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中监测预后的价值研究。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测定32例正常孕妇、34例葡萄胎、26例侵蚀性葡萄胎、19例绒癌血清中PAPP-A含量及血清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绒癌组PAP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PAPP-A显著高于绒癌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绒癌组血清PAPP-A与β-HCG呈正相关;侵蚀性葡萄胎组、绒癌组的PAPP-A与临床分期、预后评分有关。结论联合测定PAPP-A与β-HCG可作为鉴别GTD、估计恶性程度、观察和随访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滋养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及间质细胞凋亡检测在水泡状胎块(HM)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检测100 例HM(其中完全性HM 61 例,部分性HM 39 例)及40 例绒毛水肿的病理组织标本滋养叶细胞的Ki67、Livin与Bcl-2 的表达,并应用TUNEL法对绒毛间质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结果Ki67 阳性表达在绒毛水肿组、部分性HM 组、完全性HM 组趋势呈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绒毛水肿组及HM 组绒毛间质内A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ivin 及Bcl-2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i67 表达与AI 指数呈正相关(P <0.05)。结论间质细胞凋亡联合滋养叶细胞中Ki67 表达检测可用于HM的诊断与分型,也可用于鉴别HM 与绒毛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葡萄胎组织中生长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ber 4,ING4)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与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葡萄胎组织及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及MVD。分葡萄胎组30例和正常早孕绒毛组20例。 结果 葡萄胎组ING4蛋白表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组,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CHM)组和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PHM)组中ING4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绒毛组(P<0.05)。CHM组和PHM组的ING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高危因素组与有高危因素组ING4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绒毛组(P<0.05)。无高危因素与有高危因素组ING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胎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与临床高危因素无关(P>0.05)。正常早孕绒毛组MVD值高于葡萄胎组MVD值,PHM组和CHM组MVD值均低于正常绒毛组,PHM组高于CHM组(P<0.05)。无高危因素组和有高危因素组MVD值均小于正常绒毛组,有高危因素组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胎组织中MVD值与临床高危因素无关(P>0.05)。葡萄胎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与MVD无明显相关关系(r=0.137,P=0.470)。 结论 ING4蛋白的异位表达及降低促进葡萄胎的发生,ING4蛋白表达与临床高危因素无关,葡萄胎组织中血管缺失参与葡萄胎的发生,与临床高危因素无关,葡萄胎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与MV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as及FasL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Fas及FasL蛋白在40例正常滋养细胞、36例完全性葡萄胎和15例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 结果 Fas在侵蚀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和正常滋养细胞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8.9%和95.0%.在侵蚀性葡萄胎组的Fas阳性表达率与完全性葡萄胎组、正常滋养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侵蚀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和正常滋养细胞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44.4%和17.5%.在完全性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的FasL阳性表达率与正常滋养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与FasL表达在各组之间均呈负相关. 结论 Fas蛋白的低表达及FasL的高表达降低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凋亡,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两者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展中可能相互影响,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测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测32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获得并分析超声声像图及相关数据,同时观察血β-HCG水平变化。结果 32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超声声像图可见宫壁回声增粗,有些伴有低回声结节、血流丰富;同期检测的血β-HCG增高。超声声像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侵蚀性葡萄胎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检测血β-HCG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TM4SF9)蛋白在滋养细胞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早孕绒毛,TM4SF9蛋白仅表达于细胞滋养层细胞,而在合体滋养层细胞则未见表达;(2)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强阳性率分别为0,10%,3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M4SF9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有关,TM4SF9在滋养细胞肿瘤的侵袭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及妊娠特异性糖蛋白(SP1)抗体,观察了59例葡萄胎和侵袭性葡萄胎中肿瘤性滋养细胞的增生、分布及激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胎主要表现滋养细胞的轻-中度增生,合体滋养细胞(ST)数量为主,其次是细胞滋养细胞(CT),较少中间型滋养细胞。而侵袭性葡萄胎主要表现中-重度增生,IT及ST增生显著,尤其是IT数量较葡萄胎显著增多(P<0.01)。侵袭性葡萄胎在HPL和SP1的表达上均较葡萄胎明显增强,这可能与IT的显著增生有关。我们认为不同滋养细胞的增生、分布及激素表达水平的测定,在两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扫描电镜技术预测良性与侵蚀性葡萄胎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葡萄胎90例(良性60例,侵蚀性30例),以10例正常早期胎盘绒毛作对照。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把患者血尿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作为本研究的监测指标,当葡萄胎后12wk血、尿HCG不下降至正常时视为恶性。结果 ①60例良性葡萄胎的血、尿HCG于葡萄胎后12wk内降至正常;30例侵蚀性葡萄胎中,29例HCG于葡萄胎后12wk内超过正常,另有1例子20^ 4wk超过正常。②良性与侵蚀性葡萄胎的扫描电镜图像有显著差别:良性葡萄胎绒毛表面的微绒毛丰富,分布均匀。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表面的微绒毛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斑块。结论 扫描电镜技术可以用于预测良性与侵蚀性葡萄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免疫 组化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中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葡萄胎:层粘连蛋白在绒毛上皮基膜呈强阳性表达,在间质呈弱阳性表达;纤维粘连蛋白在绒毛间质内呈阳性表达。侵蚀性葡萄胎: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细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细胞间质内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两种蛋白在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中的分布及表达强度不同,与其增殖和侵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葡萄胎超声影像特点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19例围绝经期葡萄胎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观察,并行血HCG测定,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葡萄胎声像图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彩色多普勒无特异性表现.侵蚀性葡萄胎均表现为蜂窝状回声,肌壁间病灶内可见丰富的低阻血流信号.结论:对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围绝经期妇女,不能忽视葡萄胎的诊断,当超声图像不典型时,要注意结合血HCG的测定进行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早孕正常绒毛、20例流产绒毛水肿、28例部分性葡萄胎、35例完全性葡萄胎、9例侵袭性葡萄胎组织中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绒毛、流产绒毛水肿、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组织中ER的阳性率为90.0%、95.0%、67.9%、65.7%、22.2%。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ER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正常绒毛、流产水肿绒毛、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组织的阳性率为5.0%、10.0%、3.6%、2.9%、0%。PR在正常绒毛、流产水肿绒毛、葡萄胎组织中表达很少,在侵袭性葡萄胎组织中无表达。PR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与滋养细胞恶性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可作为正常绒毛、流产水肿绒毛、葡萄胎及侵袭性葡萄胎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胎的MR、B超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葡萄胎的MR、B超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80例葡萄胎病例均表现子宫增大,完全性葡萄胎64例,部分葡萄胎11例,侵袭性葡萄胎5例,子宫大小68mm×55mm~162mm×137mm,病灶大小23mm×16mm~138mm×40mm,B超示病灶呈雪花状54例,呈蜂窝状26例,MR表现宫腔内见大小不等小囊液性信号,T1W I呈蜂窝状,侵袭性葡萄胎子宫壁见蜂窝状异常信号。结论:葡萄胎影像学表现是有特征性的,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的表达与葡萄胎侵袭恶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8例葡萄胎组织石蜡标本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4 8例观察标本中 ,侵袭组的HSP7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恶变组 (p <0 .0 1) ;滋养细胞由轻度至重度增生过程中 ,HSP70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中重度组的HSP7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增生组 (P <0 .0 1)。结论 :侵袭性葡萄胎组织的HSP70表达明显高于未恶变的葡萄胎组织。葡萄胎组织中HSP70过度表达者与其恶性程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在葡萄胎的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内切酶HpaⅡ酶切-PCR法,分析正常早孕人流绒毛、部分性葡萄胎(PM)、完全性葡萄胎(CM)和侵蚀性葡萄胎(IM)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hMLH1和hMSH2原位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早孕绒毛、PM、CM和IM组织中,hMLH1和hMSH2均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大多表达阴性,极少数为弱阳性.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而hMLH1和hMSH2表达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与PM、CM组织相比,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M中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0.0%(12/15)和73.3%(11/15),与PM、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M 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6/11),与PM、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11),明显弱于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4).CM和IM组织中hMSH2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间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0.001和0.039).结论hMLH1和hMSH2的高表达对正常细胞滋养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和蛋白表达的缺失参与了葡萄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HCG及叶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30例5~12周早期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妊娠结局患者血清中β-HCG及叶酸水平变化。结果:不同妊娠结局妇女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ionic gonadotophin,β-HCG)、孕酮、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妊娠相关蛋白(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先兆流产组、稽留产组、异位妊娠组及胎儿发育不良组患者血清β-HCG、孕酮、叶酸、HCY及PAP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早期联合检测孕妇血清β-HCG、孕酮、叶酸、HCY及PAPP-A水平对异常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aspin(Mammary Serpin)基因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了解Maspin基因在葡萄胎发生发展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葡萄胎组织(其中8例发生恶变)及正常早孕绒毛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SP)法,测定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结果Masp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葡萄胎组60%(其中未恶变葡萄胎组78.6%;恶变葡萄胎组37.5%);对照组90%。葡萄胎组Masp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组Masp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恶变葡萄胎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pin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葡萄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aspin的表达可能对葡萄胎的发生及恶性转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蛋白在人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其在良、恶性葡萄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人正常胎盘绒毛组织50例(正常胎盘绒毛组)、良性葡萄胎组织40例(良性葡萄胎组)和恶性葡萄胎组织17例(恶性葡萄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HPA蛋白和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葡萄胎组和恶性葡萄胎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胎盘绒毛组(P<0.05);恶性葡萄胎组组织中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强度和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葡萄胎组(P<0.05)。在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HPA蛋白与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5;r=0.555,P<0.05)。结论:联合检测HPA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良性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鉴别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侵蚀性葡萄胎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β-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葡萄胎差异表达新基因F10在不同类型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例葡萄胎、6例侵袭性葡萄胎、8例绒癌中F10表达情况。结果 F10在全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均呈阳性表达,其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强度递增,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F10可能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及其侵袭行为相关,在侵袭或滋养细胞恶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