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塞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诊治。方法:对1例2次手术后均合并肠瘘的白塞综合征患者行回盲部、末端回肠切除并回肠造瘘术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后未再出现肠瘘,恢复良好。待二期手术。结论:白塞综合征合并肠外瘘应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内瘘患者手术治疗的措施,并总结治疗体会,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治疗要点。结果:本组4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内瘘患者中,包括15例慢性胆囊炎合并十二指肠瘘患者,8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瘘患者,9例慢性胆囊炎合并结肠瘘患者,3例慢性胆囊炎十二指肠瘘合并结肠瘘患者,5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瘘患者。其中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十二指肠内瘘患者与腹腔镜下修补术后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经胃肠外营养支持和抑制胰酶分泌等处理后,术后1个月后引流管中液体的量逐渐减少,术后3个月引流液完全消失后将引流管拔除。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结肠瘘患者进行造瘘术后3个月后实行结肠造瘘回纳术进行治疗。剩余的胆囊消化道瘘患者均于留置引流管7d~10d后将引流管拔除,均恢复顺利。4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进行修补术后1个月后将T管拔除,5例支撑引流管患者均于手术后6个月之后拔除,术后远期均未出现胆道感染和胆管狭窄情况。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内瘘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并根据手术中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徐慧海  李亚斋  苏宏伟  齐海亮   《四川医学》2021,42(4):325-328
目的 探讨腹腔结核术后肠外瘘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腹腔结核术后发生肠瘘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肠外瘘发生的时间、症状、类型、治疗方法,以及疾病转归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早期瘘13例,晚期瘘23例,发生时间3~1...  相似文献   

4.
60例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全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24-1024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诊治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60例患者,Ⅰ期右伴结肠切除22例,均Ⅰ期吻合,并发肠瘘2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32例,Ⅰ期吻合15例,并发肠瘘2例,单纯性肠造瘘Ⅱ期手术肠切除3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肠造瘘或捷径手术6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5.0%。结论:外科手术是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的大小不是手术的禁忌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前、术后合理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近来遇到二例回盲部肠瘘患者,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捷径手术,术后形成盲襻瘘。现将其治疗的教训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例1:50岁男性,一年前因回盲部癌行根治术,现因肠梗阻保守疗法不缓解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吻合口处有肠瘘,形成肠管和侧腹壁包裹性脓肿。行腹壁外引流术,同时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术后肠瘘处引流量大,而排大便量很少,全身状态很差,术后形成盲襻瘘。六个月后,行盲襻瘘切除,局  相似文献   

6.
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40例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诊治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0例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40例病人,Ⅰ期右伴结肠切除15例,均Ⅰ期吻合,并发肠瘘1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20例,Ⅰ期吻合8例,并发肠瘘2例;单纯性肠造瘘Ⅱ期手术肠切除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肠造瘘或捷径手术3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5.0%。结论:外科手术是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的大小不是手术的禁忌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前、术后合理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06年9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35例临床资料。结果高位肠瘘15例,低位肠瘘20例,其中13例早期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治愈,5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宜保守治疗,经过控制感染及配合TPN、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瘘的位置、时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肠外瘘4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瘘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但其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治疗肠外瘘44例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肠瘘治疗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处理非常重要,抓好肠瘘的局部处理,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肠瘘发生3个月后,手术方式用瘘口部肠段切除吻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肠瘘病人肠外营养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一旦确诊肠瘘既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又要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病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病人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经营养改善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使大部分肠瘘病人获得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10.
肠瘘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1999年10月~2008年5月间发生的23例肠瘘。对肠瘘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高位肠痿6例,3例早期修补术仅1例成功,3例保守治疗2例治愈。低住肠瘘17例,其中7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7例获愈,另10例保守治疗7例成功,3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麦金妹  刘伟燕 《吉林医学》2011,32(27):5812-5812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外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15例患者瘘口缩小,溢出液减少,维持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结论: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黄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49-51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后治疗肠瘘的时机和方式选择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胃肠手术出现肠瘘的4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23例为结直肠瘘患者,对照组23例为小肠瘘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和时机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21例进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2例进行双腔造瘘手术,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实验组20例给予保守治疗,3例先进行早期控制,5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肠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肠瘘患者,实施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结直肠瘘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并给予腹腔引流,治愈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肠外瘘27例诊治分析欧琨陈强谱王荣华杨振林(附属医院普外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肠;外瘘;治疗;肠外瘘肠外瘘是腹部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病程长,病变复杂多样,处理困难,对病人躯体和精神创伤较大。因此,对肠瘘的正确诊治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上蔡县医院外科经手术治疗3例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小肠肿瘤患者因狭窄、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分别行肠切除吻合、回肠造瘘手术针对HIV阳性,免疫指数CD4〉200的2例患者行肠切除吻合术,1例CD4〈200的患者行肠造瘘术随访6个月到3年,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腹痛等并发症时宜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吻合术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贯通性复杂低位性肠外瘘,左上腹壁、大阴唇外侧管状瘘管切除,肠粘连松解,右侧输卵管切除,回一直肠吻合口上缘前侧壁回肠瘘管盆腹膜填塞修补,直肠括约肌上侧壁瘘管挂线疗法围手术期的护理.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强调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与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排便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患者术后肠外瘘治愈,控便效果良好,达到了手术预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ntulli肠造瘘术用于早期高位小肠瘘患儿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早期高位小肠瘘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儿给予Santulli肠造瘘术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Santulli肠造瘘术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ntulli肠造瘘术治疗早期高位小肠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研究组治疗后,患者满意人数15例,基本满意13例,满意率93.3%,对照组治疗后,满意人数10例,基本满意人数8例,满意率6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造口引流量达到(760.00±107.56)mL/d,术后并发症患者为12例,较对照组并发症人数有所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关瘘时间为15 d,有效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P<0.05),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对于早期高位小肠瘘患儿采用Santulli肠造瘘术治疗,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临床治疗早期高位小肠瘘采取Santulli肠造瘘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肠外瘘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年7月-2007年7月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1998小肠肠瘘10例,其中2例早期手术治愈,6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炎症控制后手术治愈。结直肠肠瘘8例,其中1例炎症控制后手术治愈,7例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必要时配合TPN、生长抑素等。  相似文献   

18.
低位肠外瘘指回肠肠瘘,本文就我院1966~86年的42例作一讨论。临床资料男31,女11,年龄5天~68岁.粘连性肠梗阻16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阑尾手术6例,闭合性腹部外伤6例,肠炎性穿孔3例,肠重复畸形、小肠系膜肿瘤、血吸虫  相似文献   

19.
肠瘘是指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肠瘘有内瘘和外瘘之分.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外瘘,如小肠瘘、结肠瘘;与其他空腔脏器相通,肠内容物不流出腹壁外者称内瘘,如胃结肠瘘、直肠膀胱瘘等.内瘘的症状与治疗根据所穿通的不同的空腔脏器而异.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并发症,也可继发于创伤、炎症、感染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及近远期效果。方法于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8例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者72例和继发性肠套叠6例,行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并对其近远期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中合并肠坏死而无穿孔者48例,合并肠穿孔者30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者3例,合并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者2例,合并肠壁淋巴瘤者1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26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38例,回盲部及部分结肠切除回结端端吻合14例。7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76例伤口一期愈合,无肠瘘、肠狭窄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其中12例较术前有明显稀便情况,1例术后5d刀口感染经换药再次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6d合并肺炎及切口处肌层断开出现腹壁疝,1例术后6个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而痊愈。结论对于肠套叠合并肠壁血运障碍或有器质性病变者可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不需要考虑肠造瘘或肠管旷置,近远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