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显南  陈向阳  潘征 《右江医学》2007,35(2):131-132
目的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右室起搏恢复自主心率后2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1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终止后9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结果右室起搏、PSVT行RFCA、特发性VT终止后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60.0%(15/25)、23.57%(4/7)和55.6%(5/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心电图的共同特点为:TⅡ、Ⅲ、avF均倒置;其QRS主波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时的QRS主波方向相反;无ST段移位。未经任何处理,约1-2周后T波改变自动恢复正常。结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是心肌正常的电生理特性,了解其特征有助于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T波记忆现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观察心室激动顺序改变后T波记忆现象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规律,并研究T波记忆与室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3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经成功射频消融手术后,有13例出现T波记忆现象,发生率为43.3%。所累及的导联以Ⅱ、Ⅲ、AVF为主,也可见于V3-V6导联,其中Ⅲ导和AVF导联的出现频率可达100%。T波倒置深度Ⅲ>aVF>II(P<0.05~0.01)。室速发作时持续的时间(分种数)与T波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天数)呈正相关关系(r=0.837,P<0.001)。结论:T波记忆是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不具病理意义,熟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及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其他未诱发的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均以起搏与室速(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为靶点。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RFCA治疗IVT。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93.7%,IVT起源于左室后间隔2例,左室间隔基底部2例,左室游离壁1例,右室心尖部3例,右室流出道中间隔3例、后间隔2例。结论:IVT经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心电图估计其起源部位,IVT的RFV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T波电紧张性改变(EMTV).方法 入选EMTV患者177例,其中显性旁路(A组)50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起搏器术后或永久起搏器术后(B组)6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C组)1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D组)49例,通过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随访、观察直至T波恢复正常为止,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是否引起EMTV及其导联分布特征、深度与旁路在心室的插入点有关.B组出现的EMTV,下壁导联都有分布;胸导联深倒T波的振幅表现为“中间深,两头浅”的分布特征;C组出现的EMTV,下壁导联都有分布,其次是V4~V6;D组出现的EMTV,广泛导联T波倒置,分布最多的是胸导联.结论 不同原因EMTV的导联分布也不同,对其充分的了解有助于与其他病因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误诊,及不必要的检查;EMTV的产生、持续及恢复,与心室异常除极初始点、综合向量的顺序、方向、频率、异常除极的总数量及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室速,约占室速的1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而言,根据室速的来源可分为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IRVT大部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ILVT则为起源于左室间隔面。与器质性心脏病不同,IVT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我院1999-2004年13例IVT的RFCA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体表心电图QRS波呈左柬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l_】]。近年来,我院收治RVOT—VT患者ll例,均经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查证实,并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本文就RVOT—VT的心电图特征及其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及3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消融室速或室早,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 方法1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分别采用起搏标测和心室激动顺序标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5例,均用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特发性左室室速6例,4例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采用起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消融未成功.在12 ~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曾有1例复发2次,经再次消融成功后随访18个月未再复发.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特发性室速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顽固性室性早搏(VPC)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1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9例右室流出道室速(IRVT)及22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2例左室流出道(LVOT)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3例患者术中,总成功率为97.7%,室速成功消融率19/19(100%),室早成功消融率23/24(95.8%),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40mo,室速无复发,室早消融复发率低1/23(4.3%)。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1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分别采用起搏标测和心室激动顺序标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5例,均用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特发性左室室速6例,4例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采用起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消融未成功。在12-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曾有1例复发2次,经再次消融成功后随访18个月未再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特发性室速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PSVT患儿.其中男65例,女3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7.1±1.8)岁,平均体重(32.4±8.9)kg.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7±21)个月.分析RFCA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7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66例(68.0%),其中左侧旁道38例(57.6%),右侧旁道28例(42.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31例(32.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95例(97.9%),其中6例在随访过程中复发(6.2%).复发患儿给予再次射RFCA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RFCA可安全有效治疗小儿PSVT.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5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疗效。 方法:5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4 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 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 结果:3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和1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1 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好转。4 例成功患者随访4~28 个月无复发,1 例好转患者消融后仍有室性早搏,但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结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率高,在体表心电图和影像解剖定位指导下,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的结合是寻找消融靶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利  杨苓  张俊  吴敏琴 《西部医学》2010,22(8):1459-146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是否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的产生。方法用动态心电图监测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前倒数第3天、后第3天及后第60天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用计算机自动检测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对RFCA前倒数第3天、后第3天及后第60天的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RFCA前倒数第3天平均房早次数(2.02±0.21)次/h、后第3天平均房早次数(2.11±0.20)次/h、后第60天平均房早次数(2.10±0.15)次/),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前倒数第3天平均室早次数(1.72±0.11)次/h、后第3天平均室早次数(1.79±0.17)次/h、后第60天平均室早次数(1.71±0.15)次/h,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术后未发现过早搏动的增加,其射频电流不会造成新的心律失常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Wu XY  Gu HY  Liang ZG  Zhang S  Jiang XR  Wu GM  Qu XF  Li WM  Liu S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85-268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的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和非接触标测的方法对105例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42例,女63例,年龄47±16(12—73)岁。VT27例,PVC78例。结果(1)105例患者中97例成功,8例失败,成功率93.3%。15例复发,复发者再次消融后成功。(2)起源于右室流出道84例,左室流出道21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Valsalva左冠窦16例,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心内膜2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环纤维连接处3例。(3)术中出现1例急性心包压塞,2例少量心包积液。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0%,此后的复发率为2.6%(P〈0.05);复发可晚于术后2年。复发与旁路部位和是否显性无关,与旁路逆传时靶点室房波的融合程度、放电显效时间和是否为多旁路有关(P〈0.05)。另有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并不是由于旁路传导功能的恢复,而是由于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靶点标测欠精确以及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胡宏德  傅华  姜建 《西部医学》2008,20(1):48-49,52
目的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分析瓣膜病换瓣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瓣膜病换瓣术后房速患者共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25~65岁,房速历史4月~6.5年。电解剖标测系统完成心房电压和激动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机制并确定消融靶点,使用冷生理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消融成功,1例患者为左房起源房速,放弃消融。10例消融患者中,共诱发出13种房性心动过速,其中局灶性房速3种,微小折返性房速2种,大折返性房速8种。消融后,房速均不能诱发。术后1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后无复发。结论瓣膜病换瓣术后房速运用电解剖标测导航下的射频消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h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德超  王荧  曹文斋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10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旁路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慢径改良。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7.1%(204/21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119例,成功率95.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1例,消融成功率为100%。4例(1.9%)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1.4%)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