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武汉同济医院进修期间,观察到该院内分泌科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糖尿病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糖尿病足(DF)患者,男9例,女1例,年龄42~78岁,病程3个月至18年。1至3处溃疡,大小在10·0 cm×5·0 cm~20·0 cm×15·0 cm,其病变情况及W anger分级[1]见表1。1·2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入院后控制饮食,全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空腹血糖6·1 mmol/L以内,餐后2 h 10mmol/L以内,控制不良者加口服降糖药。取溃疡处脓性分泌物培养,做药敏试验,选取敏感抗菌素静脉应用7~14 d。局部清创换药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未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的30例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生理盐水80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利多卡因400 mg(三餐后+睡前)每次20ml含漱。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80 ml+欣粒生300 μg。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后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疗效及转归。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显示,在放疗结束时,观察组3,4级放射性粘膜炎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口腔、咽部疼痛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放疗第35天,放疗结束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推迟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降低3,4级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放射性黏膜炎的愈合,缓解患者口咽疼痛。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7,(12):1821-1823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分别给以rh GM-CSF+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针+凝血酶冻干粉+甲硝唑液(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针+凝血酶冻干粉+甲硝唑液(对照组)灌肠治疗。从腹痛的程度、腹泻是否严重、是否有血便等肠道表现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判断临床症状减轻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8%(17/31),对照组治愈率为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26/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16/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3)。结论 rh GM-CSF+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针+凝血酶冻干粉+甲硝唑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常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症等。1997年1月~1999年8月我院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10例,除1例3日内死于顽固性左心衰、肺水肿外,其余均抢救成功。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可加速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增加其数量及刺激骨髓向外周血释放,为了了解其在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在1994~1999年收治的24例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以探讨其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手术前检查血白细胞<4.0×10~9/L,红细胞及血小板大致正常,骨髓检查粒细胞系统正常,“成熟障碍”或代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入院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30例为试验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30例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结果:试验组化疗间歇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静 《现代医院》2012,12(9):22-23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肺癌患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将60例的VIP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地榆升白片为升白药物,化疗前及化疗开始后每日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9×109/L开始使用,白细胞>4×109/L停用,分别计算用药天数。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是临床常见病症,大多由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免疫反应引起。发病率高,病情较重。传统升粒细胞药物起效慢,疗效差,面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疗效虽可靠,其价格较昂贵,为解决费用高之难,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小剂量rhG-CSF加叶酸治疗粒细胸减少症共3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两种不同用法对实体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化疗后曾出现Ⅲ度及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使用 rhG-CSF以及在化疗后白细胞低于2×109/L时开始使用,直至白细胞升至 10×109/L.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和用量.结果:血常规检查示两组患者的骨髓功能均能在下一周期化疗前恢复正常,但B组所需 rhG-CSF 平均3.69支,较A组的6.17支明显减少(P<0.0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当,但所需费用不同,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化疗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但常常引起白细胞明显下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可明显缩短化疗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持续时间,从而减少了感染机会,更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化疗的疗效。2002-06/2003-05,大剂量化疗21例恶性肿瘤患者,引起白细胞明显下降,应用rhG-CSF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21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为复治的患者,并经病理学确诊。其中男12例,女9例,中位年龄46·5(18~72)岁;肺癌7例,胃癌2例,非何奇金淋巴瘤4例,直肠癌3例,鼻咽癌5例。化疗前白细胞均在4·0×10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辅助常规抗感染治疗在鼻咽癌放疗后口咽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口咽部感染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采取rhGM-CSF辅助常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口腔与咽部疼痛(V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口腔黏膜pH值、Toll样受体9(TLR-9)、β防御素2(hBD-2)水平、口咽舒适度评分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生存质量(EORTC QLQ-C30)评分。结果治疗2周、4周后试验组口腔、咽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试验组血清IL-2、CRP、TNF-α、IFN-γ水平、口腔黏膜TLR-9、hBD-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健康状况、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单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GM-CSF辅助常规抗感染治疗在鼻咽癌放疗后口咽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口腔黏膜炎性损伤缓解口腔、咽部疼痛症状,提高口咽舒适度,进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化疗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但常常引起白细胞明显下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可明显缩短化疗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持续时间,从而减少了感染机会,更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化疗的疗效.2002-06/2003-05,大剂量化疗21例恶性肿瘤患者,引起白细胞明显下降,应用rhG-CSF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对60Coγ射线诱发Wistar大鼠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培养、流式细胞术(FCM)同时观察正常Wistar大鼠肺细胞、60Coγ射线照射细胞、经G-CSF预处理后60Coγ射线照射细胞、60Coγ射线照射后G-CSF持续处理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G-CSF有抑制单纯照射细胞增殖的作用,使软琼脂克隆形成延迟,使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减少,细胞周期进程减慢。结论G-CSF能减缓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下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初诊和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化疗前留取骨髓5 m l,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悬液,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5,10,15,20,25 ng/m l),培养24h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DNA倍体的量。同时选用G-CSFR、CD34的单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CSFR、CD34在AL和正常粒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MNC培养24 h后各浓度的DNA倍体量在AML随着G-CSF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在ALL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变化。G-CSFR、CD34的表达率:AML:(68.59±13.99)%,(45.15±4.22)%;ALL:(1.90±0.93)%,(46.75±3.15)%;正常对照:(70.5±10.8)%,(3.15±0.22)%。AML的G-CSFR表达率与A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的G-CSF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可促进AML细胞增殖,不促进ALL细胞和正常粒细胞增殖;G-CSFR主要表达于成熟及恶性粒细胞,不表达于淋巴细胞。此结果在临床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英慧  王阳 《工企医刊》2002,15(6):62-6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单体,是一种能在体内调节粒系祖细胞存活、增殖、分化及增强成熟粒细胞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它是集落刺激因子(csfs)四种亚型之一,正常情况下它和其它亚型的集落刺激因子将血中白细胞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在应激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合并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95例SARS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红细胞及血小板 ,对白细胞小于 3.0× 10 9 L和中性粒细胞小于 2 .0× 10 9 L者给予rhG -CSF治疗 ,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35例白细胞小于 3.0× 10 9 L和中性粒细胞小于 2 .0× 10 9 L的患者给予rhG -CSF治疗后 ,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增加 ,肺部炎症反应并未加重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3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住院和随访期间无继发细菌、真菌、结核菌或二重感染。结论 SARS合并白细胞减少者应用rhG -CSF治疗 ,可显著改善外周血象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对预防继发感染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对合并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氟康唑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加G-CSF(2.5~5μg/kg)和不加GCSF两组。结果 氟康唑加G-CSF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89.1%,对照组为62.8%(P〈0.05),中性粒细胞恢复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可提高其抗菌疗效,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体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等。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体。淋巴细胞又分为T细胞和B细胞。血液中缺乏上述任何一种细胞都可造成相应疾病。这些复杂的血液细胞是由共同的“祖先”——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化疗的治疗,寻求老年急性白血病较好治疗方案。方法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DP方案,1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采用DA方案或MA方案。化疗前1d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下的患者均加用G—CSF 300μg/d皮下注射。白细胞≥10.0×10^9/L的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2.0×10^9/L时加用G—CSF 300μg/d至化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1.0×10^9/L。结果17例患者化疗后CR率58.8%,总有效率76.4%。2例患者治疗早期分别死于急性心梗和消化道大出血,早期死亡率11.7%。中性粒细胞持续〈0.5×10^9/L中位时间18.5d,平均缩短4.5d,结论早期加用G—CSF增加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毒性,提高缓解率,并且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共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伊曲康唑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76.9%,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均提高,分别为(2.92±0.30)×109/L和(1.52±0.21)×109/L,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2.27±0.28)×109/L和(1.09±0.29)×109/L;两组中性粒细胞100~500/mm3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00/mm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提高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