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43岁。因头胀痛渐加重2个月伴走路不稳而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鞍上蛛网膜囊肿,大小约4.2 cm×3cm×3cm,伴梗阻性脑积水。神经系统查体见行走不稳,双眼视乳头轻度水肿,余无特殊异常发现。手术方法:局麻下安装脑立体定向仪头架后行CT定位扫描,以蛛网膜囊肿壁与右侧脑室前角交界处为靶点计算其X、Y、Z轴的坐标。回到手术室后局麻下于眉间上9cm右侧旁开2.5cm处  相似文献   

2.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报道2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诊断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25例,其中囊肿全切除3例,囊壁大部分切除15例,囊肿加癫痫灶切除5例,囊肿与腹腔内分流1例。术后随访24例,症状缓解20例,症状减轻4例,CT或MRI检查囊肿消失18例,囊肿缩小6例。  相似文献   

3.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anial arachnoid cysts,IAC)为脑实质外良性非肿瘤性占位病变,为一透明、菲薄的膜包裹的无色清亮液体囊肿,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占有一定比例。我院自1994-2004年共诊断治疗6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颅内蛛网膜囊肿患儿65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33岁。因“双下肢疼痛8年,加重伴行走障碍1年余”于2006年9月2日入院。病史中否认有近亲婚育史。胸椎MRI平扫+增强示:T4-8。椎体平面椎管内脊髓后囊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5岁。因阵发性头痛1个月于2006年4月17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呈针刺样,以头顶部为主,持续几分钟后自行消失,无头晕、呕吐,无肢体抽搐。查体:神经系统无异常。脑电图(EEG)示背景为  相似文献   

6.
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是一种罕见的颅内病变,对其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于2009年3月直视下应用去掉限压阀的脑室腹腔分流管行囊肿腹腔分流治疗1例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后囊肿、脑积水明显缩小,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国内外应用此方法治疗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的报道很少,现通过复习文献资料,对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神经外科自 1992年 3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颅内蛛网膜囊肿 (im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 2 8例 ,其中 16例曾误诊为精神疾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在 16例中 ,男 10例 ,女 6例 ;发病年龄 10~46岁 ,平均 (19± 6 )岁 ;病程半年~ 6年。 2例病前有颅脑外伤史。精神科诊断及治疗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3例 ,反复发作性抑郁症 8例 ,躁狂症 2例 ,癔症 1例 ,儿童多动症 2例 ;住精神科病房 1~ 3次 ,均经精神药物治疗而无明显效果 ,在明确诊断后转入神经外科。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 16例均经CT确诊为…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s,AC)是一种颅内良性病变,占颅内占位j生病变的1%,一般多见于侧裂,其次为小脑脑桥角区、四叠体池、小脑蚓部。发生于鞍区的AC较少,占颅内AC的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收治1例鞍区AC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男性,53岁。因反复发烧半年余,阵发性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检查:神志嗜睡,反映迟钝,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侧鼻唇沟浅,其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 ),双侧Babinski's征( ),颈部抵抗( ),脑膜征( )。头颅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2岁。因阵发性抽搐4个月,经头CT检查发现左侧颞极见有囊性病变,颞叶受压,考虑为蛛网膜囊肿入院。头CT及MR扫描表现左侧颞极见有大片低密度病变。术中所见:病变位于左侧颞极,与硬脑膜无粘连,与软脑膜关系密切,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呈囊性,囊壁呈活水母样外观,其表面血管丰富,囊液澄清透明,囊壁切除后脑组织完整。囊壁组织学检查:肿瘤由多形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局部略呈编织状排列。多形细胞核大小明显不等,形态怪异,着色深,核仁不清,胞浆丰富,嗜酸性,可见脂滴空泡,没有细胞坏死、核分裂及血管增生。可见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网织纤维沉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5岁.因腰痛10年,右足背屈无力6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左外耳廓畸形、外耳道先天闭锁;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足背屈无力,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鞍区、四肢感觉无异常,病理反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3岁。因头晕头痛3周伴四肢乏力就诊。查体:神志清,左眼球已摘除,右眼球萎缩黑朦,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大片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左移位。增强检查后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头颅MRI检查示右基底节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边呈大片水肿区,病灶区呈均匀强化。门诊以颅内占位收入院。入院后追问病史14年前曾于眼科因反复发作双眼色素膜炎伴发口腔粘膜,外阴溃疡以及皮肤红斑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行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13年前因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行左侧眼球摘除术,此后病情…  相似文献   

13.
鞍隔结外Rosai-Dorfman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27岁。因头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无诱因起病,头部呈轻度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双眼视力下降呈持续性。无发热病史,无体重下降,无鼻塞、鼻衄病史,查体:体温37.0℃,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左眼视力光感,右眼0.7,双眼颞侧视野部分缺损,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40mm/h),血清内分泌化验示垂体部分激素水平降低。术前头部MRI提示鞍隔上方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大小2.6cm×3.3cm×3.5cm,呈等T1等T2信号,强化均匀,影像学及临床初步诊断为鞍隔脑膜瘤。手术中见肿瘤起源于鞍隔,未侵入蝶鞍,与垂体柄…  相似文献   

14.
例1男,27岁,高中毕业,工人。因孤僻、懒散、自笑、行为异常3年,冲动、毁物3d于1993年10月29日首次住院。患者家族史、既往史无特殊,无脑外伤史。病前性格内向、话少、自卑。入院查体、血常规和胸透均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好;未见感觉、知觉障碍及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注意涣散;未见思维内容和记忆障碍;智能一般,情感淡漠,自笑、行动迟缓,偶有冲动行为,无自知力。入院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诊断:精神分裂症(未定型)。给予氯丙嗪(最高100mg/d肌肉注射)、舒必利(最高800mg/d口服)、氟哌啶醇(最高30mg/d肌肉注射)治疗,疗效差。1994年1月3日颅脑CT显示:脑积水。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患者,女,30岁,工人,初中文化。精神失常2年,加重半年,表现少眠,孤僻懒散,自语自笑,多疑入院。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胸透、心电图、脑电图均无明显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可,有言语性幻听,思维松驰,有关系妄想,注意力不集中,情感平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相关性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5例以慢性硬膜下血肿为首诊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 ~11岁,平均7.2岁,均以典型颅高压表现首诊,其中1例并发癫痫,另1例并发健侧肢体无力;发病前3个月内明确颅脑损伤史1例,无明确外伤史4例.结果 5例患儿术后颅高压及脑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均消失.4例张力性囊肿的患儿,血肿均在3d内引流干净,最短为术后1d.其中3例于术后3周-2个月内二期行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术后随访半年-2年,血肿无复发,蛛网膜囊肿均近全消失;而另1例合并囊肿腔内血肿的患儿引流6d后血肿大部消失,症状好转,术后4个月CT复查发现囊肿消失.结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病因;硬膜下血肿的形成可能是机体为修复蛛网膜囊肿壁裂口而启动一系列局部炎性反应促动过程的“副产品”;治疗上首选颅骨钻孔血肿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引导在神经内镜下行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造瘘和桥前池造瘘术17例。结果经过随访6个月~8年,17例术后均改善,其中12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减轻,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下行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造瘘和桥前池造瘘术,安全、有效、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 患者,男,37岁.头痛、头晕、言语不流利1月余入院.入院前1月因头痛、言语不流利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部CT示左侧颞叶高密度影(图1).以脑出血保守治疗1月后复查CT提示血肿部分吸收,左侧颞叶高密度影,考虑左颞叶肿瘤并出血,转入本院.入院查体:神清,语言欠流利,双侧瞳孔直径2.5 mm,对光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部MRI示左侧颞叶团块状高信号影,大小约4 cm×3 cm×5 cm,周围伴水肿改变(图2).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双下肢无力2年,加重伴双上肢力弱4个月”于2003年3月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近端Ⅲ级,远端V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近端肌肉萎缩,无肌肉震颤;四肢腱反射(++),病理反射(-),感觉检查正常。入院后肌电图检查示:双侧股四头肌、  相似文献   

20.
患女,47岁,主因“发作性头晕4d,加重4h”于2001年6月23日入院。患于4d前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伴恶心,休息4—5min后缓解。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腹、背部疼痛并伴有腹泻。此后,站立或活动后即感头晕。6月22日晨起头晕、眼前发黑,伴短暂意识丧失约1~2min,随后出现耳呜、恶心等症状,并呕少量胃内容物。无抽搐、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