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典型泌尿系结核的内窥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临床资料。12例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单纯残留胆囊管切除,6例行残留胆囊管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随访8个月至5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诉不适。结论胆囊管残留过长、胆囊管内结石残留及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主要原因;B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应早期开腹手术治疗;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临床资料.12例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单纯残留胆囊管切除,6例行残留胆囊管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随访8个月至5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诉不适.结论 胆囊管残留过长、胆囊管内结石残留及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主要原因;B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应早期开腹手术治疗;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行对端吻合;胆管壁损伤6例,修补放T管引流;其余4例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电灼伤2例,行二期胆肠吻合术;胆总管被钛夹夹闭1例,行钛夹松开,胆囊管残端重新缝扎,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胆管损伤在术中早期发现并且妥善处理.可避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术后发现者胆肠吻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伍斌  旺堆 《健康天地》2010,4(3):9-9
胆囊切除术后临床部分患者出现或重新出现与术前类似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不适、右上腹疼痛等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引起PCS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D胆系内原因,如胆管结石、胆囊管残端过长、再生胆囊、胆道良性狭窄、胆道感染等;②胆系外原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肝脏疾病、腹腔内粘连、冠状动脉疾病、膈疝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界定范围较广,临床工作中,不能一概将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以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下定诊断,而应进一步确定其引起并发症的真正原因,以利治疗。  相似文献   

5.
胆囊管残株结石是胆囊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8月,共因胆石症行胆囊手术603例。术后B超发现胆囊管残株结石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38-72岁。胆囊多发性结石2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术后发现时间1个月~3年。例1:女,38岁,因胆囊多发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半年后B超发现胆囊管残株结石。例2:女,59岁,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2年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向右肩放射,B超提示:胆囊管残株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复发性胆道结石再手术的原因、诊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以减少术中胆道损伤和术后残石的几率.方法 总结复发性胆道结石再次手术病例54例,从手术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再手主要手术原因是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手术方式以胆管切开整形、解除狭窄、彻底取石为主,合理应用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手术治愈率达到87.0%,手术病死率1.8%.结论 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是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胆道再手术的手术原则是胆道高位切开整形、纠正狭窄、彻底清除结石及通畅的胆汁引流;复发性结石再手术对术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要求很高,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探查径路,以减少副损伤几率.  相似文献   

7.
对原发性胆管结右并胆管狭窄的病例在治疗上是比较困难的,彻底取出肝胆管内结石及完全解除胆管狭窄也是不易的。对胆色素为主的胆管结石主张在取石后附加胆肠引流手术,而术后胆肠吻合口的狭窄,反流性胆管炎及残余结石的存在均影响肝胆管结石症的治疗效果或成为再次手术的原因。为了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我们改进和统一了胆肠引流术的术式及术前后常规,并初步总结了几年来的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伟  陈军  杨俊  宋心锁 《现代保健》2009,(15):65-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收治的5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经验.结果 52例发生胆漏的患者中,经保守治疗和再次手术治愈各25例,死亡2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可以经保守治疗和再次手术治愈,应根据胆漏的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斌 《现代保健》2010,(11):170-171
目的探索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时总胆管的探查方法。方法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术前做B超、CT及MRI检查以确定行胆囊切除术时行胆总管探查的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以及有无探查总胆管的必要性。结果318例胆囊炎胆石症在术中有25例怀疑有总胆管结石,行总胆管术中造影,其中有18例行总胆管探查,诊断出胆总管结石13例。结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时切忽忘记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术前术中都要做到仔细的检查,才能做到杜绝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预防胆管横断性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典型医源性横断性胆管损伤的病例 ,分析其损伤原因、临床表现、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 ,1例反复胆管感染 ,2例胆管或胆肠吻合术后 ,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后治愈。其余病例经一次确定性手术治愈。结论 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时 ,应根据胆管损伤类型和病理变化程度 ,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 ,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为获得最佳外科治疗效果 ,应争取于术中及术后 1~ 2d内行确定性胆管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具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疾病280例,都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预后情况并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无死亡患者.患者术后的ALT与AST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结石12例,发生率为4.3%.经过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石直径、体重为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残留结石患者都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都痊愈再次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残留结石的存在与年龄、结石直径、体重明显相关,要合理进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胆道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17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8例,胆管癌根治术后胆漏2例,拔T管后胆漏3例,误拔T管2例,狭窄胆管成形术后胆漏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例.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8例.结果 1例死亡,16例治愈,治愈率为94.1%.结论 胆道术后发生的胆漏原因较多,部分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有效腹腔引流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对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或不能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手术操作、妥善的术后处理是预防胆道术后胆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5-2001年行胆道再次手术45例,原因大多为残余结石、再发结石、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取原切口或肋缘下切口,找到胆总管取净结石,同时解除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检查、T管造影等避免残余结石的有效措施。因诸多因素胆道手术后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此时手术一般较困难,现对45例患者胆道再次手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特点和处理经验。方法:对58例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净结石,去除原发病灶,通畅引流,是预防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有效措施,术中多选用:T管引流、胆肠吻合、部分行左肝叶切除等术式,随访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结论:胆道再次手术,必须充分进行术前准备,选择合理术式,取净结石,去除病灶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胆道再次手术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龚剑寒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34-50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对双峰县人民医院2001年3月至2012年3月9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发生黄疸的21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探查,B超,CT,ERCP,MRCP及肝酶谱及肝病毒定量分析证实,本组术后黄疸原因为残留结石6例,胆道结扎损伤2例,胆道损伤并胆漏3例,肝炎6例,毛细胆管炎2例,原因不明2例。经再次手术、ERCP/EST、抗炎、护肝、抗病毒、等治疗。15例痊愈,2例仍然有症状门诊治疗,1例死亡。结论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握,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必要前提。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需根据其不同原因而行相应处理,争取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顾爽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54-6254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肝胆系统再次病变的发生原因,使我们临床一线医生,尽量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诱发胆系病变的不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度12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胆系病变的患者,予以ERCP检查,展示残留的胆囊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胆囊管的残留长度、汇入方位、再发疾病的病理特点予以分析。结果通过ERCP及病理检查,很好的展示了残留的胆囊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确认了再发疾病与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的胆囊管的因果关系。结论发现残留的胆囊管过长、先天性胆囊管与肝外胆管的异位畸形;特别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视野的局限性,致使胆囊管内残留结石、炎症病变等,诱发了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系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原因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对1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的原因是囊肿切除发生癌变3例;囊肿未切除形成结石4例;囊肿或胆管与肠道吻合口狭窄6例;返流性胆管炎1例;未切除胆囊及复发性胆囊炎6例.术式有两种,一种为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一种为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结论应遵循彻底切除囊肿和切除胆囊,选择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是提高手术效果,防止返流性胆管炎和避免再次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Ⅰ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4年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结论 手术前诊断及术中注意Mirizzi综合征的存在能降低手术胆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I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4年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结论手术前诊断及术中注意Mirizzi综合征的存在能降低手术胆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