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新诊断癫(癎)患者初次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155例年龄4~68岁新诊断的癫(癎)患者给予单药治疗,至少观察1年,以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和早期治疗失败时间为终点事件,其中治疗失败的原因包括发作控制不佳和/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采用Cox回归分析判断癫(癎)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癫(癎)家族史(HR=2.39,P<0.05)、EEG癫(癎)波(HR=2.05,P<0.005)、治疗前发作次数(HR=1.76,P<0.05)是影响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的因素;女性患者(HR=4.25,P<0.001)、部分性发作(HR=2.54,P<0.05)、EEG癫(癎)波(HR=3.11,P<0.005)是影响早期治疗失败时间的因素.结论 EEG癫(癎)波、癫(癎)家族史、治疗前发作次数、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女性患者是影响新诊断癫(癎)患者初次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首次癎性发作后与复发间隔时间的危险因素,以指导首次癎性发作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67例发作至少2次以上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变量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建立比例风险度模型,判断影响首次癎性发作后与复发间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首次癎性发作后平均复发时间为(7.03±17.52)个月,其中性别、起病年龄、发作类型、睡眠发作、热惊厥史、癫癎家族史对首次癎性发作后复发间隔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因、部分性或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继发性癫癎、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慢波、异常放电、影像学异常及首次发作后是否正规治疗对复发间隔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明确病因、脑电图有慢波、异常放电、影像学异常、有神经系统体征为影响首次癎性发作后复发间隔时间的危险因素。对这些患者最好在首次发作后正规服用抗癎药物。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癫痫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癎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癎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癎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105例经颅脑CT/MRI证实且无癫癎史的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患病率、危险因素、首次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及预后。结果 4.6%患者(51/1105)出现脑卒中后癫癎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质病灶、病灶范围>1个脑叶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脑卒中后癫癎发作。迟发性癫癎患者更易出现反复癫癎发作,抗癫癎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卒中类型、病灶位置、范围等均为脑卒中后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各种类型成人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各类型新诊断的成人癫癎患者,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后患者癫癎发作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成人癫癎的总有效率为75.0%;对部分性发作可能更为有效,有效率为77.0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因疗效不佳退出为18.75%.结论:在单药治疗成人癫癎中,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药物,且对部分性和全面性癫癎发作均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癫癎无发作2年以上的患者抗癫癎药(AEDs)撤药前脑电图异常(样放电)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共筛选229例癫癎控制、达到无发作2年以上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29例患者中,脑电图持续异常者为48例(21.0%)。多因素分析发现首次发作后脑电图出现异常放电(P=0.000,OR=9.07,95%CI:3.39-24.28)以及多药联合治疗(P=0.019,OR=2.70,95%CI:1.17-6.17)是脑电图持续异常(样放电)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癫癎首次发作后脑电图异常(样放电)、AEDs多药联合治疗是癫癎发作控制患者的脑电图持续异常(样放电)的危险因素,撤药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A)所致癫癎的手术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CCA所致癫癎病人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程、癫癎发作类型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4年,EngelI级39例(79.6%),EngelII~Ⅳ级10例(20.4%)。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灶〈1.5cm、病程≤1年及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病人手术预后较好(P〈0.05),而年龄、性别、病灶位置与手术预后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O.05)。结论CCA所致癫癎的手术效果理想,病灶大小、病程和癫癎发作类型与手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卒中后癫癎发作时间分布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将122例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分为早发性癫癎发作组(卒中后2周内出现癫癎发作)60例;晚发性癫癎发作组(卒中2周后出现癫癎发作)62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患者的基础情况,卒中的危险因素、卒中的类型、癫癎发作的类型、发作频次、治疗等情况与早发及晚发的关系.结果 性别、年龄、卒中危险因素以及脑电图改变在两组间无差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是卒中后癫癎发作早发的危险因素;早发性癫痫发作倾向于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晚发性癫癎发作倾向于表现为部分性发作;颞叶病变是卒中后癫癎发作晚发的危险因素;晚发性癫癎发作倾向于复发.早发性癫癎发作患者接受短期治疗的比例较高,晚发性癫癎发作患者接受长期治疗的比例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提示糖尿病是卒中后癫癎发作早发的危险因素(OR=2.664,95%CI=1.143~6.210,P=0.259).结论 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为卒中后癫癎发作早发的危险因素;而颞叶病变是卒中后癫癎发作晚发的危险因素,且晚发性癫癎发作更倾向于复发.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合并癫(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合并癫癎患者中,癫癎与MS病程、脑电图(EEG)和磁共振(MR)的关系,以及对抗癫癎药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5年3月间确诊为MS合并癫癎的住院患者中,癫癎的临床特点,EEG,MR特点,癫癎与EEG-MR的相关性,预后及对抗癫癎药的反应。结果121例MS中10例(8.29%)合并癫癎,其中2例癫癎在MS确诊前出现,1例在MS确诊2年内出现(早期发作组),7例在MS确诊4~11年内出现(晚期发作组);早、晚期发作组扩展功能障碍EDSS量表(评分分别为3.0±1.80及5.76±3.1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癎年发生率分别为0.25±0.38及2.13±1.3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癫癎与EEG-MR相关。晚期发作组6例用抗癫癎药治疗,其中4例癫癎反复发作。结论癫可在MS病程中出现,多数在MS晚期发生;癫癎发作频率及预后与MS病程,神经功能损害相关,癫癎发作与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相关,MS晚期部分患者对AEDs反应差。  相似文献   

10.
102例癫痫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预测癫痫预后相关变量,建立模型判断癫痫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02例随访大于24个月的癫痫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用Microsoft 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单变量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癫痫患者的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应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估计法估算随访时间点的发作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三组在性别、起病年龄、随访时间、病程、发作类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睡眠发作、热惊厥史和癫痫家族史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病因、发作频率、EEG背景、EEG放电、影像学表现、单、多药治疗、神经系统体征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单因素的分析结果,对病因分级、单药或联合治疗、脑电图慢波、脑电图放电、发作频率的分级、神经系统体征、影像学改变等7个因素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论:病因明确、发作频率多、EEG慢波、放电、影像学异常、多药治疗和神经系统有阳性体征的癫痫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癫(癎)发作获得控制患者减停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向前逐步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311例癫(癎)发作获得控制且减停药≥2年患者的癫(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患者,癫(癎)复发率为34.73%(108/311),其中在医师指导下减停药者280例,癫(癎)复发率为29.29%(82/280),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为26.43%(74/280),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为28.21%(79/2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肌阵挛发作、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减药前大发作频率>10次、成年期减药、成人减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减药时间<6个月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共10项因素是减停药后癫(癎)复发的危险因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成人减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减药时间<6个月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为减停药后癫(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癫(癎)减停药应该注重个体化原则.儿童期发病的癫(癎)患者发作控制1~2年可考虑减停药,成年患者发作控制>4年方可考虑减停药,减药时间应≥6个月.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者,减停药后癫(癎)复发风险高,减停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2.
麻将癫癎(附9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麻将癫痫的临床表现。方法:从1996-2003年门诊求诊的9例麻将癫癎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记录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由玩麻将诱发癫癎发作(其中2例观看别人玩麻将发作),平均发病年龄(55.22±8.2)岁。6例患者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3例部分性发作继而全身发作。6例脑电图正常,1例局限性颞叶慢波,2例额颞部间歇性慢波活动。脑影像学(头颅CT或MRI)6例正常,1例有腔隙性梗死,2例脑萎缩。9例均无癫癎阳性家族史。9例行抗癫癎药物治疗均已控制。结论:麻将癫癎是反射癫癎的一种类型,可能在玩麻将时思考、紧张、制定决策等因素诱发。麻将癫癎容易控制,除用抗癫癎药物治疗外,避免玩麻将即可预防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癎)疗效和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疗效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49例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癎)的病人,观察其单服TPM 1个月、3个月及半年的疗效及脑电图.结果 临床疗效服药半年33例控制发作,脑电图半年仅5例异常.结论 TPM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脑电图改善快,脑电图可作为观察疗效、指导用药、调整剂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弈棋相关的癫(癎)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癫(癎)数据库中与弈棋相关的癫(癎)发作患者17例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起病年龄、癫(癎)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资料以及脑电图资料等,并对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表现为与弈棋相关的癫(癎)发作,其中12例为棋奕性癫(癎),2例单次发作,3例为继发性癫(癎)弈棋相关性发作.2例棋奕性癫(癎)患者的动态脑电图提示(痫)样放电,2例继发性癫(癎)弈棋相关性发作患者的动态脑电图亦发现异常放电.行为学干预有助于预防再次发作,而抗癫(癎)药物(AED)并无特异疗效.结论:出现弈棋相关性癫(癎)发作的患者首先需明确病因.继发性癫(癎)弈棋相关性发作可考虑AED治疗;反射性癫(癎)行为学干预有助于预防再次发作,AED治疗非首选.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癇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癇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癇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癇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癇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癇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癇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新发作类型出现的比例及可能原因,为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癫(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1074例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癎)患者新发作类型的发生率、可能原因、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结果、家族史及神经系统检查.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有或无新发作类型出现的癫(癎)患者的发病年龄及病程差异.X2检验比较有或无新发作类型出现的癫(癎)患者的性别、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出现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1074例患者中231例(21.5%)出现新的发作类型,其中部分性发作患者584例,132例(22.6%)出现新的发作类型;全面性发作患者490例,99例(20.2%)出现新的发作类型.1074例癫(癎)患者中脑电图异常者576例(53.6%),影像学异常237例(22.1%).231例出现新发作类型的癫(癎)患者中123例(53.2%)出现脑电图异常,75例(32.5%)影像学异常.有41例患者可找到出现新发作类型的可能原因.有和无新发作类型的癫(癎)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病程(Z=2.024)、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异常的比例(χ~2=23.836、18.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部分出现新发作类型的患者可找到原因,分析新发作类型的出现、原因对癫(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的癫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癫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性别与发病年龄、治疗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与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无既往史或家族史与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影响总的治疗时间,且发作类型与停药后的复发可能密切相关。达控时间是影响癫癎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许多抗癫(癎)药物(AEDs)在治疗过程中均可诱发与治疗药物相关的脑病,此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甚者可导致死亡.各种抗癫(癎)药物导致脑病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表现为:(1)反应迟钝.(2)精神迟滞甚至恍惚.(3)意识障碍.(4)无诱发因素的癫(癎)发作显著增加.(5)脑电图背景活动变慢,棘波发放增多.(6)减药或停药后症状及脑电图异常电活动迅速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癫癎药(AEDs)长期控制的颞叶癫癎患者发作期间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异常灌注灶的修复。方法:颞叶癫癎患者经AEDs、步长脑心通胶囊与尼莫地平治疗,并在两次发作间期行SPECT、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和CT/MRI检查。结果:44例癫癎患者平均年龄为25岁;平均病程为3.5年;44例患者中病因明确者为19例(家族史2例,围产期损伤1例,热性惊厥3例,颅脑损伤出血1例,颅脑外伤5例,脑膜脑炎3例,脑部手术2例,多病因2例)。癫癎发作控制平均为25个月。治疗前发作间期SPECT异常(颞叶和非颞叶)感兴趣区(ROI)为77.3%,长程V-EEG异常77.3%(其中癎样放电88.2%),治疗前CT/MRI异常47.7%。治疗后发作间期SPECT正常增加4.5%(P〉0.05),异常灶减少8.3%(P〉0.05);长程V-EEG正常增加27.3%(P〈0.05),癎样放电减少53.3%(P〈0.05);结论:长期控制的颞叶癫癎患者的异常灌注灶修复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癫癎,防治重点应放在颞叶癫癎症状出现之前的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麻醉药物即刻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麻醉药物即刻治疗失败(治疗6 h仍未终止发作)危险因素,计算最终治疗失败率。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性别、年龄、病因、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癫癎持续状态类型、初始抗癫癎药物种类、初始治疗总时间、院前初始治疗时间、院后初始治疗时间、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类型和首选麻醉药物种类等影响因素中,仅初始治疗总时间为即刻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7,95%CI:1.000~1.014;P=0.047)。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麻醉药物即刻治疗失败率为50%(15/30),最终治疗失败率约43.33%(13/30)且即刻治疗失败组高于即刻治疗成功组(10/15对3/15,P=0.025)。结论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麻醉药物即刻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初始治疗总时间,并与最终治疗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应尽早开始终止癫癎持续状态或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的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