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未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的30例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生理盐水80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利多卡因400 mg(三餐后+睡前)每次20ml含漱。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80 ml+欣粒生300 μg。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后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疗效及转归。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显示,在放疗结束时,观察组3,4级放射性粘膜炎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口腔、咽部疼痛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放疗第35天,放疗结束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推迟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降低3,4级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放射性黏膜炎的愈合,缓解患者口咽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共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伊曲康唑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76.9%,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均提高,分别为(2.92±0.30)×109/L和(1.52±0.21)×109/L,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2.27±0.28)×109/L和(1.09±0.29)×109/L;两组中性粒细胞100~500/mm3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00/mm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提高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CSF)在肝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再次基础上增加rG-CSF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月、3月生存率分别为92.68%和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肝衰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后,对其医院感染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行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放化疗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放化疗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5.35±1.21)d短于对照组的(11.21±1.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2(IL-2)水平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细胞的活性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放化疗后身体免疫机制的效能,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一步提升了患者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67-1668
目的探讨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化疗术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治疗3 d、 5 d、 7 d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 <0.05)。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有效提升患者化疗后的白细胞水平,缓解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临床效果,为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3例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给予口泰含漱液及生理盐水含漱,观察组203例给予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含漱,统计两组口腔感染及口腔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13.79%,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真菌斑发生率分别为3.45%、2.96%、5.91%、4.43%,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10.00%、21.00%、1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值为6.7±0.5,高于对照组的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放疗患者每日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漱口,可提高患者口腔pH值,抑制病原菌感染,降低口腔感染及口臭、口腔溃疡等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肿瘤放疗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头颈部肿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应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清洁口腔后,再将重组人表皮因子均匀喷涂于患处,对照组28例仅使用复方氯已定合漱液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黏膜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疗效明显,创面愈合时间短,是一种比较好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静 《现代医院》2012,12(9):22-23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肺癌患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将60例的VIP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地榆升白片为升白药物,化疗前及化疗开始后每日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9×109/L开始使用,白细胞>4×109/L停用,分别计算用药天数。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维生素B12和甲硝唑为主的自制漱口液用于鼻咽癌患者放射线治疗所致的口腔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放疗所致口腔粘膜损伤的13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2例患者应用0.02%洗必泰漱口液含漱治疗作为对照组,68例患者应用自制漱口液含漱治疗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口腔粘膜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以维生素B12和甲硝唑为主的自制漱口液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的口腔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在预防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中的作用,观察其对患者口腔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分析2010年2月-2015年1月242例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漱口液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0例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及口泰漱口液含漱,观察组122例患者给予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液含漱,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口腔pH值、口腔感染和肺部感染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口腔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5、12d后,观察组的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口腔内真菌感染率及肺部真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各项并发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含漱,可以对口腔中病原菌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降低了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和粒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时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80例接受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白血病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巨和粒配置的漱口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配置的漱口液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漱口液含漱后,口腔溃疡的平均愈合时间也有不同,其中治疗组平均时间为5.8天,对照组平均时间为7.6天(P0.05)。口腔黏膜的反应分度及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巨和粒对接受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对化疗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黄雅楠 《药物与人》2014,(7):184-185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09.8~2012.8在我院肿瘤中心经CT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初诊的65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口腔炎后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葡萄糖庆大霉素利多卡因溶液含漱或含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康复新液含漱,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程度。结果:实验组发生轻度放射性口腔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发生中重度放射性口腔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葡萄糖庆大霉素利多卡因溶液联合防治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口腔粘膜反应疗效确切,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程度更轻,且粘膜愈合时间更短,能确切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维生素B12混合液与苯扎氯铵溶液用于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对80例放疗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维生素B12混合液含漱;而对照组采用苯扎氯铵溶液。在放射治疗第2周末、第5周末及结束后1周期间观察口腔炎的效果。结果两组口腔炎在放疗至5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口咽部微生物学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B12混合液含漱能更有效地减轻放射性口腔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为患有口腔感染的患者寻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于医院接受肿瘤放疗患有口腔感染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口泰含漱液漱口,试验组患者给予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含漱液漱口,调查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不同治疗效果;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口臭发生率为6.00%、试验组为1.33%,对照组牙龈肿痛发生率为6.67%、试验组为2.00%,对照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4.00%、试验组为2.00%,对照组口腔真菌斑发生率为10.67%、试验组为2.67%,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相关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口腔pH值为4.8±0.3、对照组为7.5±0.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患者放疗后预防口腔感染的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降低口腔感染以及口臭和口腔溃疡等相关病症,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pH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7,(12):1821-1823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分别给以rh GM-CSF+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针+凝血酶冻干粉+甲硝唑液(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针+凝血酶冻干粉+甲硝唑液(对照组)灌肠治疗。从腹痛的程度、腹泻是否严重、是否有血便等肠道表现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判断临床症状减轻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8%(17/31),对照组治愈率为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26/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16/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3)。结论 rh GM-CSF+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针+凝血酶冻干粉+甲硝唑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冰黛散防治放射性口腔炎观察及护理。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放疗过程中治疗组冰黛散,对照组含漱由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等混合而成的口腔粘膜剂。结果 口腔粘膜反应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冰黛散较口腔粘膜保护剂预防和治疗放射性口腔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敛疡含漱液治疗口腔黏膜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根据入院的顺序进行分组,50例/小组,观察组实施敛疡含漱液治疗;对照组实施康复新液治疗,将两组VAS评分和溃疡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病患者VAS评分(2.01±0.12)分、溃疡消失时间(2.32±0.12)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00%),(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病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敛疡含漱液治疗口腔黏膜病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推广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阴道假丝酵母菌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研究以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模型的干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第2、7和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并给予斯皮仁诺灌胃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腹腔注射,连用3天后行阴道灌洗液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 无论是1次感染还是2次感染的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分别为207.50±29.64pg/mL和251.25±41.12pg/mL,经两组对比分析,感染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t值分别为3.024、2.255、2.345,均P<0.05.对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的小鼠,其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比接受1次感染小鼠的含量均增高,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高于血液中含量.接受斯皮仁诺灌胃的小鼠均被治愈,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腹腔注射的8只小鼠中有6只治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对照组阴道灌洗液中含量极微小,在血液中的含量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对抗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2次感染,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该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考虑其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接受甲巯咪唑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例甲巯咪唑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粒细胞缺乏症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理,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7.6±2.1)d,平均粒细胞恢复时间为(6.5±1.8)d。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和粒细胞较治疗前大幅度增长,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甲巯咪唑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共9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为(3.6±1.0)天,对照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时间为(6.9±1.5)天,研究组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缩短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同时减少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