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12月13日,默克公司宣布主动召回某些批次的两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偶联疫苗,PedvaxHIB(单价Hib疫苗)和Comvax(Hib/乙肝疫苗)。保健人员应根据默克公司网站公布的程序退还未使用的召回批次疫苗。有关这些批次疫苗的进一步信息可在药品食品管理局(FDA)网站上查询。默克公司已暂停了Hib偶联疫苗的生产并打算在2008年第四季度前不重新发放这种疫苗。召回PedvaxHIB和Comvax以及暂停生产会在短期内引起美国Hib疫苗供应的短缺。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范围内,南非报告的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t,MDR)结核病和广泛耐药性(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结核病的人均病例数尤为众多。2018年7月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刊载了一项研究,旨在估算南非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上新确诊的和再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中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病率,并将结果与2001-2002年的估算数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4.
流感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抗原结构的不同,分为a、b、C、d、e、f、g共6个血清型,其中b型毒力最强,与临床致病性关系最大。人类是流感嗜血杆菌的唯一宿主,常寄生于正常人的上呼吸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6个月-5岁的幼儿由于次阶段从母体获得的保护性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易发生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60%的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病死率5%~10%,后遗症发生率30%~40%。WHO建议所有国家应将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纳入常规的儿童计划免疫,我市将该种疫苗列为二类疫苗,对2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幼儿实行自愿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接种部位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对婴幼儿生理、行为能力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接种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两个免疫门诊2个月~18个月的婴幼儿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1599例,采用上臂三角肌中部和大腿前外侧(中1/3段)为接种部位,接种24h后进行电话回访,对影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受种部位婴幼儿生理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影响接种部位反应的因素主要为局部反应、活动受限。[结论]采用上臂三角肌中部为接种部位,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接种部位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对婴幼儿生理、行为能力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接种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两个免疫门诊2个月~18个月的婴幼儿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1 599例,采用上臂三角肌中部和大腿前外侧(中1/3段)为接种部位,接种24h后进行电话回访,对影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受种部位婴幼儿生理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接种部位反应的因素主要为局部反应、活动受限。[结论]采用上臂三角肌中部为接种部位,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肿瘤疫苗的研制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目前国内外肿瘤治疗学者认为肿瘤治疗性疫苗与其它治疗肿瘤的方法不同 ,它通过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从而具有高度特异性。 2 0世纪 5 0年代 ,发现了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 ,动物实验提示免疫系统有可能被诱导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用移植肿瘤免疫动物后 ,被免疫的动物不仅能排斥再次移植的肿瘤 ,而且在其体内能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这种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并破坏之。 60年代 ,一些学者发现T细胞能识别实验动物肿瘤抗原 ,并排斥肿瘤。研究者们对激活CTL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金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0):6186-6191
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者,每年因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死亡的人数达一百万[1]。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虽然经过近年来全国性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降为0.96%,但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仍有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2],乙型肝炎仍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术在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并和相应的传统上颌窦根治术作比较。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术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35侧)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52侧),其中经典术式21侧,改良术式31侧。结果 鼻内窥镜术治愈为88.6%(31/35):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总的治愈率76.9%(40/52),其中经典术式为61.9%(13/21),改良术式为87.1%(27/31)。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是治疗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炎的有效微创手术,而改良的上颌窦根治术对无法坚持术后定期换药的患者是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4-4255
抽取在我院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4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患有侵袭性牙周炎。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出血指数为2.81±0.94,菌斑指数为1.93±0.94,临床附着丧失指数为3.3±1.83,牙周探诊深度为3.5±1.93。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为0.76±0.91,菌斑指数为0.78±0.45,临床附着丧失指数为1.92±0.81,牙周探诊深度为2.13±1.04。治疗前后48例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法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不良症状,因此值得在齿科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策略对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探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其中单纯使用溴隐亭药物治疗组24例,首选溴隐亭联合手术或放疗组44例,首选手术联合溴隐亭组治疗26例,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泌乳素表达水平。结果 MRI检查随访肿瘤消失60例,其中单纯使用溴隐亭治疗组12例,首选溴隐亭联合手术或放疗组32例,首选手术联合溴隐亭治疗组16例,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86.4%和76.9%。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溴隐亭治疗耐受病例治疗前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效者。结论首选溴隐亭结合手术或放疗的联合治疗策略对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侵袭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68例(152颗患牙)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分析牙齿松动和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68例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等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牙齿松动明显好转,无松动牙齿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基础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等指标,减少松动牙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5)
目的:观察局限型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局限型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各40例。观察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影响侵袭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菌斑百分率、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明显高于局限型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WBC、NEU%和炎症细胞因子(PCT、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P0.05);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无效例数明显少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类型、治疗前牙周状况、是否吸烟以及是否采用全身治疗是影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435、7.952、3.281、5.283。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均较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差,且牙周炎类型、治疗前牙周状况、是否吸烟以及是否采用全身治疗是影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 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相似文献
16.
周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1-2
面颈部放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或有假膜形成、疼痛等并常随着放疗剂量增加而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放疗的正常进行,因此放射性口腔黏膜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及降低其反应程度,近年来放射医学工作者和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术前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并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9例患者平均随访4.2a,7例出现复发,复发率24.13%;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34%;膝关节平均屈曲96°,伸直可达180°。结论对胫骨近端侵袭性骨肿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吴海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
目的探讨含培门冬酶的化疗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观察含培门冬酶联合方案化疗的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反应,共计69个疗程,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血淀粉酶升高发生率36.18%,其中Ⅰ~Ⅱ度15例次,Ⅲ~Ⅳ度10例次;纤维蛋白原异常发生率为92.75%,其中1~2 g/L有35例次,1 g/L有29例次;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88.4%,其中30~25g/L有50例次,25 g/L有11例次;过敏反应发生2例次,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结论含培门冬酶的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中有较高的发生不良反应率,护理上应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在呼吸道感染中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各种生物型在呼吸道各种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自临床各呼吸道疾病病人选取分离菌析,经API NH进行菌种鉴定的194株副流感嗜血杆菌,按其对吲哚、尿素、鸟氨酸的利用情况进行分型。计算各种生物型在各种疾病中的百分率。结果 194株副流感嗜血杆菌中,副流感Ⅰ,Ⅱ,Ⅲ,Ⅳ,Ⅵ,Ⅶ,Ⅷ型的分离率分别为39.7%、30.9%、13.4%、4.6%、7.2%、3.6%、0.5%。肺炎患者以副流感Ⅱ型为主52%(38/73),其次为副流感Ⅰ型31.5%(23/73);而上感患者、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气管炎患者、其他疾病均以副流感Ⅰ型为主。结论 不同的疾病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分布各不相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为副流感嗜血杆菌Ⅰ,Ⅱ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