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张鹏  蔡开辉 《疾病监测》2018,33(8):700-702
目的 明确家牧犬通过登记管理和吡喹酮驱虫前后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包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2011 — 2016年家牧犬粪便进行犬粪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计算并比较干预前后感染率。 结果 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2011年7.38%下降为2016年的3.04%,下降55.6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1年与2016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01)。 结论 天祝县家牧犬通过登记管理和吡喹酮驱虫,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防治效果显著。 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犬作为人间包虫病主要传染源,危害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犬的控制,进一步落实犬驱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动物体内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采自感染包虫病羊肝内的原头节接种小鼠腹腔,建立小鼠棘球蚴病模型。用一定剂量的HIFU照射小鼠腹腔棘球蚴后,B超观察HIFU杀伤棘球蚴的破坏作用并测量照射区域灰度值。结果HIFU对棘球蚴有明显的急性杀伤作用,随着HIFU照射时间延长,HIFU治疗时B超图像改变,囊腔边界渐模糊,囊内逐渐模糊,回声增强。在一定的照射强度下,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灰度值逐渐减少。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破坏小鼠体内棘球蚴,B超声像图及灰度值证明其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智能项圈在包虫病源头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组,智能项圈驱虫组(干预组)的犬佩戴智能项圈,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管理控制,每月定时自动投放驱虫药饵1次;人工驱虫组(对照组)采用现有人工投放药饵驱虫模式。 采用ELISA方法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 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广义估算方程(GEE)分析驱虫效果。  结果  智能项圈驱虫组在驱虫开始、驱虫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项圈佩戴率分别为100.00%(421/421)、96.20%(405/421)、89.31%(376/421)、84.56%(356/421)和94.06%(396/421);累积投药完成率分别为74.36%(313/421)、91.37%(1154/1263)、84.76%(2141/2526)、80.15%(3037/3789)和74.43%(3760/5052)。 12次驱虫后,智能项圈驱虫组和人工驱虫组均能显著降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0.723,P=0.014; χ2=26.145, P=0.002)。 使用智能项圈驱虫对犬具有更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感染风险比人工驱虫组降低27%(95%置信区间0.556~0.959)。  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驱虫工具,智能项圈驱虫维持了较高的驱虫覆盖率和驱虫完成率,有效降低犬棘球绦虫感染风险,值得进一步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房性棘球蚴在中间宿主体内寄生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方法:连续石蜡切片观察98例手术切除的人体多房性棘球蚴病的病变组织和3例人工感染的黄鼠病变标本。结果: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繁殖由泡蚴生发层细胞增生形成斑状,丘状或蕈状生长,出现口裂,顶突钩,吸盘,形成育囊,发育成熟,结论:该寄生虫在终末宿主中以雌雄同体进行有性繁殖,在中间宿主中是由生发上皮细胞增殖形成进行无性繁殖,凡宿主感染带虫卵的孕节或原头蚴即可引起该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方式对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损伤作用的差异,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用于治疗囊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在声功率与辐照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用曲线闭环扫描和直线扫描2种辐照方式处理配对分组的细粒棘球蚴包囊,从包囊囊壁组织病理学改变,囊液的温升变化以及囊内原头蚴死亡情况等方面比较2种辐照模式杀伤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效果。结果曲线闭环扫描方式能造成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断裂、脱落,其破坏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作用远比直线扫描方式强,而引起囊液的温度升高和原头蚴的死亡这两方面的效应均不如直线扫描方式。结论曲线闭环扫描方式主要破坏囊壁及生发层细胞,直线扫描方式杀伤囊内原头蚴效果优于曲线闭环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6.
心脏、心包细粒、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心包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例泡状棘球蚴病、8例细粒棘球蚴病(单纯型1例,复杂型7例)全部经X线检查;B超检查7例;MR检查2例;CT和ECT检查各1例.结果细粒棘球蚴病X线检查可见心脏单发或多发突出心轮廓外肿块,呈密度不一,边缘光滑、锐利,圆形或分叶状,导致心影变形、搏动减弱消失或异常.B超示心脏或心包腔内边缘清楚、光滑锐利的囊性团块回声,破裂感染时回声增强.1例泡状棘球蚴病B超示中强回声实性团块并有钙化,CT平扫及增强显示混杂密度占位,低密度小囊聚集和小圆形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细粒棘球蚴病2例MR表现囊状长T1长T2信号,T1WI、T2WI低信号囊壁,内囊及囊膜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质子密度75%为低信号,囊肿破裂感染时呈不均匀信号,壁不均匀,不连续.结论 X线检查先于超声发现本病.X线、B超同为本病首选检查,CT对泡状包虫病显示小囊样和小圈状钙化细微结构优于其他,MR当超声、CT不具特征时仍可显示囊壁与小囊.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0岁,因“于广西某医院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3 d”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轻度曲张;腹肌软,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墨菲征阴性;肝、脾及双肾区无叩痛,肝浊音界正常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高调金属音。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因子五项、肿瘤标志物、尿粪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型(BG):O 型、RH 血型鉴定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右上肺少许结核。CT:肝右后叶良性占位,请结合临床,除外寄生虫感染。肝左外侧叶钙化灶。临床诊断考虑:肝右后叶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可能性大,拟行“肝囊肿切除术”。术中取出大小约6 cm×5 cm×4 cm 囊肿,包膜完整,送病理检查和检验科寄生虫学检验。囊肿大小6cm×5cm×4cm,其中见灰白色囊泡多个,小米至鸡蛋大,囊泡内为透明液体,另见灰黄色胶冻样物,周围肝组织棕红棕黄色,见图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观测不同辐照剂量的HIFU对生发细胞的急性杀伤作用,获得剂量-效应关系;选择致10%生发细胞即刻死亡的剂量辐照后将细胞继续培养,噻唑蓝法、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检测HIFU对生发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HIFU对生发细胞有明显的即刻杀伤作用,20W×20s和40W×10s是致10%生发细胞即刻死亡的超声剂量。用此超声剂量作用后存活率为90%的生发细胞继续体外培养6,12和24h,各时点的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照射后不同培养时点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明显;HIFU辐照后继续培养的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凋亡改变,流式检测出辐照组凋亡峰,细胞周期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而G期降低。结论 HIFU能够即刻杀灭棘球蚴生发细胞并能抑制其在体外的生长,辐照后的细胞周期受阻于G_2-M期,并能诱导生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收集、整理和分析2005—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塔城地区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和三间分布特征,为当地制定棘球蚴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资料,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7.0软件,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棘球蚴病病例的地区、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共报告棘球蚴病2 3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39/10万,以2017年发病率最高,为29.27/10万,季度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72.75, P<0.05),第一、四季度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第二、三季度;男女性别比约为1.09∶1,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P>0.05);年龄范围为2~90岁,平均年龄为38岁;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累计报告1 416例(60.10%);各县(市)包括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乌苏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沙湾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B抗原(EgB)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模型小鼠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产生的影响。方法雌性10周龄STZ诱导的T1DM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处理组给予EgB 100μg/10 g连续5 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腹腔注射,取其牙龈组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牙龈中IL-2、IL-4 mRNA表达。结果 IL-2 mRNA在EgB处理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IL-4 mRNA在EgB处理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 EgB处理STZ诱导的T1DM模型小鼠,使其牙龈中IL-2 mRNA表达降低,IL-4 mRNA表达升高,影响T1DM免疫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浙江省野生动物鼬獾和家犬狂犬病病毒L基因序列,在分子水平分析转录酶大蛋白(LP)的变异特点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实验室检测阳性的狂犬病病毒标本进行L基因编码区核酸序列测定,通过生物分析软件比较L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与GenBank的36个参考序列编码区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测序获得野生动物鼬獾(F02、F04)和家犬(D01、D02)二种宿主来源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L基因核苷酸全长序列并递交GenBank,开放读码框(ORF)均为6 387 bp,编码区均以2个连续的起始密码子ATG起始,编码2 128个氨基酸。在LP保守结构域上的特异功能短序列几乎完全保守,各结构域之间的序列保守性略差,对存在的变异位点绝大多数极性并没有变化,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浙江省鼬獾、犬街毒株均归属于传统的狂犬病病毒Asian谱系,与我国广泛传播的狂犬病病毒同属一种系。结论浙江省狂犬病病毒L基因的构成与传统狂犬病病毒一致,所构建进化树的分析作用与N基因相同,鼬獾病毒依然具有本土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特点,家犬病毒可能与我国多种宿主动物病毒来源相同或者具有新近的相互传播,不同宿主动物狂犬病病毒具有种群多样性的进化特点和地域性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云南省禄丰县自然状态家犬狂犬病毒携带阳性率及阳性犬分布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2年3月12 18日在全面扑杀8个自然村疫区的犬只过程中,采犬脑标本检验,调查家犬狂犬病毒携带阳性率,分析阳性犬分布情况;全面扑杀犬只3个月、6个月和1年后开展3次农户恢复养犬情况调查。 结果 8个自然村扑杀1103只家犬,采集犬脑标本542只(份),检测阳性24只,阳性率4.43%,阳性犬呈离散性分布,阳性率最高的自然村达9.09%;全面扑杀犬只1年后养犬户和养犬数分别恢复到扑杀前的80.38%和61.92%,户均养犬恢复到0.56只(扑杀前0.90只)。 结论 禄丰县家犬狂犬病毒带病毒率不高,阳性犬呈离散性分布,阳性率与疫点距离远近不存在比例关系。扑杀后农户恢复养犬较快,犬只来源较为复杂,狂犬病等疫源输入的危险因素增加。 科学抽样监测动物狂犬病带病毒动态,以免误杀健康犬只,可避免大面积扑杀犬只带来的社会慌恐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盖尔森基兴诺卡菌感染小鼠后细胞因子的分泌特征,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为诺卡菌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滴鼻感染BALB/c小鼠,采用平板计数法统计不同时间点小鼠肺上清及血清中的菌载量。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在不同时间点肺上清及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浓度。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鼠感染48 h后,98.35%的肺内盖尔森基兴诺卡菌被清除,在血清中没有检测到该菌。 在感染早期,肺组织中IL-2、IL-4、IL-6、IL-10、IL-12、TNF-α、IFN-γ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血清中,IL-6(6~24 h)、IFN-γ(12~24 h)与IL-10(48 h)浓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2(12~48 h)与IL-4(12 h)的表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另外,在肺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与菌载量之间符合线性相关,且均呈正相关。结论在小鼠感染盖尔森基兴诺卡菌的过程中,机体会分泌IL-6、TNF-α、IL-12、IL-2、IFN-γ、IL-10、IL-4等细胞因子,尤其是IL-6、IL-12、IFN-γ和IL-10浓度较高。 各细胞因子交互作用参与了清除盖尔森基兴诺卡菌感染的免疫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The sequential change of class-specific antibodies to antigens of the Schistosoma japonicum egg and adult worm in mice after treatment with a single oral dose of praziquantel (PZQ) at 100 mg/kg was studied using ELISA in regard to the resulting release of egg antigen. In 3 out of 4 mice treated with PZQ, only IgM antibody to egg antigen was drastically declined from 30 min to 6 hr after treatment, and then gradually rose to the initial level after 2 to 3 days. After adding 100 micrograms/ml PZQ to the serum from infected mouse in vitro, no reduction of antibody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2 infected mic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with 1.5 mg of egg antigen only anti-egg IgM was remarkably reduced shortly after injection and fatal anaphylactic reactions occurred after 30 or 60 min. By the inhibition ELISA, the amount of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CIC) in serum was shown to be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 in amount of egg antigen and with decrease in titers of anti-egg IgM.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fter treatment with PZQ, miracidia within eggs in host tissues hatched and that there was increased release of egg antigen which was bound by IgM to produce CIC. This resulted in transiently lower levels of anti-egg IgM antibody. The antigen release may also cause anaphylactic reactions such as abdominal pain and vomiting reported in many post-treatme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治疗耐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RICU收住的4例经CZA治疗的CRKP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种类、CZA治疗前后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等。 结果4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72~79岁。分别在肺泡灌洗液、胆汁引流液或血液标本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培阳标本的药敏试验均提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CZA敏感。经CZA治疗后患者SOFA评分、临床表现、炎症指标等均明显好转。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未发现抗感染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CZA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的脓毒性休克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车洋  杨天池  平国华  林律 《疾病监测》2019,34(6):501-505
目的研究外排泵基因Rv1456c、Rv1457c、Rv1458c的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MTB)不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2017 —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耐药监测期间收集的102株MTB核糖核酸(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外排泵基因Rv1456c、Rv1457c、Rv1458c的表达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外排泵基因表达在不同耐药表型菌株中的差异。结果Rv1457c和Rv1458c基因表达量在利福平耐药组中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0.507(0.378 ~ 1.444),1.842(1.325 ~ 2.628)]高于利福平敏感组[0.418(0.357 ~ 0.618),1.545 (1.189 ~ 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0、2.108,均P<0.05)。 耐多药组Rv1457c和Rv1458c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0.538(0.419 ~ 1.490),1.941(1.471 ~ 2.659)],高于非耐多药组[0.415 (0.337 ~ 0.618),1.533 (1.122 ~ 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5、2.896,均P<0.05)。 异烟肼耐药组和敏感组中Rv1456c、Rv1457c的高表达率均存在差异(χ2=4.858、6.789,均P<0.05),利福平耐药组和敏感组中Rv1456c的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4,P<0.05),链霉素耐药组和敏感组中Rv1457c的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5),乙胺丁醇耐药组和敏感组中Rv1456c、Rv1457c的高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10.202,均P<0.05)。结论外排泵基因Rv1457c、Rv1458c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与MTB对利福平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方法 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甲肝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 结果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部分县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 0.05;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凉州区以及凉州区周边县区 (RR=2.580,P=0.001)。 结论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武威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为甘肃省甲肝发病聚集区域,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年浙江省台州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HIV-1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台州市2011年新发现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抗凝全血标本140份,提取血浆中的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HIV-1 pol 区的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反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使用HIV-Blast软件判定亚型。结果 2011年台州地区新发现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3.24:1,感染者中92.86%为性传播感染,3.57%为注射毒品感染;共检测出5种HIV-1基因亚型,分别为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和C亚型。性传播感染人群中57.14%为CRF01_AE亚型,注射毒品人群中以CRF07_BC亚型为主。结论 台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以性传播途径感染为主,HIV-1基因亚型呈多样性特点,CRF01_AE亚型流行于性传播感染人群,而CRF07_BC亚型流行于毒品注射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9.
薛华  李顺承  王吉福  秦玉芳 《疾病监测》2015,30(12):1062-1064
目的 调查分析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近年来中小学生乳恒牙龋病流行现状,为制订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甘州区城乡各2所中小学校的1200名学生,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开展乳恒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以乳恒牙龋患率、龋齿填充率及龋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 甘州区2014年7~14岁中小学生乳牙总龋患率为50.75%,因龋填充率为7.61%,龋均为1.87。恒牙总龋患率为16.08%,因龋填充率为20.03%,龋均为0.53。乳、恒牙龋患率、填充率在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牙龋患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恒牙龋患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甘州区中小学生龋病患病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群众早期防治意识较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与学校加强合作,开展健康宣教教育,推行综合防治措施,促进龋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0.
The source of Q fever infe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serological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alysis of specimens from humans and pets in an animal hospital. Two animal health technicians showed a positive serological reaction against Coxiella burnetiiat the start. One of the two positive subjects remained PCR-positive for about 1 year and the other converted to PCR-negative, but the IgG antibody titer remained at 1 : 128 after minocycline treatment. Among animals housed in the hospital, two dogs were PCR-positive at the start, and the infection was transmitted to three cats about 5 months later. All these animals became negative for C. burnetii DNA after minocycline treatment. Furthermore, C. burnetii was isolated from the sera of the two humans and two dogs. C. burnetiiisolates from the humans and dogs were analyz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quence homology of the com1 region was high, 99.9%, and the QpH1 plasmid was detec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isolates were the same type, an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infection was derived from the dogs, though the time of infection could not be confi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