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39例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4年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定量与HBeAg、HBV DNA呈正相关,HBeAg定量与HBV DNA定量呈较弱的正相关。经过4年抗病毒治疗,HBsAg、HBeAg、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初始6个月HBsAg下降速率越高,基线HBsAg、HBeAg定量水平越低时越有可能达到HBeAg血清应答(SR)。HBeAg阳性CHB患者,经过4年抗病毒治疗,达到SR者138例,其中ETV组35例,LDT组75例,LDT+ADV组11例,ETV+ADV组9例,LAM+ADV组8例。结论抗病毒治疗初始6个月HBsAg下降速率越高,基线HBsAg、HBeAg定量水平越低时越有可能达到HBeAg血清学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基于社区人群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产前HBV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方法该研究从广西、江苏、河南地区入组1741例HBsAg阳性孕妇。所有孕妇的临产前血清样本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和Abbott Architect m2000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 PCR)法进行HBV基因型分型。结果 1741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占37.0%(645/1741),HBeAg阴性孕妇占63.0%(1096/1741)。HBeAg阳性孕妇产前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以及B基因型孕妇所占比例均高于HBeAg阴性孕妇,但年龄低于HBeAg阴性孕妇。HBeAg阳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790,P0.001),HBeAg滴度和HBV DNA水平也呈正相关性(r=0.564,P0.001)。而HBeAg阴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020,P=0.517)。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在不同HBeAg状态下,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滴度分布各不相同。对于HBeAg阳性孕妇人群,HBeAg滴度、HBsAg滴度可能成为HBV DNA水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基于社区人群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产前HBV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方法该研究从广西、江苏、河南地区入组1741例HBsAg阳性孕妇。所有孕妇的临产前血清样本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和Abbott Architect m2000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 PCR)法进行HBV基因型分型。结果 1741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占37.0%(645/1741),HBeAg阴性孕妇占63.0%(1096/1741)。HBeAg阳性孕妇产前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以及B基因型孕妇所占比例均高于HBeAg阴性孕妇,但年龄低于HBeAg阴性孕妇。HBeAg阳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790,P<0.001),HBeAg滴度和HBV DNA水平也呈正相关性(r=0.564,P<0.001)。而HBeAg阴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020,P=0.517)。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在不同HBeAg状态下,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滴度分布各不相同。对于HBeAg阳性孕妇人群,HBeAg滴度、HBsAg滴度可能成为HBV DNA水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4.
薛荣荣  蔡炳冈  咸建春 《肝脏》2023,(12):1462-1465
目的 探讨HBsAg及HBV DNA定量与HBV相关肝病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初治的HBV感染患者314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A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B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C组、81例)、HBV相关肝癌组(D组、44例)四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与HBsAg、HBeAg、HBV DNA定量资料。结果 HBeAg阳性者,血清HBsAg定量[(998.7±944.2)IU/mL]与HBV DNA定量[(5.4±2.1)lg IU/mL]之间呈正相关(r=0.294,P<0.001)。HBeAg阴性者,血清HBsAg定量[(556.7±718.1)IU/mL]与HBV DNA定量[(3.9±1.9)lg IU/mL]之间呈正相关(r=0.173,P=0.035)。HBeAg阳性者HBsAg、HBV DNA水平较HBeAg阴性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者,HBsAg定量[(1568.3±990.4)、(513.4±402....  相似文献   

5.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产后自发HBeAg和HBsAg血清清除或转换的相关病毒学特征。方法2002年8月~2004年7月本院诊断的慢性HBV携带孕妇,自2009年10月~2010年3月间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和病毒相关特性。结果在本组419例慢性HBV携带孕妇中,经随访平均6.4年,失访155例。在接受随访的264例(63.0%)中,76例(28.8%)孕期在入组时HBeAg阳性,其中42例(55.3%)随访时发生自发HBeAg转换,这些孕妇孕期HBV DNA、HBeAg 和HBsAg均低于34例未转换组(P值均〈0.01)。在6例血清HBV DNA 〈1×106 IU/ml、17例HBeAg 〈700 S/CO和13例HBsAg 〈1×104 IU/ml孕妇中,随访时自发HBeAg转换分别高达100.0%、100.0%和92.3%。随访时,38例(14.4%)孕妇自发HBsAg清除,HBsAg清除组孕期HB-sAg水平明显低于226例未清除组(P〈0.001)。在25例血清HBsAg 〈100 IU/mL孕妇中,随访时56.0%自发HBsAg清除。结论外周血HBV DNA载量低(〈1×106 IU/ml)、HBeAg水平低(〈700 S/CO)或HBsAg水平低(〈1×104 IU/ml)是自发HBeAg血清转换的有利因素,而当HBsAg 〈100 IU/mL时,更易发生自发HBsAg血清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和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在9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FQ-PCR法和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和HBeAg滴度,分析HBV DNA水平与HBsAg和HBeAg滴度的相关性。结果在951例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3.83%(512/951);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和HBeAg滴度呈正相关(rs=0.45和re=0.49,P<0.05);在HBV DNA水平≥7lg拷贝/毫升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高于HBV DNA为3~7lg拷贝/毫升患者,HBV DNA为3~7lg拷贝/毫升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大于HBV DNA<3lg拷贝/毫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HBsAg分为<1000 IU/ml、1000~10000 IU/ml和≥10000 IU/ml3组,结果不同HBsAg滴度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清HBV DNA≥7lg拷贝/毫升和HBsAg滴度≥10000 IU/mL患者,HBV DNA水平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在HBV DNA>3 lg拷贝/毫升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滴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HBsAg/HBV DNA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患者、24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S)患者和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入院时及40例CHB患者治疗12周的外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LC组HBsAg和HBV DNA均明显低于CHBLM(Z=-3.416和-2.636,均P0.05)、CHB-S组(Z=-2.499和-2.407,均P0.05),HBsAg/HBV DNA比率均稍高于CHB-LM、CHB-S组(均P0.05);CHB-LM和CHB-S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649、-0.032和-0.885,均P0.05)。HBeAg阴性组的HBsAg、HBV DNA水平均高于HBeAg阳性组(Z=-2.662和-4.950,P=0.008和0.001),HBsAg/HBV DNA比率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Z=-2.544,P=0.011)。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完全应答组HBsAg、HBV DNA均明显下降(Z=-2.103和-3.297,P=0.035和0.0002),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3.233,P=0.01);部分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2.666,P=0.005),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2.666,P=0.000 4),HBsAg水平稍下降(Z=-1.600,P=0.110);无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3.059,P=0.023),HBsAg稍下降(Z=-0.341,P=0.733),但HBsAg/HBV DNA比率升高(P0.05)。HBsAg/HBV DNA比率与PLT(r=0.561,P=0.002)呈明显正相关。HBsAg/HBV DNA比率预测病毒学完全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0.643)高于HBsAg(0.580)和HBVDNA(0.433)。结论进展性HBV-LC和HBeAg阴性CHB患者HBsAg/HBV DNA比率偏高,且升高的HBsAg/HBV DNA比率与抗HBV治疗疗效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HBV复制标志物与肝组织HBsAg和HBcAg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与血清HBeAg和/或HBV DNA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HBeAg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HBV DNA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者。结论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复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1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血清,检测其HBV DNA、HBeAg和前-S1,分析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HBV DNA、前-S1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分别达98.5%、97.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中为63.0%、62.4%,HBsAg、HBcAb阳性组中为49.1%、45.4%。HBV DNA≥103拷贝/ml的399例中HBeAg和前-S1的阳性率分别为34.1%、95.7%;HBV DNA<103拷贝/ml的252例中HBeAg和前-S1的阳性率分别为0.9%、2.4%。HBV DNA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与前-S1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S1抗原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水平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时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107例不同临床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疾病状态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阳性CHB组,n=356)、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CHB组,n=264)、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LC-C组,n=116)、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LC-D组,n=201)、原发性肝癌组(PLC组,n=170),比较不同临床阶段患者之间HBsAg表达水平的差异及HBsAg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HBeAg阳性CHB组、HBeAg阴性CHB组、LC-C组、LC-D组、PLC组之间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0.45、86.26,P值均0.001)。502例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HBV DNA水平均高于605例HBeAg阴性患者(t值分别为16.67、16.22,P值均0.001)。HBeAg阳性值均CHB、LC-C、LC-D和PLC 4组间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92、27.38,P值均0.001);HBeAg阴性的CHB、LC-C、LC-D和PLC 4组间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4、4.10,P值均0.05)。不同HBsAg水平(1000 IU/ml、1000~20 000 IU/ml、20 000 IU/ml)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51,P0.001)。HBeAg阳性CHB组、HBeAg阴性CHB组、LC-C组、LC-D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0.501、0.320、0.432,P值均0.001)。结论 HBsAg定量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逐步降低,且HBsAg与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动态监测HBsAg变化有助于发现HBV感染后疾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于建武  孙丽杰  赵勇华  康鹏  颜炳柱 《肝脏》2011,16(5):363-36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严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严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HBV DNA、ALT、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HBsAg、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数据行t和x 2检验.结果 治疗1、2周时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表面抗原(HBsAg)与e抗原(HBeAg)定量变化规律,探讨分层次联合抗病毒治疗并争取满意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磁微粒酶免法检测710例 HBV 相关肝病患者 HBsAg 和HBeAg,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sAg<0.2 IU/mL 61例,占8.5%;HBsAg>0.2 IU/mL~<100 IU/mL 为低水平 HBsAg组,55例,占7.7%;HBsAg >100 IU/mL~<1000 IU/mL 为中等水平 HBsAg 组,142例,占20%;HBsAg 1000~5000 IU/mL为高水平 HBsAg 组,211例,占29.7%;HBsAg>5000 IU/mL 为超高水平HBsAg组,241例,占33.9%;各型肝炎随年龄增大,HBsAg 定量值逐步下降,转阴高峰集中在46岁左右;HBeAg 阴性组(<1.0 CI)453例,占63.8%;低水平 HBeAg阳性组(>1.0 CI~<10 CI)96例,占13.5%;中等量水平 HBeAg 阳性组(>10 CI~<100 CI)55例,占7.7%;高水平 HBeAg 阳性组(>100 CI~<500 CI)23例,占3.2%;超高水平HBeAg阳性组(>500 CI)83例,占11.6%;从慢性 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到失代偿期肝硬化,年龄逐步增大,HBsAg和 HBeAg定量秩均值逐步下降,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sAg 和 HBeAg 定量随年龄增加与病情发展逐步下降,根据 HBsAg,HBeAg 和 HBV DNA定量进行分层次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争取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88例不同年龄、性别、ALT水平、肝组织HBsAg和HBcA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HBeAg阴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 Pearson法.结果 男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别为1.721.23和1.71±1.24,女性组分别为1.25±1.39和1.21±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8,t=2.551;均P<0.05)}男性HBV DNA载量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HBeAg阴性HBV感染者HBV DNA载量、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显著高于40岁以下者(t=2.060,t=2.536,t=2.808;均P<0.05).ALT正常的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5例(52.03%)血清HBVDNA≤1×103拷贝/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56例,占38.89%,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r=0.244,P=0.004).ALT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42例(31.57%)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89例,占66.92%.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相关(r=0.007,P=0.939).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HBsAg及HBcAg双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纤维化、HBV DNA滴度显著高于HBsAg、HBcAg双阴性组和HBsAg阳性、HBc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r=0.349,P<0.05).结论 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作为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的相关指标,男性、年龄越大、血清HBV DNA水平越高、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HBsAg及HBcAg双阳性,肝组织炎性反应损伤越严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ALT正常、血清HBV DNA≤1×100拷贝/mL,仍约1/3患者的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损伤,需定期追踪,最好行肝组织活检,以早期发现适宜治疗者而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sAg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HBeAg(+)55例和HBeAg(-)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的水平。结果 HBeAg(+)患者血清HBV DNA、ALT和AST水平较HBeAg(-)患者高(P〈0.05);HBeAg(+)患者血清HBsAg水平较HBeAg(-)患者低(P〈0.05);高水平血清HbsAg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F=10.096,P〈0.01);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存在负相关(r=-0.796,P〈0.01),而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r=0.289,P〉0.05)。结论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现象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者2260例,其中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3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188例,分为HBeAg阳性组(n=101)和HBeAg阴性组(n=87)。同时选取200例HBsAg阳性、抗-HBs阴性者作为对照,其中HBeAg阳性组80例,HBeAg阴性组120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在HBsAg与抗-HBs双阳性情况下共有5种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及抗-HBc阳性,且抗-HBe阴性多见,占47.9%(90/188),肝功能指标总异常率为69.1%(130/188),HBV DNA总阳性率为56.9%(107/188)。HBeAg阳性的2组HBV DNA均存在高水平复制,其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2,P0.05);HBeAg阴性组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定量1×105IU/m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0,P0.05)。对HBV S区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测序的8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HBV S区发生变异,突变率33.7%,且S区变异位点主要有P29L、S61L、P62L、I126T/S、Q129N、M133K、F134L、G145R/K、L175S和L186H等。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株变异所致。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疾病好转,且抗-HBs出现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HBsAg,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0岁以上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0岁以上慢性HBV感染者共186例,其中HBeAg阳性组93例,HBeAg阴性组93例。结果 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男性为多(76.34%),并且多有乙型肝炎家族聚集现象(78.49%);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水平与ALT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40岁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阳性者占少数;40岁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阳性者多合并腹水形成,而HBeAg阴性者既可见腹水形成,又可见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多见于男性,多具有家族聚集现象,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所占比率较低,但HBV DNA水平较高,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047-105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单用恩替卡韦(ETV)治疗5年血清HBsAg和HBV DNA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ETV治疗≥5年的CHB患者918例,其中初始治疗时HBeAg阳性患者556例,HBeAg阴性患者362例。收集患者在治疗基线、1年、2年、3年、4年、5年时的血清HBsAg水平和HBV DNA载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先进行log_(10)对数转换,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随着ETV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4.168、49.845,P值均0.001)。HBeAg阳性患者基线HBsAg水平为18 043.1(7868.9~26 342.4)IU/ml,ETV治疗5年后降至1397.6(626.4~3419.4)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阳性患者基线HBV DNA载量为(6.7±1.7)log_(10)IU/ml,ETV治疗5年后HBV DNA阴转率为100%。HBeAg阴性患者的基线HBsAg水平为2420.0(662.6~5621.2)IU/ml,ETV治疗5年后降至407.2(56.7~1104.7)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阴性患者基线HBV DNA载量为(4.9±1.4)log_(10)IU/ml,ETV治疗5年后HBV DNA阴转率亦为100%。HBeAg阳性患者的中位HBsAg水平在各时间点上均高于HBeAg阴性患者(P值均0.001)。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HBsAg下降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ETV治疗前两年的HBsAg年均下降速率显著大于后3年(HBeAg阳性:Z=-13.605,P0.001;HBeAg阴性:Z=-5.950,P0.001)。HBeAg阳性患者除ETV治疗1年时HBV DNA阴转率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外(χ~2=71.013, P0.001),其余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均为100%。此外,ETV治疗5年,累计HBsAg转阴、200 IU/ml、1000 IU/ml、1500 IU/ml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6%、23.9%、57.0%、67.3%。结论 ETV治疗CHB、HBsAg和HBV DNA水平逐渐下降,并且HBsAg水平的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单用ETV治疗5年,67.3%的患者可以达到HBsAg 1500 IU/ml。  相似文献   

19.
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88例HBV前S1抗原阳性结果与乙肝5项病毒学指标和HBV DNA结果的关系。结果前S1抗原阳性的乙肝5项病毒学指标结果出现6种模式,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74%;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率为41.32%,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HBsAg及抗HBc阳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介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之间。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率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而增加(各组间P<0.05)。HBeAg、前S1抗原与HBV DNA三者间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检测前S1抗原是对HBsAg、HBeAg及HBV DNA检测的重要补充。在防止乙肝漏诊、误诊及了解疾病的转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60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蒋佩茹 《传染病信息》2005,18(3):129-130,144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取60例孕妇、脐带、新生儿血清用美国雅培试剂做HBV血清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HBV 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M阳性率91.67%,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85%,母血HBsAg、HBeAg、HBcAb滴度显著高于脐血、新生儿血,且母血、脐血、新生儿血HBV M水平依次降低;HBV DNA阳性率也依次降低,分别为58、33%、10%、6、67%,滴度也依次降低。HBsAg、HBeAb、HBcAb阳性母亲,HBsAg、HBcAb阳性母亲和单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较低。新生儿血以HBeAg阳性为主,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值,HBsAg滴度仅略高于正常值。结论 母婴垂直传播与母亲HBeAg高滴度有密切关系,与母亲HBV DNA阳性或阴性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检测脐血和新生儿血HBsAg、HBV DNA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不如检测HBsAg、HBeAg更有意义,更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