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0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肝功能正常组:胎膜早破17.7%,早产3.3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3.82%,产后出血1.9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6.22%,新生儿低体质量2.39%,新生儿窒息4.78%;肝功能异常组:胎膜早破27.17%,早产20.65%,妊高征23.91%,产后出血17.39%,ICP13.04%,新生儿低体质量15.22%,新生儿窒息16.30%。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产后出血、ICP、新生儿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如肝功能异常影响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例妊娠期存在HBV感染者与200例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并发症(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以肝功能异常组发病率最高,无症状HBV感染组次之,正常妊娠组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死胎、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肝功能异常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HBV感染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易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新生儿异常发生率仅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 (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 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26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6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例分析,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例264例,按威廉姆斯产科学分类标准分组:妊娠高血压组(A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B组)1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C组)114例。比较三组间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早产、胎盘早剥、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FGR)、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孕产妇、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FGR、胎盘早剥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明显增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通过加强定期产前保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乙肝病毒(HBV)携带载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门诊孕检及住院分娩的孕妇18985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GDM患者386例,携带者中病毒载量阳性合并GDM患者168例设为A1组,病毒载量阴性者合并GDN患者218例为A2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GDM患者398例为B组,分别比较B组及A1、A2组的妊娠结局及对胎儿的影响情况。结果各组在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胎龄和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产后出血量为250.27±10.42ml,低于A1组320.58±10.31ml和A2组310.42±9.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新生儿体质量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GDM患者产后出血量较少,乙肝病毒(HBV)携带载量水平不同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311-5312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2-01/2006—12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90例妊娠期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其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较正常妊娠者高,肝功正常组次之。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异常组对母儿影响最大,应重视该类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12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4例,肝功能正常组6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胎膜早破21.7%,早产12.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7%,胎儿宫内窘迫14.2%,新生儿窒息11.7%,产后出血4.2%。②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胎膜早破(29.6,15.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2.2,3.0),胎儿宫内窘迫(25.9,4.5),产后出血(9.3,0),新生儿窒息(20.4,4.5),低体重儿(14.8,3.0).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并发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对孕妇不加干预,其HBV宫内传播率可达92.86%。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由于胎盘破损,微量母血进入新生儿血循环,或新生儿吞咽羊水、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产后感染多因婴儿接触母亲体液、母乳喂养或与携带HBV的同胞之间的亲密接触。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几乎均可被感染,而其中宫内感染率可达10%~40%。因此探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对妊娠结局及TNF-α、IL-6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该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患者,正常妊娠患者(即对照组)50例;乙型肝炎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患者(即观察组)50例。观察两组孕妇的母婴结局,包括是否发生早产、产后出血(24h500mL)、产褥感染;是否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检测100例孕妇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合并妊娠高血压患者有8例早产、5例产后出血(24h500mL)、5例出现产褥感染,与对照组相比,乙型肝炎合并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P0.05);乙型肝炎合并妊娠高血压组出现9例胎儿窘迫、12例新生儿窒息、3例围生儿死亡,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P0.05);不同类型乙型肝炎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时,其TNF-α、IL-6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且测量不同类型乙型肝炎孕妇血清中TNF-α、IL-6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不仅会给母亲带来严重危害,还会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因采取有效策略进行科学防范及管理,降低孕妇自身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保证孕妇自身及婴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有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2000年55例胎盘早剥的病因及母婴预后。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0.43%,发病原因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外伤多见。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剖宫产、产后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分别占52.7%、54.5%、40.0%、45.5%、23.6%和16.4%;无孕妇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比轻型胎盘早剥对母婴影响更大,前者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0.01);胎盘早剥的孕龄越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越高(P<0.01)。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孕产妇剖宫产率高,贫血、产后出血、DIC发生率高;重型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母体并发症明显高于轻型;随着孕周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心理干预对携带乙肝病毒孕妇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妊娠晚期出现产前抑郁的携带乙肝病毒(HBV)孕妇共97例,其中52例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干预组),另45例未进行干预(未干预组),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分娩难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产后42d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2.69%(17/52),而非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2.22%(28/4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妊娠晚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出现产科抑郁的携带乙肝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并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孕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ICP合并HBV感染孕妇为观察组,55例单纯ICP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围生儿情况及产妇产前、产后1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甘胆酸(C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1观察组产妇并发妊娠高血压(24.4%)、剖宫产(92.7%)、早产(68.3%)以及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2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妇产前ALT、TBIL、TBA、AST以及DBIL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周,两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与产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合并HBV感染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肝功能损伤重,除实施有效措施阻滞HBV母婴传播外,同时还应密切监测孕妇病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强  夏洁  谢跃文 《检验医学》2014,(2):106-109
目的了解武汉市青山地区2 812例怀孕晚期妇女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学标志物;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浓度。结果检出HBsAg阳性210例,占7.47%;抗HCV阳性11例,占0.39%;抗HAV IgM阳性6例,占0.21%;抗HEV IgM阳性11例,占0.39%;抗HEV IgG阳性422例,占15.01%。结论在孕晚期妇女中,HBV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坚持进行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59例,选取同期进行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18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高危因素。结果5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占49.2%,胎盘因素占40.7%,软产道裂伤占11.9%,凝血功能障碍占5.1%;流产史、分娩前血红蛋白<110 g/L、产程延长、第三产程>10 min、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剖宫产史、临产后使用镇静剂以及低置胎盘,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3.25,3.84,7.75,7.22,2.11,2.93,1.61,2.07,6.01,2.51;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提高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和预测能力,降低剖宫产率,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功能、病毒学特点。方法对我院HBV感染的孕妇共25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60例慢性HBV感染未妊娠妇女相比较。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33.98%患者有HBV感染的家族史;非妊娠妇女的ALT、AST水平均较妊娠妇女明显升高;71.81% HBV感染的妊娠妇女肝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重度7例(2.70%);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例(1.16%);59.85%患者HBeAg(+),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患者63.71%,HBeAg阳性组孕妇的ALT、AST水平、HBV DNA定量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HBeAg阳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水平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AST水平亦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妊娠妇女中高达46.06%ALT、AST水平升高。HBeAg阳性比例小于28岁的年轻孕妇(65.49%)显著高于年长孕妇(52.99%),28岁以上的年长孕妇发生肝功能损害发生率(34.19%)显著高于年轻孕妇(20.42%)。结论妊娠妇女HBV感染患者以HBeAg(+)为主,占59.85%,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者为多,占63.71%;71.81%患者肝功能正常;HBeAg阳性孕妇,肝功能异常较阴性患者明显,HBV DNA水平亦明显升高;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患者,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更容易出现肝损害;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 妊娠妇女中46.06%肝功能异常。28岁以下年轻孕妇HBeAg阳性率65.49%高于年长孕妇,但肝功能异常率20.42%,低于年长孕妇。因此对HBV感染的孕妇需要密切观察肝功能、HBV DNA、HBeAg水平,特别是HBeAg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的妊娠妇女需要警惕肝炎活动。建议HBV感染的女性28岁以前妊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孕妇HBV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母婴传播阻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分型及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00例孕妇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并对HPV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的口咽部和生殖器黏膜细胞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分析HPV亚型感染状况。结果:500例孕妇中HPV阳性者102例,感染率20.40%;感染HPV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4.2%)、HPV52(2.20%)、HPV33(1.80%)、HPV58(1.80%)、HPV18(1.60%)、HPV39(1.20%)。HPV阳性孕妇中,单型别感染88例(86.27%);多重型别感染14例(13.73%),其中二重感染11例,三重感染3例。母婴HPV垂直传播7例(6.86%)。25~30岁年龄段孕妇HPV感染率较高,不同孕期孕妇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并可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妇女早期筛查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新生儿感染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社区孕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妊娠16周在我院产检、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0例实施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500例给予常规围产期保健。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产程短,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对可以提高社区孕妇顺产率,减少剖宫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HBV感染不育病例178例,共178个新鲜周期回顾性分析。女方HBV感染共82个周期为A组,男方HBV感染共96个周期为B组,无HBV感染共682个周期为C组(对照组)。分析和比较3组在年龄、不育年限、Gn天数、Gn剂量、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 3组在年龄、不育年限、Gn天数、Gn剂量、血清基础FSH、LH、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流产率为10.45%,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接受IVF-ET治疗不影响临床结局,但男方HBV感染时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