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X线片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病率为17.5~52.3%。下颌智齿的阻生常引起许多并发症。临床上,X线检查是确定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病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400例阻生下颌智齿的X线片观察,分析了由阻生牙所引起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龋坏及阻生牙本身龋坏与阻生类型的关系,提出了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368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X线牙片进行了读片分析,结果表明:下颌第三磨牙以近中阻生最多,垂直阻生次之,水平阻生居第三。三类统共占全部阻生第三磨牙的92.66%。牙根数目以双根最多,单根次之。牙根形态以直根最多,远中弯曲根次之。有75.00%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管关系密切。61.4%有冠周骨组织炎性病变,其中,远中骨吸收与垂直阻生关系密切,近中骨吸收与近中和水平阻生关系密切。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与近中阻生关系密切。作者认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和存在冠周炎症的垂直阻生牙原则上均应拔除。X线牙片能全面确切地了解阻生牙的骨内情况,辅助阻力分析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必要的,应作为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竖直矫治后,其近中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对16例共28个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采用悬吊竖直法矫治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第三磨牙近中牙槽骨改建情况。结果:口腔全景X线片可见所有病例矫治后下颌第三磨牙近中牙槽骨均明显增高,未见深牙周袋形成。结论:在牵引矫治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时,注意避免炎症,减小创面,开窗时少去骨,矫治后阻生牙周围骨质一般不会出现病理性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伴第二磨牙牙髓病变同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8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引起邻牙牙髓病变的患者在局麻下同期行第二磨牙的一次性根管治疗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根据患者反应和X线片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经联合治疗,成功率达91.3%。结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伴第二磨牙牙髓病变同期治疗可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密切关系的系统分型.方法:3237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曲面体层X线摄像,其中296例阻生牙牙根与下颌管关系密切(间距≤1 mm)增摄CB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密切关系有根侧型30.40%、邻管型50.33%、入管型4.72%、卧管型13.51%、...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CBCT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并指导拔牙手术径路选择。方法:对曲面体层片显示下颌第三磨牙根端与下颌神经管接触重叠,评估下牙槽神经易损伤病例42例,65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进行CBCT检查。两组医师(每组口腔外科医师和颌面影像科医师各1名)分别根据曲面体层片和CBCT图像评估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程度并进行手术设计,应用x2检验两种影像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度。结果:评估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可能性经曲面体层片和CBCT对比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曲面体层片相比,CBCT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阻生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三维影像的空间距离,有效辅助了牙拔除手术方式的设计(P<0.001)。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能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的评估中,与曲面体层片相比,CBCT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能指导术者帮助选择更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会对口腔的健康造成多种危害。作者对近五年来的 12 2 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原因进行了临床回顾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3~ 1998年拔除下颌第三阻生磨牙 12 2 6例。其中男性 5 85例 ,占 47.72 % ;女性 6 41例 ,占 5 2 .2 8%。年龄最小16岁 ,最大 80岁。 2 1~ 2 5岁年龄组人数最多 ,共 399例 ,占32 .5 4%。术前患者全部拍摄X光牙片或曲面断层片 ,对邻牙有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取记存模型。在首诊检查中 ,下颌第三磨牙双侧阻生 10 5 7例 ,单侧阻生 16 9例 ,共 12 2 6例计有阻生牙2 2 83颗。在拔牙原因统计中均…  相似文献   

8.
乔凯  华耀社 《口腔医学》2010,30(10):634-635
目的 了解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位置关系。方法 对76例110颗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常规拍摄下颌曲面体层片,由一名高年资医生按同一标准随机读片,统计构成比。结果 管上型40颗,占牙总数36.3%,涉管型70例占63.7%。结论 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应常规拍摄下颌曲面体层片以明确牙根与下颌的位置关系,涉管型者应该引起术者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预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至今没有客观标准。利用全景片估计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是目前较精确的评测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全景片对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骨几个变量的测量分析,旨在发现早期预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或萌出的一些客观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对134例平均年龄为19.8岁的大学生(男性60例,女性74例,共213颗下颌第三磨牙)拍摄标准全景片并描图。将其分为阻生组和萌出组。阻  相似文献   

10.
左下颌第三、四磨牙融合阻生1例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夏战胜,孙玲琛,张光霞患者男性,40岁。因左下颌磨牙区反复肿痛就诊。专科检查:左下颌第三磨牙远中倾斜,冠周粘膜无明显炎症,舌侧骨板隆起,无压痛,X线片示远中倾斜,冠根发育清楚,远中有一个1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颌骨几个变量与第三磨牙阻生的关系,以了解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病机理.方法:曲面断层X线片83张,将146侧无缺牙、无多生牙且牙列无明显拥挤者测量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θ)、下颌角(a)、下颌骨嵴缘夹角(β)、磨牙后间隙长度(BX)、下颌骨牙槽长度(OB)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MD)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磨牙后间隙长度、下颌骨牙槽长度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与第三磨牙阻生相关,下颌角和嵴缘夹角角度与阻生牙无关.结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与下颌骨发育相关,磨牙后间隙的长度、磨牙后间隙长度与第三磨牙牙冠宽度比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6 000 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距今约6 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位置情况。方法:研究了200个半坡博物馆内保存的新石器时代人颌骨标本,第三磨牙共383颗(上颌187颗,下颌196颗),观察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第三磨牙未萌出者经X线片证实,按有无第三磨牙牙胚,将其分别归为埋伏阻生组或先天缺失组。结果:上颌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为26.74%,下颌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为17.35%。上颌第三磨牙阻生率为2.67%,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率为14.79%。结论:现代人第三磨牙阻生率与先天缺失率均较新石器时代成人高,人类第三磨牙阻生与先天缺失是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咀嚼器官退化现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曲面体层X线片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尖部与下颌管重叠时的三维位置关系分类,以指导临床采用恰当方法拔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方法 选取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牙根与下颌管有重叠的57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了解两者间的三维位置关系,拟定安全的拔除手术方案.结果 55例患者的57颗患牙的CBCT影像中,22颗患牙牙根(38.6%)突破下颌管壁位于下颌管内;30颗患牙(52.6%)的牙根位于下颌管的舌侧,未与下颌管发生接触;4颗患牙(7.0%)的牙根位于下颌管的颊侧,未与下颌管发生接触;1颗患牙(1.8%)的双根跨于下颌管间.57颗患牙均顺利完成拔牙手术,1例患者(1.8%)出现短暂的下唇麻木于术后1个月后恢复.结论 曲面体层X线片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尖部与下颌管重叠的病例中,下颌第三磨牙的根尖多位于下颌管的舌侧或位于下齿槽神经管内,CBCT检查对拟定正确安全的拔除术式和降低下齿槽神经损伤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双侧上颌第三磨牙正常萌出,未建。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左侧下颌第三磨牙低位阻生,近中边缘嵴破龈。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示:左下颌第三磨牙垂直低位,面位于第二磨牙颈部平面。左下颌第四磨牙近似水平位,位于第三磨牙面上;牙冠近中边缘嵴突出,远中边缘嵴低平;牙根尖伸向第三磨牙牙冠后方(图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状态与矢状向和垂直向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正畸患者的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根据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状态分为萌出组,垂直阻生组,近中阻生组,水平阻生组(阻生组根据Winter,s分类方法)。对组间的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萌出组与各阻生组的ANB角、Wits值、ANS-Me和Go-Po'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萌出组与近中阻生组和水平阻生组的SN/MP、FH/MP和Co-Go/Co-Po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状态与不同骨面型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矢状向骨性II类和低角短面患者更易发生下颌第三磨牙阻生。  相似文献   

16.
楚德国 《口腔医学》2014,34(1):59-61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与手术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下颌第三磨牙分类方法。方法 收集413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数据。根据Pell-Gregory升支分类、Pell-Gregory 平面分类和Winter分类三种分类方式将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进行分类,分别以阻生指数Ri、Oi、Wi表示。下颌第三磨牙综合阻生指数以Ci表示,Ci=Ri+Oi+Wi。以手术时间表示拔除难度。使用方差分析研究各综合阻生指数之间手术时间差异,根据综合阻生指数以及手术时间将下颌第三磨牙进行分类。结果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手术时间随着综合阻生指数增大而增加,部分下颌第三磨牙综合阻生指数之间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根据综合阻生指数以及手术时间将下颌第三磨牙分为6类(Ⅰ~Ⅵ)。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与阻生类型密切相关,新型分类方法可以更好的预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  相似文献   

17.
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第三磨牙阻生或萌出的一些客观因素。方法选择86例(男37例,女49例)平均年龄25.4岁,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将其分为萌出组和阻生组,利用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倾斜角、牙冠近远中径、磨牙后间隙、磨牙后间隙和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上颌萌出组萌出间隙较阻生组大1.95mm,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相差12.53°,萌出组第三磨牙近远中径比阻生组小0.69mm,有统计学差异。下颌萌出组萌出间隙L-ES(R)较阻生组平均值大3.33mm;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交角阻生组较萌出组大32.48°;萌出组与阻生组的磨牙后间隙/牙冠近远中径平均值分别为1.05、0.85,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下颌第三磨牙近远中径相差0.3mm,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磨牙萌出受萌出间隙和磨牙间交角的影响,对于上颌第三磨牙,磨牙交角影响更大,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无足够的间隙萌出,是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影像重叠的患者,其二者在锥形束CT(CBCT)上的位置关系,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184颗(146例患者)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与下颌神经管有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在CBCT上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分析两者之间位置关系与阻生类型、性别、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神经管骨白线是否可见的相关性。测量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的患者其接触的长度及宽度,分析接触长度、宽度与牙根和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CBCT图像上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是否接触,与其在颌骨内的深度相关,低位阻生接触可能大(P=0.002),与性别相关,女性多(P=0.020);当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神经管骨白线不可见时,接触可能大(P=0.001)。当下颌神经管与牙根舌侧接触时,接触的长度、宽度可能较大。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能更好地体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同体左、右对称性。方法收集186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数据。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曲面断层片。按照Pell—Gregory升支分类、Pell—Gregory牙争平面分类和Winter分类对左、右两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分别进行分类。对两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Speaman相关分析。结果三种阻生类型两侧完全对称者95例,占51.1%;任意两种阻生类型两侧均对称,另一种不对称者占19.9%;三种阻生类型中仅一种两侧对称,另两种不对称者占14.5%;三种阻生类型两侧均不对称者占14.5%。两侧下颌第三磨牙Pell—Gregory升支分类(r=0.51,P=0.01)、Pell—Gregory铪平面分类(r=0.41,P=0.01)和Winter分类(r=0.48,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将每侧下颌第三磨牙三种阻生类型合并,两侧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P=0.01)。结论同体两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具有对称性,一侧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临床病理以及治疗方案对另一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中倾斜或水平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前一般需摄X线片了解患牙牙根数目、形态、分叉程度以及周围骨包埋等情况。但有些小的口腔诊所未配备口腔X线机。近年来 ,我们尝试在不拍牙片情况下拔除 ,并对术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994- 11~ 1999- 10门诊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共 2 2 4例 ,男 143例 ,女 81例 ,年龄 18~ 5 7岁。常规消毒术区 ,局麻 ,对近中倾斜阻生取垂直线偏近中5°左右从颊沟凿劈 ,偏舌阻生者从舌沟凿劈。劈裂后用牙挺从劈缝中试挺 ,如阻力大可改由颊侧挺拔 ,远中半冠挺出后 ,再将近中半冠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