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崩漏证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篇>:"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第22篇:"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妇女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一病,正如<济生方>所云:"崩漏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月水非时而下论,或言经崩、经漏.崩漏也并非皆不在经期而发,故妇女不规则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或大量出血与淋漓下血交替出现统称为崩漏.崩漏在病势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两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其病理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中与漏下常交替出现,且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上海朱氏妇科传人杨悦娅主任医师运用温法治疗崩漏,收效甚佳,现将温法在崩漏治疗中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玉玲 《河北中医》2012,34(6):848-849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崩漏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危重病症[1].笔者从事中医妇科近20年,对“妇人多瘀”的特点体会颇深,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经血非时而下,暴下不止谓之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下或经漏,二者常交替出现,故称崩漏.其发病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崩漏不止,经乱之甚也…….”临床中多种妇科疾病均可表现为阴道出血,如因器质性病变或胎产、杂病引起的似崩似漏的阴道下血症,不属本病范畴[1].现将笔者近年来所治崩漏6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崩漏,系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崩漏亦称崩中漏下.来势急骤,下血量多,谓之经崩;来势缓慢,下血淋漓不断,谓之经漏.崩与漏临床表现虽有区别,但可以互相转化,即漏者为崩之渐,崩者为漏之甚.现代医学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等引起的出血,都属于崩漏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崩漏是中医妇科临床中的急、重症。早在《内经素问》中就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历代医家强调了崩漏是“非时的经血”。现代妇科学家罗元恺等认为: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刘敏如等认为:经血非时而下,突然大下谓之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下或经漏,这些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崩漏属月经病范畴。  相似文献   

7.
崩漏,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则始见于《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认为“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济生方·总论证治》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而《景岳全书》明确地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指…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疑难重证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论述较多.早在《内经》中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亦有“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漓不断名曰漏”的论述.在发病过程中,崩和漏的病机相似,症状可相互转化,故崩漏常并称.  相似文献   

9.
李青  米惠茹  王少锦 《河北中医》2010,32(3):405-406
崩漏属妇科血证,经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夹杂出现,故统称崩漏。崩漏病因多端,病机错综复杂,病程缠绵难愈。2005—10-2009—01,我们采用针刺配合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崩漏30例,并与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崩漏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一类疾病[1].暴下不止谓之"崩",淋漓不尽谓之"漏",二者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转化,统称为崩漏.《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崩漏系经乱之甚者,或为崩,或为漏,或崩漏并见.崩漏病因复杂,是妇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甚则影响女性生育功能.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载:"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可见本病治疗困难棘手.西医学中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包括无排卵、稀发排卵和黄体功能不足[2],其中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可参 考崩漏辨证施治[1].  相似文献   

11.
高孝贤 《河北中医》2004,26(9):687-688
崩漏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篇》讲“阴虚阳搏”谓之崩 ,漏始见于《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讲“妇人陷经 ,漏下黑不解 ,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其讲“妇女月水非时而下 ,淋沥不断 ,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为一病 ,正如《济生方》所云 :“崩漏本乎一证 ,轻者谓之漏下 ,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妇人月水非时而下论 ,或言经崩或经漏。现代医学统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同病异治的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辅助检查无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正>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突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相互转化。固本止崩汤首见于《傅青主女科》,适用于脾气虚弱,统摄无权之崩漏,后  相似文献   

13.
薛静燕 《河北中医》2004,26(9):689-690
崩漏为妇科血证,中医文献早有论述,言崩漏常以经水非时而下论,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成因多端,病机错综复杂,病变涉及多脏,其中因脾之功能失调而致病者最为多见。笔者依据金元医家李东垣“妇人血崩多与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的有关论述,注重从脾论治崩漏,临证每获良效。现归纳补脾治崩五法,略陈于次。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而下,忽然大下谓之崩中,淋漓不断谓之漏下[1]。崩与漏名虽不同,但病机类似,故临床统称崩漏。崩漏属妇科疑难病证,亦是急重病证。马大正主任医师是全国第3批老中医药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治妇科疑难杂症,尤其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现摘录其运用经方治疗崩漏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累及冲任所致。其中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而临床上往往崩漏并见,崩漏的病因临床一般多分为气虚、血热、阴虚、血瘀等不同证型。笔者自1988~1992年对50例血瘀崩漏患者应用“将军斩关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文献记载举要就崩漏而言,祖国医学文献记载颇早,内经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巢氏病源崩中漏下条云:"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名曰崩中漏下."严用和济生方更指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漏下者,淋漓不断是也.崩中者,忽然暴下,乃漏证之甚者也."明万密斋妇人秘科说:"崩久不止,遂成漏下."如上所述,  相似文献   

17.
胡永东  王瑞娟 《陕西中医》2009,30(3):379-380
崩漏,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阴虚阳博谓之崩”,《金匮要略》称为“漏下”,《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所差异,而病因病机却难分开,所以古人认为“漏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崩与漏二者又能互相转化,故自古以来,习惯上就统称为“崩漏”。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证。  相似文献   

18.
崩漏是指月经周期或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非月经周期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忽然暴下,谓之崩。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又是疑难重症。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笔者采用针药配合治疗,收到了较单纯运用药物、针灸更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完整  相似文献   

19.
郑杰  闫颖 《湖南中医杂志》2016,(10):122-123
正崩漏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1]。西医概念中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归纳到中医学的"崩漏"范畴。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包括月经周期紊乱,出血量增多或不定,大量出血者可严重至贫血,更甚者引发休克[2]。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为22%[3]。更是以青春期以及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0.
<正> 宫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量多如注谓之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谓之漏。崩后成漏,漏久变崩,在临床上可交替出现,因此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早在《内经》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金匮要略》有“漏下”、“崩中下血”的记述。《诸病源候论》专立有“崩中漏下候”,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