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100mg/13口服,直到血清HBVDNA转阴后,联合应用重组人IFN-α2b3MU肌肉注射24周,停拉米夫定,再单用IFN-α24周;对照组3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0%和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和56.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6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0%和56.7%,对照组阴转率分别为23.3%和20.0%(P〈0.01);HBeAg转换率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53.3%和53.3%,对照组分别为20.0%和20.0%(P〈0.01);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7%和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0%和43.3%(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持续应答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迪恩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不同用药方式抗胶HBV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序贯治疗组先用拉米夫定(100me/d)治疗4周后加用α—干扰素3MU肌注(3/周),共24周;联合治疗组为2药同时应用,共24周,分别于4周、12周和24周检测血清ALT、HBV DNA和HBeAg。结果 序贯治疗组ALT复常时间短,而HBV DNA及HBeAg转阴情况2组无差异。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序贯治疗时,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比联合治疗短,但抗HBV疗效无差异。这可能说明α—干扰素抗胶HBV疗效与HBV DNA水平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们设计拉米夫定和IFN-α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28例患者,平均年龄40岁。治疗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 20周,而后联合IFN-α2b 5Mu tiw和拉米夫定4周。最后单用IFN-α24周。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结束时,全部血清HBVDNA转阴;序贯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清HBVDNA持续阴性16/28,HBeAg转为抗-HBe 10/28,HBeAg和HBsAg均出现血清学转换6/28,全部应答患者ALT复常。结论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和IFN-α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诱导包括抗-HBs血清学转换的持续应答,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单用拉米夫定与其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拉米夫定组56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日,服用12~15个月;联合组54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日,两周后联合α干扰素3~5MU肌肉注射,每周3次,连用6个月,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日,至12~15个月。并继续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6个月、12个月治疗结果。结果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6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6.7%和97.8%;ALT/AST复常率分别为88.5%/90.5%和88%/93.1%(P>0.05);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和29.3%(P>0.05)。12个月时两组ALT/AST复常率为91%/91.6%和89%/9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0%和56%,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联合组治疗1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组采用α-干扰素5MU治疗,另一组采用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12个月。结果在谷丙转氨酶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仅一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BV DNA和HBeAg均阳性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IFN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及口服LAM 100mg/d,共6个月,随后单用口服LAM 100mg/d6个月;LAM组:口服LAM 100mg/d共12月:IFN组:IFN 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共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IFN组为4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0%,IFN组为5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46.7%,LAM组为13.3%,IFN组为33.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无一例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联合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作用及ALT复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接近。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相近。初步显示联合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85例拉米大定治疗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0例,仍用拉米夫定100mg/日继续治疗6个月;B组25例,改用苦参素6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个月,然后改为口服0.2g,每日3次,4个月;C组40例,改用干扰素-α2b 5M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6个月;另外38例(D)组治疗同C组。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标志物、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C、D组HBeAg阴转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对ALT的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还需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杜以真  王磊等 《肝脏》2002,7(1):22-24
目的 观察和对比单用拉米夫定与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拉米夫定组64例,单服拉米夫定,100mg或150mg,每日1次,其中54例(84.4%)用药超过12个月。联合组49例,拉米夫定用药2周后加用干扰素(甘乐能或罗尧愫),3MU-5MU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周2次,24周后停干扰素,继续服拉米夫定,其中38例(77.6%)治疗超过12个月。两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并继续随访4-2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6个月时ATL/AST复常经分别为90.6%/92.2%和89.8%/93.9%(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6.9%和98.0%(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0.3%和28.6%(P>0.05)。12个月时两组ALT/AST 复常率分别为90.7%/90.7和89.5%/92.1%(P>0.05);HBVDNA阴转率为88.0%和89.5%(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则分别为31.5%(17/54)和55.3%(21/38),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似乎与治疗前的转氨酶水平较高、HBeAg和HBVDNA水平较低有关。治疗9-24个月期间拉米夫定组9例(14.1%)、聚合组6例(12.2%)发生HBV多聚酶MDD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和耐受性,1上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9.
赵海东  郑瑞丹  陈碧芬  陈建能  卢燕辉 《肝脏》2012,17(12):858-859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α-2b干扰素,B组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及12个月ALT水平、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3、6及12个月时,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该治疗策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卡介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6例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给予卡介苗1m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6个月。拉米夫定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结果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高于拉米夫定组。HBV DNA阴转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期内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拉米夫定与卡介苗联合应用治疗CHB具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抗乙肝转移因子和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抗乙肝转移因子及强肝胶囊治疗组(80例)和单用拉米夫定组(80例)。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抗乙肝转移因子4mg/d皮下注射,前1个月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疗程6个月,强肝胶囊2.0,每日2次,每服6日停1日,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及随防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两组HBVDNA转阴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12个月及随防6个月联合组HA、LN及IV-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肝组织学纤维化好转率为86.6%(13/15),与拉米夫定组的60.0%(6/1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与抗乙肝转移因子及强肝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重治疗既往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重治疗既往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既往出现YMDD变异,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VDNA转阴后再次复阳或直接停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和首次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96周。结果在48周时,两组ALT复常率(81.5%、86.2%)、HBeAg转阴率(18.5%、27.6%)、HBeAb转阳率(7.4%、17.2%)和HBVDNA转阴率(66.7%、72.4%)差异不显著(P0.05);在96周时,复治组和初治组HBVDNA复阳率分别为70.4%和31.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复治组患者HBVDNA复阳后仍有36.8%(7/19)血清HBVDNA保持在低水平,两组ALT复常率(51.9%、72.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重治疗既往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取得与首次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相近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45例拉米夫定治疗产生耐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甘露聚糖肽10mg一日三次,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一次,治疗12个月。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一次,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3、6、12个月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67.8%、84.3%、90.5%,对照组分别为51.2%、63.2%、79.6%,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9.6、12.4、8.7,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12个月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提高阿德福韦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ADV的耐药情况。方法152例拉米夫定耐药(也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76例。治疗1组停用LAM,单用ADV10mg/d口服。治疗2组继续服用LAM100mg/d,加用ADV10mg/d联合服用。通过测定HBVDNA、ALT、HBeAg水平,比较治疗12周、24周、48周、96周时的HBVDNA转阴(应答)率、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12周时2组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均明显高于1组(P〈0.05)。24周时、48周时两组大部分HBVDNA能阴转,ALT能复常;两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96周时1组有12例出现HBVDNA又转阳性,ALT异常,即出现了ADV耐药。2组疗效稳定,没出现ADV耐药。96周时两组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与LAM联合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ADV治疗能更早显效,且能降低ADV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晶 《肝脏》2012,17(10):714-71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α-干扰素组(A组)43例,恩替卡韦组(B组)51例,联合用药组(C组)44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和48周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C组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用药能够减少α-干扰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两种药物单用时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观察拉米夫定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中药辨证论治扶正祛湿、护肝清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2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0例,分别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毫克/日和在口服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护肝扶正”方剂加减,用药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血清HBVDNA滴度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疗效稍好。治疗6个月时两组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转氨酶复常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确有抗病毒的作用,短期HBVDNA阴转率尚可,配合中药护肝扶正对防止HBVDNA反跳,提高血清HBeAg和转氨酶复常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普通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α600万单位,隔日1次注射,治疗24周,随访24周,观察两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病人在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1.3%和43.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5.4%和46.9%,HBeAg阴性病人阴转率高于阳性病人,但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结束后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5.4%和5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7.5%和62.5%,阴性病人转阴率高于阳性病人,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eAg阴性病人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阳性病人。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组35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治疗12个月,前6个月同时给予α1胸腺肽1.6mg,皮下注射,一周2次;B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疗程12个月。两组均随访6个月,期间继续服拉米夫定。结果联合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在HBVDNA转阴方面疗效相近,但拉米夫定联合α1胸腺肽治疗可降低或减少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1胸腺肽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薛乐洋 《肝脏》2016,(6):459-4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恩替卡韦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及52周血清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病毒学反弹率。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12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相比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治疗24周后较恩替卡韦组相比,HBeAg转阴率较高(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52周后相比,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较低(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相比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拉米夫定(LVD)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9例核苷类似物初治CHB患者随机分别接受ETV(0.5mg/d)或LVD(100mg/d)治疗,第一阶段疗程52周。在48周时获得综合应答的患者于52周停止治疗并随访。在48周时获得部分应答的患者将继续双盲治疗至96周。评估患者HBVDNA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血清学标志和安全性方面的情况,并且对基线时HBeAg(+)患者评估HBeAg转阴和血清转换。结果共338例患者进入96周治疗,其中ETV组193例,I。VD组145例。疗程结束时,ETV组有74%患者HBVDNA测不出(〈300拷贝/m1),96%患者ALT复常。I。VD组HBVDNA测不出和ALT复常率分别为41%和82%。ETV组和LVD组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11%和19%。总计2年内所有经治患者HBVDNA的累计转阴率ETV组为79%,LVD组为46%(P〈0.0001)。两组的不良事件和安全性特征相当。结论初治患者中,ETV治疗96周的HBVDNA抑制率和AI。T复常率优于I。VD,而两者的安全性相当。【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拉米夫定;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