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croRNA-31(miR-31)靶向调控Dock1对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与乳腺癌细胞中miR-31、Dock1的表达情况;将含有miR-31的过表达质粒或Dock1的敲除质粒转入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并检测转染效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Dock1的表达变化;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及共转染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及共转染后各组细胞中EMT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MCF-7细胞中miR-31的表达明显高于MDA-MB-231细胞,但两组都低于其在MCF-10A中的表达。转染对照及过表达质粒后,MDA-MB-231细胞中miR-31的表达较正常组与对照组明显上调,Dock1表达明显下调。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DA-MB-231/miR-31组相比于MDA-MB-231/NC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而与MDA-MB-231/miR-31+con组相比无明显差距; MDA-MB-231/miR-31+Dock1组与MDA-MB-231/miR-31+con组相比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DA-MB-231/miR-31和MDA-MB-231/miR-31+con细胞相比于MDA-MB-231/NC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在MDA-MB-231/miR-31+Dock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MDA-MB-231/NC细胞相比,MDA-MB-231/miR-31和MDA-MB-231/miR-31+con细胞中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DA-MB-231/miR-31+Dock1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水平几乎无变化。结论:miR-31可以靶向调控Dock1来抑制乳腺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进而抑制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小RNA-200a(miR-200a)表达改变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RT-q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和MCF-7中miR-200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的差异。CCK-8法检测转染miR-200a mimic和miR-inhibitor后MDA-MB-231细胞活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SIP1、Snail、Twist、ZEB1和ZEB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iR-200a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0a使MDA-MB-231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侵袭能力下降(P0.05), SIP1、N-cadherin、Snail、Twist、ZEB1和ZEB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抑制miR-200a的表达使上述结果逆转(P0.05)。结论:上调miR-200a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力和侵袭,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miR-200a可能通过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调控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R-10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和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细胞以及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介导感染的方法分别将miR-101序列及shRNA-DNMT3a转至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3a以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通过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101在MCF-7、MDA-MB-231、MDA-MB-361、HCC70乳腺癌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及MCF-10A乳腺细胞系,而DNMT3a表达则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1的MDA-MB-231细胞中,DNMT3a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升高;应用shRNA-DNMT3a抑制DNMT3a表达后,E-cadherin的表达也明显升高,证实miR-101可能通过抑制DNMT3a而发挥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DNMT3a进而恢复E-cadherin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504靶向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中miR-504的表达量,同时检测miR-504在MDA-MB-231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504与CHD1L是否存在结合靶点;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D1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中miR-504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P 0. 05);miR-504在MDA-MB-231/miR-504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0. 05);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显示miR-504能与CHD1L mRNA的3'-UTR结合;此外,过表达miR-504后CHD1L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但CHD1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与MDA-MB-231/NC组相比,MDA-MB-231/miR-504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而MDA-MB-231/miR-504+CHD1L组侵袭能力比MDA-MB-231/miR-504+Con组明显增加;用表皮生长因子分别刺激转染不同质粒的MDA-MB-231细胞,与MDA-MB-231/NC组相比,MDA-MB-231/miR-504组中p-Akt、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5),而MDA-MB-231/miR-504+CHD1L组中p-Akt、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MDA-MB-231/miR-504+Con组相比明显增加(P 0. 05)。结论 miR-504靶向CHD1L通过PI3K/Akt/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pGenesil-1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细胞MTA1基因的沉默效应,了解其对ERα表达及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并构建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将该质粒分别转染MDA-MB-231和MCF-7细胞,荧光显微镜评估转染效率,RT-PCR检测MT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Rα和MMP-9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α蛋白表达,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两株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并成功转染入MDA-MB-231和MCF-7细胞(平均转染效率分别为82.5%和78.2%).两株细胞MTA1 mRNA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分别为80.2%和58.7%).经干扰MTA1基因后MDA-MB-231细胞ERα蛋白表达得到逆转,呈阳性表达;MMP-9 mRNA表达下降;细胞体外侵袭力减弱(侵袭指数为27.2%±2.1%),与干扰前(76.3%±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F-7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并干扰MTA1基因后,ERα蛋白、MMP-9 mRNA表达和体外侵袭能力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质粒pGenesil-1MTA1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细胞MTA1基因表达,ERa在MDA-MB-231细胞得到逆转,表达阳性,其高侵袭能力减弱,使干扰肿瘤转移靶基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croRNA-940(miR-940)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手术切除的78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SK-BR-3、MDA-MB-231、BT-549及人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 A中miR-940的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sTM 2000转染miR-940模拟物上调miR-940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小室侵袭及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生物学信息法预测miR-940的可能作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940与CXC趋化因子受体2 (CXCR2)的3’UTR区结合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940对CXCR2 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miR-940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并且miR-940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上调MDA-MB-231细胞miR-940表达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miR-940可与CXCR2 的3’UTR区特定序列结合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活性(P<0.01),上调miR-940后细胞中CXCR2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 结论 miR-94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降低,miR-940可以通过靶向CXCR2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共培养后,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MET)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并检测共培养条件下上皮间质转化是否是通过旁分泌因素影响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方法体外成功分离h BMSCs,利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光镜观察MCF-7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特征性改变。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α-SMA及β-catenin的表达。收集共培养体系中的条件培养液,作用MCF-7细胞,Western blot鉴定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的水平;CCK8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与h BMSCs共培养之后的MCF-7细胞表现出明显增强的上皮间质转化能力(P0.05)。培养体系中的条件培养液刺激MCF-7细胞,其上皮间质转化特征及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0.01)。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系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可以通过旁分泌信号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进一步增强其增殖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RNA-125a-5p(miR-125a-5p)通过GSK-3β/Snail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与乳腺癌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量,同时检测miR-125a-5p质粒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转染效率;趋化运动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趋化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标志物的变化,同时检测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的蛋白水平及Snail的转核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P0.05);miR-125a-5p在转染miR-125a-5p质粒的MDA-MB-231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MDA-MB-231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在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为10μg/L时最强;在EGF刺激下,与MDA-MB-231/NC细胞组相比,MDAMB-231/miR-125a-5p细胞组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表达量升高,波形蛋白(vimentin)和p-GSK-3β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Snail转核受到明显抑制;与MDA-MB-231/miR-125a-5p+Con细胞组相比,MDA-MB-231/miR-125a-5p+GAB2细胞组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E-cadherin表达量降低,vimentin和p-GSK-3β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促进Snail转核。结论:miR-125a-5p可通过GSK-3β/Snail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EMT,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Toll样受体(TL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TLR3的激活能够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TLR3的特异性激动剂Poly(I:C)对恶性程度较强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 反转录PCR检测Toll样受体各个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Poly(I:C)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oly(I:C)对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mRNA水平上,MDA-MB-231细胞TLRs各亚型中TLR3表达最高;CCK-8检测结果显示Poly(I:C)刺激以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试剂盒检测显示Poly(I:C)刺激以后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实时定量PCR显示TNF-α、IFN-β和IFN-γ在Poly(I:C)刺激6h后大约有20倍的升高.结论 Poly(I:C)刺激MDA-MB-231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其凋亡并不受影响;TNF-α、IFN-β和IFN-γ可能在抑制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细胞增殖与存活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G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的表达;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细胞的NGF自分泌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rkA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NGF阻断剂Ro 08-2750对细胞进行NGF剥夺,通过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2株乳腺癌细胞系均表达NGF及其受体TrkA,NGF阻断剂Ro 08-2750能够明显抑制2种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Ro 08-2750处理的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出现凋亡峰。结论:NGF剥夺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并引起MDA-MB-23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iR-146a及其靶基因EGFR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50、100、200和500 μg/L的重组可溶性TRAIL(rsTRAIL)持续刺激对TRAIL敏感的MDA-MB-231细胞4周,筛选得到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TR.RT-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Transwell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以及Western blot鉴定MDA-MB-231/TR细胞中miR-146a与EGFR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DR4、DR5、IRAK1、CXCR4、p-IκBα、IκBα、caspase 8和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分析MDA-MB-231和MDA-MB-231/TR细胞中NF-κB P65亚基与miR-146a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结果 TRAIL细胞毒作用不敏感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TR中miR-146a的表达降低,并引起其靶基因EGFR的表达增加,最终导致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同时发现NF-κB参与miR-146a低表达的调控.结论 miR-146a对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迁移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环状RNA-DDX5(circ-DDX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分析circ-DDX5对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circ-DDX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DDX5和miR-3940的靶向关系。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irc-DDX5与miR-3940表达的相关性。RT-qPCR检测circ-DDX5在乳腺癌细胞系SK-BR-3、MDA-MB-231、BT-549、MCF-7、HCC-1937中表达。将circ-DDX5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至MDA-MB-231细胞,分别命名为circ-DDX5组和NC组。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circ-DDX5组和NC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表型蛋白和侵袭表型蛋白表达。RT-qPCR检测circ-DDX5组和NC组MDA-MB-231细胞中miR-3940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6靶向调控miR-519d-3p/CCND1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siRNA技术沉默TNBC细胞系MDA-MB-231中lncRNA SNHG6的表达,实验分为三组: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对照组)、MDA-MB-231和si-SNHG6(si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ncRNA SNHG6和miR-519d-3p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CND1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NHG6与miR-519d-3p及miR-519d-3p与CCND1的靶向关系。三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和LSD-t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连续培养48 h发现,与对照组比较,MDA-MB-231组lncRNA SNHG6与miR-519d-3p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率、迁移率和CCND1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TLR5 和NLRC4 受体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 和MDA-MB-435 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重组鞭毛素蛋白对乳腺癌细胞TLR5 受体的激活情况。方法:利用Real-time PCR 法检测MDA-MB-231、MCF-7 和MDA-MB-435 细胞TLR5 和NLRC4 mRNA 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A-MB-231、MCF-7 细胞TLR5 受体的表达和定位。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C(同时激活TLR5 和NLRC4 两条通路)、FliC驻90-97(不能激活TLR5 通路)、FliC-L3A(不能激活NLRC4 通路)、FliC驻90-97:L3A(两条通路都不激活)。用1 g/ ml 重组鞭毛素蛋白刺激MCF-7 细胞,12 h 后,ELISA 法检测IL-8 的分泌。结果:MCF-7 细胞TLR5 mRNA 表达水平最高,约是MDA-MB-435 细胞的1 700 倍,MDA-MB-231细胞TLR5 表达水平是MDA-MB-435 的约200 倍。TLR5 在MCF-7 细胞浆和胞膜上均有表达,而MDA-MB-231 细胞只在胞浆中表达。激活TLR5 通路的FliC 和FliC-L3A 能够刺激MCF-7 细胞分泌IL-8,而不激活TLR5 通路的FliC 90-97 和FliC 90-97:L3A 则不能。结论:不同乳腺癌细胞系都表达TLR5 和NLRC4,但是表达部位和表达水平不同。MCF-7 细胞TLR5 和NLRC4 表达高于其他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癌细胞系表面的TLR5 受体可以被鞭毛素蛋白激活,为进一步探讨TLR5 通路的激活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和CD4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型乳腺癌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HIF-2α和CD44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HIF-2α和CD44在MDA-MB-231细胞以及MCF-7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调控HIF-2α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44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2α在基底型乳腺癌组织及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CD44在基底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HIF-2α与CD44在乳腺癌细胞中共表达,且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调控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基因,CD44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与HIF-2α基因的变化一致。结论在乳腺癌中,HIF-2α基因与CD44基因表达密切相关,HIF-2α可能通过调控CD44的表达来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干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193b是否能增强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力及机制。方法: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miR-193b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193b联合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杀伤效力。利用生物信息学、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miR-193b是否调节乳腺癌细胞Mcl-1的表达。构建Mcl-1真核表达载体,MTT法检测Mcl-1表达载体转染对miR-193b联合多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疗效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193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iR-193b联合多柔比星治疗组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效力显著高于多柔比星单治疗组。miR-193b转染后,MDA-MB-231细胞Mc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miR-193b联合多柔比星在Mcl-1表达载体转染后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未转染Mcl-1表达载体的miR-193b联合多柔比星组。结论:miR-193b通过靶向于Mcl-1增强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人源性巨噬细胞THP-1—乳腺癌细胞株共培养体系中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 CCK-8比色法分别检测APS对THP-1、MDA-MB-231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建立THP-1—MDA-MB-231共培养体系,分为231组、231+APS组、231+ADM组、231+THP-1组和231+THP-1+APS组,处理24 h,收集23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231细胞周期和凋亡;显微镜下计数评价各组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单独培养THP-1细胞,Greiss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NO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APS对MDA-MB-231和MCF-7细胞增殖能力均无明显作用(P0.05),300μg/ml的APS可以显著促进THP-1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在231+THP-1+APS组中,相对于231组和231+THP-1组,231细胞的S期细胞明显减少,凋亡率明显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抑制(P0.05)。单独培养THP-1细胞,APS显著促进THP-1细胞NO、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P0.05),而对IL-12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共培养体系中APS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巨噬细胞产生效应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iRNA-194-3p在TGF-β1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中的作用,探讨miR-194-3p抑制乳腺癌侵袭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采用TGF-β1加入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培养液中制备细胞模型,RT-PCR检测miR-194-3p在TGF-β1诱导前后的表达变化。采用miRNA拟似物和无关序列分别转染MDA-MB231的方法获得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EMT标记分子(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Trasnwell实验检测miRNA-194-3p拟似物、TGFβ1和共同作用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TGF-β1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TGF-β组中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过表达miRNA-194-3p抑制了TGF-β对E-cadherin、Vimentin的作用。在侵袭迁移实验中,TGF-β促进细胞的侵袭,过表达miRNA-194-3p可抑制TGF-β的促进作用。结论 MiR-194-3p调节TGF-β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乳腺癌侵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CCDC34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4例乳腺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CDC34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CCDC34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SKBR-3、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CCDC34的表达情况;在MCF-7和MDA-MB-231细胞中瞬时转染CCDC34,使用MTT的方法检测CCDC3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CCDC3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CCDC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负相关(P<0.01);CCDC3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普遍低于人正常乳腺细胞MCF-10A(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CCDC34显著抑制了乳腺癌细胞MCF-7(Luminal A)和MDA-MB-231(basal)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CCDC34的表达普遍降低,CCDC34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与乳腺癌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microRNA-29a-3p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miR-29a-3p对p70s6k/S6信号通路以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和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中miR-29a-3p的表达水平,选取miR-29a-3p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