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检出的3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以明确其传染源。 方法 参照 WS 271-2007等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和血清学鉴定、KP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软件对PFGE 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17份样品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可分3个型别,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70.59%,O2:K3和 O2:K28 两血清型所占比例不一。PFGE分子分型,按100%相似度可分6个基因型别,XC12001型为优势型别,占58.82%, XC12002~XC12006型所占比例不一,聚类分析显示XC12001和XC12002型、XC12004和XC12005型相似度较高。17株副溶血性弧菌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100%。10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只携带td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tdh、trh1、trh2毒力基因全部阴性。 结论 此起食物中毒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杭州市下城区某员工食堂暴发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采集中毒患者粪便标本、厨师肛拭子标本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标本共25份。经常规鉴定,共检出11株VP(10株来自患者粪便、1株来自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对11株VP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发现,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试验(KP)阳性;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均一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1株菌进行种属特异基因(R72H)和毒力基因(tdh、trh)检测,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11株菌的VP种属特异基因(R72H)均为阳性,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bp)阳性,trh(250bp)阴性;11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为93%。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成都市2009年分离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感染来源。方法利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基因。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25株分离菌tdh基因阳性有20株,1株为trh阳性。以SfiⅠ酶切后PFGE分型,25株菌被分成了16个带型,环境分离株菌型分散。结论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暴发的感染来源复杂,PFGE技术可以对暴发流行中的细菌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年夏季宁波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凝集方法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的标准方法,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采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PFGE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检测菌株的tdh、trh和tlh基因,MIC法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从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分离到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鉴定为2株O3:K6型,6株O4:KUT型。所有菌株经SfiⅠ、NotⅠ酶切后分别分为3个和4个PFGE带型。VPAN11.ZJNB002/VPAS12.ZJNB002带型为最优势型,共4株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对10种选定的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这是一起由混合血清型,并对应多种PFGE带型的多克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提高对多克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性食物中毒的认识水平,防止漏检。未发现菌株对10种选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5.
郑文龙  王卓  马洁  赵帅  江国虹 《疾病监测》2015,30(4):337-341
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原因.临床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临床分离株以O3:K6血清型为主,tdh和(或)trh基因携带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图谱具有明显的优势图谱,并且与血清分型具有一致性.而环境分离株(包括食品)多无优势血清型和优势PFGE图谱,tdh和(或)trh基因携带率远低于临床分离株,多在6%以下.各地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较大,但对氨苄西林等早期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更为严重和复杂.  相似文献   

6.
殷立明  韩贵忠 《疾病监测》2007,22(10):658-658
2007年某宾馆接待大型会议,参会代表在同一餐厅就餐后陆续出现261例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导致的集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1流行病学调查2007年9月4日,在某宾馆承接大型会议,参会人员约1700余人,当晚在同一餐厅就餐,就餐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17年某公司发生的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型别、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1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和orf8基因的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5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为O3:K6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为tdh+trh-型菌株,并且携带GS-PCR和orf8基因;14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食物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SfiⅠ)酶切后的PFGE指纹图谱高度相似,仅存在2条带的差异。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O3:K6型副溶血弧菌,携带tdh、GS-PCR和orf8基因,具有共同的耐药表型和遗传特征,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克隆群的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青浦区部分市售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于不同季度,分别从酒店、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采取鱼类、虾和贝类等标本,参照GB 4789.7,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并完成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的检测。结果 144份水产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8份,阳性率为47.00%,虾类、贝类和鱼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几何平均数分别为465.2、291.0、146.1MPN/g;所检出菌株均不携带TDH和TRH 2种毒力基因,68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共分为63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青浦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该地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血清、耐药性检测,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血清型及耐药状况,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05版)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 结果 从31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共分出9个群,44个血清型,O3:K6型共检出134件,占42.14%,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的主要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也存在耐药现象,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 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包括对其耐药情况的监测,警惕超级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10.
林国建 《疾病监测》2008,23(10):663-664
目的 查明本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在10例患者、3名厨工肛拭样品、菜墩涂抹样品及8份剩余食物样品中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这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起由副溶血弧菌(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China PIN)对其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8月北京市顺义区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可疑食品、环境和病例样本48份,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对分离的VP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获得的指纹图谱通过致病菌识别网进行比对分析。结果3起暴发事件中,共从12份病例样本和3份可疑食品样本中分离出15株O3:K6血清型VP,其种特异性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toxR+/tdh+/trh-,根据PFGE指纹图谱可以将15株VP分成2个簇,每个簇中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100%。 2个指纹图谱簇之间的相似度为93.94%;且与2014 — 2017年本地区China PIN分子分型数据库中分离自腹泻病例的VP菌株带型不成簇。结论VP引起的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共同的传染源导致,China PIN在食源性疾病暴发识别、溯源和关联性分析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3起聚集性腹泻、1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及从业人员生物标本、涉事单位食品和加工场所环境样品共19份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10份样品检出斯坦利沙门菌, 4株食品样品分离株和5株病例粪便、1株从业人员肛拭分离株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由此证实本起事件为一起由斯坦利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3.
陈美玲  逄波 《疾病监测》2018,33(5):370-375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其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水产养殖业和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会直接导致或加剧副溶血弧菌耐药。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临床治疗副溶血弧菌感染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耐药菌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以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产生更大的威胁。本文主要概述了副溶血弧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相应的耐药检测方法,为副溶血弧菌耐药产生、传播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等技术对一起副溶血弧菌(VP)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收集暴发事件的病例信息,采集病例样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筛选常见腹泻致病菌,分离鉴定VP并进行血清型鉴定,检测菌株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菌株的遗传学分析。结果9份肛拭子共分离出13株VP菌株,其中O4∶KUT血清型7株(trh–/tdh+),O1∶KUT血清型6株(5株trh+/tdh+,1株trh–/tdh–)。在检测的30种抗菌药物中,所有菌株仅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29种抗菌药物均敏感。在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学分析中,13株VP形成4个相互独立且遗传距离较远的分支,Lineage 1(O4∶KUT、trh–/tdh+,2株)、Lineage 2(O1∶KUT、trh–/tdh–,1株)、Lineage 3(O1∶KUT、trh+/tdh+,5株)和Lineage 4(O4∶KUT、trh–/tdh+,5株),其中3例患者由来源于3个不同遗传分支的VP混合感染。结论本次事件由多血清型、多克隆的VP感染导致,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在腹泻病暴发的病原分析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21年武汉市一起跨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查明事件暴发原因。  方法  采集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肛拭子样本、粪便样本和食品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性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对本次事件的检出菌及近两年本地区临床散发病例的同型别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提取本次事件病原菌和本地区同型别菌株的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注释和序列比对分析病原菌的毒力因子与耐药基因,结合多位点序列分型,变异位点检测和不同地区同型别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溯源。   结果  共分离出5株肠炎沙门菌,其中2株来自食物样本,3株来自患者粪便和肛拭子样本。 5株检出菌的PFGE带型完全相同,均对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均为ST11型。 本次事件检出菌株的序列间仅存在1个突变位点。 检出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本地肠炎沙门菌序列高度相似。   结论  肠炎沙门菌为本次事件的致病菌。经同源性分析,此株病原菌为本地区肠炎沙门菌流行株。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作为PFGE分子分型的补充应用于病原菌的监测和暴发事件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一起弗氏柠檬酸杆菌所致食源性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一起集体聚餐所致食源性疾病进行分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证实该起食源性疾病由食用受弗氏柠檬酸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018年浙江省余姚市发生的一起因食用被伊桑吉沙门菌污染的烤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了解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及药敏特征。方法使用国家标准对可疑食品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对收集的沙门菌进行系统生化和血清型鉴定,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通过查阅患者就诊记录和回访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为一起因食用被伊桑吉沙门菌污染的烤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分离到3株伊桑吉沙门菌,均为单耐药株(耐复方新诺明)。 3株菌PFGE带型完全一致,均为ST216型,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wgMLST)分析发现2株患者分离株存在1个差异等位基因,但均携带126种已知毒力基因和1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结论此次事件为一起因食用被ST216型伊桑吉沙门菌污染的烤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余姚市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王群  李哲  赵林  王紫鉴  赵宏群  阚飙  逄波 《疾病监测》2020,35(6):513-517
目的利用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免疫原理及Cas12a酶的特点构建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VP)的方法,实现对病原菌准确快速的检测和识别。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纯化Cas12a蛋白,筛选构建VP的gRNA,建立CRISPR-VP荧光检测系统,根据最终荧光扩增曲线判定CRISPR-VP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在CRISPR-VP检测方法中只在VP的序列存在时才会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基于CRISPR/Cas蛋白的VP的检测方法,为后续简易检测试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SNP的分型方案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案用于我国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的能力,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国分离的56株副溶血弧菌,使用6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的MLVA方案和基于全基因组序列SNP的方案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