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并探讨立体定向毁损颅内不同靶点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出现小脑体征与手术灶关系。方法:随机抽出颅内3个不同靶点毁损治疗PD共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Leksell定向仪,选择常规靶点。结果:丘脑外侧苍白球(VpLp)毁损术后一周以上出现小脑体征者占3.3%,在丘脑腹测中间校(Vim)毁损出现小脑体征者占6.6%。而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L)出现率最高。结论:毁损灶越靠近丘脑脑底部,术后出现小脑症状的发生率越高,说明走向毁损灶的位置与小脑症状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在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前后的发音状况。方法12位PD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发持续元音/a:/、/i:/、/u:/,记录发音,提取发音参数基频(F_0)及第1、2、3、4共振峰(F_1、F_2、F_3、F_4)。结果男性病人行Vim毁损术后,元音/i:/的第1共振峰升高,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PVP和Vim毁损术对PD病人近期发音无明显影响,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附196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自2001年3月-2005年5月应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PD)19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电极导向VL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3例PD患者,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im/Vop)及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联合毁损术。结果:43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Motor 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显著改善(P<0.0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Vim核和PVP核联合毁损手术,能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8年对255例帕金森病行脑立体定向术,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89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核毁损术66例。对两组病例就手术效果,术后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头颅CT扫描提示颅内出血进行对比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丘脑、苍白球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PD患者151例在采用MRI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Vim后行射频热凝毁损Vim治疗。术前、术后1周、1年、3年、6年在未服药状态下行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不同Hoehn-Yahr分级患者术后1周UPDRSⅢ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不同级别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改善率均差异显著术后6年,震颤型和震颤僵直型PD患者UPDRAS评分分别为(35.75±2.30)%和(27.27+2.02)%;震颤型近期及远期疗效较震颤僵直型好(P〈0.05)。随着Hoehn-Yahr分级的增加和术后时间的延长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下降。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毁损灶少量出血6例,构音功能障碍8例,手术同侧口周及对侧肢体麻木7例。结论经MRI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后行丘脑Vim毁损术治疗PD近期疗效显著,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手术效果关系。方法:对213例PD患者进行了221次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临床分型;震颤型17例,僵直型38例,震颤僵直型158例,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171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21例;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8例;同期双侧PVP5例,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50.8%-60.8%和28.7-36.6%,但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1例,结论: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PVP对僵直、“开-关”现象、异动症,肢体无力及肌肉酸痛效果较好,震颤效果略微差一些,对运动迟缓、连带动作、语言发音也有一定改善率,但对平衡,步态及姿势等轴性症状效果较差。甚至个别症人术后步态障碍加重。Vim毁损术对震颤效果最为理想,同期双侧PVP手术易产生并发症,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对已行一侧核团毁损术的19例患者施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对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其中16例患者一期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二期行对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核)毁损,同时加做Vim核小灶毁损.3例患者一期行Gpi核毁损,二期行对侧Gpi核毁损及Vim核小灶毁损.采用PD国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开”、“关”两种状态进行评分,分析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所有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典型症状(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二期Gpi核毁损术对缓解僵直明显,加做Vim核小灶毁损,震颤缓解满意.2例患者术后出现构音困难,其中1例伴吞咽困难.3个月后症状缓解. 结论 对双侧症状均较严重的PD患者,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的靶点,严格控制毁损灶大小,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至201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Vim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PVP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45例。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UPDR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的UPDR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靶点定位、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DBS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UPDRS评分显示刺激术和毁损术均能显著改善对侧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症状,双侧刺激术还能改善步态和姿势症状,但双侧毁损术可加重语言、吞咽及流涎等症状,并发症较高。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严格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靶点的选择、影像学定位、电生理刺激,评估手术疗效。方法:通过CT或MR导向,辅以电生理刺激矫正靶点,对6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行丘脑(Vim)或苍白球(PVP)进行射频术;或对底丘脑核(STN)进行脑深部刺激(DBS)。根据术前、术后Webster和UPDRS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0例的手术治疗中,包括2例进行了二侧手术,5例进行了DBS,结果显示有效率100%,术后1月Wwebster评分下降了30%,UP-DRS评分下降了37%,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从长期的治疗效果来看,PD的手术治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通过MR导向,术中运用电生理刺激和微电极定位使靶点毁损更加准确;对于PD的主要症状的控制,选择Vim或PVP是最佳的靶点;DBS对PD症状的控制较毁损疗效持久,且并发症少,PD患者第二次手术靶点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 387例需手术治疗的PD患者按年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毁损电极粗细 4项进行分组 ,探讨上述因素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二次手术近期疗效显著 ,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 (PVP)毁损术是应用最多的术式 ;双侧丘脑腹中间 (Vim)核毁损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10 0 % ) ;5 5岁以上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 9 70 % )明显高于 5 5岁以下的患者 (12 6 6 % ) (P <0 0 5 ) ;二次手术间隔时间在半年以内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41 6 7% )高于间隔半年以上者 (P <0 0 5 ) ;1 8mm电极的治疗效果 (98 0 1% )好于 1 1mm电极 (96 6 1% ) ,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却高于 1 1mm的电极 ,达 2 8 4 8% (P <0 0 5 )。结论 分期双侧PVP毁损术相对安全 ;分期一侧PVP加对侧Vim核毁损可减少并发症 ;术前选好手术适应证、术中控制毁损灶大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次手术应以单靶点毁损为宜 ,时间间隔宜在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人GPi、Vim及STN的电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外侧中间核(Vim)及丘脑底核(STN)的电生理特性,方法: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54例PD手术中,应用美国FHC公司生产的微电极记录系统,记录GPi,Vim和STN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结果PD病人的丘脑内和基底节不同结构部位怕电话动频率,幅度,放电 背景噪声均有显著差异,Vim中可记录到与震颤同步的高频放电,GPi,STN可记录到一致稳定的放电活动。结论:利用GPi,Vim和STN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特性,可以为立体定向治疗PD手术中的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低温多靶点立体定向技术,对52例患者进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主要是Vim核)及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同期毁损术。结果:52例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低温多靶点定向毁损术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PD患者,行同侧VL及VPLP联合毁损术,能克服传统的VL毁损术对运动迟缓无效,VPLP毁损对震颤改善不充分,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多靶点能弥补低温破坏不完全之不足,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危险性,手术成功关键是精确定位,精确定位则依赖于电生理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MD-2000型脑立体定向仪及计划系统,CT导向靶点直观定位,对6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团(Vim)毁损治疗。方法局麻下安装框架,行颅脑CT2n3rn层厚扫描,将丘脑层面扫描数据输入计划系统,选取腹侧层面,行丘脑边界勾画Vim直观定位,制造直径约6毫米的毁损灶。结果临床效果显著,随访3个月~2年,总有效率98.5%o,复发率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4%,其中呃逆2例,嗜睡3例,颅内少量出血3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2例,死亡率0。结论CT扫描靶点直观定位法,精确度高,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优于以AC—PC线为参照定位法。手术计划系统坐标计算快捷、准确,可模拟毁损,便于校正。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的定向手术适应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确定各类帕金森病的定向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478例帕金森病定向手术,对手术后的手术疗效和某些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进而推断各类帕金森病的定向手术适应证。结果 苍白球毁损术对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的震颤患者均有效,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震颤无效的患者,苍白球毁损术的手术疗效效果很差,单侧丘脑Vim核毁损术对震颤改善极佳,96.9%的患者彻底消失,同期同侧苍白球+兵脑Vim核毁损术对震颤改善极佳,96.9%的患者彻底消失,同期同侧苍白球+丘脑Vim核毁损术的患者震颤改善率为96.3%,苍白球毁损术对僵直、运动迟缓的疗效也显示出与左旋多巴服药的反应的规律性,服药效果好的手术效果好,但是,与震颤不同的是,服药无效的也有一定的疗效。启动不能患者,其手术效果都不佳,流涎、吞咽困难发生率在单侧苍折球毁损术患者中较低,乏力发生率较高,分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中患者年龄较大的较易发生乏力、流涎、吞咽困难。结论 我们的临床实践认为左旋多巴类药物服药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定指标,僵直、运动迟缓、药物引起的“开-关”、异动症服药有效的患者,苍白球毁损术的效果较好;震颤则有所不同,凡是左旋多巴不能完全控制的,采用苍白球+丘脑Vim核毁损术则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启动不能患者手术应该极其慎重,手术的帮助不大。我们不主张同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分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也要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6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和(或)丘脑(Vim)毁损术,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缓解对侧肢体症状383例(占98.7%)。康复出院365例(占94.5%)。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电极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380例,采用坐标和图像直接定位相结合.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0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34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6例,行同期双侧PVP11例,分期双侧PVP11例,分期单侧PVP或Vim毁损术3例,术前、术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结果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29.8%,“开”状态提高25.9%.UPDRS总的改善率为57.3%,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50.8%,日常活动改善率59.1%,运动功能改善率58.2%;并发症颅内出血5例,全组无死亡.本组有220例术后随访4~18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7%).结论用微电极记录可准确定位,了解周围结构,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毁损灶偏向苍白球内侧对僵硬和运动障碍改善明显,而偏向苍白球外侧对震颤改善明显.PVP毁损对异动症、“开一关”症状及肌张力增高效果最好;对肌肉酸痛、震颤、步态、姿势、语言其次;对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疗效.PVP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的患者手术效果也较理想,Vim毁损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震颤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