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价值。方法将脑血管病患者62例作为脑血管病组,同期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脑血管病组的IMT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病组的左侧及右侧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CAS具有准确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16例单纯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内膜面毛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2例,颈动脉狭窄42例,血流显像充盈缺损4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静  龚念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6-317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此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IMT、斑块数量和斑块位置分布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预后治疗提供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临床常见病 ,因其仅是主观感觉症状 ,而客观体征少 ,神经系统检查及CT、MRI等均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缺少明确的诊断依据 ,常造成诊断困难。自从TCD用于脑血管病诊断以来 ,应用TCD检查颅内动脉血流对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作者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45例老年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外血管 (颈动脉 )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情况 ,现将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的诊断标准。男 40例 ,…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皓 《当代医学》2009,15(7):127-127
目的对92例脑梗塞病人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与彩超检查颈动脉结果对照。结果92例患者彩超检查结果,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4例,余均有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内膜改变。结论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为脑梗塞临床诊断及治疗及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其方法方便、无损害。  相似文献   

7.
张鸽 《中外医疗》2013,(29):30-30,3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考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0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观测颈动脉内径(R)、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等指标判断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16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1.07%,其中斑块形成133例,造成颈动脉狭窄53例,斑块发生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占64.66%.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临床诊断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与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血管疾患,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颈动脉超声作为一项安全、简便、无创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1月~12月我院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和糖尿病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1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12月颈动脉彩超检查患者,男111例,女40例,平均年龄62·3岁,高血压病38例,冠心病49例,脑梗死39例,糖尿病25例。1·2检测方法1·2·1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7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探讨男性及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对472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结果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及硬化斑块形成发病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本组472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IMT增厚男性142例,患病率76.3%,女性180例,患病率62.9%,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男性97例,患病率52.2%,女性129例,患病率45.1%.将男性和女性按年龄段分组对比,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男性颈动脉IMT增厚的患病率高于女性,61。70年龄组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化斑块的患病率除71-80岁组女性略高于男性外,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51-60以及61-70年龄组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硬化斑块的患病率与性别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在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D)和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P-EH)、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EH-HL)三组,并分组观察。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EH、EH-T、EH-HL三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多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以纤维硬斑、低回声软斑多见。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龄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诊断与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桂洲医院内一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和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对其展开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87.5%,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16.67%,显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较非脑梗死患者高(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所致的心脏损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F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CRF患者心脏检查:大多数患者出现室间隔增厚、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约一半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左房扩大;较严重患者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室收缩期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值降低,肺动脉高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心脏损害和颈动脉硬化在慢性肾衰中普遍存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CRF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检查重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与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与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结果:本组32例患者共检查80条颈动脉,两种检查结果一致性为75.0%,其中在对斑块形成的检查一致性为100%。结论:超声与CT诊断都是临床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一致性较好,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田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28):11-11,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224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196例(87.5%);60例非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10例(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88,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捷的方法,对脑梗死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1例疑颈动脉病变者,测量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了解斑块部位及形态特征,观察管腔血流充盈情况及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71例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48例,检出率为67.6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以硬斑多见,左侧略高于右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住院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84例和对照组(B组)82例,A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0天为一个疗程。B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分散片20mg,每日1次睡前服,2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A组对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最大软斑块的长轴(L)、斑块总面积数、平均斑块数目(N)、斑块积分效果均优于B组(P〈0.01);A组个体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亦高于B组(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 :将 2 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2组 :15只为实验组 ,7只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多普勒于 0、4、8、12周测量兔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同期行病理检查。实验组内采取自身对照 ,同时与对照组采取组间对照。结果 :自身对照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 (EDV)、时间平均流速 (TAMAX)在 4、8周均增高 (P <0 .0 5 ) ,12周仅PSV、TAMAX增高 (P <0 .0 5 )。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期最小流速之比 (S/D) 4周时均降低 (P <0 .0 5 )。组间对照 4周时实验组PSV、EDV、TAMAX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8周时仅PSV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12周时EDV、TAMAX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PI、RI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组 8周时内膜有少量泡沫细胞沉积 ,12周时可见脂纹。结论 :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早于形态改变 ,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是全身中型动脉的代表,其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外周动脉等的硬化程度,可作为一个良好的窗口来监测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效评估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程度\[1-2\]。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可如实反映患者血压的波动和昼夜节律变化等,对高血压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大意义\[3-4\]。因此,本研究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结合ABPM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为了解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15例36 ̄81岁患者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做了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观察指标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情况、直径狭窄百分率。结果 发现脑梗塞患者主块的发生率为69.6%,随年龄增加,斑块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但粥样硬化病变致管腔严重狭窄(〉70%)的发生率很低。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