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报告1例使用覆膜支架治愈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 患者因外伤后右侧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眼球突出、结膜水肿2周来院,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假性动脉瘤合并CCF,患者接受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结果 Jostent球囊扩张支架置于动脉瘤颈部,经反复扩张后动脉瘤和CCF均不显影.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尽管Jostent覆膜支架用于颅内血管病的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为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和CCF的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颈动脉一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周围静脉窦和静脉的病理改变,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1990年4月~1999年4月共收治CCF患者124例,28例施行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海绵窦造影,其中A型17例,B型1例,D型10例。结果 海绵窦造影显示,海绵窦接近正常者12例(42.86%),其中海绵窦狭窄3例,网状海绵窦9例。海绵窦扩大者16例(57.14%),包括局限性扩张呈静脉湖状14例,其中海绵窦囊性占位者5例,即囊中囊表现,提示存在外伤性动脉瘤;海绵窦分隔2例。辅助动脉造影检查发现,CCF合并同侧颈动脉闭塞者2例,颈动脉狭窄3例,合并外伤性动脉瘤5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鼻出血。28例均经眼上静脉入路或眼上静脉+动脉入路闭塞CCF及假性动脉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眼上静脉-海绵窦造影与颈动脉造影结合,于动脉外闭塞CCF瘘口或闭塞海绵窦瘘,可提高CCF治疗的成功率并保持载瘘动脉的通畅率,有助于CCF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及外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周围静脉窦和静脉的病理改变,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990年4月-1999年4月共收治CCF患124例,28例施行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海绵窦造影,其中A型17例,B型1例,D型10例。结果:海绵窦造影显示,海绵窦接近正常12例(42.86%),其中海绵窦3例,网状海绵窦9例。海绵窦扩大16例(57.14%),包括局限性扩张呈静脉湖状14例,其中海绵窦囊性占位5例,即囊中囊表现,提示存在外伤性动脉瘤;海绵窦分隔2例。辅助动脉造影检查发现,CCF合并同侧颈动脉闭塞2例,颈动脉例,合并外伤性动脉瘤5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鼻出血。28例均经眼上静脉入路或眼上静脉 动脉入路闭塞CCF及假性动脉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眼上静脉-海绵窦造影与颈动脉造影结合,于动脉外闭塞CCF瘘口或闭塞海绵窦瘘,可提高CCF治疗的成功率并保持载瘘动脉的通畅率,有助于CCF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损伤及外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CCF)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眼部症状在眼科首诊、经介入治疗的17例CCF患者临床资料,全部经DSA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其中15例有明确外伤史,2例为自发性CCF.1例双侧病变,经动脉途径以可脱球囊进行栓塞,行颈内动脉闭塞者2例(2/17),部分病例经颈外动脉、经岩下窦或眼静脉以微弹簧圈填塞海绵窦.结果 单纯以可脱球囊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者13例;闭塞颈内动脉者2例;1例为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型),行眼静脉切开暴露,经眼静脉途径填塞弹簧圈栓塞瘘口;1例经岩上窦栓塞瘘口.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脑缺血、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可脱球囊栓塞是治疗CCF最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颈内动脉闭塞率.配合微弹簧圈可提高复杂CCF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导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应用的血管内技术,其中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治疗1例,弹簧圈结合可脱球囊进行治疗2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覆膜支架治疗1例。结果8例患者中6例治疗成功,无技术相关性并发症;1例治疗前突然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血管内技术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水膨胀式微弹簧圈(HydroCoil)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初步体会,对HydroCoil治疗CCF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以来应用HydroCoil栓塞系统治疗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人,男9例,女5例,平均26.5岁。脑血管造影显示6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果14例病人CCF术后均不再显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所有病人术前的颅内杂音、突眼和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在1周内恢复正常,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病人术后获得1—3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CCF均未见复发。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球囊栓塞仍为首选方法。当病人不能耐受或不允许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时,可以选用HydroCoil。HydroCoil治疗CCF安全、有效、稳定,颈动脉保持通畅率高,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皮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经血管内途径栓塞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5例患者均为外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搏动性患侧突眼等症状,术前常规行CT/CTA或MR/MRA检查.并均经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行经颈内动脉途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可脱球囊和(或)可控脱弹簧圈;2例患者行经眼上静脉途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患者经颈内动脉途径应用可脱球囊和(或)可控脱弹簧圈栓塞失败后,经颈内动脉途径置入带膜支架成功闭塞瘘口。结果 25例患者均为单侧CCF,其中22例为Ⅰ型CCF.3例为Ⅱ型CCF。眼上静脉为主要的扩张引流静脉,其他的静脉引流还有基底静脉、侧裂静脉、眼下静脉、岩上窦、岩下窦以及对侧海绵窦等。术后造影见所有25例患者的患侧颈内动脉均保持通畅。20例经颈内动脉途径栓塞治疗的患者中14例栓塞治疗后瘘口完全闭塞,4例患者瘘口残留.1例术后经压颈试验1周瘘口完全闭塞.另2例患者1个月后再次经颈内动脉途径使用DCS成功栓塞瘘口,仅1例瘘口残留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硬膜下出血和颅内高压症状,后转入神经外科行开颅减压和结扎止血治疗。2例患者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经颈内动脉途径采用可脱微弹簧圈栓塞后瘘口完全闭塞。2例患者行经眼上静脉途径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例患者栓塞后瘘口少量残留,1个月后再次经颈内动脉途径使用可控脱微弹簧圈(DCS)成功栓塞瘘口。3例患者经颈内动脉途径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CCF瘘口完全闭塞。术后造影见所有25例患者的患侧颈内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经血管腔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和可重复操作的特点,是目前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复发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e,CCF)、静脉瘤(venousangiomas,VA)、动脉瘤(a-neurysm)的手术或介入治疗尚有缺陷。人们正在寻找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的单一或多种方法的互补治疗。本文就国外这三种疾病的放射外科治疗加以介绍。一、CCF的放射外科治疗Barrow等[1]将CCF分为4型。A型,颈内动脉壁因外伤或局部薄弱,如动脉瘤等破裂形成的高血流量CCF;B型,颈内动脉分支与海绵窦间的低血流量CCF;C型,颈外动脉分支与海绵窦间的低血流量CCF;D型,颈内、外动脉分支与海绵窦间的低血流量CCF。除上述分型外,Barcia-Salorio…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交通,引起眼静脉扩张、视力下降和脑缺血等症状,传统的方法是经动脉途径脱球囊栓塞瘘口,但瘘口较小时,球囊难以通过瘘口进入海绵窦导致只能闭塞颈内动脉才能治疗。2007-02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10.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系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血管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因外伤引起者占75%~85%。临床上所见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多为患侧颈内动脉通过瘘口充盈同侧海绵窦或同时通过海绵间窦充盈两侧海绵窦。而患侧颈内动脉通过海绵间窦只充盈对侧海绵窦,不充盈同侧海绵窦,则较为少见。国内尚未见专文报道此种颈内动脉海绵窦间窦瘘(carotid intercavernous fistu-la)。我们最近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  相似文献   

11.
覆膜支架治疗完全盗血型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用于血管内治疗完全盗血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应用覆膜支架对6例完全盗血型CCF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5例患者覆膜支架均成功释放于瘘口处,瘘口消除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例因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过度迂曲无法到达理想位置。全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时,4例患者获脑血管造影随访,显示颈内动脉通畅,但1例患者颈外动脉海绵窦瘘较术后即刻更加明显。结论对于完全盗血型CCF,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是其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平、战时较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最早由Baron在1835年报道,一般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病因大多数为外伤性,病人于颅脑损伤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球结膜充血、睑结膜水肿外翻等。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均因手术难度大、效果差、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率低而逐渐被淘汰。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兴起,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这类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在配合新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结合病例并文献复习,探讨眶颅穿通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1例19岁男性被长约12 cm的木质异物经左侧眼眶穿入对侧海绵窦区,在外院手术拔除异物失败.入院后最初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CCF,但轻微触动异物后,可发现右侧隐匿存在的CCF.经充分术前准备后我们完整拔除异物,并在1min内对呈开放性的CCF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经过介入治疗后,CCF完全消失;尽管术后发生了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等一系列并发症,但经过合理治疗,患者出院时伤口愈合良好,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和视力障碍.结论 眶颅穿通伤常导致颅内血管损伤和颅内出血,强烈建议对这类患者常规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一旦异物穿入海绵窦区,应高度怀疑CCF的发生,最好能在神经介入支持下取出异物;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异物滞留的眶颅穿通伤,其并发的CCF可能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易于漏诊,草率地拔除异物将导致隐匿的CCF呈开放性,导致大出血致患者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由Bar-on在1835年首次报告,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的分支破裂,造成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大约80%由外伤所致,称为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少部分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首选方法,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例经动脉或静脉入路都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我们首次报告采用开颅显微手术联合血管内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例经动脉和静脉途径皆无法栓塞治疗的复发性CCF患者,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2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左侧CCF”,采用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近端的左侧颈内动脉(ICA)。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板DSA新技术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CCF患者术前行3DDSA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定位瘘口并对瘘口进行测量.治疗中利用可调控实时透视路途技术(Landscap技术)制作路径图,以3D图像所示瘘口及周围骨性标志作为对照进行封堵治疗.结果 12例CCF均可清晰定位瘘口,瘘口直径平均3.7 mm.利用Landscap技术使颈内动脉路径及海绵窦骨性标志同时可见.球囊栓塞10例,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封堵瘘口1例.颈内动脉通畅11例,1例行颈内动脉闭塞.结论 平板DSA 3D技术提供了瘘口的丰富信息,Landscap技术为治疗增加了骨性标志,其联合应用为治疗CCF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2岁.因"头部外伤后1个月,右侧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20 d"入院.入院时查体见右侧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于右侧额颞部听诊可闻及与脉搏一致的杂音.术前行Mata(s)试验1周,患者能够完全耐受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显示为右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经右侧眼上静脉引流.同时发现右侧脑膜中动脉分支与海绵窦沟通,参与瘘的形成,亦向右侧眼上静脉引流.我们尝试用可脱性球囊封堵CCF颈内动脉瘘口.由于瘘口较大,无法单纯用一枚球囊进行封堵.最终使用了4枚球囊,封堵了CCF瘘口的同时,也闭塞了右侧颈内动脉(ICA).经左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见侧枝循环代偿良好.右侧颈外动脉造影见右侧脑膜中动脉分支与海绵窦的沟通依然存在.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给予特殊治疗.45 d后复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完全,颈内动脉瘘口无复发,同时右侧脑膜中动脉分支与海绵窦的沟通完全消失.患者的CCF彻底治愈,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枝破裂,血液由颈内动脉直接流入海绵窦,导致海绵窦及与之相交通的静脉扩张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有多种治疗方法,如颈内动脉结札、肌肉栓塞、孤立手术等,或几种方法合并应用.颈内动脉结札术现已极少单独采用,用在结札部位以上  相似文献   

19.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临床上不常见,其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好,现将我院收治的CCF 1例报告如下.1病例女,37岁.因"视物模糊、成双3个月"于2009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被丈夫打"两记耳光"后,出现视物模糊伴耳鸣、眼胀,右眼斜视、逐渐波及左眼并出现视物成双.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一般系指由外伤造成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但复杂的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必要时也需要经静脉栓塞或应用其他材料,如微弹簧圈,NBCA等,其特点为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是TCCF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综述了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