % ;对镫骨前后角显示率为 90 5 % ;对镫骨底板显示率仅为 38 1%。结论 应用MSCT的仿真内镜成像可明确显示鼓室及听小骨细胞结构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6例(36耳)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患者HR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重建标准轴位及冠状位图像,由2位主任医师对病变形态特点、累及部位、听小骨破坏情况、周围骨结构改变和乳突气化程度等影像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紧张部胆脂瘤均表现为起源于中后鼓室的软组织密度灶,其中6例呈局限团块状,15例呈团片状,15例呈弥漫团块状;病变累及中下鼓室36例,上鼓室21例,乳突腔9例,上鼓室前隐窝7例,鼓室窦28例,面神经隐窝25例;1例听小骨完整,6例锤骨头破坏,17例锤骨柄破坏,14例砧骨体破坏,35例砧骨长脚破坏,11例砧骨短脚破坏,23例镫骨头破坏,21例镫骨前后弓破坏,30例听小骨外移;2例水平半规管破坏,3例面神经管椎曲段破坏,17例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2例面神经管垂直段破坏,5例盾板明显破坏,13例盾板毛糙,18例盾板完整,5例鼓窦入口扩大,5例乳突腔边缘骨质硬化;乳突气化程度分级为0级17例,1级10例,2级9例,3级0例。 结论 紧张部内陷袋胆脂瘤HRCT特征为中后鼓室软组织密度灶伴听小骨外移及破坏,听小骨破坏以砧骨长脚与镫骨板上结构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resolution CT (HRCT) for atresi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EAM) and isolated middle ear malformation. CT scan of the temporal bone was done in 33 patients with such disorders and 5 patients with otosclerosis etc. were studied in the same way for comparison. Coronal HRCT clearly showed conditions of the atresia plate and malformation of the malleus, incus, abnormal course of facial canal and changes in the vestibular window. The axial HRCT is useful to demonstrate the articulations in between the malleus, incus, stapes and the cochlear window. All the HRCT findings were confirmed during operation. Axial and coronal HRCT for external and middle ear deformation is highly valuable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surgic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正常人与14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并对33例正常人(66耳)各段进行测量。结果:33例正常人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在轴位扫描图像上显示最优,面神经管垂直段在矢状位重建MPR图像上显示最优。曲面重建图像可同时显示双侧面神经管。14例患者中有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结论: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有利于面神经管的显示及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慢性中耳炎HR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慢性中耳炎患者44例HRCT检查资料,其中26例手术治疗,结果:慢性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移位破坏,无盖及盾板破坏,鼓室鼓窦扩大,可伴有面神经损伤及脑脓肿等改变。结论:HRCT对慢性中耳炎病变部位,性质及累及范围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尤其是听链的改变,对临床治疗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良好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