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房山区医院2005年1月~2005年9月门诊或住院患者98例,均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9例,服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普罗布考0.25g,每日二次,对照组49例,服用脂必妥2片,一日三次,疗程半年。于治疗前后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参数及斑块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血流参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治疗组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普罗布考组和对照组,各30例,普罗布考组患者接受普罗布考治疗(口服0.25 g/次,2次/d)3个月,对照组患者不接受降脂或抗氧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颈动脉斑块厚度,检测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减小,血ox-LDL水平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可能通过降低血ox-LDL水平途径,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赵素荣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064-106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肠溶阿司匹林75mg/d,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d。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等对症药物。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2和5.499,P均〈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8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IL-18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77、5.236、7.599和5.642,P均〈0.05)。治疗前两组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斑块厚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TC、LDL-C、hs-CRP、TNF—α、IL-6、IL-18浓度,能够促使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厚度减低,不稳定型颈动脉斑块有转化为稳定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血脂康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与斑块消退的情况、血脂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未进一步发展,斑块有所消退,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可有效调控血脂,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斑块。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重要类型,病变特征为在大中型动脉内膜和中膜的内层,出现脂质沉积、坏死而形成的粥样物,伴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和纤维组织增生。AS是一种隐匿性、全身性、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状态,多同时累及全身大、中型动脉,使相应组织、器官出现缺血性改变,后果严重。这其中以颈动脉(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危害最大,其往往能造成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表明,CAS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脑  相似文献   

7.
张永明 《临床医学》2014,(12):124-125
目的研究葛根素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3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治疗)和实验组(葛根素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溃疡处深度、颜色、面积,肉芽的生长状况,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与足部感觉变化情况等指标,两组中大部分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但采取葛根素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性高,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示血清TC、LDL-C、TG、IMT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劲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主要由于脂类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含量过多,沉积于颈动脉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状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对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早餐后口服;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度宽块大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性。方法选择358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体检中心查体的中老年人群,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CAS斑块组(n=106)和无斑块组(n=252);按血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以及性别分为 A 组(男:血尿酸<302μmol/L 女:<268μmol/L)、B 组(男:血尿酸302~354μmol/L,女:268~312μmol/L)、C组(男:血尿酸>354μmol/L,女:>312μmol/L)。结果CAS斑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CAS斑块的发生率及IMT亦相应增加(P<0.05),其中C组CAS斑块的发生率是正常尿酸者的4倍。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当校正了其它危险因素后尿酸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血尿酸浓度升高虽可增加CAS的发病风险,但高尿酸血症并不是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与老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B12)、血脂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其血浓度在预测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74名受试者以血管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管,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为A、B、C、D4组和正常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肌酐、血糖、叶酸、Vit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正常及A、B、C、D组病人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0.2±3.6)μmol/L,(11.5±4.4)μmol/L,(17.9±4.5)μmol/L,(24.7±10.3)μmol/L,(41.4±22.3)μmol/L。经SNK检验,各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叶酸、VitB12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而降低,但只有在A组与D组之间才存在统计学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P=0.035)和ApoAI(P=0.000)显著负相关。各危险因素与CAAs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poAI与CAAs负相关,ApoB、LP(a)、Hcy与CAAs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尤以Hcy相关性显著(P=0.009)。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在评价和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时,Hcy、ApoAI、ApoB、Lp(a)是敏感而可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透析中心42例MHD患者(男19例,女23例)和41例健康对照者(男20例,女21例)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血清白蛋白(ALB)、血钙(Ca)、血磷(P)、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iPTH)、血沉(ESR)、血压、Kt/V等指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结构.结果HD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0.67±0.13)mm和(0.43±0.05)mm,患者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01),HD患者和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是48%和13%,HD患者斑块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39,P<0.001),Hct(r=-0.32,P<0.05),血浆CRP(r=0.52,P<0.001),ESR(r=0.46,P<0.01),ALB(r=-0.37,P<0.05).结论尿毒症HD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也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分别检测106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径(CCA)、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29例健康组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IMT增加(P〈0.05);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筛选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常规首选检查,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的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塞患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占71.56%,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多见,往往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左侧高于右侧,性别无明显差异。斑块的性质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软斑及溃疡斑不仅易造成管腔狭窄,而且易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故脑梗塞的发生率高,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5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5例,A组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B组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C组进行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HDF+HP),比较三组透析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改善情况。结果:B组、C组治疗后血清β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β2-MG清除率均优于A组(P<0.01);B组、C组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P<0.01)。结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进行HDF+HP治疗,可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IFG)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老年患者169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检查,根据认知情况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81例)及正常认知功能组,运用多因素分析IFG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P=0.000)、女性(P=0.040)、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FG(P=0.003)、高血压(P=0.002)与正常认知功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仅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FG(P=0.029)、年龄(P=0.000)及高血压(P=0.049)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独立相关。结论与年龄及高血压等因素一样,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IFG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检测,同时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B超检测颈动脉病变。结果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中有303例经临床及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其余41例作为对照组。303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或有斑块者206例,占68.0%;其余97例无病变,占32.0%。脑梗死患者LDL—C水平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apo A—I是发生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病变重要的危险因素和诊疗的观察指标,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再结合血脂检查,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药物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 H 型高血压患者实施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8周,对比分析干预前后血压、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168.9±10.4)mm Hg,(92.5±11.3)mm Hg,(24.7±5.3)μmol/ L,0.98±0.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5±6.6)mm Hg,(71.8±7.9)mm Hg,(9.8±2.7)μmol/ L,0.57±0.14)( P <0.01)],干预后 SBP、DBP、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130.2±8.9)mm Hg,(78.7±8.6)mm Hg,(10.9±4.2)μmol/ L,0.76±0.13]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1)。药物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1/86)。结论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可显著改善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 Hcy 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