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41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成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更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更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更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病和感染并发症更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或感染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吴宇红  陈茂盛  王捷  沈晓琴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43-1044,F000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患者6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32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以及重要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血液透析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占54.5%)。结论老年血透患者生存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进一步加强老年血透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尹尚红 《当代医学》2008,(16):111-112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6月41例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所有病人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高龄尿毒症病人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6月41例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所有病人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a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高龄尿毒症病人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尹尚红 《当代医学》2008,(15):111-112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1月~2007年6月41例高龄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所有病人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a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高龄尿毒症病人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中后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7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有14例,改腹膜透析的有8例,因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塞、肺感染、肿瘤等)死亡的有6例,现有48例继续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要做好透析全程护理工作,严密观察透析中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以保证高龄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龄血透患者合并心肌梗塞治疗的体会邹茜萍(赣州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赣州341000)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是一个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几乎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损害。随着血液透析的开展,高龄透析患者也逐渐增多,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0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HD组)应用每周3次标准HD治疗;B组(HDF组)行每周1次常规标准HD治疗和每周2次HDF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甲状旁腺素(iPTH)、血压控制、贫血情况,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iPTH、血磷清除、平均动脉压下降更加显著,贫血纠正优于A组,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HD及HDF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血液透析滤过对老年尿毒症患者有较好的心血管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采取一体化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290例,其中,死亡患者140例,与同期非死亡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相比较。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因、死亡原因、年龄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占同期MHD治疗总数的48.3%,死亡原因心血管病居首位(占40.5%),脑血管病占35.5%,感染占8.21%,多脏器衰竭占6.43%,肿瘤占3.57%,其他原因死亡占5.71%。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年龄较大,60岁以上组病死率高达50%以上。结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感染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高龄、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和严重贫血相关。充分透析、严格控制血压和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贫血、充分合理选择个体化透析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亦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卫  高路  黄发琼  叶丽萍 《安徽医学》2005,26(5):366-368
目的进一步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从而采取一体化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HD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在MHD患者的死因中,尿毒症并发心血管病变死亡占首位(42.85%),其次为并发脑血管病(17.14%)及感染(14.28%)死亡。死亡原因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心衰、贫血、高血压、营养不良有关。结论早期充分透析、积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严格控制血压及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洪 《医学综述》2013,19(18):3441-344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影响因素自编问卷调查表,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5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以及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非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高容量负荷、高血压及贫血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透析充分是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容量负荷和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透析充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串联树脂灌流器治疗尿毒症瘙痒的观察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玲  纪淑霞 《河北医学》2008,14(11):1357-135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串联树脂灌流器治疗尿毒症瘙痒的疗效.方法:应用瑞典生产的金宝AK95型透析机,FreseniusF6透析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树脂血液灌流器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全身皮肤瘙痒程度.结果:通过血液透析后,大部分患者瘙痒症状几乎全部消失,同时对机体及肾功能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减少心力衰竭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论:血液透析串联树脂灌流器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瘙痒症状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陈丽君  吴芳  李彬 《当代医学》2010,16(10):63-64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总结62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仍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脏损害进行了分析;有心脏损害者73例(89.0%),以心脏增大最多见,心电图以ST-T改变最常见,各种心律失常次之。慢性肾衰的心脏损害与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压改变无明显关系,但与尿素氮、贫血有关。11例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3例发生心衰,可能系透析诱发。死亡原因以心衰多见。本文对心脏损害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王云 《当代医学》2011,17(6):81-82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透析室维持性透析时间超过半年、在本血液透析室2年内透析时间超过18个月的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从导致慢性肾衰的原发疾病、年龄、PTH、贫血、血浆白蛋白等方面分析低血压的原因。结果糖尿病肾病、高龄、超滤量大、继发性甲旁亢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导致慢性肾衰的原发病、年龄、超滤量、PTH与低血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对尿毒症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在尿毒症贫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自2008年12月1日开始接受高通量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治疗,观察14个月。每个月定期上机前取血标本,查血常规、血生化、透析后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等,通过前后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秩和相关分析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高通量联合超纯透析液治疗,至观察结束,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清蛋白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01,P〈0.05;而促红素剂量、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对于尿毒症贫血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治疗可以改善尿毒症贫血,增加血浆清蛋白。高通量透析可能对甲状旁腺激素清除较差,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透析龄、心功能不全及中心静脉插管等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有73(40.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51例,69.9%)、泌尿系(30例,41.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25例,34.2%)及肠道感染(17例,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透析龄、心功能不全及中心静脉插管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中心静脉插管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中心静脉插管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宫峰  马胜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37-174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193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2例(21.76%)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17例(8.81%),泌尿道感染10例(5.18%);共培养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78.57%),革兰阳性菌5株(8.93%)。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体质量指数(BMI)、贫血、心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充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BMI、贫血、心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充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是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行PD病人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临床需要警惕高龄、长时间住院和透析、低蛋白血症、贫血、心功能不全的PD病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The survival of 305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ed at the 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by centre and home peritoneal dialysis, centre and home hemodialysis and cadav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over a 12-year period was analysed. There was decreasing survival with age excep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ome dialysis. Hypertension and analgesic nephropathy as primary causes of renal disease were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Hence age and diagnosis appear to be two of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surviv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the commonest cause of death but seven deaths were due to dialysis dementia. The results compare favourably with other published stat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