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PENL组CD3^+、CD4^+和CD8^+明显降低(P〈0.01),原发性结性恶性淋巴瘤(结性组)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PENL组、结性组中CD3^+、CD4^+和NK细胞与IgA、IgG、C3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相比,CD3^+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CD8^+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T和CD8^+T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大鼠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常规切痂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C组不烫伤。A组伤后第6h、B组伤后第4d切痂,并于伤后第1、5、9d各活杀10只,取材送检,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A、B组与C组比较:A、B组烫伤大鼠各时相点CD3^+T细胞变化不大(P〉0.05),但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细胞增高(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2)A组与B组比较:A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细胞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大鼠烫伤后细胞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2)休克期切痂可以改善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提高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数。从而改善烫伤大鼠伤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的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作期哮喘患者CD4^+T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1),CD8^+T细胞显著下降(P〈0.01)和CD56^+CD16^+NK细胞下降(P〈0.05)。CD3^+T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发作期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PS)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检索2003年2月-2004年1月有关SAPS患者T细胞亚群计数研究的论文,汇合成大样本资料,借助先进的RevMan4.2分析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二次分析以探讨该病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SAPS病程〈14天期间,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均显著降低(均P〈0.01)。其中,重症病人(包括重型和极重型)比非重症病人(包括轻型和普通型)降低更显著(均P〈0.01)。病程〉14天恢复期病人与病程〈14天病人比较,CD3^+细胞虽然有了上升,但无显著差异(Z=1.56,P=0.12)。CD4^+细胞、CD8^+细胞均恢复性上升,差异显著(均P〈0.01)。病程〉14天恢复期病人与正常对照比较,CD3^+细胞、CD4^+细胞仍然显著降低(均P〈0.01)。两者的CD8^+细胞有差异(Z=2.28,P=0.02)。结论:①SAPS患者整个病程中都存在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数量暂时性、严重性、可逆性降低;②患者T细胞亚群数量的下降以重症病人为甚;③这种降低是可逆性的,随着病程进入恢复期,患者T细胞亚群开始恢复性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M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重肌灵片及泼尼松模拟片;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及重肌灵模拟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B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降低(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而对照组三者水平皆降低。结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IFN-γ、IL-4、TGF-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是重肌灵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新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ACTH的影响。方法: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将新兵分成高、低特质焦虑组各16人。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测定被试基础期(打靶前4d)、应激期(打靶时)、恢复期(打靶后5d)的CD4^+、CCD8^+及ACTH浓度。结果:①高特质组3个时期的CD4^+、CD4^+/CCD8^+比值均低于低特质组。CD8+高于低特质组;高特质组应激期CD4^+显著下降(P〈0.05)、CD4^+/CCD8^+比值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P〈0.01).而低特质组仅应激期CD4^+定量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P〈0.01)。②实弹射击前、中、后的ACTH浓度,高特质组变化呈极显著差异(P〈0.001),而低特质组应激期与基础期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急性应激影响新兵的CD4^+、CCD8^+及其比值,其程度与特质焦虑有关。②应激时高特质组ACTH浓度下降显著大于低特质组,且随应激源消除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与淋巴细胞免疫功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酵母菌花环试验、MTT法及克隆抗体致敏花环法对51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RBC-C3bR、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T淋巴细胞(TC)亚群进行测定。结果:胃癌患者RBC-C3bR阳性率、NK细胞杀伤活性、CD3^+、CD4^+、CD4^+/CD8^+比值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低下(P〈0.05、P〈0.01)。经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显示,RBC-C3bR阳性率与CD4^+/CD8^+比值、NK细胞杀伤活性间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一样受到抑制,二者免疫功能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某些皮肤病中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3^ ,CD4^ ,CD8^ ),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CD8^ 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CD4 +/CD8^ 与正常组比较降低(P<0.05),RBC-C3bRR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RBC-ICR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某些皮肤病中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0.
CD22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CD226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以阐明CD226抗原在SLE患者体内T细胞活化中作用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31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72h后,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细胞表面CD226抗原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的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上CD226^ 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组、静止期SLE组的CD3^ 、CD4^ 、CD8^ T细胞上CD226^ 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之间T细胞亚群上CD226^ 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CD3^ 、CD4^ 、CD8^ T细胞CD226^ 抗原表达水平与SLEDA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活动期、静止期SLET淋巴细胞CD226^+表达均增高,CD226^ 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30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rAAV/PSA感染DC前体细胞,采用系列细胞因子诱导DC前体细胞成熟。第6天收集成熟DC并与T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分别于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PSA基因转染DC刺激T淋巴细胞爆发增殖,与培养前比较,混合培养6d后CD8^+、CD8^+CD69^+、CD8^+CD28^+T细胞的比例和CD8^+/CD4^+比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CD28-T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比例较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基因转染DC能够有效地激活CD8+抗原特异性CTL,下调免疫抑制性T细胞,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对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病例组接受放疗治疗(6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的1周,病例组的CD4+细胞百分率、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CD4^+细胞百分率、DTER、RBC-C3bRR逐步升高、CD8^+细胞百分率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在刚结束放疗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个月后,红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逐渐改善.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4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DM+ LTB组)及6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LTB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以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 LTB组和LTB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M+ LTB组CD3+CD4+/CD3+CD8+比值显著高于LTB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护理人员应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及饮食等方面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型乙型肝炎前期(以下简称重肝前期)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特点.方法 选取重肝前期患者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3+/CD4+、CD3 +/CD8+、CD4 +/CD25 +/CD45+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重肝前期组CD3+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肝前期组CD4+T细胞绝对值与慢性乙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此外,CD4 +/CD8+比值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重肝前期组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前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特征为CD4+T细胞占优势,CD8+T细胞和CD4+ CD25+ Tregs绝对值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子宫肌瘤、子宫癌前病变患者相比较,探讨LAIR-1表达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AIR-1在1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阳性率均高于子宫肌瘤(P<0.001;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 <0.001;P <0.01).平均荧光强度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01).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5).结论 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上调,提示LAIR-1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肝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T细胞亚群、AFP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1年1月~2014年3月73例乙肝孕妇HBV DNA并分组,A组(HBV DNA〈10^3copies/ml),B组(10^3copies/ml≤HBV DNA〈10^6copies/ml),C组(HBV DNA≥10^6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6;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纳入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B、C组血清IL-16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16=3.568~5.329,P均〈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3.435,3.857,P均〈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1.758~5.354,P值均〈0.05)。B、C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A组和对照组减低,CD8^+T细胞较A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2.101~3.586,tCD4^+/CD8^+=1.903~2.259,tCD8^+=1.774~2.816,P均〈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16与AFP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乙肝孕妇血清IL-16、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孕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与AFP联合检测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ˉCD8^+、CD3^+CD4^+CD8^+、CD3^+CD4^+CD8ˉ与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者组CD3^+、CD3^+CD4ˉCD8’、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8、0.050、0.025)。CD3^+CD4^+CD8^+、CD3^+CD4^+CD8ˉ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775、0.149),以上各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在年龄与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者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CD3^+、CD3^+CD4ˉCD8^+异常变化提示其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对26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11例急性排斥反应、10例环孢霉素A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测。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组与环孢霉素A中毒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1.83%±9.65%、73.29%±8.85%、72.06%±12.0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8.69%±9.21%、49.58%±8.41%、40.15%±9.98%,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正常组和CSA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D3^+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9.28%±9.02%、19.18%±5.35%、30.86%±9.19%,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正常组和CSA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分别为1.76±0.97、2.92±0.71、1.81±0.92,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正常组和CSA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环孢霉素A中毒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AAN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过程中的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TNF-α、IL-6血清含量的检测,分析AAN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6+CD56的比值,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IL-6、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AAN组CD4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CD4/CD8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AAN组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与Pr/24h负相关(P〈0.01),CD8与BUN正相关(P〈0.01),CD16+CD56与Scr负相关(P〈0.05);IL-6与Scr正相关(P〈0.05)。结论:AAN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和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显示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为马兜铃酸肾病发病过程的进一步了解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