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4252例消化性溃疡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宁市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南宁市17家医院1992~1997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24252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年间从104121例胃镜检查共检出消化性溃疡24252例,检出率为23.29%,其中男性18215例,女性6037例,男女之比约为3:1。检出十二指肠溃疡(DU)21310例次(87.87%),胃溃疡(GU)2349例(9.69%),复合性溃疡(CU)577例(2.43%),食管溃疡16例(0.06%)。(2)南宁市消化性溃疡年发病年龄男性平均为38.81岁,女性为41.03岁。高发年龄段在20-49岁年龄段,共17305例,占所有病例数的71.35%。(3)24252消化性溃疡病例中共检出溃疡共28963个,其中十二肠溃疡(DU)25233个(87.122%),胃溃疡(GU)3714个(12.823%)。胃溃疡部位数中,胃窦(45.90%)〉胃角(21.22%)〉胃体(19.52%)〉幽门管(8.27%)〉胃底(4.15%)〉残胃(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部位数中,球部(98.01%),球后(1.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部前壁(47.16%)〉大弯(24.90%)〉小弯(16.67%)〉后壁(11.27%)。(4)11-4月消化性溃疡月平均检出率为24.2%-28.8%,峰值在1月(28.8%),5-10月为20.0%-22.6%,谷值在6月(20.0%);冬季(11-1月)检出率为26.48%,春季(2-4月)24.98%,夏季(5-7月)21.10%,秋季(8~10月)为20.91%。四季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男性平均为38.81岁,女性为41.03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明显高于胃溃疡。胃溃疡部位分布:胃窦〉胃角〉胃体〉幽门管;十二指肠溃疡部位分布:球部〉?  相似文献   

2.
江海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38-1239
目的了解四川省盐亭县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04年—2011年我院早诊早治科2629例40岁~69岁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被检查患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2629例,我县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24.65%,同广东省乐昌市的24.1%接近,介于广州市发病率(32.58%)和哈尔滨市发病率(10.33%)之间。2629例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2140例,胃溃疡372例,复合性溃疡109例,食管溃疡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1892例,女737例。结论①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食管溃疡最少见。②溃疡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③十二指肠溃疡以球前壁最多,胃溃疡好发部位以胃窦部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宁市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对南宁市17家医院1992年至1997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老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年间共检出老年消化性溃疡人数为2401例,占同期溃疡病人数的9.90%,其中老年男性溃疡病人数1785例,老年女性溃疡病人数616例。男女之比为2.90:1,两者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老年病人中共检出溃疡部位数2901个,其中十二指肠部位数为2189个,胃溃疡部位数709个,食管溃疡部位数3个,复合性溃疡部位数102个。③溃疡病的发病季节以冬季为最高峰,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夏季最低,冬春季与夏秋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老年消化性溃疡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冬季为最高峰,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64岁,65-69岁年龄段,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明显高于胃溃疡。  相似文献   

4.
张新红 《中国医疗前沿》2012,(12):65+36-65,36
目的 比较胃、十二指肠溃疡在胃镜下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 年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结果 共检出消化性溃疡628 例,检出率为23.99%,十二指肠溃疡388 例,占消化性溃疡病例数的61.78%,胃溃疡190 例,占消化性溃疡病例数的30.25%,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两者之比为2.04:1.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为球部前壁和大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为胃角及胃窦;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8-30 岁,胃溃疡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1-60 岁,前者发病年龄段多为青壮年,后者多为中老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怀柔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5894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1216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56例,胃溃疡289例,复合性溃疡73例。(2)溃疡的高发季节以冬季检出率高,夏季最低。(3)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5.24:1。(4)溃疡平均年龄42.8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40岁组最高,胃溃疡51-60岁组最高。结论 (1)怀柔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于北京地区,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低。(2)溃疡高发季节以冬季高,夏季低。(3)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发病年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为提前6岁。  相似文献   

6.
林炎  白爱平 《广东医学》2001,22(2):159-160
目的 探讨复合性溃疡的发生率、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方法 对该院年10年来通过内镜确诊的132例复合性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合性溃疡的发病率占消化性溃疡总数的5.6%,男女之比为3.4:1。共检出溃疡287个,其中胃溃疡141个,十二指肠溃疡146个,胃溃疡病灶处于活动期122全(86.5%),球部溃疡病灶处于活动期105个(71.9%)。溃疡好发部为胃窦部和球部前壁,分别为86个(61.0%)和74个(50.7%)。结论 复合性溃疡的发生率占消化性溃疡总数的5.6%,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男性发病较女性高。胃溃疡好发于胃窦部,球部溃疡好发于球部前壁。活动性胃溃疡病灶多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特点,分析溃疡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情况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10年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消化性溃疡8592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6875例,胃溃疡1121例,复合性溃疡596例,三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2.72%、2.07%和1.10%,十二指肠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为6.13:1.季节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检出率在秋冬之交高于春冬之交,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在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复合性溃疡在冬季高发,秋季最低.胃溃疡好发于胃窦,其次是胃角;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前壁、 大弯、 小弯、 后壁.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的高发年龄段为30~39岁、40~49岁和40~59岁.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检出率在秋冬之交高于春冬之交.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在性别、年龄、 季节等方面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鹰潭铁路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问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结果:(1)在6183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2085例,检出率为33.7%.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14例,胃溃疡542例,复合性溃疡229例.(2)溃疡的高发季节以秋冬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3)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5.5:1.(4)溃疡平均年龄40.3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43岁组最高,胃溃疡30~50岁组最高,复合性胃溃疡44~60岁组最高.结论:(1)鹰潭铁路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低.(2)溃疡高发季节以秋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3)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09-2011年在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753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1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4例,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5例;消化性溃疡以冬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夏季发病率最低;消化性溃疡男女之比为2.36:1.4、消化性溃疡平均发病年龄为43.6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40岁组最高,胃溃疡51~60岁组最高.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为冬、春季节多发,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海东部农业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9年12月6 298例胃镜检查患者。结果:在所有被检查患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844例(13.40%),其中男673例(19.09%),女171例(6.17%),男女之比为3.941。十二指肠溃疡514例(60.90%),胃溃疡289例(34.24%),复合溃疡41例(4.86%)。消化性溃疡平均年龄(47.3±18.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平均年龄较胃溃疡小8.34岁。消化性溃疡发病高峰是春秋季节。汉族和藏族检出率分别为13.80%和13.95%,回族为11.53%。农民检出率为14.16%,工人13.85%,干部和学生分别为10.48%和8.61%。H.pylori感染检出率为80.89%。结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汉族和藏族高于回族和土族。胃溃疡好发于胃窦和胃角。农民和工人明显高于干部和学生。消化性溃疡好发于气候易变的春秋季节。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H.pylori感染仍然是青海东部农业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经胃镜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3 700例(占71.26%)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7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22:1,其发病以慢性胃炎最多,其次为消化性溃疡,此后依次为息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癌肿、食管裂孔疝、Barrette食管、憩室、贲门黏膜撕裂症、胃石、贲门...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2331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探讨3个不同时期的消化性溃疡胃镜下的特征.方法自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玉溪矿业医院内二科进行了6 351例胃镜检查,检出消化性溃疡2 331例,检出率36.70%.2 331例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查,按受检年份分为1985年至1989年、1990年至1999年、2000年至2008年3个时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年至1989年、1990年至1999年、2000年至2008年消化性溃疡胃镜检出率分别为45.29%、40.60%、25.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性溃疡病并出血的比例(胃镜检出率)分别为15.57%、14.53%、4.19%.消化性溃疡并癌变的比例(胃镜检出率)分别为2.07%、3.00%、4.19%(P〉0.05).胃溃疡好发部位为胃窦,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为球部.结论消化性溃疡及溃疡并出血胃镜检出率下降,消化性溃疡癌变胃镜检出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15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杰 《吉林医学》2011,32(14):2732-2733
目的:分析老年性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5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镜报告及相关资料。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23.14%,男女之比为2.04∶1,胃溃疡(GU)占73.03%,十二指肠溃疡(DU)占26.97%,GU与DU之比为2.07∶1,复合性溃疡占5.92%,多发性溃疡占14.17%。PU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3.68%。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GU多于DU,GU的好发部位是胃体部,DU的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1月~1995年12月胃镜检查786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PU)1626例(检出率为20.69%),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占65.38%,胃溃疡(GU)占30.56%,复合溃疡(CU)占4.06%。男性患者(82.1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84%)。GU的平均年龄为44.3岁,比DU的平均年龄38.1岁大6.2岁。保山地区PU好发于秋末、冬季及春季。PU检出率及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5.
廊坊地区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廊坊地区消化性溃疡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0年中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611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DU)961例,胃溃疡(GU)561例,复合性溃疡(CU)89例。溃疡患者男女比例为2.84∶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5.5岁,十二指肠溃疡以5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检出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结论消化性溃疡病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男性高于女性,发病有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舟山群岛渔民消化性溃疡发病(PU)特点。方法:对10年间舟山渔民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7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846例,胃溃疡(GU)854例,复合性溃疡(CU)72例。DU患者的平均年龄36.2岁,GU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8岁,CU患者的平均年龄44.3岁,与当地普通男性居民相比,DU的发病年龄要提早5~10年,GU提早3~5年,而CU基本一致。DU和GU的四季检出率均以秋冬季节为高。DU在PU中所占比例为66.5%,结论:(1)渔民的PU检出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2)病变好发部位以球部溃疡最多见,GU次之,CU最少。(3)PU与渔民在海上工作的年限、季节、生存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以求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后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46例复发,复发率为28.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量大、酗酒、春秋季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精神因素、男性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服用史、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独立因素,干预这些高危因素可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溃疡大小与部位、溃疡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以及溃疡部位与良恶性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经胃镜和手术证实的476例60岁以上消化性溃疡病人为研究对象。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63.03%的临床症状无明显规律性及节律性,无症状者占6.93%,以并发症就诊者占11.76%,并发症中以消化道出血多见,占43. 07%。老年人胃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小于2cm的溃疡, 85. 14%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大于2cm的溃疡,47.06%位于胃体。恶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窦及胃体部,尤其是胃窦部及大于2cm的大溃疡中。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小于2cm的溃疡以球部为多,大与2cm的溃疡以胃体多见,恶性溃疡以胃体及胃窦多见,大多数直径大于2cm。  相似文献   

19.
辛建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37-1338,134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消化性溃疡(PU)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确诊NSAIDs消化性溃疡和感染Hp患者分为根除Hp组100例和抑酸组100例。根除组给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共2周。两周后给奥美拉唑20mg/d治疗6周;抑酸组给奥美拉唑20mg/d,共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48周进行胃镜和Hp复查,对比溃疡的愈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根除组Hp根除率为97%,两组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7%,87.0%,P>0.05);48周内溃疡复发率:抑酸组明显低于根除组(13.0%,27.8%,P<0.05);胃溃疡(GU)并出血发生率:抑酸组明显低于根除组(15.0%,28.9%,P<0.05);十二指肠溃疡(DU)并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11.3%,P>0.05)。结论:Hp和NSAIDs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两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并不影响NSAIDs性溃疡的愈合,并可能降低其近期的复发。Hp感染与NSAIDs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呈明显反比关系,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