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患者颈部及超胸膜顶食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方法:食管肿瘤位置较高时,行颈部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做荷包缝合,置入吻合器抵钉座,结扎荷包缝线,再连续全层锁边缝合食管残端结扎并固定于抵钉座,还纳抵钉座中心杆入食管床,于胸内完成吻合;肿瘤上缘位置较低时,经胸腔向上游离颈段食管,可切断第1、2肋间血管,同法置入固定吻合器抵钉座,经贲门置吻合器主件行食管胃底吻合。结果:11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3.4%),肺部感染3例(2.7%),食管残端癌残留2例(1.7%),吻合口瘘2例(1.7%)。结论:掌握手术技巧,注重吻合器操作的各个环节,颈部及超胸膜顶食管胃机械吻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96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器重建术后吻合口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96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行吻合器重建食管胃吻合口状态的术后观察及并发症分析。本组食管癌455例,贲门癌513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0.83%,吻合口狭窄0.41%,5年生存率30.5%,10年生存率20.5%,通过用食管胃造影及胃镜的术后观察吻合口状态的动态变化,认为吻合口直径平均21mm,吻合口随术后时间的延续无逐渐狭窄的改变。吻合口周缝钉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脱落,胃包套吻合口起到了一定抗返流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重建吻合口方法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应用机械进行粘膜吻合434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i H  Mei P  Hao A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54-456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方法。方法使用吻合器进行食管粘膜和胃粘膜吻合。结果442例中,手工吻合8例,机械吻合434例,吻合成功率为98.2%,术中失误率为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死亡率1.4%,未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粘膜和胃粘膜机械吻合操作简单、可靠,即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又可以切除足够长度的食管,降低切缘残癌的发生率,是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中食管胃吻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患者颈部及超胸膜顶食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方法食管肿瘤位置较高时,行颈部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做荷包缝合,置入吻合器抵钉座,结扎荷包缝线,再连续全层锁边缝合食管残端结扎并固定于抵钉座,还纳抵钉座中心杆入食管床,于胸内完成吻合;肿瘤上缘位置较低时,经胸腔向上游离颈段食管,可切断第1、2肋间血管,同法置入固定吻合器抵钉座,经贲门置吻合器主件行食管胃底吻合.结果11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3.4%),肺部感染3例(2.7%),食管残端癌残留2例(1.7%),吻合口瘘2例(1.7%).结论掌握手术技巧,注重吻合器操作的各个环节,颈部及超胸膜顶食管胃机械吻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SDH型吻合器与传统手工行食管胃吻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SDH型吻合器与手工行食管胃胸内吻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7年8月-2000年8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应用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或食管空肠)胸内吻合468例的临床疗效,并与1994年8月-1997年7月临床资料相近的手工吻合4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吻合器吻合和手工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2%(1/468)和3.0%(13/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3/468),4.8%(21/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工吻合因吻合口瘘而死亡的占15.4%(2/13)。结论 应用吻合器和提高手术技巧,可使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降低至很低水平,吻合器吻合的光滑、柔软,患者进食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预防食管胃连接部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反流的价值。方法食管胃连接部癌根治术中利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使其接近恢复食管胃连接部的生理解剖。术后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来评定其抗反流效果。结果实验组51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其中6例有反流症状,反流发生率11.8%;对照组51例,有反流者22例,反流发生率43.1%。两组反流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抗反流作用,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86年至1994年期间对247例食管癌、责门癌患者行食管胃机械吻合的经验和随访情况。方法:采用A组不设禁忌证,单纯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一次吻合成功;B组掌握适应证,并实施抗吻合口狭窄抗返流操作,两组均采用上海GF-Ⅰ型(φ=28mm)消化道吻合器。结果:获访228例(92.3%)。吻合口内径<1.0cm者A组14.4%(其中内径<0.8cm者8.4%);B组3.6%。返流率A组74%,B组8.2%。结论:使用吻合器有简便、省时、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但易致吻合口狭窄。若在吻合后加4~8针缝线使吻合口粘膜对合良好,可减少狭窄的机会,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吻合完毕后将胃包埋食管,对预防术后返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切除术两种重建方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功能保全性手术的重建方法。方法 实验组采用肿瘤切除后食管黏膜、黏膜下与胃黏膜、黏膜下吻合和胃浆肌层对吻合口的斜行包套缝合模拟正常贲门解剖和生理功能的重建;术中充分游离幽门周围组织以保全幽门功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肿瘤切除后GF-1型26/28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用4号丝线间断加强全周完成贲门的重建;同时行幽门环捏断术以预防术后幽门痉挛及梗阻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8 %(1/36),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50 %(18/36);吻合口近端胃食管反流液的pH值≤4者12例,占33.3 %;≤5者15例(41.7 %);≤6者29例,占80.6 %(29/36)。结论 贲门切除术中贲门、幽门功能保全性手术的重建方法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食管癌手术采用手工吻合与管状吻合器吻合(加强/不加强)重建消化道方法的近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 对近年我科接受食管根治术的300例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其中手工吻合、管状吻合器单层吻合不加强、管状吻合器单层吻合浆肌层加强各100例,各组左颈部吻合各20例。结果 手工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6例(颈部4例),吻合口狭窄7例,死亡1例。管状吻合器单层吻合不加强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颈部0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死亡病例。管状吻合器单层吻合浆肌层加强组术后吻合口瘘2例(颈部1例),吻合口狭窄5例,死亡1例。结论 单层机械吻合不加强操作简便、耗时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手术两种吻合法对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吻合器在食管癌手术中对于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重要作用。方法:对758例食管中下段癌以及贲门癌患者,分别用两种吻合方法,观察两组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手工吻合组548例;吻合器吻合组210例。结果:手工吻合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2.92%。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O;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6.39%,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0.48%。结论:吻合器吻合法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 h p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 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 h p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流>5 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 10.8%).结论 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214例,按手术方法分为管状胃组和对照组,管状胃组:118例,男99例,女19例,年龄58.81±8.39岁(38-80岁)。其中食管癌104例于左颈部吻合49例,弓上吻合32例,弓下吻合23例;贲门癌根治14例。对照组:96例,男74例,女22例,年龄58.54±9.05岁(27-80岁)。食管癌89例于左颈部吻合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6例,弓下吻合25例;贲门癌根治7例。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残胃瘘7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残胃瘘1例;手术时间管状胃组与对照组(257.77±79.77 min vs 244.26±63.68 min,t=1.342,P=0.181),吻合口瘘(P〉0.05)及残胃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14.90±5.65d vs 17.20±8.49d,t=2.279,P=0.024),胸胃综合症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操作简单、安全,胸胃综合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颈部吻合中的改进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明  陈宇航  刘先本  邵令方  李印 《癌症》2009,28(7):768-770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吻合与胸内吻合相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吻合151瘘和吻合口狭窄仍是食管癌颈部吻合的主要并发症,而吻合器则能有效减少此术后并发症。本研究改进了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颈部吻合的操作步骤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127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置入食管床,改进了管状吻合器在颈部的操作步骤并进行食管胃器械吻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1例(0.8%),吻合口狭窄5例(3.9%),经扩张后好转。结论:改进后的管状吻合器颈部吻合技术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层排线吻合法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7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单层排线法吻合(单层排线组),155例采用传统食管-胃双层包埋法吻合(传统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单层排线组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仅有2例轻度吻合口狭窄(占1.27%);传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3.23%),吻合口狭窄8例(5.16%),其中5例为中、重度狭窄。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单层排线吻合法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吻合,操作简单、省时、易学,并能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施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式。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腹部采用GF -I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 3 5例 ,食管空肠吻合 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治性切除胃底贲门癌时 ,在切除肿瘤及其上方 6~ 7cm食管的同时 ,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 ,亦无食管切缘癌残留 ,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 经腹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 (空肠 )机械吻合术 ,操作简便 ,术野暴露良好 ,创伤及生理扰乱较小 ,且便于扩大腹部淋巴结清除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机械与手工吻合在中上段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265例中上段食管癌,依吻合方法分为2组,105例手工吻合(组1),160例机械吻合(组2);胃食管吻合175例,食管结肠吻合90例;比较2组吻合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医疗费用、吻合口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颈部吻合均成功。组1术后并发心肌梗死1例、肺内感染5例;组2并发肺栓塞2例、心房颤动3例。2组吻合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发生率、医疗费用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与手工吻合各有利弊,但机械吻合操作时间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颈部感染率低于手工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鳞癌/贲门(胃)双源癌(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双源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11例双源癌患者资料,从治疗医院获得病理资料,进行生存随访,并分析双源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1)漏诊率34.7%;男女性别比为4.9∶1;不同性别患者肿瘤类型均以食管鳞癌/贲门腺癌为主;2)食管癌、贲门癌TNM分期均以Ⅱ期为主,Ⅳ期最少,但贲门癌Ⅲ~Ⅳ期明显多于食管癌(P〈0.05);2种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一致性差(Kappa值均〈0.2);3)T分期及N分期是影响双源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双源癌患者漏诊率高,病理一致性差,预后影响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18.
吻合器在胃癌经腹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国产管状吻合器在胃癌经腹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5例胃癌经腹做全国切除,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完成空肠侧侧吻合92例,端侧Y型吻合63例,结果153例一次性吻合成功,2例吻合器合失败改行剖胸再吻合,无吻合口瘘及出血,术后随访0.5-2年,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熟悉国产吻合器性能,操作得当,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黏膜层单层吻合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单层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235例,贲门癌195例,采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延长、黏膜单层缝合法.结果术后10 d X线吞钡照片示钡剂通过顺畅,吻合口直径1.5~2 cm.术后随访1年,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该术式吻合口径宽,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是食管及胃肠吻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红军 《陕西肿瘤医学》2011,(12):2496-2498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