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特 《新疆医学》2012,42(1):116
(一)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概念解析医疗产品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有缺陷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产品的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所应当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杨立新:《中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革》,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第80页)由于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也属于产品,因此,比照《侵权责任法)关于产品责任的规定,《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相似文献   

2.
药品和医疗器械缺陷致患者损害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药品和医疗器械缺陷致患者损害时,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此种责任在性质上主要是一种产品责任,应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来处理患者、医疗机构、生产厂家三方之间的赔偿或追偿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还应加快药害救助制度建设,使药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对已经发生的损害事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4.
从《侵权责任法》谈药品质量缺陷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了《侵权责任法》对药品侵权责任的认定,对比《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应内容,指出《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了药品损害的责任原则,更好地解决了药品质量缺陷责任方面的欠缺以及由此导致的司法困惑。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对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对药品不良反应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及法律责任带来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归纳等逻辑研究的方法,研究《侵权责任法》的法律规定。结果证明了常见且可预期之外的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缺陷,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侵害时,药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结论确定药品不良反应侵权责任时,应当区分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同时要对关键细节进行司法解释以明确法律责任,也可以更好地体现《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6.
冯爱国  何桂香 《新疆医学》2010,40(12):111-113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尝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该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侵权责任法》利用11个条文对医疗损害责任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专章规定,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的过错界定、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药品和血液等造成患者损害的责任、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等,为进一步合理解决长期以来颇受争议的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相关方在药品不良反应(ADR)中的损害责任分担、补偿资金筹资模式以及政府在筹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药品生产企业(n=260)、政府管理部门(n=115)、药品经营及使用单位(医疗机构)(n=125)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ADR损害责任分担模式排序、补偿资金筹资方式以及政府在筹资中的作用。以频数、构成比反映各相关方对各选择项的认识分布,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方选择的分布趋势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共收到有效性问卷467份,有效率93.4%。在损害责任分担方面,应主要由药品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承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承担者是药品经营机构和医疗机构,受害者不承担责任。在补偿资金筹资方面,三方均认为以税收形式征集,其次是现金征收,捐赠为第3种形式。关于政府在ADR筹资模式中的作用,96.2%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政府应出资,但对政府出资形式存在不同观点;55.3%的单位认为政府应按比例出资。结论 在为ADR受害者建立补偿时,责任分配方面应由药品生产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承担主要责任,在资金征集方面应以税收形式为主,政府在筹资模式中应该出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有效解决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存在的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措施提供参考,分析了医疗机构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现行药品法规在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加大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各领导层对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雪冬 《中外医疗》2011,30(16):186-187
医疗损害和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在处理医疗纠纷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关于医疗损害和医疗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厘定和完善。本文通过对医疗损害和医疗侵权责任等问题的辨析,以此提请医疗机构对医疗损害、医疗侵权责任和医疗纠纷的防范和规避。  相似文献   

10.
在医疗器械损害赔偿案件中,"缺陷"是生产者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核心要件,因此认定产品缺陷的质量检验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工艺日趋复杂,目前关于医疗器械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存在较多争议,影响了检验的科学性。其次,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作为检验结论的实施者,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需要明确其法律地位。再次,如何对检验意见进行审查,使其具有证据价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缺陷医疗器械损害的质量检验作为切入点,结合本文案例,对司法实践中处理缺陷医疗器械损害责任中的认定标准、检验机构、检验意见的审查评断等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缺陷医疗器械损害的质量检验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的医疗侵权民事责任鉴定工作中,由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理解偏差,出现在医疗侵权民事责任鉴定工作的"二元化"问题。通过分析现有两种鉴定的缺陷,提出了合法、合理鉴定医疗侵权民事责任的途径,以期达到科学、公正地解决医疗侵权民事诉讼中的医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阳  梁妍  邓利强 《中国医院》2012,(10):55-57
医疗侵权属现代侵权法所调整的侵权行为类型之一。《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做出了新的规定,即医疗损害责任一般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特殊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原则,从而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医疗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医疗侵权归责原则仍然存在适用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简单探讨了《侵权责任法》在医疗产品质量缺陷问题中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法律适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力图通过本文讨论分析在实务中明确药品缺陷的法律责任,希冀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给医师一个相对宽松的执业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应对紧张医患关系所采取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如立法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完善健康维持制度,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等;并提出了缓解我国医患关系的一些启示:完善医疗立法,明晰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推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发展,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利益;建立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分担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病案质量的新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0年10月间的出院病案3000份进行质控分析。结果甲级病案2872份(95.73%),乙级病案128份(4.27%),无丙级病案;病案缺陷共5430处,其中临床基础与规范类缺陷占55.49%、医疗安全记录类缺陷占28.71%、诊疗技术与用药类缺陷占15.80%。结论通过对临床医师进行法制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病案书写能力;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病案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是一种新的病案管理模式;建议进一步完善药物使用等管理制度,确保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应结合《侵权责任法》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诊疗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医疗伦理损害责任背景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具体履行医疗告知义务时、患者(特定情况下其近亲属)知情不同意时、以及面临具体法之局限性时,常常陷于对患者的知情权、生命健康权、自主决定权、乃至自身的法律责任风险进行个人抉择的伦理困境。尽管导致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法律视角来看,制定明确、规范的医疗伦理行为指引,建立解决医疗伦理困境的常设机构,健全医疗风险规避、医疗社会保障和医疗伦理督察制度,应是现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17.
侵权责任形态是指侵权责任在不同的侵权当事人之间如何进行分配或者分担。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时也存在不同的侵权当事人之间如何分配或者分担的问题,本文拟通过相关案例对医疗机构侵权责任形态问题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而医疗事件中“手术并发症”的法律责任如何认定,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两个案例浅析一下医疗事件中“手术并发症”的法律责任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社会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民主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损害诉讼案件迅速增长,医患矛盾极为突出,医疗纠纷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医疗服务行业出现新的巨大压力,司法部门法律严肃、公平、公正的震慑力量面临着巨大挑战。医疗损害诉讼案件举证责任是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利害关系,医疗文书及其诊疗种类为鉴定提供真实举证依据,为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相互信任、相互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医学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