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东  冯林森  王羽丰 《癌症进展》2019,17(7):748-751,775
血管生成贯穿恶性实体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以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在促进恶性肿瘤血管生成的诸多因素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构成的信号通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阻断该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有关该信号通路上游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VEGF/VEGFR2信号通路分子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肿瘤抗血管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反映疗效的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膜上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在从幼稚到成熟及活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有所不同.各表面分子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可靠的分子标志物量化CECs尤其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tivated circ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aCECs),来判定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晓  符德元 《现代肿瘤医学》2022,(10):1880-1883
致密且紊乱的血管形成是肿瘤的重要特征。过去几十年里,抗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的开发,诸如贝伐珠单抗等药物已走向临床,但却暴露出易耐药、疗效欠佳等诸多问题。近期肿瘤内皮细胞(tumor endothelial cell,TEC)的糖代谢重编程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通过阻断TEC的糖酵解过程,可帮助肿瘤血管正常化。本文将就其中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Folkma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关于肿瘤血管形成以及通过抗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减少新血管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生长延缓或退缩。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至关重要。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抗血管生存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是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系列连续过程。生理性血管的生成对于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和月经周期是必需的,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都受到严密调控。而肿瘤血管生成则是持续性、不受控制和无序的。肿瘤的发生发展由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共同控制,因此探讨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防治骨肉瘤的研究,也有助于寻找骨肉瘤转移和侵袭的机制,并有利于开发特异性靶向于骨肉瘤血管组织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伟  庞琦  张庆林 《癌症》2001,20(10):1109-1111
Folkman于 1971年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不仅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并排出代谢产物,而且通过肿瘤血管向宿主输入大量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不断生长和转移 .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常规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2], 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 血管抑制剂的蛋白质疗法显著抑制了一系列实验性肿瘤的生长,但存在药物剂量偏高、重复给药、费用昂贵等缺点 . 基因治疗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是最有希望将抗血管生成疗法由动物实验应用到临床的途径之一 [1~3]. 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抑制剂的开发,以及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  相似文献   

8.
0引言 肿瘤血管生成这一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Folkmant提出,称为“血管生成开关”;当肿瘤体积达N2mm。时,肿瘤需要独立的血供,血管生成在维持肿瘤快速生长中起关键性作用[1]。肿瘤血管生成方式包括出芽式、套入式、血管生成拟态、马赛克血管等,其中出芽方式最早报道且适用于大多数肿瘤。该过程包括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以及血流贯通等诸多环节。该过程主要由血管调节因子(包括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起中心调控作用,肿瘤细胞、炎症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纤维原细胞等,从而促进肿瘤血管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当两者的平衡被打破,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占优势时,即发生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PF)及受体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70年代Folkman指出肿瘤的生长取决于血管生成。目前证实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的产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随着Folkman等证实白血病患者骨髓有血管生成特征 ,血管生成的概念扩展到了全部肿瘤[1] 。当肿瘤生长到 1~ 2mm时 ,如果没有血管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至关重要。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介绍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肿瘤微血管包括由血管内皮细胞围成的经典血管结构和由肿瘤细胞围成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两种模式。近年研究提示,抗血管生成药能够显著抑制经典的微血管结构,但是不能抑制VM形成,反而促进VM形成。这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然而近期研究发现,中成药、基因治疗以及其它靶向VM形成机制的药在抗VM形成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目前靶向VM形成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开发既能抗血管生成又能抗VM形成的新一代抗血管生成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是指从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大量证据表明 ,恶性实体肿瘤是血管新生依赖疾病 ,实体肿瘤的生长如果没有新生血管 ,不会超过 1~ 2mm ,并且原发肿瘤的血管生长使肿瘤易于转移[1、2 ] 。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进展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作为治疗肺癌的一项重要手段 ,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 ,生长中的肺癌组织同样高度表达编码血管生成的基因[3~ 5] 。 1992年 ,Macchiarini等又报道非小细…  相似文献   

13.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需要机体血液供应来满足生长的需要和进行播散。经典的血管生成理论认为:当实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需要诱导生成新的血管来获取血供,新的血管生成包括血管再生和血管形成两种方式,前者通过激活瘤体周围的宿主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芽生、向瘤组织内生长形成血管网;后者则是通过动员骨髓中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4.
血管靶向及抗血管生成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足够的血供,切断肿瘤的血供则可抑制肿瘤生长,甚至造成肿瘤细胞坏死。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从而影响肿瘤血供的治疗方法是近几十年来肿瘤学研究中一个相当热门的领域。其治疗作用具有:①高效性,一根血管可供应较多的肿瘤细胞,药物易于到达作用部位;②广谱性,肿瘤都需要血供;③不易耐药,内皮细胞不易发生突变等优点。具体又分为血管靶向和抗血管生成两种策略,前者针对已有的肿瘤血管,后者着眼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有时难于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15.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供养,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体攻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迄今,包括Endostatin和Angiostatin在内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并已开始走向临床。  相似文献   

16.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有潜力的药物蛋白。Tumstati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起到抗血管生成作用。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宁宁  薛妍  刘文超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1):1253-1256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的关键步骤,其形成主要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肿瘤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本文就该领域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些原发性肿瘤能抑制远处转移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的生长 ,或伴随转移性肿瘤的快速生长 ,某些原发性肿瘤能够自发消退的现象 ,学者们先后提出了伴随免疫、营养剔除、抗有丝分裂因子生成和肿瘤生长依赖肿瘤血管生成等学说。免疫组化研究也证实 ,肿瘤的生长与肿瘤组织内血管生长呈现比例关系。数十年中 ,已发现了TNP 4 70、CM 10 1、血小板因子 4和内皮抑素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因子 ,干扰素也具有抑制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了血管增殖抑制因子家族[1] 。1994年O′Reilly等自荷瘤鼠血清和尿液中分离出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 38× …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抑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臣  罗荣城 《肿瘤》2000,20(2):149-151
Foolkman[1]于 1 971年就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血管生成的。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研究 ,这一理论已得到公认。目前认为 ,实体瘤的生长取决于两类细胞的数量 ,即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两者相互依存 ,任何一种细胞群的增减必然会导致另一细胞群的相应增减[2 ] 。因而 ,抑制任何一类细胞生长的药物都具有肿瘤治疗作用。前者即以细胞毒药物为主的肿瘤化学治疗 ,而后者则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抗血管生成疗法 ( antiangiogenic therapy)。由于肿瘤化疗带来的严重毒副反应和肿瘤细胞对细胞毒药耐药问题无法解决 ,使得人们把治愈肿瘤的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人们先后在黑素瘤、胶质瘤等肿瘤中发现了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自身形成的,是肿瘤的微循环特殊形式。血管生成拟态的调节与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上皮钙黏素等的表达相关。血管生成拟态预测低分化、高浸润和低生存率,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所以经典抗血管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拟态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