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科室新生儿监护病房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止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在新生儿足跟采血前5分钟开始至采血后10分钟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按常规行足跟采血,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患儿心率变化及新生儿疼痛评分情况。收集采血针刺前1分钟(-1分钟),针刺时(0分钟)针刺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的心率数值及新生儿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及新生儿疼痛评分两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对缓解新生儿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14例动脉采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和干预C组。在动脉采血过程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A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B组给予宁握,干预C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宁握。采用新生儿心率变化和疼痛评估量表(NIPS)疼痛评估。结果:动脉穿刺中30s四组新生儿心率达到峰值,对照组心率增快更明显,高于干预A组、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10 min时,对照组心率仍高于干预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血中30 s、采血后5 min、10 min,干预A、B两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C组的心率低于干预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宁握干预新生儿动脉采血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体位支持组、拥抱抚触组各40例,在采足跟血疼痛刺激前、刺激后20s、1min、2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哭声持续时间。结果穿刺后20s各组心率、呼吸均快于穿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in时拥抱抚触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恢复到穿刺前水平,2min时NNS组、体位支持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也恢复到穿刺前水平,而对照组仍快于穿刺前(P〈0.05),各组经皮氧饱和度穿刺前后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哭声持续时间NNS组、体位支持组和拥抱抚触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拥抱抚触组哭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NNS组和体位支持组(P〈0.05)。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和拥抱抚触对新生儿均有明显止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可应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NNS)、体位支持、拥抱抚触等以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哺喂葡萄糖液加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人选标准的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干预组Ⅰ(哺喂葡萄糖液)、干预组Ⅱ(非营养性吸吮)和干预组Ⅲ(葡萄糖液加非营养性吸吮),每组5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分别于静脉穿刺前2min和穿刺后1、5、10min比较4组疼痛程度。结果疼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各干预组间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Ⅲ与干预组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Ⅲ与干预组Ⅱ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喂葡萄糖液、非营养性吸吮均能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且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3例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头皮针桡动脉采血,对照组41例加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急性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NFCS及D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缓解早产儿在桡动脉采血时的疼痛,降低早产儿痛苦,减少哭闹次数,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时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采血时给予安慰奶嘴吸吮和不给予任何干预方法,2组在进行穿刺采血时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2组新生儿在穿刺采血时的疼痛反应。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疼痛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晓红  张贺珍 《大家健康》2016,(11):182-183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做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10月在该院产科生产的114名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57)和观察组(n =57),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足跟血采血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实施20 min KMC,对照分析2组新生儿针刺后的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采血前后的心率(HR)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针刺后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分别为(4.13±2.85)s 和(28.58±15.28)s,均晚/短于对照组的(1.86±0.68)s 和(7.62±25.17)s(P <0.05)。观察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的 HR 和 SaO2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NFCS 评分(采血过程中、采血后1 min 和2 min)和 DAN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KMC 可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有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份收人院的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非营养性吮吸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给新生儿静脉穿刺过程给予行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穿刺,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俩组患儿的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啼哭持续时间及疼痛皮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啼哭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缓解新生儿有创性操作所致的疼痛,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出生体重1000-2000g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72小时内实施音乐干预,3次/d,15min/次,直至出院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增长,对疼痛即针刺足跟采血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足跟采血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刺激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缩短机体疼痛刺激阈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为新生儿提供最舒服的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8月住院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180例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中所致疼痛及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在穿刺前lmin至穿刺后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金筱思  杨飞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6):110-114
目的 分析母乳气味刺激干预对于新生儿足后跟采血及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4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娩出的健康新生儿1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行足后跟采血及静脉穿刺。操作前后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母乳气味刺激,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pain scale,NIPS)、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e coding system,NFCS)、啼哭时间评价疼痛程度,用心率、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pO2)评价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段操作中及操作后1min、2min时NIPS评分、NFC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后5min时观察组新生儿的NIPS低于对照组,操作完成后啼哭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中及完成穿刺后1~2min,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母乳气味刺激干预用于新生儿足后跟采血及静脉穿刺,能有效减轻其疼痛感知,降低心率、SpO2波动幅度,控制操作后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59-161
目的探讨两种干预方法缓解早产儿眼底筛查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9年6月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早产儿病房进行眼底筛查的168例早产儿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三组,各56例,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眼底筛查,非营养性吸吮(NNS)组早产儿接受NNS护理,25%葡萄糖(GS)+NNS组早产儿接受25%GS安慰奶嘴护理。比较三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疼痛、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情况。结果 NNS组与25%GS+NNS组早产儿筛查过程中、筛查后1 min PIPP评分、HR均低于对照组,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GS+NNS组早产儿筛查过程中、筛查后1 min PIPP评分、HR均低于NNS组,SpO_2高于NNS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25%GS+NNS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早产儿眼底筛查所致疼痛,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抚奶嘴对缓解婴儿泪道冲洗疼痛的效果。方法:需要进行泪道冲洗的产后60~90d的足月婴儿100例,随机予以行安抚奶嘴干预或常规治疗,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并观察操作后5min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在泪道冲洗后1min常规治疗组评分为(4.17±1.26)分,安抚奶嘴组评分为(3.08±1.32)分,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道冲洗后5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冲洗前及泪道冲洗后5min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抚奶嘴能够缓解婴儿在泪道冲洗中的疼痛程度,安抚奶嘴简便,易用,无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在泪道冲洗等眼科操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漏斗胸实施Nuss术69例病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疼痛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未进行疼痛护理组)33例和观察组(疼痛护理组)36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 d呼叫疼痛、哭闹、躯体僵硬、有效咳嗽、下床活动人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呼叫疼痛次数、哭闹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χ2=4.01,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2、3天,疼痛评分、呼叫疼痛次数、呼叫疼痛人数、哭闹及躯体僵硬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t=3.05、2.55,χ2=5.01、4.48、4.21;第3天:t=2.77、6.45,χ2=5.52、6.01、4.41,均P〈0.05),有效咳嗽及下床活动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χ2=4.32、6.64;第3天:χ2=6.78、5.89,均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疼痛各阶段,均可辅助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孔艳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68-168,F000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给予常规随机遵医嘱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干预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疸指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房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n=42)、干预组(n=40)。对照组给予手足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首次临床观察在疼痛、肿胀、末梢血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态监护评定结果比较,除疼痛、肿胀、皮肤颜色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干预组在两点辨别觉、动脉搏动、SpO:和筋膜间隙压力方面观察,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创面愈合率、患者满意率均更有优势,住院天数减少(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早期发现患者辨别觉和末梢血运情况,有效降低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白噪声干预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新生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分别播放白噪声、古典音乐,对照组采用常规轻拍安抚干预。比较3组新生儿的疼痛评估量表得分、心率、啼哭时间等结局指标。结果 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 s、60 s、90 s、120 s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60 s及90 s的疼痛评分低于古典音乐组(P <0.05);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 s、60 s、90 s、120 s的心率,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后30 s、60 s、90 s的心率低于古典音乐组(P <0.05);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外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啼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啼哭时间短于古典音乐组(P <0.05)。结论 白噪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90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4个月。结果随访6、12个月,护理干预组患儿MDI和PDI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随访24个月.护理干预组患儿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5.07,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HIE患儿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