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CT扫描的应用及肾上腺损伤的CT特点。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程序,对21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范围从膈肌顶至肾下缘,增强扫描分三期进行,动脉期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延迟期延迟240s开始扫描。结果外伤后1h~7d内行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14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域椭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CT值范围35—75Hu;腺体周围组织损伤7例,表现为腺周脂肪内条片状模糊出血影,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3例在外伤后8—28d内行CT复查,影像表现为肾上腺血肿CT值密度缓慢降低直至肾上腺形态恢复正常。结论256层螺旋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可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肾上腺损伤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提高对创伤性肾上腺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回访及手术证实的创伤性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CT表现为:肾上腺区呈类圆形者5例,肾上腺区呈不规则形者1例,边界清楚者4例,肾上腺周围呈条带状密度增高者2例。同侧膈肌脚增厚者2例。无单纯肾上腺损伤,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增强扫描:急性期血肿均无强化。随访CT复查: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结论16排螺旋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一般可明确肾上腺损伤的诊断,是临床治疗的主要依据。目的探讨创伤性肾上腺损伤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提高对创伤性肾上腺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回访及手术证实的创伤性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CT表现为:肾上腺区呈类圆形者5例,肾上腺区呈不规则形者1例,边界清楚者4例,肾上腺周围呈条带状密度增高者2例。同侧膈肌脚增厚者2例。无单纯肾上腺损伤,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增强扫描:急性期血肿均无强化。随访CT复查: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结论16排螺旋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一般可明确肾上腺损伤的诊断,是临床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均在外伤后1周内行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CT平扫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长椭圆形等高密度影、低密度影;病灶周边脂肪层浑浊,内见线条影;多伴有胸腹部脏器的损伤。增强扫描示病灶各期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 WI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 WI为高信号,边界欠清晰。随访观察可见肾上腺区的病灶逐渐缩小,密度减低直至消失。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够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27例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25例,女2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分为挫伤型(9例)及血肿型(18例),挫伤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肢的肿胀、增粗;血肿型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两种类型伴有或不伴有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均合并胸腹部其他组织、脏器损伤,无单纯肾上腺损伤.定期复查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肿胀减轻,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CT检查能直观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类型及程度,能够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14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9例CT随访。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13例(右侧12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1例。其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11例,肾上腺区弥漫出血3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0例,膈脚增粗2例,单纯肾上腺损伤1例,余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能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CT检查肾上腺损伤22例,其中平扫22例,增强扫描12例,随访CT 17例;MRI检查1例,B超检查12例。CT检查外伤后最短时间2 h,最长达7 d,平均19.8 h。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影像特点。结果:22例肾上腺损伤,单侧21例(右侧15例,左侧6例),双侧1例。CT表现为平扫肾上腺增大6例,边缘凸起,密度不均;肾上腺肿块16例,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增高或混杂密度。肾上腺周围脂肪囊内见密度增高线条状影及高密度模糊影15例。同侧膈脚增厚11例。增强扫描12例中,呈不均匀强化4例,环状强化8例。随访CT显示肾上腺形态基本正常,其中3例肾上腺区肿块吸收、消失。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损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飞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64-1366
目的总结急性腹部外伤螺旋CT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部外伤患者的急诊CT表现。结果48例急性腹部外伤患者的CT显示脾脏损伤17例,肝损伤10例,肾脏损伤12例,胰腺损伤1例,胆囊损伤1例,小肠损伤1例,膀胱破裂1例,复合性损伤5例。CT主要表现:(1)包膜下血肿:受损器官包膜下新月形、双凸状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影;(2)实质内血肿:表现为实质内低密度或高密度;(3)撕裂伤:表现为实质内单一或多发的边界模糊裂隙样、线状低密度;(4)腹腔积血;(5)损伤空腔器官周围积气、肠管壁增厚、血肿。36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结论螺旋CT检查在腹部外伤诊断中能为临床诊断及决定手术或保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发现1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13例,双侧1例;局限型4例,弥漫型10例;急性期呈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随时间推移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血肿缩小吸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边缘条弧形强化。结论:肾上腺血肿有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CT动态复查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及MRI影像表现、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CT、MRI随访证实的11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并有6例行CT随访。结果 11例均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右侧10例,左侧1例)。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9例,肾上腺区弥漫性出血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其它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多排螺旋CT及MRI能准确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创伤后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肾上腺外伤性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肾上腺外伤性血肿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CT平扫示。肾上腺区均匀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缘尚清,周围脂肪间隙混浊。增强扫描示血肿无明显的强化。10例经手术探查确诊,另22例行保守治疗,复查CT随访发现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下降,体积逐渐缩小,部分呈囊性变,肾上腺形态缓慢恢复,肾周间隙逐渐清晰。增强扫描发现肾上腺内外支显示逐渐清晰及血肿边缘呈环行强化。结论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可作为诊断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7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多呈椭圆形(4例)、圆形(2例);境界清楚4例,伴有周围条片状影3例;6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6例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外伤性血肿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志 《四川医学》2010,31(1):103-104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8例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右侧肾上腺血肿,肾周脂肪内出现条纹状出血影5例,合并右侧膈肌脚增粗6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8例。结论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影像改变,对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后单纯肾蒂损伤后的 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钝性伤后经CT检查,临床随访,手术证实,其他影响检查互相印证的肾损伤40例,其中肾蒂损伤2例,占肾损伤5%,肾动脉分支损伤2例,占肾损伤的5%,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肾蒂损伤后MSCT表现:(1)腹腔积血;(2)膈肌脚增厚及膈肌脚浸润征象;(3)膈后间隙片状出血;(4)伤后1∽12小时肾轮廓、大小、密度、形态未见异常、肾周围脂肪囊清晰;(5)伤后24小时肾前、肾后筋膜稍增厚,肾周脂肪囊条索状影;(6)伤后3天以后肾体积进一步增大,密度减低,肾周脂肪囊片絮状影,肾筋膜增厚,膈后间隙及膈肌脚积血量未增加,均在肾内侧,未见肾外侧积血;(7)增强扫描可见肾血管内造影剂外溢及肾灌注减低和肾无灌注,可出现肾节段性及全肾梗死,肾皮质呈“线状强化的皮质环征”;(8)合并肠系膜血管损伤及肠管挫伤。结论:肾蒂损伤后早期出血较特征性位于肾内侧,主要位于膈肌脚及膈后间隙,可合并肠系膜血管及肠管损伤,及早增强扫描可发现肾灌注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外科医师在作肠道修复手术时应注意避免过分牵拉,引起肾蒂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CT表现,对肿瘤的密度、囊变、钙化、界限和强化特征与病理类型和组织成分对照研究.结果 肿瘤位于肠系膜根部9例,腹主动脉旁8例(其中左旁7例,右旁1例),肾上腺上方3例(其中右侧2例,左侧1例),肾门外方3例(其中右侧1例,左侧2例),下腔静脉后3例,肝门区3例,十二指肠壶腹部2例.肿瘤平均6.8 cm×5.6cm(2.7 cm×2.5 cm-18.0cm×11.0cm).CT平扫:实质部分CT值平均45(32 -58) Hu,坏死囊变部分CT值平均21.5(18-25)Hu;肿块边界清楚28例,不清楚3例;肿块实质部分呈等密度24例,呈高密度7例;肿块中心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21例;肿块内见斑片状、点状及线状散在分布钙化灶8例.CT增强:动脉期实质部分CT值平均76(47-105) Hu,其中肿块内见纡曲扩张的增强血管影8例;静脉期实质部分CT值平均65(45-90)Hu,其中实质增强部分密度明显下降7例,轻度下降19例,持续强化5例;延迟期实质部分CT值平均56 (42 - 70) Hu,其中实质部分与动脉期及静脉期相比强化程度有不同程度下降26例,持续强化5例.结论 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征象与病理类型和组织成分相关,CT表现结合临床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AGT)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0例AGT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AGT中,29例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右侧25例,左侧4例),1例为双侧。肾上腺血肿。其中20例行CT增强扫描。30例AGT的主要CT表现:肾上腺血肿18例,表现为孤立的卵圆形肿块,平扫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肿块外周见弧形强化的。肾上腺肢体。肾上腺肿胀7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肾上腺被血肿湮没而不显示。结论CT能准确显示AGT的多种创伤后改变,对AG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雯  张胜利 《当代医学》2011,17(17):121-123
目的分析肥胖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肥胖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对南通市区医院确诊的8例肥胖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和肺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2例(2/8),女6例(6/8),体重指数≥40kg/m2者5例(5/8),≥30kg/m2者3例(3/8)。所有病例均患有一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并发急性肺损伤者1例(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3例(3/8),重症肺炎者2例(2/8),双下肢深静脉栓塞者1例(1/8),肺性脑病者1例(1/8)。8例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奥司他韦75mg或150mg每日2次口服)联合抗感染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1例(1/8),出现呼吸衰竭者8例(8/8),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者8例(8/8),后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者2例,胸部X线或肺部CT表现为双肺多肺叶实变影8例(8/8)。结论肥胖患者的肺部特征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细菌易于感染的基础,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促进病情进展。抗病毒联合抗感染、呼吸机纠正呼吸衰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