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珂  龙艳  周燕  林枫  于健  彭鹰 《山东医药》2008,48(27):30-3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个体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研究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合并冠心病患者、无冠心病患者、正常人进行血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瘦素(Leptin)及脂联素的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合并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与血压、TG、Leptin、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脂联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2例,老年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脂联素为因变量,以FINS、TG、HDL-C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aist)、TG、HDL-C、FINS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在老年冠心病组中水平下降,并且合并糖尿病组比不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前后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方法入选76例育龄妇女,其中31例为正常糖耐量非妊娠女性(G0),34例为正常糖耐量妊娠女性(G1),18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2)。在妊娠24周和分娩后6周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采用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13细胞功能。结果分娩前G0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G1组和G2组(P〈0.05),但脂联素水平在G1组及G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G1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较分娩前明显降低,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G2组分娩后脂联素水平低于G1组(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降更明显。而分娩后血清脂联素有所恢复,低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脂联素、血脂和肝肾功能,空腹和75gOGTT试验后2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SI)、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另三组SI、血清脂联素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单纯脂肪肝组和脂肪肝并IGT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脂肪肝并2型DM组(P〈0.05)。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而与BMI、WHR、空腹及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ALT)等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胰岛素(PINS)、WHR,TG具有高度相关性(均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SI下降;随着血糖升高进一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单纯2型糖尿病(T2DM)40例、T2DM合并冠心病50例、正常健康人30例的研究结果显示T2DM组存在低脂联素和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症,T2DM合并冠心病组更显著.脂联素、PAI-1有望成为T2DM合并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该院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试两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和hs-CRP、TNF-α、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低脂联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明显下降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其空腹血糖进行分组:正常组(空腹血糖6 mmol/L)34例、糖耐量受损组(空腹血糖为6~7 mmol/L)37例、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3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并比较各组影响因素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与载脂蛋白B、TC、空腹血糖、LDL存在相关性(P0.05)。糖耐量受损组患者LDL和TC水平高于正常组,高血糖组患者LDL和TC水平高于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组(P0.05)。高血糖组患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伴随空腹血糖升高冠心病患者,容易合并高脂血症及急性心血管事件,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应注意对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浓度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9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常规测入选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比较不同血糖浓度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住院病死率。结果在这392例心力衰竭患者中,血糖浓度正常者达162例(41.3%),糖调节受损122例(29.4%),高血糖108例(26.0%)。高血糖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占76.9%,糖调节受损组占65.6%,与血糖正常组(2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死亡的17例中,血糖正常组2例(11.8%),糖调节受损组6例(35.3%),高血糖组9例(52.9%);3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糖越高,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越高,住院病死率也越高,提示糖代谢紊乱可能是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SU继发性失效的患者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而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U继发性失效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SU继发性失效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BM I水平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BM I≥25kg/m&2),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组;将30名正常体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肥胖糖尿病各组低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是降低的。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对肥胖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血糖状态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探讨hs—CRP、PAI-1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受试者各30例,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hs—CRP、PAI-1、血脂、空腹胰岛素等项目,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2型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对照组依次比较,hs—CRP、PAI-1、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hs—CRP、PAI-1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糖耐量减低人群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hs—CRP、PAI-1、BMI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糖调节受损时期即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并出现大血管病变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冠脉病变程度与糖代谢紊乱及β细胞功能的关系,为血糖异常患者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183例接受了冠脉造影(CAG)的患者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糖及B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在FBCr〈5.6mmol/L的糖调节受损(IGR)组中[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2hBG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16,P〈0.01),8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66,P〈0.01);而在FBG〉5.6mmol/L组中,2hBG、HOMA—β与冠脉病变程度不相关(2hBG:r=0.017,P〉0.05;HOMA-β:r=0.280,P〉0.05)。结论在FBG正常的IGR中,2hBG及β细胞功能损害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而在FBG异常患者中三者的关联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患者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77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26例、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26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28例,同时选择23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NC)组,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入选者血8-OHdG 的含量.结果 血8-OHdG含量在T2DM组为(4.5±0.7)ng/ml,IGT组为(3.8±0.9)ng/ml,NGT组为(3.4±0.5)ng/ml,均较健康对照组(2.9±0.7)ng/ml明显升高(P<0.05),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结论 血8-OHdG水平反映了氧化应激,可能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耐量异常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美国>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6%,但是,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60%以上,其病死者中80%以上为>65岁老年人[1]。增龄是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糖尿量异常(IGT)或者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探究.方法 将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接收治疗的24例DM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5例IGT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以及65例冠心病患者(C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和糖代谢紊乱不同,A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2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如.05).结论 与冠心病患者相比,DM或者IGT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较为复杂和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病人临床特点。方法:96例ACS患者根据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分为:糖尿病(DM)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2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32例)。所有病人检测血糖,血脂,心电图和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进行各组间相互比较。结果:DM组和IGT组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比NGT组高(P<0.05~<0.01),而。DM组的血糖水平比IGT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0.01)。DM组和IGT组的心电图缺血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比NGT 组重。P<0.01。结论:IGT组和DM组的血脂代谢异常,心肌缺血和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较NGT组重。故对IGT 的老年病人应警惕冠心病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初发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敏感性(IS)特征。方法北京市东城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2388名受试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本文纳入2244例,其中糖耐量正常(NGT)1608例,IFG240例,IGT243例,IFG+IGT 153例。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相Stumvoll index、△I30/△G30)。结果与NGT组比较,其余三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及B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1);IFG组HOMA-IR及Matsuda指数均高于IGT组;IFG组△I30/△G30高于IGT组,而Stumvoll指数低于IGT组(P〈0.01);与IFG组、IGT组比较,IFG+IGT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1相Stumvoll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IR,IFG组肝IR较重,而IGT组肌肉IR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代谢状态,观察糖代谢异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6例。对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检查结果及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3组。分别于PCI手术前后、发病24、48、72 h、7 d检测脂联素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1)58例(28.2%)患者入院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46.6%的患者为糖调节异常,10.8%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全部病例中69.4%的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2)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即刻血糖[(11.50±4.40)mmol/L、(8.22±1.38)mmol/L比(6.42±0.86)mmol/L]、空腹血糖水平[(9.23±4.11)mmol/L、(6.37±1.81)mmol/L比(5.19±0.79)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51.82%±7.02%比54.70%±7.98%、54.75%±7.72%,均为P<0.05);糖尿病组在PCI手术前后、发病后48、72 h与7 d脂联素水平均较正常糖耐量组低[(13.42±1.73)μg/ml比(15.37±1.73)μg/ml、(12.92±2.45)μg/ml比(14.71±1.61)μg/ml、(11.32±3.37)μg/ml比(12.48±2.64)μg/ml、(11.55±3.05)μg/ml比(13.13±2.55)μg/ml、(11.89±2.92)μg/ml比(13.56±2.36)μg/ml,均为P<0.05],糖尿病组在PCI手术前后、发病后72 h与7 d脂联素水平均低于糖调节受损组[(13.42±1.73)μg/ml比(15.61±1.60)μg/ml、(12.92±2.45)μg/ml比(14.76±1.65)μg/ml、(11.55±3.05)μg/ml比(12.61±2.13)μg/ml、(11.89±2.92)μg/ml比(13.18±2.04)μg/ml,均为P<0.05];各组PCI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糖耐量组和糖调节受损组的患者;正常糖耐量组、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PCI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于发病后24 h各组脂联素水平降至最低值,随后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异常(IFG/IGT)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52例在我院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疗的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其中T2DM组42例,IFG/IGT组38例,正常对照(NGT)组72例,采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血红蛋白,多功能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同时统计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结果RDW在T2DM组、IFG/IGT组和NGT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2DM组和NGT组、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FG/IGT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是RDW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T2DM患者RDW升高,RDW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CHD)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介入术后观察。方法选择CHD患者1212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配T)组及T2DM组,比较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糖代谢异常各组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积分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糖代谢异常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及T2DM患者晚期血栓形成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CHD合并IGR或T2DM患者,多个CHD危险因素并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病变程度严重、弥漫,且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